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峽兩岸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綱要)之比較

2018-01-23 23:23張嚴翰郜鋒
黃河之聲 2018年14期
關鍵詞:海峽兩岸臺灣地區大陸

張嚴翰 郜鋒

(1.首都師范大學教師教育學院,北京 100037;2.太原師范學院音樂系,山西 晉中 030619)

20世紀末,科技的迅猛發展及信息時代的來臨,對教育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因此世界各地紛紛推動各種教育改革,其中包括文化同源的大陸與臺灣?,F將其比較,以期可以對大陸音樂教育發展提供參考,為大陸地區音樂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啟示。

一、緒論

海峽兩岸,同根同源。大陸地區與臺灣地區受社會發展、歷史淵源等因素影響,海峽兩岸的音樂教育現狀與理念相比較于歐美等國家和地區更為接近。所以,大陸與臺灣的音樂教育之比較更具價值。

(一)背景

1.海峽兩岸比較教育的數量較少。在比較教育研究中,大陸大多是將英美等教育先進國家作為討論和研究的目標,縱使這些國家,在各方面皆有許多值得大陸地區學習之處,但不論是歷史文化淵源或是自然地理環境來說,皆與大陸相較甚遠。而海峽兩岸,無論是歷史演進或是學術發展,都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因此海峽兩岸之比較,教育價值更深。

2.藝術教育正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視。2015年4月,國務院副總理劉延東在藝術院校調研和座談時,強調要深化藝術教育綜合改革。同年5月教育部藝體司印發《中小學生藝術素質測評辦法》,系首部藝術素質評價評量標準文件,同年9月,國務院發布《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2016年8月和2017年6月,教育部分兩次同21省市簽署《學校美育改革發展備忘錄》,顯示出對美育工作的高度重視。

3.科技的不斷成熟與進步,對于教育的影響愈加深刻,兩岸不斷推行教育改革政策,以緊跟時代發展。

4.大陸地區音樂教育水平亟待提高。大陸地區除整體音樂教育水平不先進之外,還存在各地區、各學科之間的不平衡,以及缺乏國際交流等問題。

(二)范圍

1.地區范圍。僅限臺灣與大陸地區。

2.內容范圍。本探討之依據為兩岸正在實施的義務教育文件。大陸地區:《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2011版)(以下簡稱“新課標”);臺灣地區:《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之中《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中音樂部分。

二、海峽兩岸音樂課程理念之比較

(一)臺灣地區

臺灣地區課綱說明“藝術與人文”既為藝術與人文素養,是經由藝術陶冶,涵養人文素養的藝術學習課程。臺灣《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總綱中明確提出基本理念為“人本情懷、統整能力、民主素養、本土與國際意識和終身學習”等五個方面。而《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卻沒有和總綱的五個方面呈垂直對應關系。綱要所闡述之基本理念大致可分為以下三點:1.感受音樂、領會情趣、多元文化、知識學習。2.廣泛參與、全面學習、增進素養、整合領域。3.源于生活、探索生活、發展創作、豐富心靈。

(二)大陸地區

大陸地區“新課標”中基本理念明確設置為“以音樂審美為核心,以興趣愛好為動力”等五點,內容涵蓋全面、表述清楚。其中,“以音樂審美為核心”的理念雖在提出之初飽受爭議,但從國際大勢及發展來看卻也是主流的選擇。

(三)比較結果

1.相似點:(1)皆重視藝術審美能力之培養。即“以音樂審美為核心”和“提升藝術鑒賞能力”(2)皆重視藝術實踐與音樂創造。即大陸課標中表述的“強調音樂實踐,鼓勵音樂創造”和臺灣地區的“鼓勵他們依據個人經驗及想象,發展創作靈感,學習創作發表”。(3)皆重視以學生為本位的“生本”教學觀。即在大陸課標中的“以興趣愛好為動力;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個性發展”和臺灣地區課標中的“以學生的發展為本,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始終不脫離兒童本位之人本精神”。(4)皆重視學科綜合。即“關注學科綜合”和“課程統整”。

2.不同點:(1)臺灣地區更加強調多元文化的理解和學習,而大陸地區則更加重視民族音樂文化之傳承。(2)臺灣地區更加強調“以生活為中心”而大陸地區則更加強調音樂之人文性。

三、海峽兩岸音樂課程目標之比較

(一)臺灣地區

臺灣地區音樂課程目標共分為探索與表現、審美與理解、實踐與應用三個方面:

