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財政支農政策培訓的實踐與思考

2018-01-27 11:15
中國鄉鎮企業會計 2018年3期
關鍵詞:財政局支農財會人員

李 泓

南陽市宛城區是1994年南陽市撤地設市后設置的一個行政區,位于全市政治、經濟、科技、文化、交通的中心區域。宛城區是一個農業大區是國家的商品糧、棉花生產基地。自2010年以來,宛城區財政局干部教育中心按照市財政局干部教育中心的安排部署,將農村財會人員財政支農政策培訓工作融入村級會計委托代理服務工作之中,有效的發揮財政培訓中心在農村財會人員培訓中的作用。

一、財政支農政策培訓的實踐

1.加強領導,創新推進。由區財政局建立“區、鄉、村”三級逐級培訓的長效機制,并把規范農村財務管理、強化財政支農政策和農村財務培訓、提高農村財會人員素質、注重培訓實效作為今后一段時期宛城區財政工作的重點之一來抓。另外,區財政局積極主動與區農業局、各鄉鎮辦、鄉鎮財稅所等單位通力協作,形成合力,充分調動各鄉鎮財政所、“三資”委托代理服務中心、村民委員會的積極性。

2.制定方案,統籌規劃。為了確保農村財會人員對財政支農政策的理解與實施,提高農村財務的管理水平和工作質量,制定了切實可行的《宛城區農村財會人員財政支農政策培訓實施方案》,實施方案統籌規劃、措施有力,具有較強的針對性、操作性和適用性。

3.創新方法,落實責任。宛城區財政局始終堅持“以人為本、服務“三農”、強化培訓、操作性強、務求實效”的原則,采取“上下聯動、相互協作、分類培訓、分層落實、督促檢查、實效考核”的培訓方法,精心組織農村財會人員財政支農政策及農村財務的培訓工作,各鄉鎮“三資”委托代理服務中心、各村民委員會和村民主理財小組具體貫徹實施財政支農政策和農村財會工作的良好格局。

4.加大力度,創新內容。我區以“基礎規范領先、制度規定為準、聯系實際為重、便捷通俗易懂、滿足需要即可”的原則準備農村財會人員財務知識培訓內容,為培訓工作準備了貼近實際的學習資料。

5.系統培訓,整體推進。2010年以來,我區夯實基礎,聯系實際,采取了一系列強有力的培訓措施,在全區形成“統一培訓程序,統一培訓內容,統一培訓目標”三統一的培訓模式,緊緊依托宛城區財政局干部教育中心為培訓基地,對全區農村財會人員進行科學系統的培訓,采取以板書教學、多媒體教學、相互商討、現場經驗交流等多種培訓方式,整體推進培訓工作。

二、主要工作成效

1.圓滿完成了農村財會人員財政支農政策培訓工作任務。2010年以來,宛城區共培訓農村財會人員兩千余人次,通過學習培訓考試,已有一百四十余人取得了河南省農村會計從業資格證書。讓農村財會人員比較全面、系統地學習了近年來財政支農惠農政策,提高了政策透明度和輻射面,促進了農村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

2.各級領導評價好。一是得到鄉鎮領導和村委會干部的好評。鄉鎮領導和村委會干部對我區開展農村財會人員財政支農政策培訓工作的評價是:“給了農民群眾一個明白,還了村干部一個清白,澄清了村級財務家底,推進了村務公開和民主理財,規范了農村財務管理,提高了農村財會人員業務素質和科學理財水平,增強了理解實施財政支農政策的水平,營造了民主和諧的農村財務管理氛圍,改變了農民群眾對村干部的猜疑態度,密切了黨群干群關系”。

3.農村財會人員、農民群眾反映好。第一是農村財會人員反映好。農村財會人員普遍認為,我區近年來組織的農村財會人員培訓工作形式多樣化,不僅內容豐富,效果顯著,且適用性強,使他們的體會更加深刻,受益更大,不同程度地提高了農村財會人員的會計業務技能與財政支農政策的貫徹落實與理解水平。第二是農民群眾反映好。他們認為我區開展的農村財會人員培訓工作貼近民心,符合民意,增強了村務公開的透明度,廣大農民群眾能真正了解和體會財政支農惠農陽光政策的好處和溫暖,能明白如何消費,如何發展,如何走致富之路,對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更加充滿信心。

