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新課標下小學語文“有效教學”與“有效生成”的策略

2018-01-19 16:14陸小勇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7年12期
關鍵詞:新課堂生成性有效教學

陸小勇

【摘 要】時代召喚“生成性”語文課堂:“為生成而教,為生成而學,為生成而為”?!吧尚浴笔切抡n程改革倡導的一個核心理念、一個有效策略,一個最強音,它指引著課堂教學發展的方向,帶來了課堂教學的靈動和精彩。時代呼喚新的語文課堂,學生需要新的語文課堂,而新的語文課堂具有動態生成的特點。只有在生成性的語文教學與課堂中學生才能得到有效發展,全面提高。

【關鍵詞】小學語文;新課堂;生成性

一、關于有效教學的相關理論

有效教學的理念源于20世紀上半葉西方的教學科學化運動。隨著研究的深入,大家普遍認為:教學也是科學。也就是說,教學不僅有科學的基礎,而且還可以用科學的方法來研究。于是,人們開始關注在課堂上如何用觀察、實驗等科學的方法來研究教學問題,有效教學就是在這一背景下提出來的。赫斯特等人對有效教學的研究。赫斯特(Hisrst)認為教學的目的是發展和擴大概念圖式和心理技能,從而引起行為變化。因此,教師應該經??紤]怎樣使得教學內容被學生接受,使得學生真正學到知識。合理地運用不同的教學策略、教學方法和教學思想可以使得學生學到更深、更多和更廣泛的知識。因此,下列三種情況可以稱得上是有效教學:學生不僅學到了教師傳授的大部分學科知識,而且學到許多其他知識;上課結束很久以后,學生還在繼續研究和探討上課內容;不是強迫學生學習,而是學生渴望學習。

美國教授加里鮑里奇基于25年的課堂教學研究,著成《有效教學方法》,采用談心式的方法描述一些有效教學實例,融教育學、心理學、社會學等學理于教學實踐,為世界范圍內教學實踐的有效改進,提供了寶貴的理論解釋和指導。國內的有效教學研究也很活躍。比較有代表性的有崔允漷教授寫的《有效教學:理念與策略》。崔教授對有效教學的內涵、核心思想作了清晰界定,提出有效教學的理念:一是“有效教學關注學生的進步或發展”,教師必須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樹立“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的思想。其次,要求教師有“全人”的概念;二是“有效教學關注教學效益,要求教師有時間與效益的觀念”;三是“有效教學更多地關注可測性或量化”;四是“有效教學需要教師具備一種反思的意識”;五是“有效教學也是一套策略”。新課程改革重點之一,就是要讓學生學習產生實質性的變化,提倡自主、探索與合作的新型學習方式。建構這樣的學習方式對教師教學行為提出了新的要求?!墩Z文課程標準教學建議》要求“充分發揮師生雙方在教學中的追動刑和創造性……”,要求教師應轉變教學觀念、更新知識、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要對有效語文課堂進行研究。此外,教育新課程改革專家組核心成員余文森教授從專業的角度回答了什么是課堂教育的有效性問題,也為廣大教學進行語文課堂有效策略的研究指明了方向。

二、設計開放、生成性的教學框架與外部條件

學習是豐富多彩的,課堂是瞬息萬變的,教師要從學生的現狀中作出復雜的假設,擬定一個大致的框架、輪廓或者學習的最佳路徑,以供學生選擇,并在運用中隨時得到調整??蚣茉O計體系的生成性,內容的生成性,更能體現彈性、空間和發展。設計體系要具有開放性,我們在具體的教學中要尋找語文與現代生活系統的連接點,力求把語文教學建立在相互聯系的兩個系統上,綜合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同時要注重設計內容的開放性。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對內容的確定應以目標為基本依據,一方面使學生掌握規定的知識與技能,另一方面要豐富所學的體系,充實學生的精神世界。在教學設計時,必須“跳出語文學語文”“跳出學科看教學”“跳出教材用教材”。

