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循證社會工作實踐發展方向

2018-01-23 01:38李鈴
未來英才 2017年24期
關鍵詞:發展方向

李鈴

摘要:近年來循證方法在國外社會工作領域十分流行,它所呈現的優質服務效果也證明了循證社會工作的科學性和有效性。越來越多的國外學者聚焦于多方位的循證社會工作研究,以促使這一方法更好的服務社會。反觀我國,對循證社會工作的研究偏少,且主要集中在矯正工作領域。因此要想找到一條適用與中國現實的循證社會工作的道路顯得十分必要。本文先簡單說明循證社會工作發展的歷史進程后,重點闡述中外循證社會工作研究現狀,論證在循證社會工作成為社會工作整體發展的總方向中,雖然目前中國循證社會工作實踐存在無證可循和證據缺乏可靠性兩大不足,但仍舊不能缺席??梢酝ㄟ^實踐者、研究者、教育者與管理者以及政府的努力由借鑒走向自創。

關鍵詞:循證社會工作;本土實踐;發展方向

循證社會工作(evidence-based social work),即“社會工作的循證實踐”(evidence-based practice in social work),也稱為社會工作中“證據為本的實踐”,是指在社會工作領域將研究者的研究證據、社會工作者的專業技能、案主的獨特性(不同的價值觀)三者有效整合起來的一種實踐模式。

一、國內外關于循證社會工作的研究現狀

20世紀70年代初期,“循證”這一概念首先被英國流行病學家用于醫學領域。1992年,以UordonUuyatt博士為首的循證醫學工作組首次提出循證醫學的概念。其核心原理的拓展以及循證實踐概念的發展,最終在全球的實踐領域催生了一場浩浩蕩蕩的循證實踐運動 。

其實社會工作創立初期,Richmond就指出,社會診斷是一個科學的過程,社工在科學指導下為不同人群提供服務:進行科學的評估、診斷與鑒定。1999年Eileen Gambrill最初提出了循證向社會工作轉型的概念;2003年Aaron Rosen和Enola Proctor創作了循證社會工作指引。

可見,循證社會工作由于其自身對科學性、有效性的要求以及受外部循證醫學掀起以證據為本的實踐潮流影響,自出現以來就受到極大的關注。

1、國內。中國循證社會工作研究領域聚焦于循證矯正,研究時間集中分布在2014年之后。研究內容主要從循證社會工作的興起背景、基本內涵、組成內容、實踐步驟和特征出發,對它的優缺點、西方循證社會工作如何本土化論述偏少。在論及如何發展我國循證社會工作時,幾乎都是強調工作者在如何收集“證據”時應該承擔的責任,即側重于重視循證社會工作中社工的專業技能和研究者的研究證據,而忽視了另外一個十分重要的因素:案主的獨特性。

關于社會工作領域的循證社會工作實踐效果存在爭論。支持的學者認為循證實踐增強了社會工作的科學性,得到政府與社會大眾的認可,改變了基于常識、缺乏有效監管的傳統實踐方式,為實踐者評估、整合臨床經驗和其他知識等提供了便利;反對的學者則認為它過于以“經驗性”為導向,強調研究證據著重通過量化標準確定服務質量,利用機械的數據統計來評價服務對象,違背了“個別化原則”,存在著阻礙了社會工作者對研究對象的批判性思維從而破壞了專業的藝術性和專業判斷,導致實踐藝術的技術化。

2、國外。西方循證社會工作起源于加拿大,興起于美國,因其科學、高效、民主等鮮明特征,后來迅速傳播到、英國、澳大利亞等西方發達國家,并受到政府的支持與社會的認可。雖然興起的時間不長卻已經逐漸成為西方社會工作主流的實踐模式。因此關于循證社會工作研究涉及的方面較為廣泛,包括如何在社會工作領域推行循證社會工作教育、如何推行循證社會工作發展、循證社會工作可行性等。

國外大多數學者對循證社會工作持正面評價,但也學者認為循證社會工作“這種標準化可能潛在地表現了對社會工作倫理基礎的嚴重背離。 社會工作一直強調案主的個別化原則以及案主獨一無二的重要性。標準化卻因其允許在整合的社會模型中通過有限的變量推測整體而否定了個別化原則?!?/p>

此外,華盛頓大學的沃倫·布朗喬治社會工作學院在180個機構調查了283名田野督導者,研究發現絕大多數(87%,N=235)調查者認為這(循證社工)是一個有用的實踐想法。然而,大多數指標表明,科學證據在社會工作實踐中的使用頻率偏低。缺乏時間被認為是導致該結果的最大障礙。

