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思政教育育人模式的構建與完善策略研究

2018-01-25 23:57厲成遠
山西青年 2018年21期
關鍵詞:思政政治思想

厲成遠

(曲阜師范大學,山東 曲阜 273100)

當前高校的規模愈加擴大,很多學校僅幾年即建成,而其學生數目也較為龐大,高校的思政教育屢次成為中國教育界的棘手問題。教育部曾不止一次的提出要對高校進行改革,可見高校教育在我國教育思政教育方面占了較大的比重,只有提高高校教育的水平,我國在教育的思政教育方面才無后顧之憂。

一、思政教育育人模式的現狀

我國大多數的高校的思政教育課程是不夠完善的,甚至可以說是比較落后的。高校是集學習與社會教育于一身的教育結合體,在高校當中的大學生不僅要學習如何成長為一名合格的社會主義接班人,還要同其他院校的大學生一樣不斷地學習專業知識,甚至考研等行為。因此,高校中的大學生學習任務是非常繁重的,學校應該不斷完善校內的教育體系,尤其是在思政教育課程方面。高校的大部分教職工都是一些老教授,在對現代化的思政教育課程并不是很精通,甚至可以說是一竅不通。這種現象更應該引起我們的關注和重視,校方更應該加強高校的思想文化的建設。

在我國的高校當中大都采取嚴格的管理制度,教師對學生的要求較為嚴格,而基本上忽略了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文化的教育,導致學生對該教育的陌生。學校當中有著嚴格的紀律和內務條令,這種教育方式有助于大學生健康體格的養成,也有助于整個學生內部的交流和團結,促進學生們的感情交流。這種教育體系雖然有很多的優點,但是同時也忽略了對高校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文化的教育。隨著政治文化教育逐漸在各大院校的開展,多數學生不能夠在短時間內的接受它,他們需要一個接受的過程,學校應該順應時代的發展,加強對學生的政治文化方面的教育。

二、高校思政教育育人模式構建中存在的問題

當代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文化建設是目前各大高校的教育發展重點,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和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對在校大學生的政治文化思想教育已經刻不容緩,急需進行對教育體系和目前狀況的改善。所謂思想政治文化建設,就是對當代在校大學生進行多方面的、全面的政治文化教育,無論是在思想上,還是在文化方面上,都應該給大學生灌輸一種政治文化安全意識,抵制住政治文化上的各種誘惑。

(一)學生的主體地位被弱化,心理承受能力較差

當代社會的大學生大都是九零后,自小在父母和他人的呵護下長大,因此普遍存在著心理承受能力較差的現象。而心理承受能力較差也體現在多數學生的人格存在著缺陷問題,當代的大學生在人格上是較為不完整的,存在著部分學生對世界消極和悲觀的看法,由于自小的教育不夠,導致沒有得到更好地解決,最終直接發展成為心理問題。例如,我國每年在大學都會出現因為失戀而去跳樓的現象,這一現象在社會上比比皆是,不僅對社會造成了嚴重的不良影響,對一個家庭和學校的教育工作也是極為不利的。如今,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文化教育還不夠完善,甚至有的學校并沒有重視和開展這項工作,導致該些學校的大學生在思想政治文化方面存在欠缺,不能夠更好地適應時代的發展和進步,最終也會直接影響到學校的進一步發展。因此,我國高校應該開始重視起這一問題,針對心理承受問題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

(二)重理論輕實踐,思想風氣不正

對于一名學生來說,尤其是大學生,最重要的應該是學習任務,在我國多數高校都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問題。例如,大學生在校期間不好好地學習知識,鍛煉自身的技能,反而出現一些攀比、炫富,甚至被包養等現象。越來越多的學生陷入到這種不良的思想風氣當中,雖然這主要是受到社會上一些不良風氣的影響,但是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學校并沒有針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文化教育,沒有幫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致使他們一步步地走向違背道德和學習任務的道路。大學生將來多數要成為我國的國家棟梁,是祖國未來的發展希望,可是如果思想不夠健康,價值觀念也沒有被正確地樹立,那么我國的未來復興大業必將受到嚴重的影響,大學生這一標簽也會被一步步地破壞。

