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融合創新的路徑研究

2018-01-23 08:18楊建華
當代教育 2018年4期
關鍵詞:教學內容融合信息技術

楊建華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以下簡稱《標準》)提出:“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不僅要考慮數學自身的特點,更應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律,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并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睂嶋H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需要很強的想象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對學生的學是個難題,對教師的教更是挑戰。

《標準》指出“把現代信息技術作為學生學習數學和解決問題的強有力工具,致力于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使學生樂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現實的、探索性的數學活動中去?!薄督逃畔⒒?.0行動計劃》也作出明確要求:“發揮技術優勢,變革傳統模式,推進新技術與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真正實現從融合應用階段邁入創新發展階段,不僅實現常態化應用,更要達成全方位創新?!毙畔⒓夹g的應用給數學教學改革帶來了契機,應加強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融合創新,提升教學效果。

一、信息技術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現狀

1.忽視信息技術變革教學的重要性

雖然國家層面已經明確提出信息技術與教育要深度融合,但是實際卻與要求相差甚遠。在學校中,部分教師認為數學學科知識是最為重要的,只要有較深的學科知識不用信息技術也可以進行教學,運用信息技術只是讓課堂看起來花俏一些,不會產生實質的作用,甚至有的教師認為使用信息技術是一種負擔,不愿意嘗試。

2.信息技術的應用層次低、范圍窄

教師在運用信息技術時,多數教師停留在上課使用PPT課件的層面,PPT課件如果是教師下載的,不是自己制作的,勢必會受到此課件的影響,影響教師的教學思路和教學設計。如果是下載后自己再作修改,又覺得費時,有些技術操作還難以完成。自己平時上課制作的PPT課件基本沒有多大新意,只是作為代替黑板的另一種呈現手段,僅僅在公開課或教學比賽時可以觀看到較好的課件。

二、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教學融合創新的路徑

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教學融合創新,即要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使數學課堂變成生動、形象、有趣、高效的生命課堂。

1.創設各類情境,激發學生興趣

數學這門學科具有較強的邏輯性、抽象性以及思維性,旨在培養學生的數學知識、數學能力、數學思想以及數學經驗。但由于小學階段學生生理和心理發展的階段性特點,小學學生在部分數學內容學習中存在較大困難。特別是對于數學的概念、規律、原理等理論性較強較抽象的內容,學生學習起來更是覺得枯燥乏味,導致學習缺乏主動性和積極性。對于這種情況,教師要根據學情在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的同時,借助信息技術動靜結合、變抽象為直觀等特點,通過多媒體的畫面、聲音、動畫、視頻等應用直觀地呈現給學生,充實各類教學情境,從而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

2.豐富教學內容,滿足個性化需求

數學教學中有些教學內容非常抽象,用傳統的教學手段如黑板、粉筆、書本等都無法表達,教師講解也說不清楚,學生更難以理解與接受,可利用信息技術使抽象的變為形象,深奧的變為淺顯,枯燥變為有趣味,靜止變為動態,可以突出教學重點,化繁為簡,化難為易,取得最佳效果。

運用信息技術,可以突破教材內容的局限,設計符合課程標準和生活實際的教學內容,緊密聯系課本知識與課外知識,通過設計豐富生動的教學內容,不僅能體現教學活動的整體性原則,還能滿足學生的個性化需求,增加學生的生活體驗感,這也是新課程改革特別強調的數學教學要聯系學生生活實際。教師可以遵循此要求,通過信息資源平臺和相關搜索引擎去尋找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教學資源,讓學生在生活實際中發現數學問題,解決數學問題。比如,在學習“行程問題”內容時,教師可以根據部分學生坐動車的經歷,給學生出這樣一道題:一列動車的長度是200米,假如它以每秒鐘25米的速度行駛,通過一座大約1700米的大橋需要多長時間?提出問題后,教師展示一個動畫,動畫中就有一列動車通過大橋,讓學生從感官上可以想象自己坐到了動車上,感受動車的快速,教師要求學生仔細觀察動畫效果,讓學生自主分析并解決問題。

3.合理運用信息化教學平臺,提高教學效果

傳統的教學輔助手段較為單一,教師要想給學生提供豐富的內容或提示就只能一遍遍地板書或演繹計算過程,此過程占用大量的課堂教學時間,使得學生沒有足夠的時間進行自主探索,教師也沒有足夠時間關注學生的學習情況,從而降低了課堂效率,難以體現以學生為主的教學理念。信息化教學平臺有很多,選擇合適的教學平臺可以有效增強教學效果。比如UMU互動平臺、藍墨云班課等,給用戶提供了各類功能選擇,運用于課堂教學,可以增強學生的互動性、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在此類平臺上,學生可以自主學習自己感興趣或是有疑問的內容,可以與同學交流學習心得,也可以向老師發起咨詢;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痕跡了解哪些內容學生已經掌握了,多少學生掌握了,多少學生還存在疑惑,這些都可以成為教師繼續組織教學的參考依據,便于教師在接下來的教學設計中作出調整。

4.借助信息技術,實現過程性評價

傳統教學對學生的評價基本是通過一次期末考試來評價學生一學期的學習情況,這種評價方式是不科學的,忽視了學生在整個學期里的具體學習過程表現。教師可以通過教學平臺為學生提供各類學習資源,供學生選擇性地學習,學生的學習過程由平臺進行記錄。那課堂上學生的表現是不是也可以實時了解呢?答案是肯定的,在現代信息技術的支持下,可以先通過錄播系統將學生的課堂表現進行錄制,結合教學平臺對學生的學習過程記錄,以大數據和云計算為技術支撐,可以將每一位學生的整個學期的學習情況進行數據采集、統計和分析,這樣就可以詳細了解學生的學習過程,為教師提供了對學生過程性評價的依據。

5.運用信息技術,豐富學習形式

受傳統課堂教學形式和條件的限制,課堂上難以結合生活實際,把實際問題轉換為數學模型,再通過數學模型解決數學問題,從而解決實際問題。這就使得學生很難把生活實際問題與數學知識和數學問題進行聯系,數學思想也就很難形成。然而數學思想和數學經驗與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同等重要,同樣需要學生具備和掌握。因此,信息技術與數學學科融合創新的教學形式值得教師嘗試。課前學生通過生動有趣的微視頻學習可記憶和簡單理解的知識,對于難以理解的問題教師可以有意識地讓學生自己上網查找相關的數學信息,或是進行調查研究歸納,這樣可以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并掌握學習方法。課上更多的時間就可以讓教師和學生針對主要數學問題進行深度學習。

總之,信息技術可以創新數學學科的教與學的方式,豐富數學學科的教學內容。巧妙運用信息技術,可以創設形象生動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拓展數學信息,對教學重難點的突破也起著顯著作用,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果。值得注意的是,不是所有的課堂教學都要運用信息技術,沒有信息技術就不是一節好課,不是所有的教學問題信息技術都能解決,也不是所有的教學內容都必須要融合信息技術,盲目追求信息化教學是不科學的。對于數學學科教學,應以優化教學過程為重點,以提高教學效果為目的,以體現學生的主體性為理念,靈活科學地運用信息技術,促進學生的學習和發展。

猜你喜歡
教學內容融合信息技術
“五學”融合:實現學習遷移
幼兒園教學活動中信息技術的應用思考
巧學信息技術課程
淺談初中信息技術項目式學習教改實踐
新冠疫情期間小學信息技術在線教學內容的選擇和實踐
巧用“信息技術”,提高課堂效率
剛柔并濟
破次元
融椅
等差數列教學內容的深化探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