1.探索與表現。使每位學生能自我探索,覺知環境與個人的關系,運用媒材與形式從事藝術表現,以豐富生活與心靈。

2.審美與理解。使每位學生能透過審美與鑒賞活動,體驗各種藝術價值、風格及其文化脈絡,并熱誠參與多元文化的藝術活動。

3.實踐與應用。使每位學生能理解藝術與生活的關聯,透過藝術活動增強對環境的知覺,認識多元藝術行業、珍視藝術文物與作品、用于了解藝術創作,并能身體力行實踐于生活中。

(二)大陸地區

大陸地區新課標將課程目標亦分為三個維度,分別是: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過程與方法;知識與技能。三維目標的提出,使大陸地區的音樂教學增加了可操作性,使教師更清楚有效的采用合適的途徑完成教學目標。

(三)比較結果

1.相似點:(1)皆重視對學生進行音樂美感的陶冶。音樂美感的陶冶是兩地音樂課程中的根源,美育更是所有藝術教育的核心所在。(2)皆重視對學生音樂實踐能力的培養。(3)皆重視對學生探究能力的培養。

2.不同點:(1)臺灣地區義務教育共劃分為四個學段,即:1-2年級、3-4年級、5-6年級、7-9年級;而大陸地區義務教育則劃分為三個學段,即:1-3年級、4-6年級、7-9年級。(2)臺灣地區依“探索與表現”、“審美與理解”、“實踐與應用”三項目標,主要強調學生之基本能力取代學科知識,尊重個性發展,激發個人潛能。而大陸地區從“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過程與方法”、“知識與技能”三個維度,強調學生在基礎音樂知識方面的學習。

四、海峽兩岸音樂課程內容之比較

(一)臺灣地區

臺灣地區將音樂課程內容規劃為表現試探、基本概念、藝術與歷史文化和藝術與生活四部分。

此項內容的目的在協助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教師,于設計或進行教學活動時,能有更具體的教材指引,系針對不同學段與不同的統整內涵來提供參考與建議,而“表現試探”與“基本概念”,雖以分科方式說明,但各項內容仍具有統整性質并非切割分類,“藝術與歷史文化”和“藝術與生活”,則以統整方式為要。藝術與人文第一階段能力指標與教材內容,統整在生活課程中實施。

(二)大陸地區

大陸地區新課標則將音樂課程內容分為以下四部分:

1.感受與欣賞。本部分共有四個面向:音樂表現要素、音樂情緒與情感、音樂體裁與形式、音樂風格與流派。

2.表現。本部分共有四個面向:演唱、演奏、綜合性藝術表演、識讀樂譜。

3.創造。本部分共含三個面向:探索音響與音樂、即興編創、創作實踐。

4.音樂與相關文化。本部分共含三個面向:音樂與社會生活、音樂與姊妹藝術、音樂與藝術之外的其他學科。

(三)比較結果

1.相似點:(1)皆重視學生對音樂的表現能力。(2)皆重視學生對音樂基本知識的掌握。(3)皆重視學生對音樂相關文化的理解。

2.不同點:(1)臺灣地區為視覺、音樂與表演藝術統合而成的藝術領域;而大陸地區則是分為音樂和美術兩個學科分科教學,且沒有表演藝術。(2)臺灣地區更注重藝術學習與生活之間的聯系;而大陸地區則更注重音樂對于學生的感受與認知,以及對人類影響。

五、總結與建議

(一)總結

1.海峽兩岸課標(課綱)的相同點

(1)均強調提升學生審美能力。

雖然大陸地區“以審美為核心”的音樂教育理念曾產生過巨大爭議,但爭議均產生于“核心”二字。而對于其課程性質中的“審美性”——這種由審美教育哲學而賦予的課程性質,體現出大陸地區課程標準所強調的審美能力培養。

而臺灣地區課標中,雖然沒有將審美定為課程理念的核心,但在說明中,仍然提到“以培養學生藝術之能,鼓勵積極參與藝文活動,提升藝術鑒賞能力,陶冶生活情趣,并以啟發藝術潛能與人格健全發展為目的?!?/p>

由此可見,臺灣地區將音樂審美作為“激發藝術潛能與人格健全發展”的一種途徑。這也與大陸地區新課標中課程性質的“是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教育方針的有機組成部分”之說不謀而合。

