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乳腺癌患者外科治療后乳腺癌手術相關疼痛的影響因素探析

2018-01-19 11:36劉占華姜?;?/span>
健康大視野 2018年20期
關鍵詞:術后疼痛外科手術影響因素

劉占華 姜?;?/p>

【摘 要】目的:深入探究與分析乳腺癌患者外科治療后乳腺癌手術相關疼痛的影響因素。方法:選取了2016年8月至2018年8月期間在甘肅省腫瘤醫院接受外科治療的231例乳腺癌患者作為主要研究對象,并對其中出現乳腺癌手術后疼痛綜合征的95例患者進行回顧性分析,并將基本資料與手術內容與未出現乳腺癌手術后疼痛綜合征的136例患者進行對比,從中分析出乳腺癌手術相關疼痛的影響因素。結果:31例女性乳腺癌患者中,PMPS的發病率為41.1%(95/231)。結果顯示,40-59歲年齡組的女性中PMPS的發病率為66.3%(63/95),顯著高于其他年齡組,(P

【關鍵詞】乳腺癌;外科手術;術后疼痛;影響因素

【中圖分類號】R65.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18)20--01

乳腺癌屬于臨床較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患病率逐年上升,且對女性身心健康、生活質量等均造成嚴重影響。臨床治療乳腺癌首選手術療法展開治療。乳腺癌手術后疼痛綜合征(post mastectomy pain syndrome,PMPS)是一種發生于乳房切除術后的神經性疼痛癥候群,該種癥狀屬于乳房切除術或象限切除術后出現的一種持續性的慢性疼痛,發生于胸部、腋前和(或)上半部分手臂,通常持續超過3個月[1]。

確切機制并不清楚,一般被認為是在外科手術中由于神經的損傷所致,特別是腋窩部位的手術。疼痛可以出現在術后任何時候并且在愈合后仍有可能持續存在,長期預后不詳;疼痛呈現神經性疼痛的特點,如燒灼樣、電灼樣或針刺樣疼痛。

此類疼痛并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很少接受治療,原因是醫生和護士對此類疼痛并沒有明確的認識。在乳腺外科的臨床工作中,術后疼痛護理是臨床護理工作的主要任務之一。

本文為了深入探究與分析乳腺癌患者外科治療后乳腺癌手術相關疼痛的影響因素,選取了2016年8月至2018年8月期間在甘肅省腫瘤醫院接受外科治療的231例乳腺癌患者作為主要研究對象,相關具體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于2016年8月至2018年8月期間在甘肅省腫瘤醫院接受外科治療的231例乳腺癌患者作為主要研究對象,將患者分為PMPS組與非PMPS組。

PMPS組中,共有患者95例,年齡30-76歲,平均年齡(51.2±9.2)歲,平均體重指數為(26.8±3.8)kg/m2;

非PMPS組中,共有患者136例,年齡25-72歲,平均年齡為(42.0±8.2)歲,平均體重指數為(25.3±2.6)kg/m2。

將兩組患者的基本資料進行比較,結果無明顯差異(P>0.05),可進行對比分析。

1.2 方法

對兩組患者的年齡、體重指數等一般資料做好詳細記錄,確定患者是否存在其他疼痛綜合征,并結合PMPS的發生率對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進行分析;之后再對兩組患者的手術方式等情況進行記錄,再將兩組信息進行比對并分析。

1.3 統計學分析

利用統計學軟件SPSS20.0對數據進行統計并加強分析,用()表示計量資料,組間差異用t進行檢驗,用(%)表示計數資料,組間比較用x檢驗,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PMPS組患者的年齡分布情況

觀察PMPS組患者的年齡分布情況可知,低于40歲年齡段患者的PMPS發病率最低,為15.8%(15/95);其次是60歲以上年齡段患者,發病率為17.9%(17/95);40-59歲年齡段的乳腺癌患者中PMPS的發病率為66.3%(63/95),顯著高于其他年齡段,詳見表1,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手術方式的影響因素分析

本次研究納入的231例患者中,共有159例患者實行腋窩淋巴結清掃術(ALND),其中PMPS患者8l例占50.9%,非EPMPS患者78例占49.1%。共有72例患者實行前哨淋巴結活檢術(SLNB),其中PMPS患者14例占19.4%,非PMPS患者58例占80.6%。實行改良根治術(MRM)的患者中,共有58例未保留肋間臂神經,其中EPMPS患者41例占70.7%,非EPMPS患者17例占29.3%;保留肋間臂神經72例,其中EPMPS患者18例占25.0%,非EPMPS患者54例占75.0%。

