?

基層質量分解分級體系的構建與實施

2017-12-19 09:10徐強蘆漢磊趙慶濤
科學與財富 2017年33期
關鍵詞:實施構建

徐強+蘆漢磊+趙慶濤

摘要:2015年以來,工具隊以采油廠開展的“轉型發展創效益、立足崗位比作為”活動為載體,立足服務生產單位,工作重點前移,調整工作思路,對管理流程再分析,對后勤保障的效率再挖潛,重點抓好物資保障工作的“快、準、靈”,積極推進節約挖潛和創收工作,力爭做到物料供應安全、及時,同時緊緊圍繞如何實現責任目標落實,創新實施了具有工具隊特色的分解分級管理模式,全面提高了設備、質量、HSE管理和員工綜合素質,有效地調動了職工的積極性和責任心,提升了服務保障能力。

關鍵詞:質量分解;分級體系;構建;實施

一、對分解目標進行整合劃分,實施分級控制

1.1完善巡回檢查點,制定崗位HSE點檢卡

以庫房為單位節點,結合以往上級部門檢查及日常檢查內容,將包括設備、現場、人員、崗位等涉及的檢查項目進行分解分級,整理出針對各班組的崗位HSE點檢卡。根據班組特色及崗位運行方式等進行巡查,對檢查的安全措施、執行人都有了具體規定。

1.2班組長、安全員跟蹤檢查和巡視

針對以往周期性巡檢中存在的人員思想上麻痹、巡視次數達不到要求、走過場的現象。工具隊在要求班組每天開工前按照HSE點檢卡內容進行檢查的基礎上,每周組織班組、安全員進行跟蹤檢查,在檢查中相互監督、相互學習。例如:防護用品的正確使用、操作環節是否安全、各隱患的的檢查及整改意見等。

1.3設置隱患點

為了在巡檢中更有針對性,由隊干部在每次檢查前,設置虛擬隱患點,只要在巡視過程中認真仔細就能發現問題,該做法對巡檢質量有了很大的提高。

二、完善戶籍檔案管理,實現質量分解分級管理

“戶籍檔案”管理不是一個新的話題,而是一個常做常新的工作。它主要是以目標考核管理模式為基礎,針對工具管理、修復、質檢、回收、發放等各節點進行分解分級,所建立的精細管理模式,我們堅持把 “精、準、細、嚴”的理念和措施貫穿于“戶籍檔案”管理的各個環節,覆蓋到管理的每個細節,延伸到管理的每個點,探索實施了以“抓好每個細節、控好每個點、管好每件工具”為主的精細管理?!皯艏畽n案”管理其具體的管理目標為提高井下工具動態調劑效率,實現狀態的跟蹤和生命周期的監控。在實際工作中,我們采取了以下措施:

2.1完善入庫節點,優化源頭檔案。

源頭建檔就是在工具入廠時建立入庫信息數據庫,詳細記錄生產廠家、規格型號、數量等信息。

入庫節點流程:工具質檢——工具核查——質檢室建檔

首先,工具質檢主要包括產品進貨質量檢驗、修復的檢驗、庫存的質量管理、質量資料的收集與管理、服務質量管理、事故處理、回收和工具跟蹤等。為了優化質量管理工作,使質檢工作規范化、標準化,提高入庫質量,繼續實現 “零質量投訴、零質量事故、零質量賠償”質量管理工作目標,提高我們服務質量,我們根據崗位考核目標做到了一下幾個方面。

對入庫的工具,質檢員進行統一驗收,做到了“三查一檢”,即:查產品型號、查產品廠標、查產品數量、檢驗產品質量”,對型號不對、無廠標或廠標不清、質量不合格的產品,做出整改或退物處理。并做好了入庫前登記、入庫質量檢驗登記、抽檢登記、不合格品等各類臺帳的登記工作。重視了外觀檢測,對進料工具的廠標、合格證、護絲帽、表面處理等情況,進行了嚴格的把關。對需要工具測量的環節,做到了“腦勤、手勤、腳勤”。例如,用扣規進行絲扣檢測、用塞尺進行縫隙檢測,有效保證了修復工具的合格率。

在建立源頭檔案中,健全完善了各種資料臺賬,認真進行了現場核實工作并做好原始記錄,保證了監測數據準確可靠。對重點產品的質量檢驗實行了質檢跟蹤,質檢過程由質檢負責人組織質檢員統一進行,嚴格按檢驗規程進行檢驗,記錄檢驗原始數據,并做到了及時填寫質檢報告。無特殊情況,能夠做到質檢結束后將當天的質檢資料填寫好。質檢報告的填寫也基本做到規范、清楚、準確、詳實。

