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的現實意義探索

2018-01-25 23:57杜少樸
山西青年 2018年21期
關鍵詞:中華文化弘揚中華

杜少樸

(河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河南 南陽 473005)

文化是一個民族的血脈,是一個民族的精神家園,家園建設的好壞關系著國家的前途。在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更加深入人心的歷史時刻,文化自信是更加深沉的底蘊。在新的歷史方位時期,要大力發揚優秀傳統文化,弘揚并傳承,要讓傳統文化為現代社會發展做出積極歷史貢獻。

一、新時代大力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的時代意義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可見,在新時代,加強中華優秀文化的傳承和弘揚顯得尤為重要,《意見》從四個方面即:一、重要意義和總體要求;二、主要內容;三、重點任務;四、組織實施和保障措施來做出明確的要求。在重要意義和總體要求中概括為: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燦爛奪目。在綿延的5000多年的文明史中孕育的中華優秀文化,承載著中華民族不懈的精神價值,體現了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氣質,是中華民族綿延不絕,生機盎然的豐厚滋養,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文化生長的沃土,是當代中國社會對外發展的優勢展現,對中促進中華文明繼續輝煌,推進人類文明更大進步發揮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中國共產黨在不同的歷史階段對優秀傳統文化做出了不同的貢獻,是優秀傳統文化的忠實繼承者、弘揚者和建設者。從黨的十八大及十九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黨更加主動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開展了一系列富有創新、富有成效的工作,有力增強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凝聚力、影響力、創造力。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發展,隨著新興媒體的廣泛興起,在增加便利的同時,負面的不利影響也進來了,各種思想文化的碰觸,此時更加要加強傳統文化的弘揚,增強文化的自信力。新形勢下,大力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即使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重大戰略需要,也是對傳承中華文脈、全面提升人民群眾文化素養、維護國家文化安全、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迫切需要,在新時代都具有現實意義。

二、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的指導思想、原則及其目標

新時代新的變化和新的要求,面對復雜多變的環境和來自不同價值觀的影響,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重要要高舉社會主義的大旗,堅持馬克思主義這個魂不能變,堅持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九大的精神,毫不動搖地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真正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實質,把握治國理政全新的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緊密圍繞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為契機,堅持以人民所想為根本的工作思路,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導,在創造性中轉化、創新性中發展傳統文化,以中華文化為根本立場、繼續傳承中華文化的先天基因,以自己的傳統文化為本、積極吸收外來文化的有益成分、面向未來的社會發展和挑戰,不斷轉化中國文化的智慧財富、大力弘揚中國人文精神、傳播中國文化所表達的價值理念,在新的時代和網絡技術環境下繼續提升優秀傳統文化的生命力、影響力以及創造力,讓中華文化在新的時代更加輝煌、更加具有全球影響力。從現在開始到2025年,要基本形成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體系,研究闡發、教育普及、保護傳承、創新發展、傳播交流等方面協同推進并取得重要成果,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文化產品。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明顯增強,文化軟實力明顯增厚,中華文化的國際影響力不斷攀升。

三、傳統優秀文化最重要的內容概括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容豐富,體系完備,影響深遠,通過梳理可以看出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博大精深的思想內涵

剛健有為、和與中、崇德利用、天人協調。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在克服自然苦難的過程中,形成了奮斗不止,剛健有為的精神。中華民族幾千年來就以開拓進取,奮斗不止的精神創造出極大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在剛健有為的思想指引下,克服重重苦難,特別是在近代中華民族遭受嚴重的民族危機,在一代代中華兒女剛健有為不屈不撓的堅強奮斗下,尤其在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下,發揚了大無畏精神推翻三座大山贏得了新中國。這種剛健有為的思想是中華民族立身的根本,是我們民族得以繁榮昌盛的精神源泉。和與中是一種生存哲學,也是一種中國文化追求的價值理念。中國文化講究包容,天人合一的思想,講究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思想,在和的思想理念支配下中國人做事情從來就反對極端主義思想,在為人處世中都講究要以和為貴,所以中華民族56各民族能夠成為一家而不像別的地區種族沖突那么嚴重,在和的思想下,大到國家小到個人都要求要適可而止,要講究得饒人處且饒人,和與中的中其實也是要求為人處世要做到一個度,中國文化真的是一種中庸的文化,這種文化造就了和諧共生的文化盛景和人活著意義的價值目標。在和與中關系里對個人來說修身最為重要,對于家庭就要齊家對于國家來說就是要治理國家最終達到平天下。在新的時代,習近平總書記提到人類命運共同體其實就是中國文化中的和與中思想的生動的寫照,我們國家不僅要辦好自己的事,不僅要讓中國老百姓過上美好的日子而且關心世界上所有的人民過上美好的生活,這就是中國文化的精神價值。天人協調其實就是天人合一思想的另種表達。中國自古以來就講究整體觀念觀,不喜歡在個體中探討事物,其實世界本來就是一個有機整體,自然、人世間概莫如此。天人合一的思想太高明也太偉大了,是中國文化中的至高境界,在當下值得我們學習和發揚光大。在新的時代,我國新的發展觀、治理國家觀,GDP觀念都有了全新的認識。金山銀山不如青山綠水;青山綠水就是金山銀山,很好地體現了天人合一的理念。在盲目的追求發展觀下,人類的欲望太大以至于迫害了環境,現在人們普遍認識到環境對人類的重要性,古老的中國文化中天人合一思想再一次得到了運用。天人合一的思想也得到了世界普遍的認同,彰顯了中華文化的魅力,在新的時代,要堅持優秀傳統文化,繼承、發揚光大。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就要大力弘揚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等等核心思想理念,真正做到文化自信,從而增強民族自豪感。

(二)影響深遠的中華傳統美德

中華文化其實質就是追求一種人文精神的文化,體現了文化的以文化人的育人價值追求,文化并非是一種純粹的個人娛樂而是要表達一種精神追求,文以載道是中華文化的使命追求。文化價值就是要達到把一個野蠻的人變成一個文明的人,一個謙謙君子,這是文化的育人功能。在這種具有明顯的道德價值觀念的文化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承載著豐富的道德理念和規范,這些道德規范主要包括如下: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擔當意識,中華文化體現了極強的憂患意識和自強不息的精神,每每遇到國家危難,民族分裂的時候,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道德擔當就體現的淋漓盡致,尤其在近代中華民族遭到空前的民族災難,涌現出大批的民族英雄,他們拋頭顱灑熱血前赴后繼的就是體現了匹夫的責任感;精忠報國、振興中華的愛國情懷,沒有國就沒有家,在家國情懷的思想下,精忠報國成為一種自然的追求;崇德向善、見賢思齊的社會風尚;孝悌忠信、禮義廉恥的榮辱觀念,體現著評判是非曲直的價值標準。

黨的十九召開,中國社會進入了新的時代,處在歷史新的階段,中華文化迎來了新的發展的契機,要在增強文化自信的指引下,加大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挖掘、整理、弘揚,在新的時代繼續為人類的精神文明做出新的貢獻。

猜你喜歡
中華文化弘揚中華
弘揚愛國精神
弘揚愛國精神
讓中華文化在海外華裔青少年心中“留根”
站在日本的講臺上傳授中華文化
華僑圖書館將建海外漂流站 讓中華文化傳播海外
以中華文化促進兩岸同胞心靈契合的路徑思考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