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年孤獨》:在虛無的世界里實在地活著

2018-01-05 19:27魏天真
語文教學與研究(讀寫天地) 2017年12期
關鍵詞:布恩迪亞阿爾卡馬孔多

魏天真

《百年孤獨》是一本奇特的書,經得起反復閱讀;也只有反復閱讀,才領略到它內容的博大精深,語言表達或故事講述的充實勻稱。初讀之下,可能會感到書中的人物、事件太過繁雜熱鬧,仿佛置身于熱帶雨林,唯恐迷失在熱氣騰騰歧路莫辨的原始密林里。

有人說《百年孤獨》是一本快活之書,這也有道理。但我以為,這本書透露的快活,與莊子的化蝶、逍遙游、擊缶而歌、跟骷髏交談、方生方死方死方生等等,可以相提并論,與其說那是一種快活,不如說是在了悟世界的荒誕和存在的秘密之后的放誕與縱情。也可以套用小說中的話來說,這本書看起來很瘋狂,其實是最理智而清醒的一本書。

從故事情節構架來看,這部小說整體上就像大自然的四季更迭一樣,循環、漸變地分為彼此關聯的四個部分。春天,是作者筆下的世界馬孔多的初創時期,天地不仁而任萬物生長。第二部分是關于馬孔多第二代生民的核心人物奧雷利亞諾·布恩迪亞上校的殘酷歲月及其故事,這時也是布恩迪亞家族綿延興旺的年代。小說在描寫家族繁盛和上校履歷時,也采取了那種與自然生命相類的、彼此交織前后勾連的表達方式。這種表達方式典型地顯現在這個句式里:“多年以后,在臨終的床榻上,奧雷利亞諾第二將會回想起那個陰雨綿綿的六月午后,他走進臥室去看自己的頭生子?!毙≌f的第三部分好比漸露肅殺之氣的秋天,家族走向老邁而衰敗。其間,已經變成現代化城市的馬孔多發生了慘絕人寰卻又波瀾不驚的大屠殺,唯其波瀾不驚,才使得世界的殘酷、邪惡達到了恐怖的極致。第四部分寫家族的凋零與馬孔多世界的毀滅。而在馬孔多的世界之外,還有其他的世界依然在這樣周而復始、生生不息,帶著無數的凋零和毀滅。

也可以說這本書是一首詩,這不僅因為其主人公之一奧雷利亞諾·布恩迪亞是一位詩人。事實上我們只知道他曾經不停地寫詩,并沒有看見他寫的是什么,只知道他成長、戀愛,發動過32場戰爭,在這些過程或間歇中寫詩,又在寫詩的過程中變得越來越清醒、務實,最后走向詩的反面,成為一個專心致志制作小金魚的工匠。這樣說也不僅因為小說語言的鋪張華麗、充滿激情堪比詩的語言,更是由于小說有著詩的構造和聲音,詩的氣韻和節奏,正如壯麗而無情的大自然及其四季的更迭是一首偉大的詩一樣。

曾經有很多中國作家、研究者注意到并且津津樂道下面這個句子,以表明他們研究過并且懂得這本書:“多年以后,面對行刑隊,奧雷利亞諾·布恩迪亞上校將會回想起父親帶他去見識冰塊的那個遙遠的下午……”但對如下情形大家似乎就不大感興趣了:從開篇直到主人公真的面對行刑隊的那一刻之前,這么一句話,更準確地說是這樣一個句式,重復出現了多少次?在什么情形下重復的?為什么這樣重復?如果能注意到這一點,也就一定能注意到小說在結構上和思想上的詩性特征。

