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外語翻轉課堂教學雙模態研究中茶文化傳播舉例

2018-01-19 04:07鄭少敏
福建茶葉 2018年11期
關鍵詞:傳統型二語動機

鄭少敏

(浙江橫店影視職業學院,浙江東陽橫店 322118)

1 引言

高校外語課堂是一個教師與學生交流雙向流動的過程,課堂效果與教師敘事策略、敘事方式、學生習得動機密不可分。教師的敘事方式與策略關切學生語言習得反映與效果。語言學習個體因素中最具能動性因素之一的學習動機,與認知心理學、社會學、建構心理學、教育心理學有著密切的內在聯系,是多元化視角對二語學習動機的綜合考量。本文是一次文學與語言學在外語課堂中的聯姻。是文學敘事這個小伙子(教師)能否激發起語言學姑娘(學生)興趣的一次極富意義的探索。美國學者費希爾(Waiter Fisher)認為,“人類所有形式的交往都可以看作是敘事的”。

本研究是針對高校外語課堂翻轉課堂中教師敘事策略對學生二語習得動機的影響性研究,分析教師敘事策略在多大程度上影響學生語言習得。因此教師與學生都是研究對象。在抽樣層面,研究教師課堂敘事采用的是典型個案抽樣,選擇那些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個案,以便了解這些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的現象本質。如教師敘事類型中“活潑型”敘事方式、“傳統型或平鋪直敘型”敘事方式;學生層面采用的是分層目的抽樣輔以同質型抽樣(即選擇一組內部成分比較相似,同質性比較高的個案進行研究),將學生按照一定的標準進行分層,然后在不同的層面上進行目的性抽樣。本次抽樣對象為橫店影視職業學院非英語專業、會計班的學生,按照調查問卷先對教師課堂敘事類型進行分類,該專業的學生在英語基礎的水平上非常接近,都有不錯的英語基礎,且學習態度良好,能較好地確保調查的真實性及準確性。

2 教師話語敘事策略與學生二語習得動機

2.1 話語敘事策略

作為一名敘事探究者,在課堂中,我特別關注空間的維度,關注教師話語敘事模式對激發學生學習動機及興趣的影響。因為人類從根本上是依附于所處環境的,學生語言習得動機的強弱受他們所處環境的影響。Chaudron(1988)認為教師話語對低層次、非英語母語者存在的影響。

2.2 分析結果

從聽課觀察+學生訪談的結果來看,活潑型話語敘事的教師傾向采用實物、案例、圖片、演示、呈現的話語敘事模式、策略來組織教學內容,多方位、多層次激發學生的二語習得動機,訪談學生25人,其中占95%認為教師的話語敘事策略激發了他們探索茶文化的動機,對課堂內容的掌握牢固,課堂氣氛活躍。而相比之下,傳統型話語敘事策略的教師雖然教學內容準備很詳實、講解也很詳盡、清晰、語速也不快,但學生的反應非常明顯,認為無法激發他們二語習得動機的最大值。訪談學生25人,其中占93%認為教師的話語敘事策略過于呆板、亦步亦趨、文字陳述太長、無法很好激發他們探索茶文化的動機,占65%的同學認為課堂內容復雜,很難掌握,總體課堂氣氛呆滯,學生精力不集中。

(Chaudron,1988:84)認為教師在課堂上的話語更有可能作為一種簡化的工具,旨在將知識傳授給學生。特別是針對非英語專業大學英語教學中,傳統型話語敘事即平鋪直敘型的話語敘事模式的教師使用陳述句要比問句多,話語在表達上更簡單,速度更慢,發音也更清晰。但是自上而下的單向交際模式帶來了信息的差距和權力距離,因此,學生們被孤立于課堂之外,習慣于在這種被動的情況下“傾聽”,然后隨著時間的流逝失去了演講的權利,慢慢也就失去了二語習得的動力與動機。

