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淡小學生國學經典誦讀的意義及策略

2018-01-19 16:06白宗芳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7年12期
關鍵詞:國學德育內容

白宗芳

在小學階段,對孩子們來說是語言學習以及精神成長比較關鍵性的時期,借助國學經典的誦讀過程,起到陶冶孩子們的情操的意義,提升他們熱愛祖國的精神。所以,把品德教育和國學經典進行有機融合,針對學生的品德行為形成有較為深遠的實際意義。

一、小學生經典誦讀的意義

1.有助發展孩子的語言及寫作能力的提高

小學階段是人一生中記憶力最好的時期,教師充分利用教材指導學生朗讀,甚至熟讀成誦,讓學生直接感受語言,積累語言材料,了解多種的語言表達方式,讓學生學會運用語言文字準確地表達自己的觀點,抒發自己的感情,從而發展語言能力。

葉老說,“多讀作品,多訓練語感,必將能駕馭文字”。在語文課堂教學中,重視并加強經典與現代文的閱讀朗讀訓練,是非常必要的。讀書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誦讀需恭恭敬敬,一心一意,不急不徐,字字清楚輕松愉悅。經典,乃悠揚自得的雅正中和之音,學生每天堅持不懈,讀圣哲之言,體圣哲之心,發圣哲之語,定在之中,慧在之中?,F代文閱讀更需聲情并貌,在讀經典的影響下恭敬認真地讀出其中的思想感情。

2.國學經典誦讀,大大提高了學生的文化素養

如今外來文化、網絡文化等所謂“流行文化”對孩子們的影響越來越大,不少孩子不但在文化素養方面出現嚴重“營養不良”,自私、好逸惡勞等不良心態。我校通過探索和實踐證明,通過經典文化的誦讀可以大大提高孩子的文化知識素養。以我班為例,我覺得經典誦讀給學生帶來最大變化的就是語文能力的提高,就是聽說讀寫能力的飛速提高。本學期,通過經典誦讀,大部分同學養成了上課認真聽講的好習慣,讀課外書的人越來越多了,特別是一些兒童版的文學名著更是成了同學們的至愛,口頭表達能力也漸漸得到了提高。我認為通過經典誦讀活動來激活低效的語文教學的愿望實現了。課余,名著中的各種人物自然就成了同學們談論的重要話,一部分平時不善言談的同學也漸漸參與到對名著的討論中來,口頭表達能力也漸漸得到了提高。學生在誦讀經典的潛移默化中增強了語言表達能力,提高了寫作水平,文學修養得到了升華。讀經典在潛移默化中提高了學生的文學修養,增強了其語言表達能力。而且我們在教育孩子們在大量閱讀背誦古今中外經典詩文基礎上,延伸到德育教育,讓孩子在經典文化的熏陶中潛移默化,最終成為一個道德高尚、學識淵博的人。只有這樣的高素質人才越來越多,我們中華民族的復興才會有望。

3.國學經典誦讀,調動學習的積極性

對于如今小學生當中廣泛存在的學習沒有動力,而且很容易滿足的情況,我們要充分的挖掘在教材和國學經典當中和勤奮學習有關的內容,以期能夠起到激勵學生們奮發進取并努力學習的效果。在經典當中了解學習名句;并在實際教學的過程當中能夠將這些內容教給學生們,讓學生們高聲朗讀,最終讓這些內容真正的對學生們日常行為產生積極影響。

比方說在進行《他為什么學習這樣好》課程學習的過程當中,老師為了能夠讓學生們理解成績好必須要通過勤奮學習以及合理學習方式來實現,在對文中內容進行理解的過程當中,老師還可以適當補充“讀書破外卷,下筆如有神”等內容,充分調動學生們的勤奮學習積極性。

4.國學經典誦讀,促進了學校、家庭的和諧

國學經典中對人與自然的關系、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人與自我內心的關系等內容都有著十分系統的論述?!疤烊撕弦弧敝v的是人與自然的和諧,“和為貴” 提倡人與人之間的和諧,“淡泊明志、寧靜致遠”追求人自我內心的和諧??梢哉f,和諧是國學經典的主旋律。目前我國所提倡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道德觀”、“榮辱觀”、“和諧社會”等,基本都能在傳統國學中找到淵源經典。誦讀活動在廣大家長中也引起強烈反響,很多家長在孩子的影響下,自覺地加入到了國學經典的學習中來。通過誦讀國學經典活動的開展,學校的傳統文化氛圍更濃了,學生對學校的感情更深了,學生與家長之間因為學習產生的抵觸情緒也得到了緩解,也更能相互理解了。國學經典誦讀活動的開展,促進了社會、學校、家庭的和諧,促進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踐行。