這個句子第一次出現時帶出了“見識冰塊的那個遙遠的下午”,那時還是馬孔多世界的草創時期。冰塊是流浪賣藝的吉普賽人帶來的。在帶冰塊的吉普賽人來臨之前,曾經有另一撥吉普賽人先后來過四次,依次帶來磁鐵,望遠鏡和放大鏡,葡萄牙人的地圖和航海儀,煉金實驗室,每一次都給馬孔多帶來震蕩和變化,激發一代人奮發圖強以“享受科學的好處”。第二次用這個句子,事關另一個主人公,“多年以后,面對行刑隊,阿爾卡蒂奧將回想起梅爾基亞德斯為他朗讀那一頁頁不可理解的文字時的顫抖”。第三次又回到前一位的故事,說新婚的奧雷利亞諾“腳穿帶金屬搭扣的漆皮靴,數年后他面對行刑隊時穿的也是這一雙”……至此我們發現這兩個人在這同一種語調下的交替現身。第四次說“幾年以后面對行刑隊,阿爾卡迪奧最后想到的人也是她”(“她”是指蕾梅黛絲,布恩迪亞的妻子,阿爾卡迪奧的嬸嬸)。第五次又輪到奧雷利亞諾了,“他自己面對行刑隊的時候,仍將無法理解一系列微妙而又無可抗拒的偶然事件是如何將他引向那個結論的”。第六次說:“幾個月后,面對行刑隊,阿爾卡迪奧將會回想起此時發生的一切:教室里迷離的腳步聲,板凳的磕碰聲,最后是黑暗中的軀體以及另一顆心臟的搏動引起的空氣悸動”。所有這些句子,以相同的間隔勻稱地散布在小說的前半部分,都是“將來時”的句式。與此呼應,小說后半部分則多次出現另外一種句式,帶著“回溯”的視野和語調的“過去完成時”,如:“何塞·阿爾卡迪奧第二不屬于這個家,也從未屬于任何一個,這都要追溯到赫里內勒多·馬爾克斯上校帶他去軍營觀看槍決的那個遙遠的清晨”,“盡管沒有未卜先知的才能,他仍覺得這消息不啻一個死亡宣告,自從那個遙遠的清晨赫里內勒多·馬爾克斯上校觀看行刑以來他等待已久”等等。

作者在這詩一般的回環往復中傳達出的意念,首先是關于永生不死的:“死去多年以后,普魯鄧希奧·阿基拉爾對活人的懷念如此強烈,對友伴的需求如此迫切,對存在于死亡之中的另一種死亡的迫近又是如此懼怕,最終對他最大的冤家對頭萌生出眷念。他找了很久……”另一個人物梅爾基亞德斯,離開馬孔多后在新加坡死于熱病,復活,又來到馬孔多,又死,又復活……其次是關于理智與瘋狂的相對性的:尼卡諾爾神父“越來越驚嘆于何塞·阿爾卡迪奧·布恩迪亞的睿智,便問他怎么會被綁在樹上”。他的回答十分爽朗:“因為我瘋了?!边@個家族的第五代傳人何塞·阿爾卡迪奧也是如此,看起來瘋狂,在老祖母眼中卻是家族唯一清醒的人……再次是關于求知的。在馬孔多的世界里,“求知”同樣包括了眾所周知的含義:追求真理、真相,探求知識、學習技術,以及認識自己在這個世界上的位置或對于自己的存在的解釋。這樣的追求成為布恩迪亞家族幾代人的堅定的信念,哪怕明知到頭來只剩虛無和毀滅,也要本能地、自覺地追求到生命最后一息。作者借此傳達的信念是,在無意義中堅守,乃是人生的意義。

事實上,上面眾多例句也表明,作者在一個描寫當下情態句子里面,也常常是把往前遙望和往后回望穿插在一起的,正像他在一個段落、一個章節甚至整部書所做的一樣。這種表達方式,構成了一個開放而封閉的、無頭無尾而有始有終的世界。這就是馬孔多的世界,也是一個孤獨的世界。作者則置身事外,編織出這個語言的網羅,把現實安置其中,以顯出時空界限。更重要的是,當他把敘述的視線在過去和未來之間不斷變換時,故事中人的身處當下的孤獨才顯得那么突出、那么徹底。endprint