3 學生二語習得動機與教師視覺敘事策略

3.1 視覺敘事策略

課堂中學生看到的與聽到的同等重要,甚至更重要,視覺沖擊對激發二語動機有著密切聯系。包括教師的整體形象、教材中的視覺敘事分析、PPT所呈現教學內容的順序、畫面感對學生視覺層面的刺激;教師可通過視覺敘事來拓展觀念與思想傳播的廣度與深度。各種媒介載體尤其是新媒體的使用使視覺敘事、視覺表述更為靈活與自由,敘述者與受述者可自由穿梭于課堂的現實與虛擬中?!拔艺J為對于學習、建構知識來說,視覺非常重要”(Hedy Bach,260)。為此,視覺敘事探究是意向性的、反思的、積極的人類過程。視覺敘事是以圖像符號來表達具體意義的,所傳達的語境及信息要足夠刺激和喚起學生的記憶和聯想,并激發學習動機,獲取學習效果。敘事過程就是“設計”,圖像敘事設計的縝密程度、完整性、前后連接、時間排序、空間的合理編排、故事的過程及結果要能把信息有效地傳遞給學生,本文既從結構主義敘事學的思路去研究教師通過圖像敘事“可以如何說”結合后經典敘事學,充分重視受眾(學生)在敘述過程中的重要作用及產生反饋。視覺敘事是圖像藝術創作重要的語言形式之一,這種以視覺呈現為主體的敘事模式不僅可以拓展圖像話語表現的形態與豐富性,還可以強化視覺觀念與思想傳播的深度與廣度,對推進視覺藝術理論與實踐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與價值。

為了對教師課堂視覺敘事在學生學習中所起的作用和效果,課題組以“光棍節與擇偶標準”為主題內容,對160個學生進行了抽樣調查,回收有效問卷129份,涉及3個不同風格的教師,每個班級有效卷均為43份。

3.2 分析結果

從表中可以看出,教師敘事風格直接影響課堂視覺敘事時采用的方式、手段及占比?;顫娦徒處焾D像資料的采用與混合型教師的占比相當,都是20%-40%,在學生認為的理想圖像資料的占比上略有上升,二者略有不同,前者占>60%,后者占50%。但傳統型的教師敘事方式就截然不同,體現在圖像資料的采用比例上,占比<10%,而學生反饋的理想圖像資料的占比是>60%,說明傳統敘事策略對學生學習的影響很大。從文字資料的占比來看,活潑型與傳統型敘事風格的老師課堂實際占比與理想占比幅度相當,但混合型教師敘事風格的教師文字資料的實際與理想占比為<10%vs 20%-40%;在現代化教學手段的實際運用與理想手段的使用上,活潑型與混合型敘事風格的教師最大值均為PPT,而傳統型敘事風格的教師實際中運用的最大值為板書,學生理想中的現代化教學手段為手機。在圖像資料、文字資料及現代化教學手段的課堂實際運用占比與學生期待的理想占比反差越大,就越能體現教師敘事方式、手段、策略對學生學習動機與興趣激發的效果。視覺敘事的類型,如媒介的差異(漫畫、動畫)文化背景及適用年齡段,視覺敘事設計中的事件、人物、圖文布局、顏色等符號元素調控著教師與學生情感的投入程度,興趣的激發。(馮德正,2015)

4 結語

本文主要從教師話語敘事策略、視覺敘事策略兩方面,通過對中國茶文化及光棍節這兩個起源于中國節日的教學,對比探析高校外語教師課堂中敘事策略對學生二語習得動機的影響,從研究結果來看,教師敘事策略的采用對激發學生二語習得動機呈正相關,敘事策略的采用與教師的敘事風格類型相關?,F代化教學手段的采用與否,采用比例多少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教師課堂翻轉的力度與成效。

猜你喜歡
傳統型二語動機
中國大學EFL班級的二語自我分型特征分析
Zimbabwean students chase their dreams by learning Chinese
二語習得理論對初中英語課外閱讀教學的實踐探索
改進型彈性支承塊式無砟軌道幾何形位研究
借助信息技術,讓家庭教育從“傳統型”走向“現代化”
二語動機自我系統對動機調控策略及動機行為的影響研究
動機比能力重要
基于L2MSS理論的職業英語二語動機策略干預研究
清代州縣文簿冊報制度:對中國傳統行政特點的透視
The Application of Interaction from Sociocultural Perspective in English Teaching Classroom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