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堡壘喋血

2017-12-28 18:30獵夢人阿蒙
現代兵器 2017年12期
關鍵詞:伍德堡壘轟炸機

獵夢人+阿蒙

出自波音公司之手的B-17“空中堡壘”也許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最著名的重型轟炸機。對于軍事愛好者,“孟菲斯美女”號轟炸機、“血腥一百”轟炸機大隊的傳奇堪稱耳熟能詳。然而,很少有人知道的是:“空中堡壘”是在英軍隊列中開始譜寫不朽的戰史,英勇的皇家空軍飛行員為這架經典戰機灑下第一滴鮮血。通過對各方資料的收集和對比,本文將為讀者揭示這段塵封的歷史……

初試身手

時間回溯到1935年7月28日,波音公司的YB-17原型機在這一天成功首飛。值得一提的是,這個時間比大洋彼岸的另一架經典戰機——德國空軍Bf 109早了足足兩個月。而10年之后,正是這兩位老當益壯的戰士在歐洲的天穹下進行永不懈怠的較量,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最后落幕。

在試探性地生產一批B-17B之后,波音公司在1940年7月正式交付第一批具備實戰能力的空中堡壘——B-17C。

B-17C的防護能力高于先前的型號,自衛火力系統頗具特色:機身背部舷窗安置有1挺向后上方射擊的12.7毫米口徑機槍;腹部突出的隔艙內安置有1挺向后下方射擊的雙聯裝12.7毫米機槍;機身左右兩側的流線型整流罩開設有射擊窗口,各安置1挺12.7毫米機槍;機頭的樹脂玻璃罩內開設有多個射擊窗口,兼顧機槍手的投彈手可根據需要將1挺7.62毫米口徑的機槍向前/左/右等方向開火射擊。

B-17C尚未出廠之時,英軍采購團已經來到北美大陸,和美國政府達成購買協議。當時,英國皇家空軍展開了針對歐洲大陸的夜間轟炸攻勢,但受限于戰機性能落后、戰術原始,效果不甚理想。因而,英國人決定嘗試晝間精確轟炸,很自然地選中了配備諾頓轟炸瞄準儀、號稱可以進行“泡菜桶轟炸”的B-17。

1941年初,最早出廠的20架B-17C開始陸續交付英國皇家空軍,直接飛越北大西洋抵達英國。以美方的觀點,這20架轟炸機的作戰能力仍有欠缺,例如沒有裝備諾頓轟炸瞄準儀、而是用斯佩雷瞄準儀取而代之。不過,英國皇家空軍在戰事的壓力之下沒有太多的選擇。這批B-17獲得AN518~AN537的編號,分配至剛組建不久的第90中隊。在接下來的幾個月時間里,第90中隊的機組人員們在訓練中摸索B-17C的飛行特性,這支小部隊即將成為皇家空軍獨樹一幟的晝間轟炸機單位。

1941年7月8日15:30,第90中隊執行首次試驗性的作戰任務,出動3架“空中堡壘”襲擊威廉港。但很快有1架因機械故障掉頭返航。其余2架B-17C各掛載4枚500千克高爆炸彈,爬升至8230米高度,飛向目標區。投下炸彈后,2架轟炸機爬升到9750米高度,掉頭返航。任務報告中,機槍手稱在高空中所有機槍均被凍結,而轟炸機配備的照相機失靈、無法判定轟炸成效。

第一次任務順利完成,所有機組乘員均如釋重負。有人評述道:“在28000英尺(8534米)以上高度,拖曳出的尾凝致命地指示出轟炸機的位置。幸運的是,我們沒有遭遇任何戰斗機,幾乎靠著氧氣面罩飛完了整場任務?!睓C組乘員們不了解的是:當時德國空軍2架Bf 109E戰斗機曾經嘗試升空攔截,但在高空稀薄空氣中失去控制、始終無法接近轟炸機編隊,最后只得鎩羽而歸。就這樣,“空中堡壘”憑借優異的高空性能完成歐洲上空的揭幕戰。

在后續的2個月里,第90中隊的多次晝間任務均大同小異:小編隊出擊、在8000米甚至更高的高度投彈轟炸。期間,“空中堡壘”編隊多次遭到德國空軍Bf 109戰斗機攔截,均憑借高度優勢安全脫險。