創設有利于“動態生成”的外部條件是教師要努力創設平等、互動的學習氛圍,以促使信息的動態生成。主要有這樣幾種做法。其一,創設生動的教學情境和動情的語言氛圍,讓學生在學習時入情入境,身臨其境,就能使其更好地掌握所學的內容。學生猶如置身事中,就能依據自己的生活經驗提出具有個性特征的觀點,悟出具有個性色彩的感受。教師要根據課文的不同感情基調,進行恰如其分的教學情境創設。通過有聲語言和體態語言的調控,引領孩子進入文本的角色和情感。其二,適度開放教學時空,為生成留出空間。課堂教學時間要向學生開放,為學生留出充足的自學時間、思考時間、操練時間和閑余時間;拓寬學習空間,使學生從狹小的空間地帶走向廣闊的發展天地,營造寬松、多樣、立體的學習氛圍;思維空間更要開放,思維從問題開始,要創設質疑問難的情境,挖掘教學內容中有利于學生思維發展的問題,在語文教學中要更多地提倡發散性思維、逆向思維和直覺思維。

三、教學中注重生成的有效性 與信息的整合

主要的方法有:

1.誘導質疑,引導學生探究

課文教學的過程是學生學習知識、體驗情感的過程,更是追求真實、探求真知、獻身真理的過程。在教學中,教師要教給學生質疑的方法,引導學生在難點處、重點處、易錯處質疑,引導學生在質疑中思考探究,生成個性化感悟,這是語文教學的真諦。教師在關鍵處一個開放式的質疑,就好像“一石激起千層浪”,把學生的自主能動性都調動起來了,不必老師教,自能讀書,不必老師講,自主感悟,這樣的課堂充分體現了生成的有效性。

2.尊重個性,鼓勵不同創見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鼓勵學生勇于發表自己的見解,盡可能地讓不同層次的學生說出自己的不同體會和感悟,讓思維在交流中融匯,讓思想在交流中激蕩,讓個性在爭鳴中張揚。我們還要積極引導并肯定學生對專家和教材質疑,培養獨立思考精神和批判意識。

注重生成性信息的整合,在交流互動、動態生成的教學過程中,來自學生的信息大多處于原生狀態,往往是零星的、片面的、模糊的,這就需要老師自始至終研究學生,選擇學生的創新信息,引領學生把學習過程向更高水平推進,從中優選有思維價值的問題。優選的標準:一是有利于全面實現教學目標;二是符合學科學習的規律;三是符合教材及學生的認知規律。生成性教學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方法還有很多種,其中較為常用的,有突出效果的為以下幾種:①對話精彩時,抓“精彩”促生成。學生答問精彩時,鼓勵、贊賞是理所當然的。然而,只停留在賞識層面上是不夠的。如果我們把這種“精彩”看作是一種新的教學資源,那么,我們可以利用這種新的資源,通過即時評價,引領更多的學生走進這“精彩”的世界。②認識膚淺時,抓“膚淺”促生成。由于受年齡和經驗的影響,學生在理解、感悟上,難免會有所膚淺。如果我們把這種狀況視為一種教學資源,那么,我們可以以學生的“膚淺”作為教學起點,運用“調控——生成”策略,引導學生淺入深出。③爭論不休時,抓“爭論”促生成。在互動對話過程中,常常會出現學生面對某一問題紛紛發表不同意見的情況。這種面對學生的爭論,教師應牢牢把握良機,讓學生充分闡述自己的觀點,讓各種不同的聲音在爭論中彼此交鋒、碰撞、融合。④答問錯誤時,抓“錯誤”促生成。當學生答問錯誤時,教師既不能奉送“真理”,也不能聽之任之,而應利用學生錯誤中的可利用因素,或追問暗示,引導學生發現錯誤,及時糾正;或反詰歸謬,即以學生錯誤答案為前提,推衍出荒謬的結論,讓學生在前因后果的矛盾中頓悟。⑤課堂意外時,抓“意外”促生成。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時常會提出一些出乎意外的問題。教師若裝聾作啞,則將挫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若嚴詞斥責,將泯滅學生智慧的火花;若敷衍搪塞,將使學生疑竇倍增,如墜云霧。最有效的辦法是先了解“意外”背后的真相,繼而因勢利導,巧引妙導,把學生的“脫軌”的思維引導到有價值的發現上來。endprint

猜你喜歡
新課堂生成性有效教學
關于小學語文課堂動態生成性研究
淺析高中生物課堂的生活化教法
語文課堂教學的生成性研究
淺析中學體育新課堂教學
淺談高中英語有效教學策略
小學數學課堂有效教學策略
新理念下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有效性分析
加快中職會計教學改革提高教學有效性研究
探究式閱讀教學問題設計的原則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