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同工藝對芝麻醬穩定性及流變學特性的影響

2018-01-23 07:39檀靜汪學德李曉明曾國展
中國調味品 2018年1期
關鍵詞:芝麻醬脫皮石磨

檀靜,汪學德*,李曉明,曾國展

(1.河南工業大學 糧油食品學院,鄭州 450001;2.鄭州四維糧油工程技術有限公司,鄭州 450001;3.河南駐馬店頂志油脂有限公司,河南 駐馬店 463000)

芝麻醬是一種膠體懸浮液,主要由芝麻油和親水性的固體懸浮物構成。在生產芝麻醬的加工工藝中,經過篩選、清洗、炒籽和揚煙等過程,然后將預處理過的芝麻種子研磨成醬狀。芝麻醬含有較多的脂肪、蛋白質、氨基酸和礦物質等營養物質。芝麻醬是一種固液不穩定懸浮體系,液相是芝麻油,固相主要是變性的蛋白等物質。由于固相親水性要大于親油性,所以芝麻醬會出現析油現象,為解決這一難題,國內大多采取添加乳化劑等方式來改進芝麻醬的膠體穩定性[1]。但是隨著消費者食品安全意識的加強,很多人比較抵觸。國外有相關研究報道芝麻醬膠體的穩定性和粒徑有一定的關系,采用物理的方法來降低芝麻醬的析油程度[2-4]。但是這些文獻并沒有研究不同的設備是否會對芝麻醬的粒徑和芝麻醬的體系穩定性有著重要的影響。本研究以芝麻為原料,對石磨、膠體磨、介質磨這3種不同的工藝制得的芝麻醬進行品質對比分析,以期為生產不同需求的高品質芝麻醬提供參考。由于制作工藝需要不斷地改善提高,研究芝麻醬粒徑大小、溫度等因素對其油醬的穩定性以及流變學特性是非常重要的。很多消費者反映,帶皮芝麻醬口感有些苦澀,可能是由于芝麻皮中含有大量的草酸和不利于人體消化吸收的粗纖維,而且草酸又會與鈣結合影響人體對鈣的吸收[5]。因此,本文又對脫皮芝麻醬和帶皮芝麻醬進行了品質對比。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材料

1.1.1 原料和試劑

白芝麻:購自駐馬店頂志食品有限公司,分別采用膠體磨、石磨和介質磨制得芝麻醬油樣。

試劑:氫氧化鈉、無水乙醇、硫代硫酸鈉、淀粉、氫氧化鉀、百里酚酞、冰乙酸、鹽酸、異辛烷、碘化鉀飽和溶液、石油醚、三氯甲烷,均為分析純;甲醇、正己烷、正庚烷,均為一級色譜純。

1.1.2 儀器

Kjeltec 8400型全自動凱氏定氮儀,Fibertec 2010型全自動纖維測定儀 丹麥FOSS公司;電加熱轉爐(電炒鍋) 鄭州企鵝糧油機械有限公司; SHZ-D(Ⅲ)循環水式真空泵,DF-101S集熱式磁力攪拌器 鞏義市予華儀器有限公司;JM-L80膠體磨 溫州市龍灣華威機械廠;SM40-50型小磨油石磨 鄭州惠真石磨小磨油公司;食品專用超細研磨介質磨 北京協同創新研究院;高效液相色譜儀 日本島津公司; HAAKE MARS 60流變儀 德國Thermo Fisher Scientific公司;BT-9300H型激光粒度分布儀 丹東市百特儀器有限公司;Agilent 6890氣相色譜儀 美國安捷倫公司。

1.2 實驗方法

1.2.1 芝麻醬主要指標測定

上海市原水通水切換期間正值流域枯水期,同時也是太湖水資源供需矛盾相對突出的時段。2010年11月中旬,太湖水位雖略高于多年平均水位,但如果通過太浦河長時間、大流量向下游黃浦江供水,必將加快太湖水位下降趨勢,從而影響太湖周邊地區用水和太湖水環境。根據多年降雨和太湖水位變化情況預測,如果不同期開展引江濟太應急調水,加大引水入湖力度,太湖水位將大幅度降低。同時,實施引江濟太應急調水雖然可以有效補充太湖水量,減緩太湖水位下降,但開啟常熟水利樞紐泵站長時間、大流量引水,相關水利工程配合運用,水量水質監測同步開展,還需要研究落實有關經費渠道。

水分及揮發物的測定:按照GB/T 5528-2008;粗脂肪的測定:按照GB/T 5512-2008;粗蛋白含量的測定:按照GB/T 14489.2-2008;灰分的測定:按照GB/T 5009.4-2003;粗纖維的測定:按照GB/T 5515-2008。

