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談新時代高中生物作業的有效設計

2018-01-19 19:54孫文花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7年12期
關鍵詞:層次認知數學

孫文花

【摘 要】高中教育是新型多元化教學模式的重要體現,教師一定要關注每一位高中學生的生物學習狀況,在布置作業的過程中體現分層性、多元性與個體性,切實提高學生的生物學習效果,促進課堂教效率的持續性提高。

【關鍵詞】數學;有效;發展;認知;層次

作業是幫助學生有效鞏固、理解、消化知識的重要途徑,是學生學習的一個重要環節,具有反饋信息、承上啟下等多種功能。優質豐富的作業才能真正有利于學生智力和創造才能的開發,學生才能卸下包袱,僵化的思維才能得以開啟,才能享受到學習的快樂。因此,作為高中生物教師,必須深入研究高中生物有效作業設計的策略。

一、高中生物作業設計存在的問題

筆者對高中學校的教學現狀進行了一定時間的考察與分析,高中學校的生物教師數量過少,不符合新課程標準的教學要求,一個生物教師所帶的班級數目過多,導致生物教學效率差強人意,難以關注每一位高中學生的生物學習狀態。生物教師數目過少直接導致教師的作業批閱任務過于繁重,從而導致作業的批閱質量較差,在布置作業的過程中,教師的作業布置積極性降低,通常會減少作業量一減輕自身的批閱負擔。由于教師的課堂學生基礎過大,使得所布置的生物作業模式過于整體化,通常每個班級的生物作業內容是相同的,極其缺乏教學針對性。

筆者認為,高中生物作業的設計要體現結構合理性、內容科學性與個體性,生物作業的布置要體現教師的課堂教學重點,讓學生們在各自固有學習能力的基礎上鞏固課堂知識點、提升學習能力與探究能力。首先,布置作業要注重夯實生物基礎,其次作業結構要多元化和分層化,最后生物作業的布置要豐富學生的生物知識、拓寬視野、發散生物思維。

二、新課程背景下高中生物有效作業設計的策略

1.了解作業類型,注重多樣化性

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設計的作業形式可分為口頭型作業和書面實踐型作業??陬^型作業是指教師首先讓全班學生提出問題,教師對問題進行篩選、歸類,后再進行專題教學解決。此方法優點在于提高了作業的針對性和有效性。而書寫實踐型作業則注重學生動手實踐,提高了作業的實踐性和實用性。形式如實驗作業、調查作業、寫論文、繪圖型作業等。結合生物“理課中小文科”學科的特點,繪圖型作業對于提高學生對生物知識原理概念的透徹理解是十分有效的一種途徑。繪圖型作業是讓學生繪制模式圖、示意圖和概念圖,如必修一細胞的結構示意圖、物質跨膜運輸的幾種方式圖解、細胞呼吸、光合作用過程圖、細胞有絲分裂;必修二的減數分裂過程圖、孟德爾兩大遺傳定律遺傳圖解;必修三的細胞生活內環境示意圖、幾種調節過程(血糖平衡調節、水鹽平衡調節、甲狀腺激素分級調節、體溫調節等)。通過這些多樣化的作業形式更能使教師關注學生的個性發展,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

2.聯系實際,注重生活性

教育學原理認為:教育來源于實際生活,教育必須要回歸于現實生活。我們在課堂教學中貫徹落實這一精神的同時,更不應該忽略作業這一貫穿生物教學始終的重要環節。根據教學內容,布置緊密聯系日常生活事例的作業,體現生物學較強的實用性,有利于學生真切感受到“生物科技就在身邊”,可讓學生從生活中鞏固所學知識,使學生有更多的收獲。

在學習了“降低化學反應的活化能”后,教師可以讓學生設計自主取名加酶洗衣粉的廣告,要求既要注意廣告用語的科學性,又要給人以美的享受;既反映產品的科技含量,又具有濃郁的生活氣息,這就要求學生能夠聯系生活進行合理運用。教師還可以布置提問作業,讓學生聯系生活進行提問,如“為什么老年人易發生骨折現象?”“為什么植物的莖是圓形的?”等,看誰提的問題與實際生活關系最密切。

