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傾注愛心,努力打造樂學善思的品德課堂

2018-01-04 22:07張卓
求知導刊 2017年26期
關鍵詞:品德民族校園

張卓

摘 要:小學生正處于成長期,他們獨特的世界觀、人生觀與價值觀的形成與家庭、學校、社會生活密不可分。教育以德育為先,但形式單一、枯燥乏味的品德課堂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往往收效甚微。教師依據教材設計的、形式多樣的德育活動對學生影響較大,效果顯著。

一、引言

學校教育以德為先,小學階段開設的品德與生活(社會)的課程正是重視學生德育的一種表現。學生通過學習、實踐形成基本的道德觀、價值觀和初步的道德判斷能力,為他們成為合格公民奠定基礎。然而,枯燥無味的說教課無法激發學生的興趣,更達不到學科預設的目的。解決問題的最佳途徑就是給課堂加點“快樂”,讓學生在“快樂”中汲取營養,在實踐中融會貫通。

二、 興趣為課堂奏響快樂樂曲

書、老師、黑板,單調的課堂教學模式,乏味的一問一答的教學形式,使內容豐富的品德與生活(社會)課程在學生面前黯然失色。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激發學生興趣讓學生樂于學習,才能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成為學習的主人。

教學伊始,教師投學生所好設計與教學內容貼切的導入,能激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欲。如在教學“誰的本領大”中,針對三年級學生的特點,我設計以學生喜愛的動畫形象孫悟空導入,畫面中孫悟空腳踩筋斗云從遠處飛來,并親切地與學生打招呼,隨即提出與課堂相關的問題。動畫激起了孩子們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和諧愉悅的環境中輕松順利地投入學習中,為課堂的學習創造了良好的開端。

設計有趣的教學環節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游戲活動是學生喜愛的活動形式,學生參與其中快樂無比,由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學習,學生就會像加足了動力一樣情不自禁地進入課堂環節中。如在教學一年級“交朋友”的內容時,我根據一年級學生剛入學,彼此還很陌生,但又渴望新朋友的特點,讓學生以設計名片的方法介紹自己,再與自己的新朋友合作完成“朋友任務”。任務的內容有唱歌、跳舞、朗誦詩歌、跳繩、畫畫等,但必須是兩個人共同完成。完成后再全班展示評出友誼獎章。整個教學過程學生都能積極參與,并在合作中明白了朋友間要相互謙讓、相互幫助。這樣的教學方式拓寬了教材的知識面,打破了空間的局限,讓學生自主參與,學有所獲。

三、小組合作讓課堂迸發快樂火花

“灌輸式”教學只是讓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被扼殺。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和學習需求,給予學生充分的空間發揮他們的主觀意識,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進行學習。

蘇霍姆林斯基說:“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兒童的精神世界里這種需要特別強烈?!备淖兘處煛皾M堂灌”的陳舊教學模式,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自主學習合作探究,最大限度地減少教師多余的教授和指導,創造寬松、民主、平等的環境。有了自主探究學習的空間,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能充分的擴展延伸,才真正地在快樂中學習。

小學生尤其是中低年級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不強,需要教師創設問題情境,給予完成問題的豐富資料,再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完成,更容易促使學生邁出交流與合作學習的第一步,并帶動他們樂于觀察,主動思考,合作探究。如《五十六個民族》這篇課文,這是一篇介紹祖國民族的課文,由于我們國家民族很多,如果課堂上由教師一一介紹,就顯得乏味且耗時多。我讓學生每四個人分成一組,通過多媒體課件進入“自學城”選擇一個民族進行自學?!白詫W城”中提供豐富的信息,有各民族生活的地方、服飾、風俗、歌曲等,學生們相互合作探究學習,點擊課件操作獲取信息,用筆記錄下民族的特色,整理后再分別介紹。在介紹“我的民族”匯報活動中,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逐一介紹了自學民族的特色,有的小組帶來了自學民族的特色器具,有的小組甚至放著民族的歌曲翩翩起舞。小組合作學習構建出一個開放的課堂教學體系,搭建學生展示的平臺,為學生創造了更多的自主學習的機會,讓學生在學習與合作中迸發快樂的火花。

