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業成本法與目標成本法的比較與融合

2018-01-27 11:15
中國鄉鎮企業會計 2018年3期
關鍵詞:成本法費用成本

張 璐

一、作業成本法

作業成本法的導向是顧客和市場。它是將作業中心中的作業活動當做成本計算的基礎,經過針對作業成本的確認、計量得出產品成本的方法。通過作業成本法得出的成本信息是一種比較精確的信息,作業成本法在分配間接費用的時候,選取許多不一樣的分配標準,不僅著重于財務變量,并且也著重于非財務變量,提高產品與其實際消耗費用之間的關聯性,極大的提高成本的歸屬性,使得成本信息更加精確;但是,它也有一些局限性:

1.因為作業成本法產生前提的束縛,要求企業的自動化程度必須很高,然而現階段我國企業人工成本在產品成本中所占的比例相對較大,間接費用所占的比重相對較小,使用作業成本法,在體系建立和實際運算兩方面,花費的成本費用都比較高。

2.針對企業的組織管理制度以及體系有了更高一步的標準。實際要求責任到每個員工,扎實推進精細化管理。認真的確定每一個作業與成本動因之間的關系成為重中之重。

3.作業成本法對于成本的分析、核算上具有無以倫比的優越性,然而對于成本的管控卻沒有建樹。

4.毫無疑問的使得計算成本的工作量大大加重。

5.作業成本法必然存在著主觀判斷。作業成本法不是使用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所牽扯到的所有作業,而是經過挑選排除之后,去除少量作業數,這一步驟上就出現了一定程度上的主觀判斷。除此之外,在選擇作業動因的時候也存在管理當局一定程度上的主觀性,從而使得成本信息失真。

6.作業成本法牽扯的部門很多,這就要投入很多的的人力成本。作業成本法的使用需要每個部門和每個員工共同合作起來,因此每個部門間的分工合作十分重要,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以及大量的人力成本。

二、目標成本法

目標成本是基于某一特定產品的銷售價格,在考慮必要利潤因素后倒推出的產品預期成本。目標成本法是確定目標成本以及圍繞目標成本落實而展開的一系列成本控制活動的總稱。目標成本管理從產品開發的最初階段開始。貫穿產品生命周期始終,并將整個價值鏈納入其中。

1.目標成本法是一種超前性的成本管理方式。目標成本法需要在事前做好科學的成本預測,制定準確的成本目標,并根據成本目標進行成本計劃和決議,確定最科學的成本方案以及實施的相關舉措,提前預想到成本變動的走向和可能發生的情況,在之前就做好準備,采取預防措施,將成本控制放在成本發生之前。將成本控制從事中變為事前。

2.堅持以人為本,客戶至上的理念,將市場價格作為產品的最高價格,以達到成本降低的目的。成本管理理念很前衛、超前。

3.采取跨部門團隊方式來幫助每個部門管理者在還沒有開始生產產品之前就度量產品的功效、消費者需求、產品的成本以及利潤等。

4.作業成本管理的計量成本高,約束了其快速實行,但是目標成本管理使用的標準成本制度方便易實行,它通過建立作業層次的標準成本系統,可以有效地減少作業成本管理的實行成本。

雖然目標成本法在一些方面具有無法比擬、獨特的優勢,但是在實行的時候也出現了許多潛在的不足,尤其對于在達到目標成本的這一過程中,由于關注點在目標成本上,降低了其他一些相關因素的關注,具體表現為以下的幾個方面:

1.達到目標成本過程中的各個因素很有可能會發生沖突。在大多數的時候,為了縮短時間以及減少產品成本,企業中的各個部門中的各個員工都不能避免的承載著過重的壓力。然而當企業中的少數成員不注重成本管理,缺乏成本管理意識時,正在辛勤努力的企業其他成員就會產生消極的情緒,從而使其工作進度延后。

2.雖然目標成本法針對成本管理方面具有卓越、顯著、不可替代的優勢,但是在實際具體執行中也存在著不可忽視的劣勢,特別是在能夠達到目標成本的這一過程中,在還未開始生產產品前就估量產品的功效、消費者的需求、產品的成本以及利潤等,減少了對其他因素的關注。

相對比,作業成本管理的計量成本相對較高,使得它無法得到快速的發展,然而它采取的標準成本規范簡單、方便、便于推行,通過創建作業層次的標準成本體系,能夠使得作業成本管理的實行成本大大降低。

三、兩種成本管理方法的融合

本人通過對目標成本和作業成本進行詳細的對比研究后,得出結論:將這二者有機的結合起來,可以最大效率的發揮彼此的長處,實現優勢互補,建立起一個大強有力的成本控制框架體系。

1.目標成本法將主要精力用在了成本管理的設計期間,但是成本的改進是一個復雜、全面并且浩大的工程,包含生產、銷售等各個環節的許多作業,必須企業全體員工集體努力才能實現。目標成本法缺乏有效的方法應對作業鏈的管理,目標成本法和作業成本法相結合可以實現優勢互補。

2.成本的分析與改進。作業成本法可以使新產品的生產過程減少,同時,目標成本法的成功應用必然要融合作業成本法以及全面質量管理等。在滿足產品所必須具備的功能的前提下,刪除一些不重要的功能帶來的不必要作業,從而使得成本降低。這兩者相融合可以成功的進行事中控制。

3.目標成本法重視減少人工費用以及材料費用等。單位級的成本動因在傳統的第二階段 (直接費用和間接費用的分配)中起著非同一般的重要作用。因此,雖然使用的是第二階段成本系統,目標成本法也能夠高效的運轉。然而,隨著目標成本法的聚焦范圍延伸至直接制造成本以外,包含了供應商關系、經銷關系以及客戶關系后,從整體的作業成本法系統中實現的利潤完全可以促進作業成本法與目標成本法的融合。

4.把作業成本目標成本相融合,可以維持直接費用與間接費用間的均衡關系。這種均衡是使用傳統成本管理方法或者僅使用目標成本法或作業成本法中的一種所很難達到的。將這兩種成本管理方法相結合,企業可以生產相關低成本而且功能和質量達標的產品。目標成本管理主要是聚焦于新產品的人工費用、材料費用、裝配費用等,來達到的較少減少成本的目的。

參考文獻:

[1]瞿志良.目標成本管理在企業經營預算中的應用研究[J].當代會計,2016(08):22-23.

[2]王露霞.目標成本法在企業中的運用探析[J].北方經貿,2015(03):164-165.

[3]程東青.淺談大型設備制造企業的目標成本管理[J].中國總會計師,2015(02):104-105.

[4]胡建芳.基于智能手機的移動學習資源設計研究[D].內蒙古師范大學,2014.

猜你喜歡
成本法費用成本
變動成本法與完全成本法下利潤差異探究
2021年最新酒駕成本清單
關于發票顯示額外費用的分歧
溫子仁,你還是適合拍小成本
光伏企業作業成本法核算體系構建研究
淺談變動成本法
監理費用支付與項目管理
基于作業成本法核算企業環境成本
醫療費用 一匹脫韁的馬
醫療費用增長趕超GDP之憂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