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爾卑斯山中的鐵騎

2017-12-28 18:01蘇鍔
現代兵器 2017年12期
關鍵詞:炮塔坦克瑞士

蘇鍔

幾個世紀以來,歐洲山地小國瑞士在軍事領域一直是以其紀律嚴明、驍勇善戰的步兵而聞名于世的。不過,進入20世紀后,特別是在一戰之后,裝甲部隊在瑞士國防力量中的地位開始逐漸突出起來。1921年,瑞士從法國獲得了2輛雷諾FT輕型坦克,并對其進行了充分的評估。和同時期的許多國家一樣,瑞士對坦克在未來戰爭中的作用和價值,還沒有形成清晰準確的認識。當時普遍流行的一種觀點將坦克簡單地視為實施進攻的一種手段,而瑞士國防的基本方針是防御,兩者似乎是完全對立的。于是,瑞士軍方在完成對雷諾坦克的評估后,就沒有了下文。

直到30年代初,瑞士軍方才再次開始為裝備坦克而采取行動。1931年,瑞士向英國維克斯公司購買了2輛卡登-洛伊德MkⅥ超輕型坦克,兩年后又購買了2輛稍大一些的維克斯M1933型。但這些坦克也只是被騎兵部隊用于評估。1935年,瑞士又購買了4輛維克斯M1934型,不過仍未脫離試用和評估的階段。

1937年,瑞士終于決定從捷克購買一批LTH輕型坦克,來裝備瑞士陸軍步兵師的偵察部隊。7.5噸重、裝備1門24毫米火炮的LTH坦克是當時最優秀的裝甲戰斗車輛之一,與之相類似的產品不僅裝備了捷克陸軍,還出口到了伊朗、秘魯、立陶宛等國,并向瑞典出售了生產許可證。瑞士購買的LTH輕型坦克是由捷克提供部件,在瑞士完成組裝的。不過,發動機采用的是瑞士自產的125馬力蘇拉柴油機。在捷克被德國吞并之前,瑞士總共組裝了24輛LTH輕型坦克,其國內編號為Pz.39(Pz是德語PANZER一詞的縮寫)。瑞士陸軍用這些坦克編成三個坦克連,這也是二戰爆發時瑞士裝甲部隊的基本家底了。

二戰期間,嚴守中立的瑞士自然無法從國外獲得裝甲戰斗車輛。因此在戰爭后期,瑞士開始了自行研發的嘗試。1944年,瑞士在Pz.39的基礎上,將其底盤加長,安裝1門75毫米火炮,開發出NKⅠ自行火炮。一年后,瑞士又研制出具有完整裝甲防護結構的NKⅡ型75毫米突擊炮。值得注意的是,NKⅡ的戰斗室是由一個完整的大型鑄件構成的,這是瑞士在裝甲車輛生產方面取得的一個顯著的進步。

由于此時戰爭已近尾聲,軍方對新式裝備的需求也不再迫切,因此NKⅡ的研制工作沒有繼續進行下去。1946年,瑞士以非常優惠的價格,從捷克購買了一批原本為德國陸軍生產的“追獵者”坦克殲擊車,其總數達到了158輛,交付時間從1947年一直持續到1952年?!白帆C者”在瑞士的編號為G.13。這種外形低矮、機動性強的坦克殲擊車很好地滿足了瑞士軍隊對機動反坦克武器的需求,也是瑞士第一種大批量裝備的裝甲戰斗車輛。

1950年6月,朝鮮戰爭爆發。戰爭初期,朝鮮人民軍勢如破竹的進攻,表明坦克在山地環境下依然能發揮出舉足輕重的作用。受此影響,瑞士在1951年決定為本國軍隊購買550輛坦克。當年12月,瑞士向法國訂購了200輛AMX-13輕型坦克。1955年和1956年,瑞士又向英國分別訂購了“百人隊長”Mk.3和Mk.7型坦克,數量均為100輛。1960年,南非以十分優惠的價格向瑞士出售了100輛“百人隊長”Mk.5。這樣,到1960年年底,瑞士陸軍已裝備有300余輛“百人隊長”,其中半數在后來的改進中裝備了性能優異的英制L7型105毫米坦克炮,總體戰斗力已相當可觀。