轟炸德艦

1941年9月8日,星期一。清晨,北海沿岸地帶的天氣多云,并伴隨著零星小雨。以皇家空軍的觀點,如B-17轟炸機借此機會出擊挪威奧斯陸,空襲停泊在那里的德國海軍“舍爾海軍上將”號袖珍戰列艦,云層將為其提供所需要的掩護,因而無需護航戰斗機的支持。因而,第90中隊出動4架“空中堡壘”,在中隊長阿歷克斯·馬西森少校的指揮下執行此次作戰。各機的機長、機名及序列號如下:阿歷克斯·馬西森少校,座機N-Nam,序列號AN533;戴維·羅曼斯中尉,座機D-Dog,序列號AN525;弗蘭克·斯圖米少尉,座機J-Johnny,序列號AN518;米克·伍德上士,座機O-Orange,序列號AN535。

升空后,各架B-17C依次爬升到7925米高度。這時,駕駛AN525號機的羅曼斯中尉檢查了一下隊友的位置:馬西森少校已經趕上并處于編隊中,斯圖米少尉通過無線電回復他也在附近。不過,伍德上士沒有回報他的位置,隊友們由此判斷AN535號機的通訊系統可能出了故障。很快,“空中堡壘”編隊飛越大半個北海,即將進入德占區的雷達偵測空域內。從此刻起,這只小編隊已經超出了英軍地面指揮系統的控制范圍,需要保持無線電靜默——除非遭遇緊急事件。

就在“空中堡壘”編隊闖入挪威空域后不久,德國空軍收到防空雷達站的報告:偵測到高空有一個由3架轟炸機和2架“無畏”戰斗機組成的敵軍編隊逼近挪威西海岸。駐扎在斯塔萬格蘇拉機場的JG 77第1大隊立刻進入紅色警戒狀態,并于11:00完成作戰準備。一個小隊的Bf 109T戰斗機收到出擊命令、在跑道上急速滑跑;座艙內,僅與“布倫海姆”和“威靈頓”轟炸機有過交手記錄的飛行員們無一知道來襲的敵機型號。

當德國戰斗機在布滿陰云的天空中搜尋目標時,斯圖米少尉打破無線電沉默,報告中隊長自己的飛機有一臺發動機出現問題。馬西森少校沒有回應,但是斯圖米無意中聽見了AN525號機的無線電員赫尼中士正在警告他的機長:兩架Bf 109從他們的左側襲來。

德國飛行員找到了“空中堡壘”編隊,他們在到達地面指揮中心指定地點前就看到頭頂上方有從西向東劃過的凝結尾跡。當時,Bf 109T小隊正沿著向南的航線飛行,在注意到這一跡象后立刻調整方向追向目標。飛機持續爬升到轟炸機所在的高度——8600米。阿爾弗雷德·雅可比少尉注意到在模糊的地平線上有一個黑點,在12分鐘的全速飛行后,他終于接近到400米以內的距離,那個黑點也變成了一架四發轟炸機,那正是羅曼斯中尉的AN525號機。德國飛行員們曾在軍情簡報中得知這種大型轟炸機的存在,但這是他們首次與之交手。

大致與此同時,斯圖米少尉最后一次嘗試聯系馬西森少校,但是他收到的只是一些模糊不清的詞句,他不確定這是馬西森少校還是他的機組戴維斯上士的聲音。無奈之下,斯圖米做出決斷,駕駛AN518號機繼續爬升避開斗志旺盛的德國戰斗機,隨后攜帶未投出的炸彈返航。

AN525號“空中堡壘”上,機槍手梅里爾中士和比蒂中士開始從機腹和機背上的機槍位向急速飛來的德國戰斗機開火。雅可比少尉立刻清楚地看到紅色的槍口焰向自己的Bf 109T噴射而出,他扣動扳機,用全部火力發起首次攻擊。由于速度更快,德國戰斗機在完成射擊后轉到B-17C的右側方位。這時候,雅可比少尉看到轟炸機的機身上有一個大洞,方向舵頂尖燃起火焰。他準備脫離接觸、再來一輪射擊,但這時注意到轟炸機的左翼外側發動機突然冒出一條細細的煙跡。

巨大的四發轟炸機機向左轉向,這樣再次進入Bf 109T前方的射擊范圍之內。雅可比少尉看到轟炸機投下了6~8枚炸彈,但是“空中堡壘”還沒有放棄,機尾機槍手射擊命中了Bf 109的右翼。雅可比的攻勢沒有因此而停止,他再次扣動扳機,持續命中“空中堡壘”,并看見火焰從左側兩臺發動機之間燃起,駕駛艙冒出煙霧,破片飛散。幾秒鐘后,波音轟炸機的機頭朝下,開始大坡度螺旋下墜。雅可比通過無線電向依然跟在敵機身后的僚機發出警告:“小心,它要爆炸了!”

