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度翻譯視域下中國唐代茶詩中文化關鍵詞的英譯探討

2018-01-19 04:07于洪波
福建茶葉 2018年11期
關鍵詞:解釋性譯語英譯

于洪波

(四川幼兒師范高等??茖W校,四川綿陽 621000)

中國既是茶的故鄉又是詩的祖國,早在中國第一部詩集《詩經》中就有7首詩寫到了茶,茶在詩經中是作為植物名稱出現的。詩人們真正開始詠茶,則到兩晉時期,左思的《嬌女詩》是第一首真正意義上的茶詩。茶詩在唐代盛行,許多唐代詩人都有詠茶之作。文人于茶,既能滿足自己的口腹之欲又能得其精神享受,茶的精神價值取向在他們的茶詩中得以淋漓盡致的表現。李白有詠“仙人掌茶”的《答族侄僧中孚贈玉泉仙人掌茶》名茶詩,劉禹錫寫有《西山蘭若試茶歌》,元稹的寶塔詩《茶》亦頗有名。據對《全唐詩》的統計,唐代寫過茶詩的詩人和文學家有130余人,寫有茶詩550余篇。茶詩在許多唐代詩人的詩詞作品中往往都占很大的比例。白居易曾寫下50多首茶詩;其他詩人如皎然、柳宗元、盧綸等詩人都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詠茶詩詞。對唐代茶詩中文化關鍵詞英譯的研究既能夠加強海外讀者對唐代詩詞的了解,同時也能夠促進華夏文化快速而廣泛的傳播。本文嘗試從深度翻譯的視角對唐代茶詩中文化關鍵詞的英譯進行初步的探討,進一步了解深度翻譯是如何影響翻譯的策略和方法。

1 深度翻譯

“深度翻譯”是美國翻譯理論家阿皮亞參照美國人類學家格爾茲“深度描寫”這一概念,于1993年在“深度翻譯”一文中提出的?!吧疃确g”是用注釋、尾注、腳注、后記、、雙行小注、附錄等副文本將譯文放于文化背景中的一種翻譯形式。它的作用在于使詞語的隱含意義和譯者的闡釋意圖融合一體?!吧疃确g”一方面它是一種翻譯方法,而同時它也是一種翻譯研究方法。從翻譯方法的角度來講,深度翻譯具有工具性和闡釋性的兩個方面的特質。它的工具性主要指作為一種闡釋文化意義的工具,它是文化意義再現的一種有效途徑,它通過情感表達、主體意圖和話語語境把文化差異保留在譯文中,使譯語讀者產生對異者文化的理解和尊重。它的闡釋性主要指對譯文所進行的加注,為譯語讀者提供多元化的背景信息,使譯語讀者更好地理解文本,給譯語讀者帶來更好的閱讀體驗。從研究方法的角度講,作為翻譯研究批評的一種形式,深度翻譯主張翻譯術語的多元化和翻譯研究的多角度化。

2 文化關鍵詞

學者Stubbs指出:“關鍵詞是指在某種語言中具有特殊地位的詞,其特殊之處表現為它們或表達重要的具有評價性的社會文化意義,或在某個文本及文本類型中起到關鍵作用”[2]。學者衛乃興把“文化關鍵詞”理解為“與社會、文化生活密切相關的詞語”[3]。唐代茶詩中的文化關鍵詞可以理解為:表達唐代飲茶活動過程中形成的文化特征,包括茶道、茶德、茶精神、茶聯、茶書、茶具、茶畫、茶學、茶故事、茶藝等諸多與茶文化相關的詞語、詞語組合或表述,它們反應了唐代的品茗風尚,通過它們能洞悉唐代茶詩語言背后所承載的絢爛文化。

3 深度翻譯視域下唐代茶詩中文化關鍵詞的英譯策略

方夢之指出:“語言是社會文化的組成部分。任何語言有它本身的特殊性,也有它所承載的文化內涵的特殊性。譯者在處理兩種語言形式上的矛盾、兩種文化內在的矛盾以及語言與文化的交錯矛盾時,經常運用隨文闡釋或注釋這兩種手段”[4]。深度翻譯通過添加注釋、腳注等方法將文本置于具有豐富內涵的文化和語言語境中,這為唐代茶詩文化關鍵詞的英譯帶來了有益的啟示。將深度翻譯策略應用到唐代茶詩中文化關鍵詞的英譯中,一方面可以最深入地闡明文化關鍵詞的文化背景與內涵,有益于中國文化的傳播;另一方面還可以同時滿足海外讀者探索異域文化的心理需求,符合他們的閱讀期待,達到雙贏的效果。下面結合實例予以說明。

3.1 解釋性注釋

注釋有時是體現翻譯作品“原汁原味”、保留原語“異國風味”的一個重要途徑。在“深度翻譯”中,解釋性注釋是常用的一種注釋形式。解釋性注釋是“為了填補源語和譯語的文化和語言的鴻溝而采取的一種增補的翻譯方式”[5],通常在譯語無法直接且完整地傳達源語的時候來填補由于文化或語言的差異而產生的缺失,其目的是通過進一步地闡釋術語以提高譯文的整體流暢性和可讀性。