自行研制之路

在購買國外坦克的同時,瑞士軍方也沒有放棄自行研制。早在1951年,瑞士軍隊總參謀部下屬的技術部就開始研究論證本國研制生產坦克的問題。對當時的瑞士來說,自行研制生產坦克可使軍隊裝備不受制于外國,并節約外匯。更重要的是,瑞士國土大部分都處于阿爾卑斯山區,中部瑞士高原上也有大量起伏不定的小山,且河流湖泊眾多,國外裝備難以很好地適應這樣的地理環境,自行研制無疑是解決這個問題的首選。

1953年,軍方將新型坦克的研制工作交給了瑞士老牌的軍工企業——聯邦制造工廠。1958年,第一輛原型車被生產出來,次年又生產出第二輛。這兩輛原型車裝備了不同的主炮。第一輛采用的是瑞士自制的90毫米反坦克炮,第二輛則沿用了早期“百人隊長”坦克的83.4毫米(20磅)坦克炮。實際上,瑞士陸軍在1957年就已決定采用90毫米炮作為新型坦克的主炮,因此在原型車之后生產的10輛預生產型裝備的都是90毫米炮。

預生產型車在1961年全部完成,并被賦予Pz.58的軍方編號。不過,此時形勢又有了新的變化。英國皇家軍械研究發展中心已成功地開發出L7型105毫米坦克炮,并開始裝備英軍“百人隊長”和美軍M60主戰坦克。針對這一情況,瑞士軍方當機立斷,決定在新型坦克上同樣裝備105毫米坦克炮。主炮升級后的坦克的編號也由Pz.58變為Pz.61,軍方在當年就下達了150輛的生產訂單。3年后,聯邦制造工廠交付了第一輛Pz.61,整個生產過程一直持續到1966年。

Pz.61總體設計特征

Pz.61在總體設計上采用了現代主戰坦克典型的結構布局,外觀上似乎平淡無奇。但實際上,這是一種有著鮮明特色的坦克。首先,其戰斗全重很輕,僅38噸,是同時期裝備L7系列105毫米主炮的西方坦克中最輕的一種。與之相近的,只有英國維克斯公司為出口而研制的維克斯MK.1主戰坦克,以及日本研制的74式主戰坦克的原型車STB-1。

Pz.61的另一個顯著特征是車身很窄,寬度僅有3.06米,而同時期其他型號的主戰坦克一般都在3.5~3.6米。車身窄小使得Pz.61在鐵路運輸時十分方便,而且也便于其通過狹窄的村鎮街道和山間小路?!拜p”和“小”的特征,無疑是瑞士山地環境在坦克設計上最直接的體現。

不過,雖然Pz.61車身相對狹小,但車體內部乘員的空間并沒有受到太大的影響,甚至還有空間放置一個容量為100升的飲用水箱。當然,這必須借助于各種巧妙的設計,其中之一就是和蘇制T-55坦克相類似的彈架油箱。Pz.61的車體前部駕駛員兩側各設置了一個油箱,油箱上開設了孔洞,用于存放105毫米炮彈。這比傳統的彈藥油箱分置設計節約了不少空間,而且柴油箱也為彈藥提供了額外的防護。

Pz.61的車體本身也很獨特,是整體鑄造成型的,與之相似的只有美國M48坦克。相比軋制裝甲板焊接而成的車體,整體鑄造車體的防彈外形更加理想,花費的制造工時也要比小型鑄件加焊接的方法更少。而且對瑞士來說,采用整體鑄造車體還解決了所需厚度的裝甲板國內無法生產的問題。但整體鑄造的難點在于如何精確控制大型鑄件的壁厚,使其既不低于設計要求,又不致增加車體重量。這個問題最終由瑞士沙夫豪森的喬治·費歇爾公司成功解決,使坦克的生產得以順利進行。Pz.61車體正面的最大裝甲厚度達到了120毫米,顯著優于同時期采用焊接車體和炮塔的英國維克斯MK.1坦克。