AN525號進入大角度俯沖,墜落2000米后炸成一團火球。德方記錄的墜落地點為格網坐標7949。調查人員事后證實該機墜落在山區之中,機上乘員全部戰死。有未經證實的報告指出梅里爾中士或赫尼中士可能嘗試了跳傘,但依然墜地身亡。這樣,雅可比少尉成為第一位擊落B-17“空中堡壘”的德國戰斗機飛行員。

與此同時,其他的德國戰斗機將矛頭指向了第90中隊長馬西森少校的座機。雖然轟炸機的機槍手趕走了2架Bf 109T,AN533號機還是消失在云層中,此后再無任何蹤跡。

回到北海上空,出動的4架“空中堡壘”轟炸機只剩下了伍德上士的AN535號機。在此次行動的大部分時間里,該機都保持在羅曼斯中尉座機后上方915米處的位置。目睹德國戰斗機從各處襲來,伍德上士決定放棄此次作戰,隨即命令扔下炸彈,并爬升到10363米高度以躲避Bf 109的攻擊。

伍德上士命令機組做好包括跳傘在內的所有準備,卻發現他們正面臨嚴重的供氧問題。此外,一個從任務開始便不大正常的電磁對講機已經變得基本聽不清了,伍德記起以前他的美國教官曾提醒過在空氣稀薄的高空,對講機發聲器的振動會減弱。不過很明顯,這不是他需要擔心的主要問題。

伍德不知道的是,由于對講機故障,機槍手泰特斯上士將他的命令聽成了“……機組……跳傘……”于是,他按照規程解開了連接在身上的主供氧系統,使用便攜氧氣瓶應急。泰特斯上士在戰位上等候跳傘的命令,并在瓶內的氧氣用完后昏了過去。

另外一名機槍手威爾金斯中士注意到戰友昏倒,立即前去救援,但是他錯誤連接了氧氣瓶,結果也倒地失去知覺。15分鐘后,無法與機槍手取得聯系的伍德上士請無線電員伊姆里查看他們的情況。伊姆里報告說泰特斯和威爾金斯昏迷不醒,伍德上士聽到消息后立刻壓低AN535號機頭,嘗試大角度俯沖到氧氣充足的低空、挽救隊友的生命。

在8839米高度,“空中堡壘”受到了1架Bf 109戰斗機的“迎接”,這是JG 77第1大隊沃伊特下士的座機。開戰后,他一直潛伏在云層中搜尋B-17C轟炸機,并依靠轟炸機拖曳的尾凝發現了目標,隨即向轟炸機展開攻擊。完成一輪點射后,沃伊特掉頭轉向以避開可能的自衛火力。然后,他轉回“空中堡壘”后方46米處再次射擊。密集的子彈點燃轟炸機內的乙二醇儲罐,還擊中了兩位昏迷的機槍手,導致威爾金斯中士身亡,泰特斯中士的腿和手臂均被擊傷。

沃伊特的攻擊還令AN535號機失去了無線電員——伊姆里的供氧管被一塊彈片刺破,他也很快陷入半昏迷狀態。不過,當伍德和副駕駛欣肖努力穩住受創的戰機時,伊姆里打起精神、設法關上飛機的彈艙艙門——它們在Bf 109的機炮擊中動力系統時彈開,導致飛機阻力增大、速度下降。隨后,伊姆里再次因為氧氣不足而倒下。副駕駛欣肖幫他連上了另一個氧氣瓶,但是自己也由于供氧量不夠而短暫地失去了行動能力。

從受損的乙二醇系統中冒出的煙很快填滿了機艙,遮蔽了機組乘員的視野,伍德上士下令彈開機頂的天體觀測窗,讓氣流吹散煙霧。在遠處,沃伊特下士觀察著這架轟炸機,看到到煙霧滾滾冒出。很顯然,這架“空中堡壘”看上去正在燃燒,已經奄奄一息。