(2)均注重創造能力培養。

大陸地區將“強調音樂實踐,鼓勵音樂創造”作為課程基本理念的第二條,由于音樂藝術本體不存在有語義性和具象性,強調音樂教學是音樂藝術的實踐過程。符合其課程性質中,由實踐主義哲學而提出的“實踐性”課程性質。

而臺灣地區課程綱要中提到:“藝術教育應該提供學生機會,探索生活環境中的人事與景物;提供學生親身參與,探究各類藝術的表現技巧,鼓勵他們依據個人經驗及想象,發展創作靈感,再加以推敲和練習,學習創作發表,豐富生活與心靈?!?/p>

由此可見,海峽兩岸均重視創造能力培養的目的,更多是在于為了培養學生直覺、推理、聯想與想象的創造思考能力。是對學生全面發展的考慮。

(3)均關注音樂基本知識與相關文化。

大陸地區新課標的課程目標“知識與技能”中,將音樂基礎知識、音樂基本技能和音樂歷史的相關文化知識列為學生的學習目標。由此關聯課程性質之人文性,體現音樂人類學中:音樂是人類文化發展的不可分割的內容之一,是人類歷史重要的精神遺產和寶貴財富。

而臺灣課綱將“藝術與人文”劃歸成為一個學習領域,由此,對藝術的人文性重視可見一斑?!八械娜硕夹枰獙W習藝術的語言,以領會生命的意義和各族群文化的情趣”、“能建立學生基本藝文素養,傳承與創新藝術,培養文明且有素養的文化公民,開創并發展珍貴的人類文化資產”。

由此可見,海峽兩岸強調音樂基本知識與相關文化之于社會發展、文化傳承的作用。

2.海峽兩岸課標(課綱)的不同點

(1)臺灣地區更重視音樂本位,而大陸地區更重視育人功能。

臺灣地區音樂課更重視音樂的探索與表現、審美與理解、實踐與應用。而大陸地區則更重視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在音樂課中經常加入情感升華的環節。

(2)臺灣更注重多元文化,而大陸更崇尚弘揚民族文化。

臺灣地區對多元文化較為重視。例如其教材選曲,多為外國旋律重填中文歌詞。而大陸地區的中華民族傳統音樂文化在音樂教學中所占比例更大,教材中更多為民歌、民族音樂等傳統音樂素材。

(3)臺灣更注意音樂與生活之間的關系,而大陸則更傾向于理解美、表現美、創造美的英語學習過程。

(4)臺灣學科綜合程度更高,而大陸仍采用分科教學。

臺灣地區在藝術與人文領域中組織音樂教學,這種學科綜合的分領域法已是世界主流。而大陸地區仍采用美術和音樂的分科教學。

(二)建議

1.加強生本建設

海峽兩岸學生核心素養皆已提出,此舉可提高教育之靶向性。核心素養的提出即首先找到學生在接受完成教育之后,理應具備什么樣的素養,然后再根據這些結果來制定過程。也就是將學生作為主體,考慮學生需要什么教育。所以為“以生為本”之育人理念提供了強化的理論依據。

2.鞏固師資培育

師范生畢業后,難以直接勝任教師崗位工作是普遍的、客觀的事實。應進一步鞏固大陸師培教育,推廣教師教育試點改革,提高師范類大學辦學質量。為大陸地區音樂教育之發展提供人才儲備和智慧支持。

3.完善課程體系

海峽兩岸皆以提出跨學科、跨領域之教學。在此基礎上,傳統課程體系已不能滿足現代學生的需要。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實施雖很大程度上填補了課程體系不夠完善的缺點,終歸難成長久之計。大陸應進一步提升課程資源開發、豐富課程內容、完善課程體系。以滿足核心素養下學生學習之需求。

4.規范課標制定

臺灣地區課綱制定歷時七年之久,歷經成立小組、制定總綱、試辦計劃、公布暫行綱要、公聽會、暫行綱要教學、公布正式綱要、正式綱要教學等12個階段。相比之下大陸地區課標制定過程中,外界參與力量不夠,地方一線教師的意見難以介入課標的修訂過程。

猜你喜歡
海峽兩岸臺灣地區大陸
反向而行,探索有意味的形色語言一一以臺灣地區張美智《春天在哪里》為例
海峽兩岸大事記2020年4—5月
傳統中國禮法對臺灣地區婚姻制度的影響——兼談我國婚姻家事立法的完善
冰之大陸
IQ大陸
海峽兩岸
冰之大陸
關于臺灣同胞專利申請的若干規定(第58號)
海峽兩岸
海峽兩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