3.面向全體,體現層次性

作業設計題型不宜太過單一,題目設計要凸顯層次感,題目不宜過多,最好保證學生能夠在半個小時最晚不能超一個小時之內完成,同時能夠讓學生們在預習、復習以及解答相關題目的過程中發現問題,培養其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在傳統的應試教育環境下,教師已經習慣了題海戰術培養學生的方式,因此總會在不經意之間給學生布置大量的作業,總認為多練、多做就是最好的培養方式,卻往往忽略了學生的自身感受。高中階段的學生面臨著繁重的課業壓力,除了要進行生物課程的學習之外,還有語文、數學、英語、化學等等課程的學習任務,如果將大量的時間被迫的放在生物課程的學習上,那么學生往往會從內心產生不情愿的感覺,長此以往只會漸漸地對生物這門課程產生厭倦感,長期機械性、流水線式的做作業使得學生對這門課程產生應付心理,這也不是我們希望看到的場景。

三、高中生物作業的設計方法

1.布置對比性、概念區分性作業

高中生物教材中生物知識點數量較多,且形式雜而亂,許多生物知識點相互聯系,學生在課堂學習過程中對許多生物知識點產生了概念混淆不清的現象,因此高中生物教師要在課后布置對比性、概念區分性作業,讓學生能夠及時區分生物概念,有效提升生物學習效果。

比如,在單細胞動物的教學過程中,我在課堂上發現有的學生對動物細胞與植物細胞的概念混淆不清,因此我在布置課后作業時將作業內容分為兩大類,讓學生分別從動物細胞與植物細胞兩方面進行思考與探究,鞏固我在課堂上所講的區分方法,提高對概念差異點的掌握能力。

2.布置生活實踐性作業

眾所周知,學生生活周圍遍布著各種各樣的生物體,教師可以在高中生物課后布置生活實踐性作業,讓學生們在課后積極觀察相應生物的特征與成長過程,在觀察的過程中鞏固教師在課堂上的教學重點。

比如,在布置高中生物課程《植物生長的動態過程》的課后作業時,我針對此單元的教學實踐特殊性,在課后布置了生活實踐性作業,讓學生們在家中或在公園里觀察植物的生長過程,動態記錄它們的生長過程,例如顏色變化、大小變化等等,輔助實踐課程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

3.多樣化的作業形式

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設計的作業形式可分為口頭型作業和書面實踐型作業??陬^型作業是指教師首先讓全班學生提出問題,教師對問題進行篩選、歸類,后再進行專題教學解決。此方法優點在于提高了作業的針對性和有效性。而書寫實踐型作業則注重學生動手實踐,提高了作業的實踐性和實用性。形式如實驗作業、調查作業、寫論文、繪圖型作業等。結合生物“理課中小文科”學科的特點,繪圖型作業對于提高學生對生物知識原理概念的透徹理解是十分有效的一種途徑。繪圖型作業是讓學生繪制模式圖、示意圖和概念圖,如必修一細胞的結構示意圖、物質跨膜運輸的幾種方式圖解、細胞呼吸、光合作用過程圖、細胞有絲分裂;必修二的減數分裂過程圖、孟德爾兩大遺傳定律遺傳圖解;必修三的細胞生活內環境示意圖、幾種調節過程(血糖平衡調節、水鹽平衡調節、甲狀腺激素分級調節、體溫調節等)。通過這些多樣化的作業形式更能使教師關注學生的個性發展,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

4.關注作業的實踐性

傳統的死記硬背和機械的模仿已不能滿足學生有效地學習、靈活的應用生物知識。教師千方百計讓學生“活起來”,更多的鼓勵學生動手實踐、合作交流與自主探索、深入的理解知識原理、靈活運用技能。例如,在講授DNA分子結構以及遺傳信息多樣性時,教師將課前準備好教學材料(橡皮泥、牙簽、別針等材料)分發給學生,讓學生自己動手構建DNA模型,教師最后打分評價。這種作業形式,是符合學生學識水平且能激發學生主動思考、實驗與合作為主的探究性作業,讓學生在探索的過程中輕松完成生物活動作業。endprint

猜你喜歡
層次認知數學
數學作業多元評價促學生發展
淺談日本職業技術教育體系
《紅樓夢》隱喻認知研究綜述
從社會認同淺談蕭峰之死
關注生成,激活學生認知
我為什么怕數學
數學到底有什么用?
錯在哪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