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開發學習資源 放飛學生思維

2017-12-20 16:03黃玉萍
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 2017年16期
關鍵詞:學習資源

黃玉萍

【摘要】隨著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逐步推進,如何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調動、發揮學生的主體性的探究式學習方式,已成為語文教學的一大“熱點”和“難點”。而通過質疑問難等方式,加強文本資源、課堂資源、課外資源等資源的綜合開發,引領學生走出教材、走出課堂、學校,走進自然、社會、生活等豐富的資源寶庫,會大大增強學生動手、動腦、動口的能力,思維也會進一步放飛。

【關鍵詞】基礎教育課程;學習資源;思維開發

【中圖分類號】G622.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16-0052-02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大潮翻涌著一簇簇浪花,它極大地呼喚著新的教學理念、新的教學課材、新的教學方式,要求全力關注文本資源、教師資源、學生資源、課堂資源及課外資源的綜合性和開發性,倡導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調動、發揮學生的主體性的探究式學習方式,引領學生走出教材、走出課堂、學校,走進自然、社會、生活等豐富的資源寶庫,步入多彩的學習空間,不斷培養學生搜集、處理、運用資源的能力,讓學生勤于動手、動腦、動口,勤于實踐、體驗,不斷學會學習,放飛思維。

一、開發資源始在質疑問難

宋代理學家陸九淵說得好:“為學患無疑,疑則有進”。教育學家朱熹也說過:“子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睂W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點燃學生思維的火種,更何況好奇多問是兒童的天性,是兒童求知的表現,教師要善于利用兒童這份天性,教給質疑方法,培養質疑能力,讓學生大膽向教師、向文本質疑、發表自己的見解,激活思維。如在教學《曼谷的小象》一文中,我以課文中兩次夸小象為突破口,讓學生在自由朗讀的基礎上感悟語言,并提出自己的問題:“作者為什么要夸獎小象?小象在生活中還會幫助我們干什么?阿玲在對小象說些什么?”……捕捉一個個疑團,學生思維異?;钴S,再在精讀、品讀課文中撥弄迷霧,尋求答案,學生興趣盎然,課堂也煥發勃勃生機。學生提問的過程正體現著他們的不斷覺悟,不斷創新,不斷進步,正如愛因斯坦說:“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p>

二、開發資源重在搜集資料

新課程強調綜合性學習評價的著眼點主要在“能否積極地為解決問題去搜集信息和整理資料?!苯處煈⒅貑l引導學生搜集信息和處理資料,充分將課本內容、課外知識、現代信息有機融合,擴充個體信息容量,優化深化教學內容,促進主體充分參與,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進一步開拓思維,開放視野,建立廣博的知識庫。如教學《再見了,親人》一文中,我充分調動學生利用網絡、報刊雜志等廣泛搜集關于抗美援朝的歷史背景、朝鮮民族的風俗民情,使學生對體現民族特色的“阿媽妮”“金達萊”等充滿親切感、熟悉感,產生濃厚的情趣,再引導查找中朝民族文化的特色,著重了解中朝兩國友好發展的建交歷史,在直觀形象的《上甘嶺》等優秀影片中再現抗美援朝一幅幅感人肺腑的畫面,一個個高大英勇的人物形象,學生還親耳聆聽著當地老紅軍講述抗美援朝驚心動魄的戰斗故事以及一首首氣壯山河的英雄贊歌,學生如聞其聲,見其人,不由為中朝人民生死與共,用鮮血凝成的偉大友誼而感動得深情呼喚課題,朗讀課文,表達感想,書寫體會。學生學會多方面搜集資料,多渠道挖掘豐富的學習資源,帶來的是更多的意猶未盡。

三、開發資源貴在自主探究

新課程極力倡導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明確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學習應成為學生主體性、能動性、獨立性、創造性不斷生成、張揚、發展和提升的過程,只有改變過去單一的接受式學習方式、開放教法、開放學法,激發學生多參與、多體驗、多實踐、用發現探索的眼睛,才能不斷拓寬資源空間,豐富學習資源。如教《田忌賽馬》一文時,我讓學生根據課文內容,自制不同等級的馬,分別代表田忌、齊威王兩方模擬賽馬,當第二場賽馬結束后,讓學生比較兩場賽馬的異同,尋求孫臏為什么能想出調換順序的好辦法?第二場比賽中田忌還有哪些順序,其結果怎樣?齊威王為什么又不知道調換馬的順序?從而引領學生深入理解文中人物的性格特點,對比田忌、孫臏、齊威王三方在勝敗前的不同表現,突出孫臏仔細觀察、認真思考、綜合分析人與物的優秀品質,既“知馬”,又“知人”,讓學生從中受到啟發并學以致用,重回兩方陣營,繼續進行激烈比賽。學生個個躍躍欲試,賽馬興趣十足,紛紛開動腦筋,想辦法,在快樂中自主學習,教材活了,課堂活了,學生的思維更活了。

四、開發資源妙在實踐活動

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教學中應密切貼近學生、貼近文本、貼近生活實踐,充分利用學校、社會、家庭等方面的實踐活動資源,從人文、自然、社會多角度開辟多渠道學習語文,努力拓展學生的知識面,讓學生在實踐中體驗、感受、積累、創造。如學完《只有一個地球》后,我引領學生觀摩身邊的環境保護現狀,找出環保中的突出問題;帶領學生走訪當地自來水廠、林場等地,訪談環保專家,了解家鄉多年以前大氣、森林、水質資源等自然環境的基本情況及近幾年環境污染的原因;組織學生通過網絡、電視、雜志等媒體查找全國環境保護的種種問題;談談自己的感受和建議,并適時舉辦《保護地球、愛護家園》主題演講賽,為大隊部起草保護校園、保護家園倡議書,為保護校園草坪、花圃、小樹寫提示語、制作警示牌、寫環保宣傳口號、組織編排《小魚的眼淚》童話劇、辦環保手抄報等,一系列有聲有色的活動,讓學生在深切的感受中更好地理解課文、關注生活,表達真情實感,提高聽、說、讀、寫能力。學完《長征》后,我引領學生搜集整理長征組詩、毛主席詩詞,舉辦詩歌朗誦會、上一堂長征組歌欣賞課,舉辦長征故事會,繪一張長征路線簡易圖,以此充實課文內容、深化主題,讓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營造濃厚的文化氛圍,在充滿真善美的環境中陶冶情操,拓展心靈空間,感受語文,學習語文。

語文教學中學習資源無處不在,只要我們懂得發現,善于運用巧妙開發,就一定會出現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言:“處處是創造之地,天天是創造之時,人人是創造主人”,為學生創造性學習搭建良好的平臺。

參考文獻

[1]袁振國.教育新理念[M].教育科學出版社,2002年.

[2]董新良.對綜合性學習的幾點思考[J].語文教學通訊,2004,1.

[3]郭根福主編.小學語文新課程教材教法[M].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endprint

猜你喜歡
學習資源
基于移動微型學習的高職《電子商務實務》課程學習資源的開發研究
基于微信公眾號的O2O學習資源設計與應用研究
基于新技術環境下的自主學習
我國教育技術領域眼動研究的現狀與趨勢分析
中等職業教育中教育技術的應用研究
高校學習資源循環與共享模式研究
基于大學生成才的移動學習軟件應用調查研究
繪聲繪色,繪 出精彩英語
基于遠程開放教育的學習資源理論研究
以移動學習推動教學方式變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