1.2.2 粒度分布測量

采用激光散射分析器對不同的芝麻醬樣品的顆粒粒徑分布進行了測定。為了使樣品分散均勻,芝麻醬用乳化劑來稀釋。通過計算,樣品累積的中位徑、體積平均徑和面積平均徑等數據都可以獲得。如果沒有另外說明,那么給出的中位徑即為粒徑的有效直徑。每個樣品進行3次粒度分析,取其平均值。

1.2.3 油醬體系穩定性測量

分別在6支5 mL的離心管里裝入(5±0.1) g新鮮配制的樣品,然后以離心速率為4000 r/min,離心30 min[6]。使用下面的公式來測定樣品油醬體系的穩定性:

ES=(A-A1/A)×100%。

式中:ES為芝麻醬的穩定性,%;A為樣品的質量,g;A1為離心所得上清油的質量,g。

芝麻油的脂肪酸組成分析依據GB/T 17376-2008;將芝麻醬用乙醚浸泡3 h,然后離心得到上清液,再將經過旋轉蒸發得到的芝麻油進行甲酯制備。

氣相色譜條件:FID檢測器, ID-BP×70 SGE石英毛細管柱(100 m×0.25 mm),柱溫180 ℃,檢測器230 ℃, H2流速47 mL/min,空氣流速400 mL/min,載氣流速1 mL/min。

1.2.5 HPLC測定芝麻醬中芝麻素、芝麻林素、芝麻酚含量

采用高效液相色譜儀和紫外檢測器進行檢測,色譜條件:色譜柱:Sunfire C18(250 mm×4.6 mm,5 μm);柱溫:30 ℃;流動相(V/V):甲醇∶水為70∶30;流速:0.8 mL/min;檢測波長:芝麻素、芝麻林素為287 nm,芝麻酚為293 nm;進樣量:10 μL。

1.2.6 HPLC 測定芝麻油中VE含量

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定條件:檢測器:RF-10AXL 熒光檢測器;色譜柱:大連依利特 NH2柱(250 mm×42.6 mm,5 μm);流動相(V/V):正己烷∶異丙醇為99∶1;流速:1.0 mL/min;柱溫:40 ℃;柱壓:20 kPa;激發波長:298 nm;發射波長:325 nm;進樣量:5 μL。

1.2.7 流變學特性的分析

流變學特性使用HAAKE MARS 60流變儀來測量。在不同的條件下,對樣品進行測量。根據在不同的溫度、轉速等條件下,探索芝麻醬與表觀黏度之間的對應關系,主要對芝麻醬的流變學特性進行研究。

2 結果與討論

2.1 原料芝麻組成成分

表1 不同預處理芝麻醬的組成成分Table 1 The composition of sesame paste with different pretreatments %

由表1可知,無論是脫皮芝麻還是帶皮芝麻,芝麻原料的水分及揮發物含量都高于芝麻醬,差別高達5.36%??赡苁怯捎谥谱髦ヂ獒u的過程中芝麻經過炒籽,使得水分及揮發物含量減少。相比而言,芝麻醬的粗蛋白和粗脂肪等其他組分的含量普遍高于芝麻原料,但是相差不大??梢?,芝麻醬具有豐富的營養價值。芝麻醬和脫皮芝麻醬相比,粗纖維和草酸含量大大降低,分別降低了約2.65%和0.97%,對芝麻醬的口感也有很大的影響。脫皮芝麻醬和帶皮芝麻粗蛋白含量相差不大,但是粗脂肪含量提高了約6%,可見芝麻脫皮后可以提高含油率。

2.2 不同工藝制得芝麻醬的指標

表2 粒徑分布參數Table 2 The distribution parameters of particle size

由表2可知,通過介質磨、膠體磨和石磨這3種工藝得到的芝麻醬,用激光散射分析器來進行測定,發現粒度差別較大。本實驗主要采用中位徑來區分本次研究中的多種樣品??梢钥闯?,介質磨的中粒徑最小為4.21 μm,而石磨的中位徑最大,達到了6.60 μm。油醬體系的穩定性也是介質磨最穩定,達到了88.37%,比石磨的穩定性高4.81%。所以芝麻醬穩定性與粒徑有一定的關系,許多國外的文章也有相關的論證[7]。還可以看出,介質磨制得的脫皮芝麻醬穩定性最好,高達90.14%。在同種工藝下,脫皮的芝麻醬比帶皮的芝麻醬中位徑小,穩定性也是脫皮芝麻醬較強。

