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面對新社會形態的當代社會學研究

2018-01-26 10:25業乾玥
科技資訊 2018年21期
關鍵詞:信息社會

業乾玥

摘 要:在全面推動信息技術革命的過程中,信息社會逐漸從工業社會的基礎上崛起,并在長時間發展實踐中轉變為新的社會形態,社會學研究方面對信息社會的認識也逐漸深化,對更好的認識信息社會與工業社會發展的關系并推動信息社會的發展產生著重要的影響。本文基于新社會形態對當代社會學研究進行了適當的分析,希望能夠對理論研究結果加以豐富,逐步形成對當代社會學體系中新社會形態的全新認識。

關鍵詞:新社會形態 當代社會學 信息社會

中圖分類號:C9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8)07(c)-0239-02

現代社會學是在工業社會基礎上得到發展并逐漸豐富的研究理論,并且在現代社會學的發展過程中,受到信息技術革命的影響,工業社會基礎上形成了信息社會這一全新的社會形態,在一定程度上導致現代社會學研究已經難以與社會發展需求相適應,隨之衍生出當代社會學的學科分化,能夠對社會學研究工作的深入推進提供相應的理論指導?;诖?,應該正確認識面對新社會形態的當代社會學研究,結合具體的問題進行更為全面的探索,爭取能夠為研究工作的系統推進提供有效的支撐。

1 對新社會形態的認識

在對新社會形態進行研究的過程中,不同社會學研究者持有差異化的觀點,部分學者提出新社會形態是基于工業社會的發展而形成的,與工業社會的產業結構、就業結構以及社會矛盾的變化等存在緊密的聯系,因此可以將其看作是后工業社會。但是在研究中,卻并未針對后工業社會的概念進行明確,其具有明顯的模糊性,在實際應用方面也被賦予了不同的內涵。綜合考察后工業社會的基本發展情況,能夠看出其主要是將計算機技術作為核心的工業時代,在研究實踐中相關研究者提出計算機技術和影視通信技術等會對后工業社會的建設和發展產生直接的影響,并且工業社會的生產力變革也將由此出現,在后工業時代,機器作為重要的生產工具將會被全新的計算機技術所取代,社會結構會出現整體性的變化[1]。

后工業社會的出現在一定程度上表現出新社會形態的形成,在此社會形態中,信息生產成為主流,因此一些研究專家認為應該將后工業社會稱之為信息社會。隨著當代社會學研究工作的不斷深入,信息社會成為人們研究后工業社會和當代社會的重要思想,社會生活的信息化變遷受到廣泛關注,信息化成為社會生活發展重要變化的主要根據,將信息化作為當代社會最恰當的稱謂得到研究者的普遍認同。按照馬克思主義的觀點,新社會形態的形成和出現必然會將先進的生產工具革命作為前提,在信息社會這一全新的社會形態中,計算機推動了生產工具的革命,計算機作為信息產品在信息運行的基礎上實現對人類全部社會生活的運行、重組和創造已經成為必然選擇。因此在當前社會學研究中,從互聯網和移動通信技術的應用入手進行分析,計算機成為信息社會最重要的生產工具,使信息社會得到發展,促進新社會形態的出現,對當前社會體系中的社會變革也產生著至關重要的影響。

2 基于新社會形態的當代社會學研究分化

在當代社會學體系中,針對信息社會這一全新社會形態的研究促使社會學呈現出分化狀態,對系統認識信息社會產生著極其關鍵的影響[2]。在卡斯特的研究中就對信息社會與工業社會的社會形態區別進行了分析,提出信息社會背景下,信息技術革命實現了對社會物質基礎的重新塑造,全世界經濟活動的開展都將信息技術作為依托,信息技術革命正如同工業革命一樣,從整體上推動社會結構的重新進行塑造以及社會經濟、文化和政治生活等的變革,使社會組織形式出現前所未有的變化。然而,雖然在卡斯特的研究中將信息技術革命催生的新社會形態作為網絡社會,但是由于網絡僅僅是將網絡技術作為核心開展交往的方式,因此網絡社會無法作為新社會形態的支撐,只是信息社會的重要表現形式,所以在研究實踐中還需要從信息社會入手對新社會形態進行重新的解讀。簡單的說,網絡、社會和信息社會在內容和形式之間存在緊密的聯系,網絡社會是信息社會的主要表現形式。

