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甘孜州牦牛產業發展現狀及對策

2018-01-23 08:15
中國畜牧獸醫文摘 2018年1期
關鍵詞:牧戶甘孜州種草

(甘孜州畜牧業科學研究所,四川康定 626000)

甘孜州藏族自治州位于青藏高原東南緣,是全國五大牧區之一川西北牧區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四川省最大的草原牧區和全國牦牛主產區之一。全州轄18個縣(牧區縣5個,半農半牧縣13個),325個鄉(鎮),2679個行政村,國土面積15.3萬km2,擁有天然草地0.1億hm2,其中,可利用天然草地面積為0.08億萬hm2,草地面積占總國土面積的60.3%。據2004年世界牦牛大會資料統計:全世界牦??倲禐?400多萬頭,其中95%分布于中國,而甘孜州以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廣袤無垠的草原,成為牦牛的主產區?,F存欄牦牛200多萬頭,占全國牦牛存欄的20%,占世界牦??倲档?7%。牦牛是青藏高原的標志性畜種,是全州農牧民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生產生活資料。

1 牦牛產業發展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近年來,隨著現代農牧業建設進程的加快,甘孜州相繼實施了一系列措施推進牦牛的產業化發展,通過人草畜三配套、退牧還草等項目建設,基礎設施條件逐步完善,牦牛產業化綜合開發建設、牦牛保種選育、畜種改良及技術研發推廣、牦牛肉等系列加工產品研發項目相繼實施,產業環境逐步完善,并具備了良好的發展基礎和技術儲備。在精準扶貧、脫貧奔康工作中,牦牛產業作為產業扶貧的重要途徑,得到各級黨委和政府的重視,促進了牦牛產業的快速發展。但總體來看,我州牦牛產業的發展仍處于低收入、低產出的粗放經營模式,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1.1 畜群結構不合理,飼養管理落后

甘孜州牦牛產業仍處于“粗放經營”階段 ,大多數牦牛主產區(如石渠、白玉、色達、理塘等)仍沿襲千百年來形成的傳統的靠天養畜習慣。牦牛終年放牧,無補飼,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低。牧區畜牧業的一個突出特點是牧戶經營的牲畜牛、馬、羊俱全,這樣的畜種結構不利于科學利用草場,嚴重影響著牦牛群體生產力水平的提高。

1.2 草場超載過牧,草畜矛盾突出

甘孜州牧區牦牛的飼養主要以放牧為主,雖有遼闊的天然草地,但牦牛產業至今還保持傳統畜牧業養殖方式,單純依靠對廉價現有草地資源的索取來獲得收入。草地長期超載過牧,冷季草場有時超載高達40%以上,草量下降25%左右,加之沙化、鼠蟲害嚴重,畜牧業資源遭受破壞,草原生態日趨惡化,草地生態明顯失衡。由于草地退化,牧草產量和質量持續下降,草畜矛盾日益突出。

1.3 出欄率低,養殖效益不高

甘孜州牦牛出欄率主要在10%~15%(全國牦牛出欄率15%)。出欄率低的共性原因:由于飼養管理粗放,造成出欄周期長、出欄率低、周轉慢、養殖效益低。出欄率低的特殊原因:在產業化發展水平較高并且有區位交通優勢的縣出欄率相對較高(>10%),主要有九龍、理塘等縣;在“惜宰”觀念較強的地區出欄率低于10%,如色達、石渠、白玉、道孚等縣。

1.4 產業化發展水平低

目前,甘孜州牦牛產業化經營正處于起步階段,現有牦牛肉、奶加工企業12家,牦牛養殖合作社76家,但普遍存在企業規模偏小,管理機制不健全,加工能力不強,產品質量粗糙,產品結構單一,產業鏈短,產業附加值低,輻射帶動能力弱,營銷環節不暢,中介組織發展遲緩等問題。

1.5 良種繁育體系不健全

由于單戶小規模飼養,對牦牛的本品種選育重視不夠,長期以來對種公牛不進行科學的選擇和培育,隨意在親代中留種,處在自群留種、自然交配的狀態,導致牦牛良種繁育不健全,畜群平均生產水平下降,在整個母牛發情季節里公牦牛的體力消耗太大,配種量難以控制,加之又沒有對公牦牛的補飼習慣。致使公牦牛的體質變弱,繁殖力下降。

2 產業發展對策

2.1 加快推進牧區繁殖、半農半牧區育肥出欄模式

甘孜州牧區海拔高,氣候惡劣,加快推進牧區繁殖、半農半牧區育肥和屠宰加工模式是飼料、技術、資金與人才資源的最佳組合。企業化、組織化采取三季集中育肥模式(夏、秋季集中架子牦牛育肥至入冬前出欄,秋末冬初集中淘汰老弱牦牛冬季暖棚育肥至春節前后出欄),是緩解牧區冬春季飼草料供應壓力,實現全年供肉增效的有效途徑。

2.2 開展人工種草與飼草青貯技術推廣

牧區人工種草主要以種草大戶、現代家庭牧場、合作社效果較明顯,而對于大部分普通牧戶,牧民對人工種草技術掌握程度不夠,人工種草量少、效果差,其飼草儲備來源包括人工種草(圍欄補播草場)和天然草場割草,戶儲草量多數不足300kg,僅滿足老、弱牛補飼。牧草貯備不足,造成冬春飼草匱乏,難以抵御雪災等自然災害,牦牛掉膘及死亡損失嚴重。為了減少越冬損失及提高草-畜轉化效率從而提高養殖效益,需要加大力度建設飼草供給技術體系。建議以戶營打貯草基地為主,同時開展飼草生產基地建設與公司化運營。為了利用秸稈養牦牛,需要秸稈青貯技術、氨化技術。建議開展飼草生產基地建設與公司化運營。

2.3 推進“企業+合作社+牧戶”產業帶動模式

“企業+合作社+牧戶”的產業帶動模式具有發展潛力:(1)合作社受到牧戶的歡迎和政府政策扶持,(2)當地政府歡迎并政策性優惠企業、培育龍頭企業,(3)合作社缺乏經營能手或經營經驗,有與企業合作愿望。

由于“小生產”(一家一戶)模式本身與產業帶動主體(企業)聯系不緊密,加上目前“小生產”本身標準化程度低、作為中間連接環節的專合組織聯系機制不完善不成熟等問題,不能保證滿足企業所需的標準化生產和經營利益風險,因此生產主體與產業帶動主體聯系不緊密。作為產業帶動發展的主要動力,當地政府應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吸引企業投資來帶動產業發展,同時加速合作社建設來推進標準化養殖及與企業的聯系。

猜你喜歡
牧戶甘孜州種草
生日禮物種草合集
生計資本對牧戶牲畜養殖規模決策的影響
——以內蒙古錫林郭勒盟為例
加強甘孜州教育事業以促進藏文化保護的幾點思考
科爾沁沙地草原畜牧業經濟效益研究
節日“種草”
草原牧戶游升級記
美容須防被“種草”
我國牧戶生計脆弱性研究進展及應對措施
Cut off my Hands!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