除了生產鑄造車體外,喬治·費歇爾公司也負責生產Pz.61的整體鑄造炮塔。Pz.61的鑄造炮塔和蘇制T-54/55及T-62坦克的炮塔比較相似,炮塔后部都沒有突出的尾艙。但和后者有所不同的是,Pz.61的炮塔頂部較高,比蘇制坦克的炮塔更近似于半球狀,因此火炮的最大俯角可達10°,遠大于蘇制坦克主炮的4°,這對山地作戰中在反斜面陣地實施射擊是非常重要的。值得一提的是,在保證火炮射擊俯角的同時,Pz.61的整車高度仍被控制在2.47米(至炮塔頂部),比“百人隊長”“酋長”和M60A1等坦克都要低。即便是將炮塔頂部的觀察塔計算在內,其高度仍只有2.72米,這仍比同時絕大多數西方坦克都要低。Pz.61的炮塔上有一個指揮塔和一個觀察塔。指揮塔供車長使用,安裝有8具潛望鏡,觀察塔供裝填手使用,開設了6個觀察窗口。這樣的設計使裝填手也擁有了較好的全向觀察能力,但觀察塔比指揮塔略高,因此對車長的觀察視野有所妨礙。

火力與火控

Pz.61炮塔內安裝的105毫米主炮是英國L7A1型坦克炮的改進型,由瑞士按許可證在國內組織生產,編號為Pz.Kan.61。和同樣裝備該炮的美國M60、西德“豹”1等坦克一樣,Pz.61的主炮可發射脫殼穿甲彈,炮口初速達1470米/秒。此外,該炮還能發射碎甲彈(炮口初速730米/秒)和瑞士自制的高爆彈(炮口初速600米/秒),但沒有配備破甲彈。主炮彈藥基數為52發,其中駕駛員左右兩側的彈架上各存放22發,另外8發存放在炮塔內。

和英國原產的L7A1坦克炮相比,瑞士生產的火炮有一些改動。其楔式炮閂呈獨特的傾斜狀態,從垂直方向向左側傾斜了大約23°,后坐距離也延長到0.55~0.6米,比其他同類105毫米炮幾乎增加了一倍,這樣顯著減小了后坐力。此外,火炮的俯仰控制裝置的設計也與眾不同,沒有采用常見的耳軸齒輪,而是用安裝在炮尾的限位控制裝置來實現俯仰動作,其最大射擊仰角可達21°。

Pz.61的輔助武器也和同時代大多數主戰坦克不同,其并列武器沒有采用機槍,而是1門瑞士厄利孔公司生產的5TGK 20毫米機炮,主要用于對付那些機槍難以打擊、而使用主炮又顯得過于浪費的目標。5TGK采用細長的100倍徑身管,射速800發/分,彈藥基數為240發。

除了并列機炮,Pz.61的裝填手觀察塔上還裝有1挺MG51 7.5毫米機槍(彈藥基數3000發),這也不同于大多數同時代西方坦克為車長配置機槍的做法。瑞士人認為坦克車長應專注于指揮全車作戰,不應被操作機槍這類的次要任務分散精力。有意思的是,同時期的蘇制坦克也采用了在裝填手艙口處安裝機槍的設計(只是兩者炮塔內乘員的布置正好相反)。此外,在炮塔后部兩側還各裝有3具L.Pz.51型80.5毫米煙幕彈發射器,其有效發射距離為50~150米。