從全球化社會角度進行研究,可以將其看作是信息社會的另一種重要表現形式,如果沒有將計算機技術作為核心全面推動信息技術革命的發展,就難以實現經濟、文化和政治的全球化時代[3]。換言之,在信息技術革命的支撐下,不僅世界各國的實體經濟會被納入到世界經濟體系中,并且在實體經濟的支持下,新媒體技術也能在金融市場的作用下實現信息化發展和虛擬化發展,推動不同類型的經濟體系融入到全球經濟體系中,在信息化的作用下不斷加快經濟全球化的建設和發展的進程。而經濟社會的全球化發展必然會對各個國家和民族的政治生活、社會生活等產生相應的影響,促使政治生活和文化生活等逐步進入到全球化發展狀態,使世界經濟表現出相應的發展態勢。

需要注意的是在對信息社會這一全新的社會形態進行研究的過程中,并不是所有的社會學專家都能對信息社會新問題進行具體的探索,在結合信息社會的發展狀態對社會學研究進行解讀的實踐探索活動中,仍然有大量的社會學研究者承襲現代社會學研究的思想和主題,對信息社會的發展進行了適當的分析,如從人口的流動、城鄉社區建設、貧困群體研究以及社會分層研究等方面,針對社會生活信息化方面進行的研究和實踐有所不足,無法形成對社會生活信息化研究的全新認識。并且從更深的層次上看,當前一些傳統的社會學研究方式雖然能夠對傳統概念框架研究進行延續,并未向信息社會的前沿問題和核心思想聚焦,但是不能簡單的認為這些研究工作的開展落后于信息社會的研究,因為在這些研究體系中涉及到的問題在現實社會中并未得到全面有效的處理,如社會保障和貧困群體的問題仍然相對較為嚴重,因此他們所開展的社會學研究仍然存在良好的發展根基,能夠與現實水的需求相吻合[4]。

這就在研究中出現了一個問題,即如何看待后現代社會學與同時代現代社會學之間的關系,如何針對當代社會學的學科分化問題進行系統的探究。在綜合研究方向和主要研究思想的情況下,能發現我國研究者已經初步認識到這一問題,并且從不同的角度進行了論述,持有不同的觀點,在現代社會學研究體系中,研究學者提出現代社會學研究屬于正統思想,后現代社會學研究已經脫離了社會學研究的核心,與哲學研究存在緊密的聯系,無法支撐現代社會學研究的系統推進[5]。而后現代社會學研究者則認為后現代社會學研究能夠脫離現代社會學成為獨立的研究體系,能夠構建完善的研究理論,為社會研究工作提供有價值的指導。由此可見,在信息社會背景下,現代社會學研究和后現代社會學的研究不僅僅是時間順序的關系,更為重要的是兩者研究觀點的現實基礎、思維方式和理論框架都存在明顯的區別,所以在未來針對社會學研究進行深入探索的過程中,還要結合不同的研究方向進行更為明確的論述。

3 結語

綜上所述,從當代社會學角度對信息社會這一全新的社會形態進行研究,能夠從工業社會、農業社會和信息社會的關系角度對信息社會的發展狀態形成全面系統的認識,進而得出更為科學的研究成果,為信息社會的發展提供有效的支持,切實加快信息社會的建設和發展總體進程,迎接新時期社會建設和發展的全新挑戰。

參考文獻

[1] 劉少杰.面對新社會形態的當代社會學[J].天津社會科學,2013(5):68-73.

[2] 馬惠娣,郄藝.不平等的世界:社會學面對的新挑戰[J]. 洛陽師范學院學報,2016,35(7):1-4.

[3] 閆闖.傳統法律定義面對的新挑戰——從當代社會學的新發展角度透視[J].蘭州學刊,2013(8):174-178.

猜你喜歡
信息社會
對有關數據信息安全保密技術的分析
年俗文化的變遷及傳承創新探析
快速閱讀法宣傳推廣研究
信息時代高職院校圖書館服務體系的構建
淺析電子通信設備的接地技術
關于導學案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學習能力的培養
信息社會下的民法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