經典閱讀的經驗使我們相信,偉大的寫作者都具有這樣的品質:睿智和公正或慈悲。也許馬爾克斯并不是一位慈悲的作者,但他通過揭示和紀錄那些殘酷的事實和世界的荒謬,也顯示了睿智和公正。與他相比,慈悲的狄更斯未免太天真,公正的托爾斯泰也太理想化,因為,雖然他們也寫出了世界的殘忍和無恥,但他們對人、人性是懷有幻想和希望的。但是從《百年孤獨》中,我們會感覺到馬爾克斯心中懷有的似乎是對整個人類或人性的悲觀。他用布恩迪亞家族幾代人的故事告訴我們,人生是孤獨的,度過這孤獨人生的最好方式也就是守住自己的孤獨:孤獨一生的阿瑪蘭妲那樣地到了晚年,晚年的她又那樣按照死神的建議給自己織壽衣,“在人們的印象中,她似乎白天織晚上拆,卻不是為了借此擊敗孤獨,恰恰相反,為的是持守孤獨”。還有那位生下17個兒子、發動了32場戰爭的奧雷利亞諾上校,終于不寫詩也不問世事,埋頭打制小金魚,完工一批之后把它們溶解,又從頭再來。

雖然作者并不像其他偉大的作家那樣,讓我們在作品中感覺到那種顯而易見的慈悲和善意,反而顯得很“無情”,但他的作品也是有力的,那種力量及其正義性就在于揭露和紀錄事實真相的努力,在于對暴虐和虛偽的拼命嘲謔,也在于巧妙地給那些微如草芥的生命留名寫照。小說的最后一部分寫道:“每當奧雷利亞諾觸及這個話題,不僅老鴇一人,一些比她年長的老人都會駁斥所謂工人被包圍在廣場、兩百節車廂的火車滿載死尸之類的謠言,并且堅決捍衛已然在法庭案卷和小學教科書中根深蒂固的說法:根本沒有過什么香蕉公司?!?/p>

世界的歷史在終結之前已經被涂改、抹殺而面目全非,人類在毀滅之前一直處于強權的持續敗壞中。對社會、政治的絕望,對人性的絕望,使作者強化了持守孤獨的信念。只有在這個意義上,我們才能最大限度理解他筆下的“孤獨”的意義。他的孤獨和笛福筆下魯濱遜的孤獨一樣,可以說是對整個人類處境的隱喻。也許我們不得不孤獨地活上一百年、兩百年,也許無常的命運隨時會結束我們雄心勃勃的人生旅程,也許邪惡和暴虐總是以凌辱我們孱弱的肉體和精神為能事……所有這一切,都不能成為我們放棄努力、不去充實和完善自己生命的理由。就像一顆樹,隨時可能被一陣大風連根拔起,但在這之前,還是要從天地間吸取陽光雨露,盡情地舒張自我。這就是這部像熱帶雨林般密實、狂歡的書所表現的真相和真理。并且,它以毀滅的方式捍衛了它們的價值。

?藎?藎?藎【名家評點鏈接】

加西亞·馬爾克斯用他的故事創造了一個他自己的世界,這是一個微觀世界。在喧囂紛亂、令人困惑但卻令人信服的確定的現實中,它反映了一個大陸及其人們的財富與貧困。他創造了一個獨特的天地,那個由他虛構出來的小鎮。

——諾貝爾文學獎授獎辭

《百年孤獨》把西班牙語的浪漫底蘊,以及骨子里面那種超現實的感覺發揮到淋漓盡致。我認為將西班牙文化發揮到極致的并非《堂吉訶德》,而是《百年孤獨》。

——博爾赫斯

《百年孤獨》這部標志著拉美文學高峰的巨著,具有駭世驚俗的藝術力量和思想力量……他在用一顆悲愴的心靈,去尋找拉美迷失的溫暖的精神家園。

——莫言endprint

猜你喜歡
布恩迪亞阿爾卡馬孔多
拉丁美洲的“百年”與“孤獨”
慘遭滅口的調查記者
慘遭滅口的調查記者
星期六
文學地理視域下地域文學的民族化和世界化研究
無處安放的百年孤獨
《枯枝敗葉》:孤獨的死者大夫形象分析
那么,就呈現此時的我們
聆聽陀思妥耶夫斯基《少年》成長的內心獨白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