Pz.61的火控系統比較簡單,主要設備包括1具瑞士自行研制生產的合像式光學測距儀,其基線長度為1.55米,測距范圍400~4000米,由車長負責操作。此外,車長和炮長都配備有1具潛望瞄準鏡,車長瞄準鏡只有單一的8倍放大倍率,而炮長瞄準鏡有2.7倍和8倍兩個倍率。其他設備還包括火炮耳軸傾斜測量儀、間瞄方位角指示器等。

炮控系統中,炮塔的回旋和火炮的俯仰均由法國SAMM公司生產的電液式驅動機構來實現,這是Pz.61上僅有的兩個由外國提供的部件之一(法國AMX30坦克也采用了同樣由SAMM生產的與之極其相似的產品)。驅動機構中關鍵的部件是兩臺由多柱塞液壓泵驅動的電動馬達,其中一臺負責火炮俯仰,最大俯仰速率可達31°/秒;另一臺負責驅動10噸重的炮塔,其最大回旋速率為24°/秒。

動力、操縱和懸掛系統

除了火炮俯仰和回旋控制裝置外,Pz.61上另一個來自外國的部件就是發動機。其選用的MB 837發動機由西德MTU公司生產,與西德“豹”1坦克的發動機很相似。不過,Pz.61的發動機為8缸,而“豹”1發動機為10缸??紤]到Pz.61的開發要早于“豹”1,因此前者發動機的使用情況和經驗,對后者發動機的設計無疑是很有助益的。

MB837發動機為傳統的水冷式四沖程柴油機,氣缸直徑165毫米,活塞沖程175毫米,排量29.9升,轉速2200轉/分時輸出功率630馬力,可驅動Pz.61達到55千米/時的最大公路行駛速度。坦克的爬坡度為27°,涉水深1.1米,可克服0.75米的垂直障礙和2.6米寬的壕溝。車內的燃料儲備為760升,最大公路行程可達300千米。除了主發動機外,Pz.61還裝備有1臺31馬力的四缸輔助柴油發動機,用來驅動車內的9千瓦發電機。

傳動系統由瑞士SLM公司生產,采用半自動變速箱,有6個前進擋和2個倒擋。操縱系統采用雙差速轉向,帶有液壓轉向操作裝置,使用方向盤操縱,較為省力。在Pz.61之前,只有法國在30年代研制的Char B 1重型坦克運用過雙差速轉向系統。這種比較復雜的轉向系統賦予了坦克無級和連續轉向的能力。

Pz.61的行走系統每側有6個雙輪緣掛膠負重輪和3個托帶輪。負重輪均采用獨立懸掛,懸掛裝置也很獨特,為錐形碟盤彈簧。這種懸掛裝置最早出現在二戰末期德國設計的E系列裝甲戰車上,Pz.61則是第一種運用此類懸掛裝置的批量生產的坦克。其特點是結構緊湊,相對于其尺寸和重量,能吸收較多的沖擊能量。而且由于尺寸小,可以不占據裝甲車體內部的空間,這對于Pz.61這樣車體尺寸較小的坦克來說,尤其有意義。但不足之處是行程比較有限,不利于坦克在越野狀態下高速平穩地行駛。Pz.61的最大越野行駛速度只有25千米/時,懸掛系統的限制顯然是一個重要的影響因素。

Pz.68主戰坦克

在Pz.61的生產全部完成后,瑞士陸軍決定繼續訂購一批改進型。1968年,軍方正式下達了170輛改進型坦克的訂單,坦克的編號也相應改為Pz.68。1971年1月,聯邦制造工廠向陸軍交付了第一輛Pz.68。

和Pz.61相比,Pz.68的車體長度和寬度都略有增加,分別為6.88米和3.14米(Pz.61的這兩項數據分別為6.78米和3.06米),戰斗全重上升到39.7噸。不過從外觀上看,Pz.68和Pz.61仍非常相似,比較顯眼的差異就是Pz.68的炮塔后部加裝了儲物框,此外在炮塔左側增設了一個小艙口,用來向車內補充彈藥,以及拋出主炮射擊后產生的空藥筒。事實上,Pz.68的內部在多個方面進行了改進。首先是安裝了電液式火炮雙向穩定系統,使坦克在行進間的射擊命中率得到有效提升。不過,在當時的火控系統技術水平條件下,該坦克實際上并不具備有實戰意義的行進間射擊能力?;鹋陔p穩系統的主要意義,在于使坦克能夠在行進時將火炮指向目標并保持這個狀態,這樣能大幅度縮短停車-開火的時間間隔,同時仍保持應有的命中率。