2.3 芝麻油脂肪酸成分分析

表3 脂肪酸組成Table 3 The composition of fatty acid %

由表3可知,這3種工藝所制得的芝麻醬,測定經過石油醚提取得到的芝麻油,發現脂肪酸組成成分差別不大,但是含量會有差異。相比其他2種工藝,石磨這種工藝所得到的飽和脂肪酸偏高,除了亞麻酸偏低,為0.22%。石磨是傳統工藝,延續至今,許多工廠仍然在使用這種方法。介質磨的亞油酸含量較高,達到49.49%,比其他2種工藝高出約3%。芝麻醬提取油中的各種脂肪酸含量均在國標范圍之內,而且不飽和脂肪酸高達 85%以上,其中主要是油酸和亞油酸,所以芝麻醬還是一種非常優質的保健食品[8]。

2.4 芝麻油抗氧化成分及效果分析

表4 芝麻中的抗氧化物質Table 4 The antioxidant substances in sesame mg/100 g

由表4 可知,3種不同工藝制得的芝麻醬中的芝麻素、芝麻林素以及芝麻酚含量相差不大。但是VE含量差別很大,保留率由大到小是石磨>介質磨>膠體磨,說明在制作芝麻醬的加工過程中,隨著溫度升高,高溫時間的延長,VE這種活性物質容易受熱分解[9]。尤其是在使用膠體磨制作芝麻醬的工藝過程中,受熱最嚴重,所以抗氧化物質損失較多。石磨是VE含量保留最多的,幾乎是膠體磨含量的2倍,達到了42.32 mg/100 g。同種工藝的芝麻醬和脫皮芝麻醬的抗氧化物質的含量做對比,發現芝麻皮可能在高溫焙炒過程中對木酚素有一定的保護作用。又有文獻表明芝麻皮中的芝麻素、芝麻林素含量約為籽粒中的10%。在炒制過程中兩者含量會有所減少,但會有芝麻酚產生[10]。

2.5 不同工藝的芝麻醬析油狀況

表5 芝麻醬的析油狀況Table 5 The oil absorption condition of sesame paste

注:1為醬體穩定;2為極少量油脂上??;3為少量油脂上??;4為油脂上浮現象明顯,油醬分離;5為嚴重的油醬分層。

不同工藝磨制的芝麻醬,在相同的條件下,通過觀察發現析油狀況有所差別。在放置20天時,石磨磨制的芝麻醬開始出現極少量油脂上浮,而膠體磨和介質磨還沒有出現這種現象。等到30天時,膠體磨也出現極少量油脂上浮。在達到40天時,介質磨開始出現油脂上浮,相比石磨將近減少了20天。多于40天時,芝麻醬析油量迅速增加,開始出現較明顯的油醬分層現象。等到70天以后,介質磨磨制的芝麻醬只是出現少量油脂上浮,而膠體磨和石磨則出現了嚴重的油醬分層現象。這說明不同的加工工藝對芝麻醬體系出現分層現象有很大的影響[11]。

2.6 流變性質

2.6.1 不同工藝對帶皮芝麻醬的影響

圖1 不同工藝帶皮芝麻醬的表觀黏度Fig.1 The apparent viscosity of unpeeled sesame paste with different process

圖2 不同工藝帶皮芝麻醬的剪切應力Fig.2 The shear stress of unpeeled sesame paste with different process

通過測定不同工藝磨制的芝麻醬的表觀黏度,得到芝麻醬的流變曲線。由圖1可知,剪切速率越高,芝麻醬的黏度出現逐漸降低的趨勢。芝麻醬在剪切速率變化時表現出不同黏度變化規律可以反映其自身結構。3種樣品均表現出剪切變稀的假塑性,被稱作假塑性流體。一般假塑性流體表觀黏度與剪切速率的關系符合擬合的冪律方程[12],其方程為:

η=Kγn-1(0<γ<1)。

式中:η為表觀黏度,γ為剪切速率,K為稠度系數,n為冪律指數。

表6 不同工藝芝麻醬表觀黏度的稠度系數和冪律指數Table 6 The apparent viscosity coefficient and power-law exponent of sesame paste with different process

注:1為介質磨;3為膠體磨;5為石磨;2為介質磨脫皮;4為膠體磨脫皮;6為石磨脫皮。

非牛頓流體的黏度被稱作表觀黏度,它是剪切速率的函數。由表6可知,帶皮芝麻醬的稠度系數K值介于6.57~15.42 Pa·s之間;流動特性指數n范圍是0.49~0.69。由稠度系數可知,粒徑較大的樣品稠度系數較高。在不同的粒度條件下,粒徑大的表現出較高的一致性??赡苁怯捎谳^大的粒徑通常會導致黏度增加,容易形成界面膜。在黏度方面,粒徑大小以及分布對相對黏度有顯著的影響,這是由于各樣品粒徑大小的不同所造成的。