三、存在的問題

1.區、鄉鎮兩級主抓培訓工作的人員偏少,力量薄弱。當前財政工作任務繁重,區財政局主抓培訓工作的是區財政局干部教育中心和各鄉鎮財政所。區財政局干部中心只有2人,鄉鎮財政所參與此次培訓工作的有1—2人。一套人馬,兩塊牌子。區財政局干部教育中心既要做好全區的會計管理事務工作,又要做好農培工作;鄉鎮存在同樣情況,而且工作量大面廣,工作人員顯得力不從心。

2.支農政策的培訓內容開發不及時。支農政策的宣傳培訓做得不夠,以至于廣大基層干部群眾對于支農政策不甚了解,再加上農業補貼的項目繁雜,涉及到的農業項目和群眾數量多。盡管近些年支農政策得以廣泛宣傳和推廣,但是相關政策從上級傳達到基層干部群眾需要較長的時間,而且因為信息傳遞過程中的失真,以及基層干部群眾對政策的理解有限,所以很難在支農政策傳達后及時定制出有效的培訓內容。當前使用的支農政策培訓內容大多時效性不強,不僅難以勝任新政策的規定和要求,而且容易讓廣大群眾產生誤解。

3.缺少支農政策的培訓經費。支農政策的培訓經費大多由年初培訓計劃來制定,一方面基層干部群眾對培訓的需求大,有限的培訓經費很難滿足規模較大的培訓需求,另一方面農村地區經濟條件有限,基層干部群眾很難自費組織培訓工作,以至于在缺乏資金保障的情況下,支農政策的培訓活動難以持續穩定的進行。

四、開展農村財會人員財政支農政策培訓實施意見及建議

1.加強組織領導,建立農村財會人員培訓工作的長效機制。財政支農政策培訓工作要取得成功,不僅要有區財政局領導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更要有市財政局和區委區政府的關心支持。要建立培訓工作長效機制,循序漸進,量力而行,確保質量。

2.合理的選擇培訓方式。不同的鄉鎮可以根據其鄉鎮的實際情況,充分地考慮培訓對象的崗位需求與文化層次等情況,因地制宜,合理的確定其培訓方式。更是要將財政支農政策的講解與具體項目的資金落實、兌付實際操作程序結合起來進行培訓。

3.豐富培訓內容。首先,培訓的內容要與培訓模式相呼應,培訓的對象不同,培訓的內容也應有所不同。其次,要將理論知識與賬務處理相結合,政策解釋與項目資金的落實相結合,靈活多樣,有的放矢,以滿足農村財務人員掌握政策、更新知識、提高技能的需求。

4.統籌兼顧,盡量減少區級財政對農村財會人員財政支農政策培訓經費的支出壓力。宛城區吃飯財政的模式對落實支出培訓資金壓力較大,建議減少區級財政培訓支出。以減輕區級財政的壓力,進一步提高區級財政的保障能力,保證培訓工作的順利開展。

總而言之,開展農村財會人員的財政支農政策培訓,要找準定位、主動服務,貼近需要,滿足需求,為財政中心工作服務。只要大家共同努力并扎實的工作,就一定能夠在這項工作中取得良好的進展。

參考文獻:

[1]吳小明,鄭春瑛.農村財會人員財政支農政策培訓工作研究[J].經濟研究參考,2014(35):105-107.

[2]檀遵良.探索財政支農政策培訓工作新機制[C]//中國農業可持續發展與財政政策研討會論文集,2014.

猜你喜歡
財政局支農財會人員
大數據時代下企業財會人員職業素質提升對策
對提高財會人員能力素質的幾點思考
鄉村振興亟待支農精神的回歸——當代農村籍大學生的“自我救贖”
全國地市級以上(不含縣級市)會計機構負責人名錄
金融支農創新十大模式
全國地市級以上(不含縣級市)會計機構負責人名錄
2017年中央財政繼續加大支農投入
財政支農資金相關問題研究
如何提高農業各級財會人員的專業素質研究
全國地市級以上(不含縣級市)會計機構負責人名錄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