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中學體育新課堂教學

2016-12-07 13:32李紹武
新教育時代·教師版 2016年31期
關鍵詞:新課堂中學體育教學

李紹武

摘 要:現階段,我國體育教育結構不斷優化和完善,高中體育作為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一門重要且有效的學科,因其作用突出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本文通過對高中體育教學結構和教學方法的整體梳理,結合當今高中體育教育實際,試圖提出一些粗淺的教學革新方法,以期有利于提高高中體育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關鍵詞:中學體育 新課堂 教學

一、構建新課標體育課堂教學方式

1.要對教學方式進行創新

教學方法是教師組織學生進行學習的步驟、程序、法則、方式等,包括教法與學法。教法起著組織、控制、激發、引導、示范、說明、概括、評價等作用;學法起著主體、目的、內化、發展等作用。教法和學法是有機聯系不可分割的整體,有什么樣的教法,就會有某種相應的學法。創建發揮學生主動性、創造性的教學方式,是當前體育教學改革的方向。

2.實施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策略

要根據學生的需要更新教學方法和手段,為其創設一個獨立練習的時間和獨立思維的空間,在運動技能形成過程中讓學生自我表現、發展個性、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要為學生創造一個充分展現的機會,展現他們的獨立個性,展現他們的創造能力,展現他們實踐中的創新成果。這種展現又推動他們去思考、去探索、去創新。

3.深入進行教學研究,探索適應新的體育課程的教學規律

教學研究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也是體育教師可持續發展的動力。要從教學理念、教學策略、教學模式、現代化教學手段的運用等方面著手,研究改進體育與健康學科的基本規律,堅持理論聯系實際、理論指導實踐的原則,及時將研究成果運用于教學實踐。把學生的今天和未來的發展聯系起來,建立起一個能夠保持教學方式與學習方式的動態平衡。

二、在體育教學中應加強中學生對體育興趣的培養

在中學的體育教學中,體育教師不僅應該關注學生的體育成績,更應重視對學生體育興趣的培養。俗語曰,興趣是昀好的老師。只有學生對體育活動感興趣了,才會積極主動地參與其中并獲得體育的樂趣。若是一些中學生因為對某項體育項目缺乏興趣,而體育教師又強制要求學生參與其中,昀終只能帶來適得其反的教學效果,更有甚者,會導致中學生對所有體育活動失去學習的興趣。因此,只有當學生在參與體育活動時,體育教師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或以活動形式,或以競賽形式,激發學生的積極性,才能獲得較好的教學效果。例如,一些學生甚至是大部分學生對于長跑備感懼怕,但長跑又確實能夠鍛煉學生的身體素質。這時,體育教師可以在公園或是廣場開展學生的長跑活動,通過學生熟悉的環境,減輕學生對于跑步的壓力,昀終讓學生在快樂活動中轉變對體育的態度。

三、在體育教學中應重視對中學生心理素質的培養

由于時代發展的需要,社會上的激烈競爭也蔓延至學校。對于中學生而言,他們因為升學容易產生較大的心理壓力。調查顯示,中學生因為升學壓力輕生者也不在少數。因此,對于學生心理素質的關注已變得尤為重要。當然,這方面素質的培養可以在中學體育教學中體現出來。例如,體育競賽的組織幫助學生切實理解到失敗是成功之母的含義。

四、加強中學生的課外體育活動

體育活動的實施離不開課外活動的配合。課外活動的組織不僅可以鞏固體育教學的成果,更能幫助學生的全面發展成為可能。為此,在中學體育教學中,體育教師可以考慮將體育的課堂教學與課外活動相結合,在以課堂教學為主的同時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例如,體育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參加登山運動,讓學生在費力的登山過程中學會堅持與互幫互助。再者,體育教師可以建議學生平時多參加球類活動或是鼓勵學生每天堅持長跑,讓學生在生活中感受體育的魅力。

五、較強的教學組織能力

教學組織能力是中學體育教師課堂教學能力中的支柱性能力,因為體育課堂室外操作具有一些特殊性。應該說,這種組織能力超越了教育制度與教學模式的限制,它是中學體育教師必備的一種課堂教學能力。因此,對于中學體育教師來說,他必須能夠具備傳統的教學能力以外,還應該有所提升,尤其是要根據新課標的要求來進一步強化自身的課堂組織能力,才能夠更好地體現出新課標下學生的主體地位。這是因為新課標下的中學體育教學要求教師轉變自己的主體地位,成為課堂的主導者與輔助者,如果體育教師的課堂組織能力有限,就有可能讓體育課堂顯得松散而無紀律性。因此,中學體育教師在原先課堂組織能力的基礎上,必須進一步提高自己的課堂組織能力,從而真正發揮出學生的主體性地位與自己的主導性作用。

六、做好體育課堂教學中的評價

在體育教學評價中,學生個體之間身體性差異比心理性差異(智商)更明顯。采用標準評價,對天生的“差生”有失公允,對天生的“強壯”有失目標的激勵作用。這一點,對目標的可操作性問題,比其他學科具有更大的研究難度,給教學評價帶來了“沉重”,也給廣大教師的體育教學評價藝術提出了更高要求。筆者認為:只要提高教學評價的藝術性,“沉重”是可以逾越的。首先要改變傳統的觀念,把評定、篩選型的評價改為鼓勵、幫助性的評價,采用多種評價方法,指明努力方向,促進學習,培養自信心、自尊心。其次,評價要反映學生的實際。要進行“因人而異”和“與時俱進”的評價,適當增加技術評定、態度評定和參與行為評定。對不同學校、年級、班級的具體情況,區別對待,進行更加符合實際的評價,給予教師一些自主性,可以自定一部分評價標準的權利,同樣也要給予學生具有一定的選擇性,以增強體育教學評價標準的權利,同時也要給予學生具有一定的選擇性,以增強體育教學評價的思想性、適應性和全面性。對“差生”要有特殊的評價方式,同時還要配合“成功體育”的思想和實踐,開展“面對全體學生”的體育評價。

七、小結

總之,中學體育課程要在改革創新中才能發展,因此在素質教育大背景下,體育教師應該不斷地加強體育教育教學實踐與理論學習,在教學中不斷認真總結與反思。只有這樣,中學體育教師才能站得高,看得遠,才能切實把握住體育課程改革創新的方向。

參考文獻:

[1]毛振明.體育與教學改革新視野[M].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3.

[2]薛超軍.高中體育教學存在的問題與策略研究[J].運動,2013(02).

[3]邵更生,任杰.中學體育教學模式改革探索[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01(2).

猜你喜歡
新課堂中學體育教學
微課讓高中數學教學更高效
“自我診斷表”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對外漢語教學中“想”和“要”的比較
新課程下的新課堂
籃球教學中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談談如何提高中學生的耐力素質
略論中學體育教學
跨越式跳高的教學絕招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