在質量把關環節,做到按照規范如實出具檢測報告,嚴格按照標準抽檢比例抽檢,做到了不合格產品禁止入庫出庫,風險隱患能夠及時識別整改,做好了日常應急演練。質檢員在質量檢驗工作中基本做到了“嚴細認真、客觀公正”。檢驗時嚴格執行產品的技術標準,對可檢項目進行全面的質量檢驗,作到了不錯檢、不漏檢。

其次,在核查過程中根據進料單認真核對計劃,對無計劃以及料單與計劃、實物名稱、規格、數量不符的不予接受。對于入庫工具記明進料日期、數量、廠家及聯系方式,為接下來的工具跟蹤追溯提供依據。對無計劃等生產急用料,更加重視相關原始資料的保管和信息溝通,并做好記錄。分管隊長對相關工具的使用說明書、合格證進行了檢查、備份。對班組報表、臺帳進行監督管理,月度檢查。

最后,作為優化源頭檔案的最后環節,質檢室進行最后的核查梳理,確保工具錄入及時準確,確保程序中各工具的收發存與庫房一致。對每件工具的資料進行核對,確保工具“戶口”無錯誤。對每件已經質檢完的工具質檢報告進行核對,確保質檢報告如實填寫。對已經質檢完的工具,上傳資料入網,確?!皯艨凇钡耐暾?。對質檢環節出現的問題,及時指出匯報,并且進行溝通,杜絕同類問題再次發生。

2.2完善工具保管及回訪節點,優化過程跟蹤

過程跟蹤就是利用發放交接簽字、電話質量回訪等方式,實現工具的過程跟蹤。在源頭檔案建立后,我們就可以按照相應的“工具戶口”進行歸檔、分類、發放、跟蹤等工作。為此,制定了該節點的考核目標。

2.3完善修復工具“戶籍檔案”管理的優化考核機制

作業施工中,由于井內腐蝕介質及其它因素的影響,直接導致了井下工具不同的疲勞壽命。大多數的井下工具可以循環使用,一件舊工具“起死回生”,就相當于減少一件新工具的投放,可以為采油廠減少作業成本。三、推行TPM全員管理,實現設備分解分級管理

我們在設備使用方面,從把握設備管理與過程監控的協調性入手,實施有效的管理和控制,根據設備分級管理理論,運用系統分析方法,將其應用在設備管理中,主要從設備分級管理知識培訓、設備及現場徹底整頓、設備分級承包、設備點檢制度實施、設備預維修機制實施等幾個方面進行。

3.1優化操作崗位人員管理,實施設備分級承包管理。

首先,在人員管理上,組織人員培訓,制定設備分級管理推進計劃。通過組織全體設備管理人員和操作人員學習分級設備管理知識使職工了解其內容,打破“我操作,你維修”的思維習慣。

其次,結合崗位不同層次、技能高低和職責范圍,建立技師和高級工承包A類設備、中級工承包B類設備、初級工及以下承包C類設備的責任承包體系。

3.2優化設備目視化管理,推行設備點檢機制。

點檢機制是以點檢為中心的設備維修管理體制。由于設備具有種類繁雜、設備結構復雜、操作人員技術等級不等、崗位不是永久固定等特點,導致每個操作人員無法對生產線所有設備完全了解,導致完全維護保養好設備不易實現。為了解決以上“短板”,制定設備點檢標準。建立起維護保養周期分級的責任管理體系,通過設備故障記錄統計對每臺設備深入剖析,對設備每個構成件的維護保養進行量化規定,并將設備需要受控的點做成視板,在視板上標明受控點的正常運轉參數、需要檢查的內容、檢查的意義和可能的危害。同時嚴格要求在崗操作人員每天對照點檢標準進行維護保養、對關鍵點進行確認,只要這幾個點受控制了,設備就不會影響生產,就不可能釀成大事故。

參考文獻:

[1]葉慶欣.作業質量可視化控制管理體系的構建與實施[J].理論導刊,2012(S1):102-102.endprint

猜你喜歡
實施構建
品三口而知味
新形勢下高校二級學院教務管理優化路徑探析
環境生態類專業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體系的構建與實踐
房地產項目策劃課程案例教學探索與實施
構建游戲課堂加強體育快樂教學的探究
共情教學模式在科學課堂的構建與實施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