例1:竹下忘言對紫茶,全勝羽客醉流霞。

塵心洗盡興難盡,一樹蟬聲片影斜。(《與趙菖茶宴》)

這是一首七言絕句,唐代詩人錢起所做。錢起這首詩以白描的手法,寫作者與趙菖一起舉行茶宴。詩中的“紫茶”,又名紫筍茶,因其鮮茶芽葉微紫,嫩葉背卷似筍殼,故而得名。紫筍茶早在唐代便被茶圣陸羽論為茶中第一。在譯文中,如果譯者簡單將其譯為purple tea”,會直接導致其內容上的誤解和文化內涵的丟失。所以,譯者可以加入以下注釋“a kind of tea with a slight purple,shaped like bamboo shoots”來準確傳達其文化意義。

例2:故情周匝向交親,新茗分張及病身。

紅紙一封書后信,綠芽十片火前春。

湯添勺水煎魚眼,末下刀圭攪麴塵。

不寄他人先寄我,應緣我是別茶人。(《謝李六郎中寄新蜀茶》)

這是唐代詩人白居易所做的一首,詩句中的“火前”指的是清明節前一天,為寒食節,火前即清明前。而“火前春”即指的是明前茶。在譯文中,可以加入解釋性注釋“a kind of green tea picked before Pure Brightness”對其加以闡釋。同時,詩句中的“別茶人”,是指能鑒別茶葉優劣的人,可以加入解釋性注釋“a person who can distinguish tea”讓其文化意義更加明了。

例3:簇簇新英摘露光,小江園里火煎嘗。

吳僧漫說鴉山好,蜀叟休夸鳥嘴香。(《峽中嘗茶》)

鄭谷,唐代詩人,人稱“鄭都官”。詩中的“小江園”是唐代的一種名茶,《廣群芳譜·茶譜》有云:“峽州小江園……皆茶之極品”。它的色澤、味道可以和安徽宣城的“鴉山茶”、四川的“鳥嘴茶”媲美。而在譯語文化中,譯語讀者很難將“小江園”與茶聯系在一起,所以,譯者需要對“小江園”采用解釋性注釋,否則會引起譯語讀者不必要的誤解。因此,譯者可以在譯文中加入以下注釋“a kind of famous tea in Tang Dynasty”。

3.2 腳注

腳注的使用是可以讓對中國茶文化陌生的海外讀者獲得與我國讀者相似的閱讀體驗。譯者采用加腳注的方式來向讀者解釋這些詞語的文化內涵。但譯者不可能對所有海外讀者不了解的具有文化意義的詞語都進行加注,一般情況下,需要腳注的內容一般是譯語讀者較難明白的文化信息類的內容。而詞語的文化意義在原詩環境中并不那么重要時,就沒有必要添加腳注。同時,由于腳注的空間有限,過長的腳注會給讀者帶來視覺上或閱讀上的疲勞。所以,譯者在使用腳注時,對腳注內容的選擇需要謹慎小心。

例4:淹留膳茗粥,共我飯蕨薇。

敝廬既不遠,日暮徐徐歸。(《吃茗粥作》)

《吃茗粥作》是唐代詩人儲光羲的作品。從這首詩中可以看出,在盛唐以前,人們還保留著“吃茗粥”的飲茶習俗?!败唷笔且环N用茶粉煮的粥,亦稱“茶粥”,吃茶的原始方法。據唐《膳夫經手錄》:“茶,古不聞食之,近晉宋以降,吳人采其葉煮,是為茗粥”。在對“茗粥”進行英譯時,譯者可以采用添加腳注“a gruel made of tea powder”來為譯語讀者降低閱讀難度、掃清跨文化交流障礙。

例5:南州溽暑醉如酒,隱幾熟眠開北牖。

日午獨覺無馀聲,山童隔竹敲茶臼。(《夏晝偶作》)

這首詩是唐代詩人柳宗元寫于元和七年,寫得恬靜淡雅,富有濃厚的生活氣息。白瓷“茶臼”為唐代茶具,口徑12.1厘米,淺盤狀,小平底。在英譯“茶臼”時,譯者可以采用添加腳注“a kind of tea set in the Tang Dynasty”來為譯語讀者掃清跨文化交流障礙。

4 結語

深度翻譯通過語境建構的手段,使譯語讀者對原語獲得更多有價值的發現,從而對原語文化更加尊重,對其他民族的思維和表述方式也更加欣賞。深度翻譯對唐代茶詩中文化關鍵詞的文化意義的傳遞有著重要啟示意義,但每個時代都有各自不同的文化交流需求、內容和形式。因此,新時代背景下的典籍外譯者,應積極探索深度翻譯策略的與時俱進。

猜你喜歡
解釋性譯語英譯
摘要英譯
論行政自由裁量的“解釋性控權”
英漢互譯中的認知隱喻翻譯探究
關于卡特福德翻譯理論的思考
話語分析角度看公示語的英譯及翻譯對策
一種基于詞語計算的模糊分類系統的設計方法
關于量詞的日中機器翻譯規則的研究
淺談“說”的翻譯技巧
《論語》英譯的轉喻分析
珠穆朗瑪峰的命名及英譯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