2.6.2 溫度對帶皮芝麻醬的影響

圖3 溫度對表觀黏度的影響Fig.3 Effect of temperature on apparent viscosity

圖4 溫度對剪切應力的影響Fig.4 Effect of temperature on shear stress

由圖3可知,溫度對芝麻醬的黏度影響很大。隨著溫度的升高,芝麻醬的黏度逐漸出現降低的趨勢。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可能是溫度升高,芝麻醬分子的布朗運動加劇,分子流動阻力降低,因而導致黏度下降,分別在5,25,40 ℃下進行樣品流動曲線的測定。5 ℃指的是冬天的溫度,25 ℃指的是春、夏的常溫,40 ℃指的是夏天的溫度。觀察在春、夏、秋、冬的環境下芝麻醬的黏度變化,這對總結芝麻醬在不同季節的貨架期有很大的幫助。經過曲線擬合,樣品的流動指數n的范圍是0.38~0.61,芝麻醬的稠度系數K值的范圍是9.53~10.16 Pa·s;當剪切速率一定時,芝麻醬的表觀黏度隨著溫度上升而下降,剪切稀釋的現象比較顯著[13]。

表7 不同溫度下芝麻醬表觀黏度的稠度系數和冪律指數Table 7 The apparent viscosity coefficient and power-law exponent of sesame paste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3 結論

不同的工藝對芝麻醬的理化指標具有一定的影響,尤其在粒度和穩定性方面。介質磨的粒度最小,達到3.87 μm。相比膠體磨和石磨,介質磨磨制的芝麻醬穩定性也最好,達到90.14%。相比石磨,介質磨開始出現油脂上浮將近減少了20天。脂肪酸組成和木質素含量相差不大,石磨磨制的芝麻醬VE含量最高。

相比普通芝麻醬,脫皮芝麻醬粗纖維含量低,草酸含量低,這些物質都不利于人體消化吸收。而粗脂肪含量較高,粗蛋白差別不大,所以是一種值得開發的新型芝麻醬。

不同工藝的芝麻醬流變學特征也不相同。不同的粒徑對芝麻醬的黏度影響很大,粒徑越小,黏度越小。反之,黏度越大。實驗得出介質磨的黏度較低,石磨的黏度最高。溫度的不同對芝麻醬的黏度影響較為明顯,溫度越高,黏度越低。

[1]畢海燕,邵悅,馬勇.乳化劑對芝麻醬穩定性的影響[J].食品研究與開發,2016(1):5-8.

[2]Abujdayil B.Flow properties of sweetened sesame paste(halawa tehineh)[J].European Food Research Technology,2004,219(3):265-272.

[3]Colin S,Richard J,Ian R.The influence of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on the processing of food[J].Journal of Food Engineering,2002,51(3):201-208.

[4]Lee D I.Packing of spheres and its effect on the viscosity of suspensions[J].Journal of Paint Technology,1970,42:579.

[5]張海洋,汪學德,王合寶,等.芝麻加工技術[M].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12:55-56.

[6]?ift?i D,Kahyaoglu T,Kapucu S,et al.Colloidal stability and rheological properties of sesame paste[J].Journal of Food Engineering,2008,87(3):428-435.

[7]侯利霞,尚小磊,王曉霞,等.水代法油醬體系的穩定性及流變學特性[J].中國調味品,2013,38(5):39-42.

[8]尚小磊,侯利霞.芝麻醬穩定性研究現狀[J].中國調味品,2012,37(10):1-3,11.

[9]Yoshida H,Takagi S.Effects of seed roasting temperature and time on the quality characteristics of sesame(Sesamumindicum)oil[J].Journal of the Science of Food and Agriculture,1997,75(1):19-26.

[10]劉兵戈,汪學德,黃維,等.原料脫皮和制油工藝對芝麻油品質的影響[J].河南工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6):32-36.

[11]李凌峰,徐延良,王金來,等.小麥纖維及復合乳化劑對花生醬穩定性的影響[J].食品工業科技,2013,34(22):232-237,245.

[12]朱小勇,孟宗,李進偉,等.凝膠劑種類對凝膠油物性及結晶形態的影響[J].中國糧油學報,2013,28(10):37-43.

[13]Akbulut M,Saricoban C,Ozcan M M.Determination of rheological behavior,emulsion stability,color,and sensory of sesame pastes (Tahin) blended with pine honey[J].Food and Bioprocess Technology,2012(5):1832-1839.

猜你喜歡
芝麻醬脫皮石磨
石磨
石磨:鄉愁的老唱片
北京人離不開的芝麻醬
春季吃點芝麻醬,補鈣防衰老
北京人離不開的芝麻醬
推磨
補維生素A預防手腳脫皮
手腳脫皮小偏方
孩子手脫皮別急著補維生素
濃濃石磨情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