Pz.68的另一項主要改進是取消了作為主炮并列武器的20毫米機炮,改用MG 51型7.5毫米機槍作為并列武器。瑞士陸軍在實踐中發現,20毫米機炮雖然威力遠勝于機槍,但占據了炮塔內部過多的空間,而且備彈量較少,火力持續性不足。此外,機炮射擊時會有大量火藥氣體進入炮塔內,情況比機槍射擊時要嚴重得多,令乘員難以忍受。這兩項原因促使軍方做出了更換并列武器的決定。更換并列武器后還帶來了另一個好處,釋放出的空間使Pz.68的主炮彈藥基數比Pz.61增加了4發,達到了56發。

Pz.68的動力和傳動系統也進行了改進,發動機采用渦輪增壓,功率提升到660馬力,使坦克的最大行駛速度相應提高到60千米/時。傳動系統的倒擋數增加到6個。在行走系統方面,原來的全鋼履帶被掛膠履帶所取代,而且新履帶的履帶銷孔內也帶有橡膠墊。此外,履帶寬度也略有增加,由Pz.61的0.5米提高到0.52米。履帶接地長度則延長了0.3米,達4.43米。履帶的改進一方面減輕了對路面的破壞,減小了坦克行駛噪音,延長了履帶壽命。但另一方面,新履帶要比全鋼履帶重了近一噸,是造成Pz.68車重上升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Pz.68對地面的單位壓力和Pz.61相比不降反升,從0.85千克/平方厘米提高到了0.86千克/平方厘米。

變型車

在開發Pz.68的同時,瑞士人也在著手研制變型車。第一種變型車是利用Pz.61的底盤研制而成的Entp. Pz.65裝甲搶救車。該車于1970年在聯邦制造工廠投入批量生產,其機動性能與Pz.61近似,但炮塔被拆除,車體上改裝了一個箱形的上層結構,用以容納5名乘員以及多種救援設備,并裝有1挺用于自衛的7.5毫米機槍,以及4具煙幕彈發射器。Entp.Pz.65的主絞盤具有25噸的牽引力,并配備有120米長的鋼纜。此外還裝有1個配備240米鋼纜的輔助絞盤。該車的絞盤都由發動機直接驅動,因此車輛的行駛和牽引無法同時進行。但這樣設計的好處是不必再為搶救車專門安裝一臺用于牽引的發動機。

Entp.Pz.65還裝有一個A字框形起重臂架,最大提升力為15噸。整個臂架的回轉軸位于車體前端翼子板的上方,框形臂架的兩臂由兩段構成,其中較長的一段在不工作時可以向后折平放在車體頂部。這個起重臂架的獨特之處在于利用液壓裝置可以做輕微的傾斜,這樣在吊放諸如坦克發動機一類的物品時可以較好地調整位置。

和大多數裝甲搶救車不同,Entp.Pz.65沒有裝備獨立的駐鋤,但在車體前部裝有大型推土鏟,這個推土鏟在必要時也可以作為駐鋤來使用。

另一種變型車是Bru.Pz.68裝甲架橋車。其原型車采用的是Pz.61的底盤,生產型車則改用Pz.68底盤,戰斗全重達44.6噸,乘員為3人。該車架設的是單節平推式橋,其優點在于架設和收撤時不必舉升橋體,有利于在敵前隱蔽實施作業。缺點則是受橋體的影響,整車的長度很長,達20.1米,不利于車輛在復雜地形條件下的通行。橋梁由鋁合金制成,自重6.6噸,全長18.23米,寬3.79米,標準載重50噸,最大載重60噸。橋梁的架設和收撤通過液壓-機械驅動的伸縮桿來完成,架設和收撤的過程都可由乘員在車內控制完成,架設耗時約2~3分鐘,收撤需耗時5分鐘。

