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學反應中無氧條件的創設

2017-12-20 09:58陳燕
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 2017年16期
關鍵詞:改進方案

陳燕

【摘要】如何在無氧環境中發生反應,是一個非??量痰膶嶒灄l件??偨Y出了四種方式。吸氣排空氣、吸液排空氣、注液排空氣、通氣排空氣。后三種方法都能很好得到無氧條件,但存在不同問題。

【關鍵詞】無氧環境;實驗條件;改進方案

【中圖分類號】G633.8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16-0264-01

按照課本演示實驗,在實驗室制備一氧化氮,雖裝置簡單,操作簡便;但有諸多不足:反應不可控。污染性氣體二氧化氮不能被充分吸收,對空氣有一定污染。管內有空氣,產生的一氧化氮立即變為紅棕色,不能清晰觀察到無色的一氧化氮。觀察不到一氧化氮,是因為空氣的原因,如何在無氧環境中發生反應,是一個非??量痰膶嶒灄l件,我總結了以下四種方法。

方法一:我將其稱為吸氣排空氣,用注射器將封閉了的試管內空氣完全吸出形成真空,但是,從物理知識告訴我們:用注射器是不能在管內形成真空的,此方法排除。方法二:我將其稱為吸液排空氣,將反應容器(越細越好)的下口浸入硝酸溶液中,用洗耳球從上口吸氣,使硝酸上升至活塞處,關閉活塞,排除空氣。方法三:注液排空氣,將反應容器設計為U形管,從左側注入稀硝酸至右側活塞處(左側比右側高),關閉活塞,排除管內空氣。方法四:通氣排空氣,將生成二氧化碳氣體的裝置與產生NO的反應裝置利用Y形管連通在一起,用碳酸鈣和稀鹽酸反應產生的二氧化碳排除裝置內空氣。

后三種方案都能很好得到無氧條件,但存在不同問題,方法二中,活塞下方會產生一定量的一氧化氮,打開活塞時,反應液會很快流下,氣體外流,而在下方再加一活塞,通過兩個活塞配合,控制反應進行,控制氣體排放。方法三中存在的問題與方案二相似,打開活塞時,管內溶液將氣體很快推出管外,導致氣體外漏。改裝方法與方法二基本相同,在管的另一端加一止水夾,可以控制液體,以控制氣體的存與排,同時用不等高U形管可節約硝酸。方法四,借用Y形管將產生二氧化碳的試管與產生一氧化氮的試管合二為一,增強了密閉性,又簡化了裝置,以下是具體的實驗方案:

實驗目的:通過遇空氣變紅棕色驗證銅與稀硝酸的反應產物為NO。

化學用品:銅絲、稀硝酸、碳酸鈣固體、氫氧化鈉溶液、澄清石灰水、酒精燈、脫脂棉。

1.方法二中在管內放入螺旋狀銅絲,將管的下口放在靠近小燒杯內的底部,在燒杯內裝入約80毫升稀硝酸,打開上下活塞,用洗耳球從上口吸氣使硝酸上升至活塞處,關閉活塞,反應至距上活塞下方有一段氣柱時,將占有氧化鈉溶液的脫脂棉塞在上管口,打開上活塞關閉下活塞。

2.方法三中在裝置左側將帶有銅絲的活塞塞住管口,打開活塞,在右側加入稀硝酸至左側塞子處,關閉塞子,反應至距左側塞子下方有一段氣柱時,將占有氧化鈉溶液的脫脂棉塞在管口,關閉右側活塞,打開左側塞子。

3.方法四中在裝置左側加入一定量的碳酸鈣固體,在右側加入銅絲和稀硝酸,蓋上塞子將管略向左側傾斜,使部分硝酸進入左側后回正試管,當澄清石灰水變渾濁時,微微加熱右側管,當石灰水不再變渾濁時,將導氣管插入試管中,并在管口塞上浸有氧化鈉溶液的脫脂棉。

實驗現象:

1.方法二中銅絲上有氣泡,溶液變藍,當打開上活塞關閉下活塞時,在管內看到氣體有無色變為紅棕色。

2.方法三中銅絲上有氣泡,溶液變藍,當打開左側塞子時,在管內看到氣體有無色變為紅棕色。

3.方法四中銅絲上有氣泡,溶液變藍,在塞有脫脂棉的小試管內看到氣體有無色變為紅棕色。

實驗總結:以上三個實驗方法的改進,都得到了排除空氣的反應環境,較明顯的觀察到了無色變紅色的變化過程。方法二的操作最簡便,現象明顯,不足的是:不能加熱,反應時間較長。方法三改成了U形彎管,可以通過加熱縮短了觀察時間,不足是,止水夾與塞子的控制要熟練。方法四的裝置最簡單,操作也方便,節約試劑,也可加熱,現象明顯,廢氣的收集得當。

特別指出的是:

1.方法三、四都用了加熱的操作,在反應前必須對稀硝酸進行加熱處理,排除酸中溶解的氧氣,否則酸中溶解的氧氣也會將生成的一氧化氮變成紅棕色二氧化氮。

2.氣壓差的存在是該實驗成敗很關鍵的一個因素,甚至影響實驗的安全進行。而通過活塞、止水夾的配合很好解決了這一問題,使得反應順利進行。

改進:

1.用通氣排氣法得到無氧環境需要較長時間;很多儀器連接處都為膠塞和橡膠管,且與硝酸直接接觸,容易被硝酸氧化。

2.新技術在化學實驗中的應用。

結語

1.在思考查閱資料、討論、合作的基礎上,共得到了三種改進裝置,對學生的合作意識、探究能力、動手操作、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發散思維都有很大程度提高,激發了學生探究未知領域的興趣。同時在知識上,增強了學生對銅與稀硝酸反應生成一氧化氮的認識。

2.培養環保意識,滲透綠色化學思想。培養了實驗操作、實驗設計與評價的專業素養。

3.結合專業發展的需要來組織課堂,體現了“做中學、學中做”。改進后的試驗成果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和創新熱情。

參考文獻

[1]普通高中課程標準試驗教科書.化學必修1[M].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2007.

[2]普通高中課程標準試驗教科書.化學必修1教師用書[M].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2007.

猜你喜歡
改進方案
百詞斬與扇貝兩款學習軟件APP詳細分析
管窺高中化學學科核心素養
水輪發電機組事故配壓閥存在問題及改進方案
采煤機ACS800變頻器的改進和檢修應用
中央空調凈化系統的改進方案分析與闡述
淺談完善我國高校行政人員績效評估體系的對策
Kerberos身份認證協議的改進
基于ANSYS平臺的方向機彎梁強度分析
圖書館防盜系統漏洞的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