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形勢下英語教學與人文素質培養的改革

2018-01-19 16:09趙金晶劉學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7年12期
關鍵詞:新形勢英語教學改革

趙金晶+劉學

【摘 要】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對學科課程的要求也不斷提高。英語作為各大高校的必修課更要很好的適應時代的要求。在新形勢下,經濟全球化趨勢越來越嚴重,英語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的應用也越來越廣泛,在大學里不斷的去提升自己的英語水平變得格外的重要,只有英語水平的逐步提升在走入社會時才可以更具優勢。所以大學英語教學與人文素質培養的改革成為當今教育迫在眉睫的事情。

【關鍵詞】新形勢;英語教學;人文素質培養;改革

大學英語不僅作為一門必修課讓學生們學習,在這個學習的過程中還可以拓寬學生們的眼見,它也是一門素質培養的課程。所以大學英語課程不僅要在它的教學方面改革,更要深化的對其相關的人文素質方面進行改革,這樣才可以真正的提高其教學質量,從而為社會提供大量的有用人才。我們本文就以大學英語作為本文的主線,首先,我們了解英語教學與人文素質培養之間關系,其次,我們談論在新形勢下,大學英語教學在人文素質培養上面臨的問題。最后,我們根據上面的問題,提出一些大學英語教學在人才素質培養方面的建設性改革措施。希望這些措施可以對大學英語教育在新形勢下更好的發展有一定的幫助作用。

一、英語教學與人文素質培養

我們望眼中外歷史,可以看到在很早以前的英語授課中就很看重人文素養的培養,這有被稱為“人文型教育”。在改革開放以來,高等教育一直深受市場經濟的影響,在教學方面一直是以實用性為主,這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過于功利化,而中國教育對人文素質培養沒有特別的關注,這使得大學英語教學也受到嚴重的影響。

我們當前是一個以人為本的社會,集體觀念、知識基礎、精神世界這些都是有自身的人文素質所決定的。大學生作為國家的棟梁之才,他們的人文素質將對整個社會產生影響,所以在大學教育中必須把對學生的人文素養培訓放在首要位置。

大學英語主要是以傳授知識,開發學生的智慧與能力為主的。人文素質教育也是大學英語課堂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鼓勵學生們積極去吸收英語文化中的精化,不斷提高學生們的人文素養,培養他們思考問題上的創新思維。將學習能力、思維方式、情感表達結合在一起,才能真正的提高學生們的英語素養。

英語中的人文素養教育就是在英語教學中參入素質教育。學生通過這樣的素質教育不僅去提高他的專業知識技能,還可以提高他的人文素養、思想道德修養。所以在當今大學英語教學中全面貫徹人文素質的培養非常必要。

二、新形勢下,大學英語教學在人文素質培養上面臨的問題

1.教學思想、觀念落后

教學思想觀念的落后主要體現在兩方面:第一方面在"寫"上,在大學英語教學中老師都過分要求學生在單詞方面死記硬背,沒有讓學生真正的理解每一個單詞的意思與用法,在實際應用方面就會給學生帶來很多困難。第二方面在“讀”上,在大學英語的教學中,老師不是不斷的去抓學學生們的閱讀能力,但往往會忽視學生的朗讀能力。老師沒有意識到讀與寫應該是一體的。這樣讓很多學生把英語都學成了“啞巴英語”。

2.教學方法單一,教學傾向嚴重

在我們當代的大學英語教育中,大都還是以傳統的授課方式為主,主要是通過,老師在講臺上將,學生在下面被動的學,并且由于上課的學生太多在課堂上也無法展開全面的操練活動,這樣的授課方式很難調動起學生們的積極性。也很難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而另一方面就是,大多數的高校對四、六級的認識只停留在提高通過率方面,只是為了考試而進行學習,其實各高校更應該把重點放在提高學生英語能力上。如若教學目標執意這樣規劃,不僅讓學生英語的綜合能力差,還對英語教學效率產生重大影響。

3.師資能力有待加強

由于現在大學英語老師的教學任務不斷加重,使其沒有過多的時間去提升自身的英語素養。據統計表明,大多數的英語老師平均每周的教學課程在16到20節左右,這樣繁重的教學負擔,使各位老師沒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再去對英語進行專門的研究。另一方面,由于大學英語老師在應聘時只注重"寫",所以很多老師他們的口語與發音還有待提高。

三、新形勢下,大學英語教學在人才素質培養方面的改革

1.轉變教學思想,更新教學觀念

我們要根據新形勢的需求,對大學英語教學與人文素質培養進行多方面的轉變:首先,要轉變以往只看重閱讀理解的思想觀念,要給學生多開展試聽說課程,讓被動的學習變成積極主動的學習。其次,由以前的老師對閱讀進行評講的教學,變成讓學生自己分析、提問、講課的教學模型。在這些教學觀念不斷創新的過程中,讓學生不斷處理好知識、能力、素養他們之間的關系。讓大學英語教學由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不斷轉變成培養其應用能力素養。

2.創新課堂教學,發揮課堂作用

課堂的教學模式對一個學生的學習有著重要的影響力。為了更好的順應人文素質教育的需求,就應該讓大學英語的內容與高中的內容很好的銜接起來,以高中的內容為基礎不斷提升。還應該把課堂教學與教學軟件有機的結合起來。要針對不同的學生進行不同的教學,做到“因材施教”的教學理念。最后還可以根據不同的授課內容進行大小班分類教學,寫作可有通過小班教學人人都可以照顧到,而閱讀可以通過大班教學,使學生們可以積極的進行討論。

3.挖掘師資潛能,強化師資培訓

要想學生出成績,教師的能力是關鍵。在教學過程中老師應該不斷地創新教學模式,不斷完善其教學思路,學校要積極調動起全體教師教學改革的積極性。通過各種方式的教學培訓不斷為其創造條件,還應該為其提供更多的出國進修機會,為他們的科研提供足夠的經費,只有調動起所有老師的能動性,才可以使改革更順利的進行。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作為新世紀的大學英語老師,必須要把握好時代的需求。大學老師應該不斷提升自身的知識素養,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從課堂模式入手,不斷創新課堂中的授課模式,從多方面、多角度進行授課,不斷活躍課堂的氣氛,在改革中還應該不斷提高人文素質的質量,為21世紀培養出有用的人才。我們應該積極的去探索大學英語改革的方法,積極的參與到改革的行列中,使大學英語在新時代的背景下發展的更好。

參考文獻:

[1]劉汨凡.新形勢下應用型本科院校大學英語教師創新發展途徑[J].創新與創業教育,2017,8(02):132-134.

[2]周今華.新形勢下高職英語口語教學中教師角色的重新定位[J].船舶職業教育,2016,4(01):26-28.

[3]王一博.淺析新形勢下高職英語教師綜合教學能力的培養[J].現代交際,2015,(02):113+112.

作者簡介:

趙金晶(1982~ ),女,漢族,河北保定人,碩士,講師,主要研究方向:英語語言學及英語教學。

基金項目:該論文系河北省教育廳2017年河北省高校人文社科指導項目“以職業人文素質為導向的高職英語教學研究與實踐” (編號SZ17036)的研究成果。endprint

猜你喜歡
新形勢英語教學改革
英語教學中對任務的幾點思考
Cultivation of independent learning ability in English teaching英語教學自主學習能力培養
英語教學中的文化因素
新形勢下“管理心理學”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
一圖讀懂供給側改革
新形勢下班集體建設創新的實踐與思考
改革創新
改革創新(二)
“改革”就是漲價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