四、走向生活讓快樂無處不在

教室是小課堂,社會是大課堂。德育不應該止步于課堂,局限于教材,拘泥于形式。失去學生現實生活的世界,這樣引導學生形成的正確的行為規范就只能算是理想主義的烏托邦。只有貼近學生的生活,讓教學與生活相聯系才能引起學生的興趣,引發他們情感的共鳴,讓學生快樂地接受精神的洗禮并強化為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第一,應該讓課堂生活化。書本中的插圖,顏色鮮艷,穿插文字,但由于不會變化,固定呆板,學生的觀察能力必定受到限制,使學生不能更好地發散思維,致使教學重點、難點難以突破,對學生的思想教育似蜻蜓點水般并不深刻,無法很好地引導。運用多媒體,將內容動態化地呈現在課堂上,學生能更快地捕捉到相關的信息,學生的思維迅速地活躍,進而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如在教學“在一根細繩面前”時,為了讓學生更深刻地體會規則對于我們生活的重要性,我插入課前拍攝的學生校園生活的視頻,由于貼近學生生活,學生們踴躍發言,找了許多校園中不遵守規則的現象。之后我又插入一段交通事故的視頻,學生觸目驚心,紛紛發言講述社會生活中不遵守規則所帶來的危害。視頻的插入讓學生深刻地懂得了遵守規則的重要性,給自己帶來保障的同時也給大家打造了和諧安全的生活環境。

第二,是將課堂延伸。通過開展與教學內容緊密的班隊活動,將“小課堂”與“大課堂”相聯系,讓學生在課堂上學習并實踐于生活,獲取最真實的生活體驗,自覺內化為自己好的品德與行為習慣。如在學習“我愛我們的學?!边@個單元時,許多學生都提出要自覺愛護環境,不破壞公物,及時制止他人破壞校園,以行動來愛護我們的學校。于是,我帶領學生開展了“校園是我家”的活動?;顒雍?,學生們滿頭大汗地回到了教室,手中的垃圾袋都裝得滿滿的,臉上洋溢著笑容。在談感受時,學生侃侃而談,有的說“雖然撿垃圾很累,但為了讓學校變得更美麗,我們堅持撿完所有的垃圾”;有的說“看見學校這么臟覺得很心痛,大家都應該不亂扔垃圾,看見垃圾就隨手撿起,攜手一起做愛護校園的小主人”。課后我們針對撿拾的垃圾進行了分類調查。在了解調查結果后,我們決定通過開展“校園是我家”的活動,能用自己的行動扮靚校園,學生體驗到了快樂,因此本活動一直持續開展到期末,還開展了設計宣傳海報、廣播站特別節目“我是校園美容師”、校園環境督導隊等活動?;顒又袑W生們充分發揮“主人翁”精神,他們自覺維護校園環境的行為,受到了全校師生的稱贊,在學校掀起了一股講文明、愛校園之風。

五、結語

立足課堂以興趣為導向、以小組合作學習為主要學習模式、以課后延伸為體驗方式,讓快樂課堂成為落實實效德育的起點,讓學生在思考與實踐中體驗與收獲。傾注愛心,努力打造善學樂思的品德課堂,這是我孜孜不倦的追求。

參考文獻:

[1]李建亮.多媒體在小學思想品德課教學中的應用[J].中小學電教,2004 (11).

[2]陳連英.淺談多媒體在思想品德課中的合理運用[J].好家長,2016(8).

猜你喜歡
品德民族校園
立德立言,為何重要
MINORITY REPORT
好學者賢
校園的早晨
春滿校園
傳承 民族 文化
被民族風玩轉的春夏潮流
品德
民族萬花筒
少年兒童良好品德和行為習慣著成中值得關注的48個生活細節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