第三種變型車比較獨特,是被命名為Pz.Zielfz.68的裝甲靶車。該車安裝有一個八角形重型裝甲炮塔,炮塔上裝了一根假炮管,此外在車體上安裝有附加裝甲,兩側都加裝了裝甲裙板。該車專門用于訓練步兵反坦克武器射手,其全重為38噸,乘員2人。

除上述三種變型車外,瑞士還利用Pz.68的底盤試驗性地研制了兩種變型車,其一是采用了西德“獵豹”自行高炮炮塔的防空戰車,其二是被稱為Panzer-Kanone.68的155毫米自行火炮,戰斗全重47噸,配備有自動裝彈機,火炮最大射程30千米。前者沒有投入生產,后者在制造了4輛原型車后,因瑞士購買美國M109自行火炮而放棄了生產計劃。

改進和提高

Pz.61/68坦克服役后,瑞士軍方針對其在實際使用中暴露出的問題,進行了多次改進。其中,對Pz.61的改進比較簡單,首先是在1976至1977年,更換了車載無線電通訊系統和車內通話系統,加裝了1部SE-412中距電臺,為發動機換裝了干式過濾器,有效地改善了車輛的可維護性。此后,又在80年代初換裝了性能更好的炮長瞄準鏡,同時拆除20毫米并列機炮,代之以MG51型7.5毫米機槍。由于主炮彈藥基數未變,因此機槍彈藥基數提高到5400發,比Pz.68還要多200發。炮塔后部加裝了1具瑞典博福斯公司生產的“利蘭”71毫米雙管照明彈發射器,平時處于放倒狀態,使用時豎起,采用人工裝彈,炮口裝填,備彈6發。此外,車內還加裝了防輻射屏蔽襯層和核生化超壓防護系統。

相比較而言,對Pz.68的改進次數更多,層次也更深。1974年,瑞士軍方獲準對50輛Pz.68坦克進行改進,內容包括安裝交流發電機、主炮熱護套、二氧化碳抽氣系統。這次改進耗資1.463億瑞士法郎,經過改進的坦克于1977年3月至12月交付瑞士陸軍。這批坦克也被外界稱為Pz.68 Mk2,但瑞士軍方并沒有采用這種西方軍界比較慣常的名稱,而是稱之為Pz.68第二系列(最初的生產型相應地被稱為第一系列)。

僅過了一年,瑞士就決定對110輛第一、二系列Pz.68坦克再次實施改進。這次改進的重點是換裝一個更大的炮塔,以期對Pz.61/68坦克長期以來遭詬病的炮塔空間不足、不利于乘員長時間作戰的問題有所改善。整個改進項目耗資4.47億瑞士法郎,改進后的坦克于1978年至1979年間陸續交付使用,戰斗全重增至39.9噸。這是Pz.68的第三系列,也被稱為Pz.68/75。

不過,雖然在短短幾年間就經過了兩次改進,但Pz.68還是在使用中暴露出了不少問題。1979年夏,瑞士《世界周刊》雜志刊登了一篇文章,披露出Pz.68存在的諸多缺陷,比較嚴重的有:核生化超壓防護系統效能不足;無線電臺在全功率工作狀態下會對炮控系統產生干擾,導致炮塔產生不可控的回旋;車內的電加熱器工作時會令裝填有炮彈的主炮意外擊發。這些缺陷大多和車內電氣系統的設計有關,后果也很嚴重,導致Pz.68實際上“不適于作戰”(世界周刊語)。主戰裝備的嚴重問題甚至在瑞士政壇引發丑聞,國防部長被迫下臺。