3 討論

本次研究中PMPS的定義基于3點:疼痛的特點;疼痛的部位以及疼痛的時間。疼痛必須是典型的伴隨特殊不適的神經性疼痛和特異的感覺異常,如麻木、針刺及燒灼感,疼痛位于術側的腋窩、上臂、肩部或術側的胸壁[2]。

然而,盡管此類疼痛非常常見,它的發生頻率之高并沒有被早期識別并引起重視,可能存在兩種解釋,第一是它發生于潛在的生命威脅的時刻,特別是圍手術期,患者顯然忽視了疼痛的存在或被認為理所當然[3]。另一個解釋可能是患者對這種間歇的神經性疼痛存在一種焦慮和擔心,以為預示著疾病嚴重或轉移復發,從而潛意識里并不愿意報告這種疼痛或不適[4]。另一方面,醫生和護士可能并不能特異性地識別PMPS,忽視了這一癥狀或認為其無關緊要[5]。與PMPS相關的危險因素分析主要呈現了一個比較明確的年齡組的差別。

年齡效應可能是由于相對較年輕的患者對于神經損傷更敏感或是更廣泛的清掃腋窩淋巴結的結果;也可能是絕經前乳腺癌的本質反應。中年女性也可能存在更多焦慮,因此,有一個相對較低的異常感覺的閾值[6]。

本組病例中,<40歲年齡組中也呈現了低PMPS發生率的狀況,可能與年輕患者更關注疾病本身,而忽視暫時癥狀有關。多數病例均實施了全乳房切除術,但疼痛似乎僅與是否行腋窩淋巴結清掃術(50.9%ALND組對比19.4%SLNB組)和是否保留肋間臂神經(70.7%未保留組對比25.0%保留組)有關,差異有統計學意義??梢娨父C淋巴結清掃時可能損害肋間臂神經或更多細小的其他神經,從而導致了PMPS的發生,而改良根治術中簡單地保留肋間臂神經可以明顯降低PMPS的發生率。

護理人員在術后疼痛護理中承擔著重要的角色。需要注意的是,由于病因不清及PMPS的發作特點,關于PMPS的護理最主要的措施就是心理護理,通過人性化的關懷與細心的解釋及安慰,緩解患者的心理狀況,提高患者對于治療的信心以及依從性。

因此在對于PMPS的護理中應注意以下幾點:

(1)注意傾聽患者主訴,準確評估疼痛程度及性質;

(2)盡力避免繼發和加劇 術后疼痛的因素;

(3)早期觀察并及時處理可能出現的并發癥;

(4)對于疼痛較劇烈,影響日常生活者,可以適當選擇有效的鎮痛藥物。

綜上所述,中年年齡組(40-59歲)女性出現PMPS的比例較高;腋窩手術方式影響PMPS的發生率。由此可知患者年齡以及手術方式是乳腺癌手術相關疼痛的重要影響因素。

參考文獻

章宏欣,徐贏,張潔慧,et al.影響乳腺癌患者外科治療后乳腺癌手術相關疼痛的因素研究[J].全科醫學臨床與教育,2016,14(1):28-30.

劉會東,王鵬,闞永豐.乳腺癌患者外科治療后疼痛的影響因素研究[J].癌癥進展,2016,14(8):793-795.

陳少如,張紅梅,梁丹丹,et al.乳腺癌患者術后上肢功能鍛煉依從性影響因素的研究進展[J].中西醫結合護理(中英文),2017,3(10):21-24.

艾中平,高曉嵐,李金鳳,et al.乳腺癌手術病人術后化療期間生存質量的變化趨勢及其影響因素[J].護理研究,2016,30(13):1566-1571.

王梓芳,史鐵英.乳腺癌術后患者創傷后成長及其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6,32(17):1281-1284.

朱為夷,欒忠良,劉曉靜,et al.乳腺癌術后慢性疼痛的臨床研究[J].軍事醫學,2017,41(8):680-683.

猜你喜歡
術后疼痛外科手術影響因素
自行設計的可調式抬手架在手外科手術消毒中的應用效果
中醫護理技術對肛腸病術后疼痛的影響
護理干預對普外科患者術后滿意度及術后疼痛的影響
胃十二指腸潰瘍大出血采用外科手術治療的效果觀察
肝膽胰外科手術與動、靜脈自然分流
動物外科手術教學的實踐與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