二、小學語文經典誦讀應對策略

1.在學科教學中巧設文化經典課程滲透德育

學科教學是德育的主渠道。教學內容中蘊含著豐富的德育因素,因而我們必須十分注重暢通德育主渠道,緊緊圍繞德育主體目標把德育滲透到各學科教學的具體運作之中。而這種“滲透”決不能沿襲已久的傳統說教和形式主義的牽強附會,而應在“滲透”所憑借的內容和手段上予以更新。中國傳統文化經典所創設的德育情景、提供的生動內容則最易于對孩子進行具體、形象、生動的教育,具有優化德育效益的特殊功能。近年來,經過一些教師大量地實踐研究、探索和總結,初步實現了文化經典與德育內容的和諧結合,把學科教學中的德育滲透推進到一個嶄新的境界。

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站在思想教育的高度,審視語文教學,因為語文既具有工具性,又具有思想性。語文教學和思想品德教育是緊密相關的,它是對孩子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渠道。我校以“巧讀文化經典積累國粹文化”為主題,分別開展了《弟子規》《字經》《孝經》和《小孩子必讀古詩詞8O首》的誦讀活動,固定時間、固定地點、固定指導地誦讀,持之以恒,確保了活動的效果。

2.開展形式多樣的誦讀教學

在教學過程中,加強學生與老師的互動,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更好的與老師對話和交流。同時,良好的課堂學習氛圍有利于學生更好的參與其中,成為課堂主體,積極主動地投入到經典誦讀的學習中,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增強學生的自信心。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經典誦讀教學亦是日此。所以,在經典誦讀教學過程中,豐富誦讀的內容,采取形式多樣的誦讀方式,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適當的獎懲機制也有利于激發學生對于經典教學的重視。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適當舉辦一些形式多樣的班級活動,這不僅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與熱情,更對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產生積極的影響。另外,教學中要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則,根據不同學生的不同的情況,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對不同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只有這樣才能讓不同層次的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誦讀內容,從而達到提高經典教學效果的目的。

3.加強師資力量,提高教師專業認知

在課堂教學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而老師是他們的引領者。由于經典誦讀的內容及其豐富,文化含量較高,教學的方式也相對靈活,因此教師引領對于學生誦讀經典作品起著重要的作用,定期開展對于教師的教學培訓,增強教師的專業知識素質,有利于激發教師的教學創新能力,使得教師能在語文課堂上更好的傳授知識,增強學生對于傳統經典誦讀的理解,提高學的質量。其次,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學會靈活運用教材,將教材中靜態的知識與現代多媒體技術相結合,將教學內容進行生動形象的演示,加強生對經典文化的感知,促進學生對于傳統經典文化的進一步理解,讓學生在實踐中更直觀,更生動的學習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其次,教師要不斷學習相關文化知識,增強自身文化素質和文化底蘊。教師只有自身具備了過硬的專業文化知識,積累了豐富的教學經驗,掌握了有效的教學方式,才能在教學過程中駕輕就熟,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實現教學目的

4.完善相關教學評價系統

教學評價具有考察、改進、甄別、激勵、導向等多樣的功能。為了實現小學誦讀教學目標,有效診斷學生學習情況和教師教學成效,加強學生的人文素質,就有必要完善相關教學評價體系,充分發揮評價在教學體系中的積極作用。在完善相關教學評價體系的過程中,應開發多樣的評價方式,調動多元的評價主體。另外,逐步健全教學評價體系,制定相關監督管理制度以提高教師教學積極性對于經典誦讀的教育質量的提高有著極其重大的意義。endprint

猜你喜歡
國學德育內容
“垂”改成“掉”,好不好?
微型演講:一種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無痕 滲透有方——小學語文教學的德育滲透方法探析
奮斗雞—我的國學日常
德育測評:質性與量化的平衡
高?!暗掠秊橄取钡睦碚?、實施及評價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