二、中國循證社會工作實踐中兩大突出問題

1、最大的問題不是過于循證,而是“無證可循”。首先,雖說中國在夏商周時期就已經有了豐富的社會福利思想與社會救助,但直到20世紀初,一些大學才開始從事社會服務教學并從事服務實踐活動,且由于多種原因,中國內地社會工作專業教育直到20世紀80年代中期的才開始恢復和發展,因此可用于借鑒的實踐資料太少[1]。

其次,最先開展通俗意義上社會工作的服務人員并非專業社會工作者,而是行政人員。如今也因各方因素,比如社會環境制約、學校教育問題、學生自我發展等而造成專業人才隊伍建設短缺,人才流失嚴重。非專業工作者他們并不重視對研究證據的積累,弱化了如何提高社會工作研究水平的觀念。

最后,循證社會工作采用的方式多是技術性的、具體的、線性的和工具的,而不是動態的、互動的,因此研究者的所謂的優秀成果或知識可能并不是實踐者所需要的。

但“證據的缺乏并不意味著沒有證據”,我們需要把既有理論的研究證據與現行實際情況相結合社會工作者在研究中要突出自己的意圖、使命、價值觀在科學進步的前提下重新審視社會工作的使命。

2、缺乏大量可靠有效的信息。外部原因:由于我國社會工作大量大型數據來源于民政部、婦聯等部門,他們主要負責的是行政方面的工作,缺乏專業的數據收集分析知識,而且由于行政化色彩濃烈,許多數據存在虛構色彩,純屬下級部門為應付上級部門而編造的數據,可靠性不大。

內部原因:以往社會工作的開展以政府購買服務為主,社工機構也存在為獲取項目資金而虛構數據的情況。此外,就社會工作專業人員而言,面臨的挑戰來自多方面:整體而言社工人才隊伍專業水平良莠不齊,非專業的社會工作者和專業社會工作者都可能由于受知識水平限制,無法將所從事的服務經驗有效整合;哪怕是專業的工作人員要保持對最新研究的跟蹤并且將這些研究“翻譯”出來也存在挑戰;迫于工作任務和時間緊迫的壓力,在實踐中真正實施以“循證”理念開展社會工作十分不易。endprint

三、中國循證社會工作發展方向

循證社會工作潮流不會后退,它是社會工作發展的必然趨勢。

首先,社會問題的復雜化使得人們更加關注解決問題的效果,因此從方法上溯源便成為各個領域的一大關鍵。而循證社會工作是呈現社會工作的科學性與專業性的重要策略,它的出現替代了權威為本的實踐—這一傳統上提供服務或助人的基本模式。

其次,社會工作作為一個專業有必要證明其白身助人活動的專業性與有效性。展示專業優勢的重要策略之一就是將實踐建立在科學研究基礎之上,對科學研究的重視以及實踐立足于科學論證的知識構成“專業”社會工作與“非專業”的助人活動的重要分野。而社會工作研究者與實踐者一直致力于這一方向,從經驗臨床實踐、經驗證實的治療到證據為本的實踐的概念轉換即是明證。

最后,在社會工作中引入循證的概念和方法,有利于提高決策的質量;使現有最佳證據能被最好地利用于社會工作,避開了獨裁的做法;保證了社會工作的透明度和誠實性,最大限度地提高知識和有關知識差距的信息流動。

面對發展迅猛的循證社會工作,我們要能夠順應時代潮流的發展,在歷史洪流里找準自己的方向。能夠適應并且隨著自然環境的變化而改變的能力大概是社會工作最重要的素質的之一。

1、有所選擇的借鑒國外經驗。西方社會工作形成于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到現在已經有了百年歷史。其中循證社會工作也因收到政府的支持與社會的認可。雖然興起的時間不長卻已經逐漸成為西方社會工作主流的實踐模式。因此,外國有大量循證經驗可供我國借鑒。此外,我國要想真正擁有大量高等級、高質量的評估研究作為本土循證證據還尚需時日。因此對國外循證已有的理論與實踐進行研究,借鑒其有益成果,對于快速推進我國的循證社會工作來說,不失為一條有效途徑[2]。

在借鑒過程中我們不能全盤接受。我們可以將社會工作的本土化發展方向逐步轉向證據為本的嘗試,引入國外證據為本的經驗所包含的理論框架和操作范式,通過比對我國社會結構中的相關領域來考慮適切性問題,并進一步在理論上制定本土化的方案和策略,最后通過實踐來檢驗后再做修改。我們還需要關注社會工作最大的特色——從日常實踐中轉化成為有關的理論和模式,然后再把模式和理論在實踐中表現出來,結合社會工作者在實務中的體驗來應對特定的時空和情境。