(三)思政教育無法與學生實際發展相結合

大學生基本都處于二十左右的年紀,正當年少時期,應該有著無限的活力和積極向上的學習態度,為自己的人生進行合理地規劃,不斷豐富自己的大學生活和人生的樂趣。然而,在我國的很多高校中存在著大學生理想缺失的現象,大學生對自己今后的人生發展毫不關心,也沒有一點規劃,沒有樹立自己的奮斗目標,造成多數學生生活和學習較為懶散,一副無所謂的樣子。當然,受影響最大的還是學生自己,沒有樹立人生的奮斗目標,必然會對今后的前途感到迷茫,在學習和生活中手足無措,這一現象也要歸因于學校沒有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文化教育,導致學生對未來的發展視而不見,不慌不忙,以此耽誤學業。因此,我國的多數高校應該要加強思想政治文化教育在人生奮斗目標樹立上的重視,針對此問題提出解決策略。

三、構建及優化高校思政教育育人模式的具體策略

隨著各大高校思想政治文化建設的開展,無論是學生的學習,還是教師的教學工作都受到了政治文化教育帶來的好處,政治文化教育與高校的教育建設逐漸融合為一體。

(一)思政教育與教學方式的融合

在過去,高校教師都是通過帶著自己的筆記來給學生傳授知識,給學生講解題目也必須要在黑板上進行,然而隨著政治文化技術的發展,教師可以通過自己準備的課件或者在政治文化上搜索的教學視頻來傳授給學生專業知識,這樣的教學方式的改善既提高了教師的教學效率,也有利于學生的學習興趣的養成。如今,各大高校開設各種選修課程,學生需要在規定的期間內通過政治文化進行課程的選擇,如此一來減輕了教務處的工作壓力,也讓學生有一個對專業知識的選擇,更有利于學生對自己學習情況的掌握,同時也開辟了一個新的課程選擇和安排的方式。此外,各大高校的教師逐漸適應了政治文化技術的發展,也在很大程度上將政治文化技術與教學方式進行融合。在很多高校當中,大部分教師已經開始使用一些教學軟件來讓學生進行簽到或者教學內容的了解。通過一些軟件,教師可以在這個政治文化平臺上發布一些有關教學內容的信息,或者教學可能用到的數據,學生也可以通過該平臺來進行各種專業知識的學習和各類專業信息的獲取,拓寬了學生的學習范圍,也一定程度上地改善了高校的教學體系和教學方法。

(二)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全心全意為學生服務

如今,高校學生可以通過利用校園政治文化來進行對專業知識的學習和訓練,教師課前準備的課件也可以通過互聯網傳遞給學生,消除了時間和空間對學生教育的阻礙,實現了更多優質資源的共享,從而提高整個院校的教學水平。高校的學生可以在訓練和學習之余合理地安排自己的時間來進行知識的學習,逐漸平衡好學習與訓練。在學習上,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學習習慣和自己獨特的學習方式,如果僅僅靠教師在課堂上講的知識,學生很難高效率地汲取知識,由于在時間安排或者方式方法的不合適而耽誤一些課程的進度。但是自從有了互聯網之后,學生能夠自如的安排自己的學習任務,根據最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和學習習慣來對專業知識進行學習,從而提高學習的效率,同時也更有利于學生對學習興趣的培養。

(三)完善和創造性的開展學生思政工作

高校的文化建設是校內教育建設的一大重要部分,但是在校園內的文化宣傳和學習畢竟是有限的,在這個有限的空間內必然不能夠學到滿足學生需求的文化知識。隨著QQ、微信等社交軟件的興起,學生獲取文化知識的途徑越來越多,因此學生學習到的文化知識層面也越來越廣,接受消息的速率也越來越快,這一切都得益于政治文化的發展。信息通過政治文化進行高速地傳播,傳播的方式多種多樣,內容也豐富多彩,學生通過政治文化了解到的信息越來越具有時效性。

四、結語

綜上所述,學生的思政教育育人模式對大學時期的學生發展是十分重要的,它直接影響了大學生在這一時期世界觀以及其他觀念的形成。因此,我國的各所高校應該加強對大學生的思政教育,為我國的政治課程教育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猜你喜歡
思政政治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奮進之路
思政課只不過是一門“副課”?
思想與“劍”
關于國企黨建與思政宣傳有效結合的探討
“講政治”絕不能只是“講講”
思政課“需求側”
艱苦奮斗、勤儉節約的思想永遠不能丟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思政課“進化”——西安交大:思政課是門藝術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