事實上,瑞士軍方對上述問題也早已有所了解。1978年,軍方就耗資2.07億瑞士法郎,對60輛第三系列Pz.68進行了改進,這些坦克也因此被稱為第四系列。但這次改進并沒有徹底解決問題,直到1988年,瑞士決定對195輛Pz.68坦克實施較大規模的改進計劃。這些坦克中有25輛屬于狀況較好的第二系列,其余則均為第三、四系列。改進的重點是安裝美國霍尼韋爾德國子公司提供的新式火控系統(由瑞士康特拉福斯公司按許可證在國內生產),包括激光測距儀、新型彈道計算機和炮長穩定瞄準系統。這個瞄準系統還為車長配備了目鏡,使他能夠看到炮長所看到的圖像。其他的改進還包括安裝新式自動滅火系統,懸掛系統加裝液壓緩沖裝置,改進整體式核生化防護系統,將車內原來的鋼制油箱改為玻璃鋼材質,在保證強度的前提下減輕了重量。此外,所有接受改進的坦克的外表面,都用具有耐化學藥劑和一定防紅外探測功能的新型雙組分聚氨酯涂料進行了迷彩涂裝。經過這次改進的坦克被稱為Pz.68/88,戰斗全重達到40噸,在瑞士陸軍中一直服役到2000年。

事實上,在80年代中期,瑞士還曾試圖將Pz.68的主炮升級為120毫米滑膛炮。鑒于當時德國萊茵金屬的120毫米滑膛炮無法安裝到Pz.68較為狹小的炮塔里,瑞士自行設計了一種緊湊型120毫米滑膛坦克炮。該炮采用比德制火炮更長的49倍徑身管,半自動立楔式炮閂和電擊發裝置,安裝了復合玻璃纖維纏繞成型的抽煙裝置,可使用北約制式的120毫米滑膛坦克炮彈藥。整個火力升級計劃中還包括為炮長配備熱像儀,為車長加裝1挺MG51機槍。經過這項改進后,坦克主炮彈藥基數減少到49發,戰斗全重增至40.3噸。但由于采用新式火炮就必須為彈道計算機重新編制程序,而且炮口校準裝置也需更換,加之此時瑞士陸軍已開始裝備德制“豹”2坦克,因此緊湊型120毫米滑膛炮停留在了原型炮階段,只在少量的Pz.68/88坦克上進行了試用,沒有投入批量生產。

結語

作為政治上的永久中立國,瑞士始終信奉著“維持和平最好的辦法是準備戰爭”這一理念,高度重視國防力量的建設。由于地理環境比較獨特,外國生產的地面裝備往往不能很好地適應,因此在東西方高度對峙的冷戰初期,瑞士做出自行研制主戰坦克的決定是順理成章的。平心而論,作為瑞士第一種投入大批量生產的自行研制的裝甲戰斗車輛,Pz.61/68在作戰性能上其實并不突出。但這種坦克結構緊湊、重量輕、造價相對低廉,對瑞士這樣的小國來說,不失為在冷戰時期比較適宜的裝備。

但必須指出的是,現代主戰坦克是一種復雜的作戰裝備。一個國家要設計生產出性能可靠的坦克,必須擁有基本完整的工業體系,以及相當的技術經驗的積累。即便是瑞士這樣有著一定工業基礎的國家,在Pz.68坦克的開發和改進中,也產生了不少嚴重影響坦克作戰能力的問題?,F代化主戰裝備開發的復雜性和困難程度,由此可見一斑。這其中的經驗和教訓,值得任何致力于開發現代化武器裝備的國家去汲取和借鑒。

猜你喜歡
炮塔坦克瑞士
閱讀理解專練
為什么瑞士巧克力這么出名
基于Unity引擎制作塔防游戲
萊茵金屬公司將擴展德國“美洲獅”步兵戰車性能
超級坦克大亂斗
伊朗新型“克拉爾”KARRAR主戰坦克在當地電視臺出現
96B坦克的精彩瞬間
瑞士鎮迷陣
坦克新殺手
談天說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