2、創造出中國模式。我們在借鑒國外循證社會工作實踐經驗的同時,也得深知中國實踐經驗也是整個循證社會工作經驗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也應在本土實踐的基礎上創造出能為其他國家所借鑒的知識理論,在整個循證社會工作體系中占有一席之地。

(1)實踐者。實踐者在實踐過程中要充分考慮案主的價值和偏好,盡量大量的系統的匯聚、檢驗、研究、分析資料,在研究設計、研究問題的選擇、統計分析等方而要科學嚴謹,還要讓案主參與到循證實踐決策中來,與案主討論解決措施所需要的專業能力等,只有這樣才能完成全面徹底的評估。此外,要進行更多的實踐為本的、足夠多的案例,利用“科學”的技術手段通過多方度對比分析不同方案的介入成效,以尋找到符合中國社會現狀的“最佳證據”,才能體現社會工作實踐的特殊性、專業性、不可替代性。

(2)研究者。循證實踐是要求研究者研究與實踐直接相關的問題,確保為實踐者提供高質量研究證據的研究規范與理論信仰。

首先,研究者要確保研究的證據是社工所關心的問題,治療方法是經過相應經驗驗證的研究成果,要對其進行質量評估。其次,研究者要擴大關于“循證工作方法”的影響力,讓更過的實踐者能夠知道并且獲取這些成果。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點,研究者切忌本末倒置,把研究重點集中在國外實踐的研究上而忽視本土實踐的特殊性,應該突出研究國內外與實踐相關的問題以及處理方式所達到效果的差別。

3、教育者與管理者。循證實踐是以培養“科學家-實踐者”為目標,同時包括專業教學、職業資格評估及培訓案主等在內的全新的、科學的社會工作教育模式。就教育而言,社會工作教育者應更加有效率地傳播有關循證社會工作正確的定義及使用規范,應考慮在社會工作教育的全部課程中,包括實踐、研究、政策、社會環境中的人類行為講授循證社會工作。目前,在社工本科和專業碩士的課程中,教育者總是輕易地省略循證社會工作,或者簡單的介紹循證社會工作的技術方面,而對研究的系統回顧(SRS)關注太少,而這恰恰是社工運用循證社會工作的基礎技能。

4、政府。首先,政府要出臺相關政策支持,給予循證社會工作一個穩定安全的發展環境。要鼓勵社會發揚循證實踐的精神,大力提升社會工作的科學性、有效性與專業化程度。

其次,號召媒體大力宣傳循證社會工作的相關知識,提高公眾對循證方法的認識了解并逐步接受且支持它的發展,同時利于專業工作者收集證據,切實推動循證社會工作在我國的進程。

最后,最為重要的是足夠的財政支持。循證社會工作對證據數量、真實性的要求較高,要想尋找最佳研究證據,就要大力開展各方面的評估研究,而這無疑需要政府的財政支持。

四、結語

國外大量成功的循證案例已經證明循證社會工作是社會工作發展的必然趨勢,我國要想在國際社會工作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須順應這個潮流。事實上,在中國的社會工作領域,很多人已經在信仰并開展循證實踐,只不過并未明確宣稱自己屬于“循證實踐”的陣營。在這個過程中找到如何發展本國循證社會工作的方法顯得十分必要。最佳方案就是從借鑒到自創,通過吸收其他國家成功的經驗為本國所用,再在結合本國文化的基礎發展出自己的一套模式。

借鑒和自創兩者缺一不可。循證社會工作與本土實踐的關系可以說是社會工作理論于社會工作實踐的關系的一種體現。無論是循證社會工作還是社會工作理論都是實踐中不可缺少的成分,如何高效發揮出它們的優勢,就看如何正確處理外來文化與本土文化間的關系。一方面,以國外經驗為本易使本國的價值理念變成他國文化附屬品,對其他優秀文化知識不聞不問或者只是一味重視本土實踐,而不將本地經驗進行總結,也將會使本專業變成缺乏價值理念的空殼專業。

參考文獻

[1] David P. Farrington and Anthony Petrosion. The Campbell Collaboration:Crime and Justice Group, The Annals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Political and Social Science [J](2001),X78(6),P.3-49.

[2] 張崇脈.當代美國循證矯正及其啟示[J].中國刑事法雜志,2013,(06):117-124.endprint

猜你喜歡
發展方向
我國公路行業可持續發展研究
論我國股東表決排除制度
探討企業工商管理現狀及發展方向
分析醫藥市場營銷的策略與發展方向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