沃伊特下士注意到“空中堡壘”的第二臺發動機停止運轉,他由此認為沒有必要繼續展開攻擊——這架轟炸機看起來已經可以算入自己的擊落戰果列表之中。另外,沃伊特擔心被轟炸機內孤注一擲機槍手擊中,而且Bf 109T的燃料也即將告罄。于是,沃伊特下士駕駛Bf 109掉頭返回在斯塔萬格的基地。

返回基地

這一誤判拯救了毫無防御能力的AN535號機。要知道,這架“空中堡壘”有3臺發動機受損,第4臺則完全停機,副翼控制系統被擊毀,伍德上士駕駛飛機的手段只剩下升降舵和方向舵。奇跡發生了,伍德上士將重傷的轟炸機駛回蘇格蘭的前進基地,向金洛斯機場報告受損的“空中堡壘”即將降落,地面跑道隨即被清空待命。緊接著,AN535號機的液壓系統在幾乎毫無預警的情況下失效,起落架無法放下。14:15,在空中飛行了整整5個小時之后,疲憊不堪的伍德上士駕駛AN535號機以機腹成功迫降。威爾金斯以外的全部機組生還,但是嚴重損毀的轟炸機再也無法飛行了。

大致與此同時,斯圖米少尉在返航途中改變主意,駕駛AN518號機繼續任務、并成功抵達奧斯陸空域。不過,當地云層厚重,他最終還是放棄了對“舍爾”海軍上將號的搜尋。斯圖米少尉僅比伍德上士早40分鐘返回金洛斯機場,機上的炸彈原封未動。

此時,中隊長阿歷克斯·馬西森少校生依舊死未卜,AN533號機是被擊落后墜入大海?或是由于機械故障損失?無人能回答這些問題。下午晚些時候,皇家空軍第19作戰訓練單位從金洛斯機場出動“惠特利”轟炸機搜尋馬西森及其機組的下落,結果空手而歸。第二天,斯圖米少尉和隊友搜索了一片約7770平方千米的區域,但是也未能找到任何能證明馬西森少校生死的線索。

JG 77方面,歸來的德國飛行員受到了熱烈歡迎。9月17日,JG 77第1大隊收到了德國空軍挪威軍區司令官哈姆揚茨中將的賀電:“1941年9月8日雅可比少尉在克里斯蒂安桑以北75千米擊落1架波音機,沃伊特下士在斯塔萬格西南50千米擊落另一架。我希望向他們轉達我的祝賀和最真誠的祝福?!睅滋旌?,帝國航空部派出一個特別小組回收墜落在克里斯蒂安桑附近的轟炸機殘骸,并將其帶回德國。

值得一提的是,JG 77的Bf 109飛行員施泰尼克少尉聲稱在戰斗中看到2架“無畏”戰斗機全程與他們保持距離,沒有采取任何干涉攻擊轟炸機的行動。但是,“空中堡壘”編隊的此次作戰沒有得到護航機保護。當時,皇家空軍也沒有滿足挪威任務的遠程戰斗機,因而施泰尼克少尉看到的那兩架戰斗機不可能是英國戰機,極有可能是另一對Bf 109。

對于第90中隊來說,這次作戰的結果是災難性的,它在9月25日執行了在歐洲北部的最后一次作戰任務后便偃旗息鼓。在使用B-17的51架次作戰飛行任務中,25次因為飛機自身的問題而放棄。任務中,該部隊共計投彈50噸,僅有約1噸命中目標,這樣的表現讓皇家空軍對“空中堡壘”喪失了信心。最后,該部隊將所有B-17C移交給其他單位,并于1942年2月14日解散。

對于B-17來說幸運的是,它并未因為區區幾次挫折而被打入冷宮。早期戰斗中,盟軍將士用鮮血換取的經驗教訓被一點點積累下來,“空中堡壘”得到持續升級和改良,美軍的戰略轟炸戰術得到不斷調整和優化。最后,勢不可擋的轟炸機洪流摧毀了納粹德國的戰爭機器,成為歐洲天空中力量和勝利的象征。

猜你喜歡
伍德堡壘轟炸機
封控小區里筑起“紅色堡壘”
打造黨支部“四個堡壘”推動黨建工作走深走實
Ju-87斯圖卡俯沖轟炸機
沒有門的房子
打瞌睡的房子
澡缸里的國王
兵器組團“打雪仗”
英國海岸線上廢棄的“外星人”堡壘
圖-22起音速轟炸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