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于英語專業英美文化課教學的思考

2018-01-27 17:54李詠梅
校園英語·中旬 2017年16期
關鍵詞:英美文化英語專業教學

【摘要】在全球化的背景下,隨著對英語專業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要求越來越高,英語專業英美文化課課堂的重要性也越來越被高等院校所認可。隨著時代的進步,英美文化課的教學必然需要不斷改進。本文是個人在從事英美文化課教學過程中對高校英美文化課在新的時代背景下如何改進教學方式、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的反思。

【關鍵詞】英語專業 英美文化 教學

英美文化課對于英語專業學習的關聯性與重要性已經越來越被高等院校所認可,英語專業課程設置中英美文化課也成為必修課。由于文化知識的廣范性、文化習得過程的長期性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英美文化課教學的難度與強度,從事英美文化課教學研究的老師們也努力多方面嘗試如何更好更有效的提高教學質量。薛玉紅(2016)探討了把美國課堂的教學手段實施到中國英美文化教學中的方法。范麗軍(2016)則對針對英美文化教學的多元化模式提出建議和策略。李鳳英、賈振峰、孫日明(2016)在紐曼大學的理念指導下,通過定性與定量的分析,提出采用跨文化交際教學提高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思路。筆者在從事英美文化教學過程中,一方面努力學習同行先進教學方法、密切關注英美文化課教學研究的新成果,同時也體會到院校之間存在的個體差異對英美文化課的區別性教學的要求。

一、教學內容的恰當選擇

長期以來筆者所在學校所使用的教材是“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國家級規劃教材,獲得全國普通高等學校優秀教材一等獎。該教材自2000年出版第一版以來,經過多次改版,一直受到使用者的好評。筆者在使用過程中也感到教材內容全面、更新及時、指導性強。由于英美文化課受到授課課時的限制,要想在短時間完成內容豐富、知識面廣的教材有一定的難度。因此在使用過程中需要對教學內容進行取舍。我校的英美文化課的教學將培養學生對文化的興趣、促使其主動探索并為學生今后作進一步的深入學習打好基礎作為英美文化課的主要目的。教學內容的選擇上本著少而精的原則,對教學內容不貪多但力圖嚼爛。這樣的好處是教學中便于著重培養文化習得的方法,并留下足夠的空間讓學生可以用所掌握的方法自己進行探索與試練。這是本著“授之以漁”的一種嘗試。對所選內容的呈現方式可以采用專題的方式,對每個主題的選擇著重于能引起學生濃厚興趣的內容,(這主要基于對學生興趣愛好及要求信息的搜集與整理),如以“地標性建筑”“歷史”“美食”“音樂”等為主題進行教學。小而精的教學內容有利于課堂教學的深入與拓展,便于教師對課堂的自如把控。內容的選擇和主題的確定完成之后,還可以根據學生的情況,對相關主題進行教學資料的更新與補充。鑒于教材在編寫與出版過程中有時間上的滯后性,充分利用現代網絡豐富的資源,用新穎的材料將教學內容作生動、形象地呈現也是必要的。具有時代氣息的材料可以極大豐富教學課堂、讓學生獲得較直觀的文化體驗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達到教學目的。

二、跨文化的運用

英美文化的教學容易讓人對本土文化敬而遠之。實際上跨文化的交際更容易讓學生對外來文化有認同感,不失為一條理解外來文化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1.借助中國文化。個人認為,對中國文化的熟知并不會造成學生對英美文化的排斥,相反可以利用文化的偶合現象,更好的幫助學生理解外來文化。不同民族在和大自然作斗爭的過程中的相同或相似的經歷產生了文化的偶合現象。利用中西文化的對比,找出文化相通之處,可以更好幫助學生對外來文化的理解。如在對爵士音樂的起源中即興創作這一特點上,借用中國陜北對歌的音樂形式,很容易發現兩者都是情感抒發、即興創作這一特點。理解到中國陜北對歌是由于早期勞動人民在勞動中創作、卻因為沒有書寫能力而無法記錄,因而催生的一種創作方式,就容易理解爵士樂的即興創作則是由于黑人在勞動過程中因同樣的原因而形成的。這樣不僅能幫助學生理解爵士樂,也部分地解釋了世界的關聯性。因此,盡管是英美文化教學,但無需排斥本土文化。相反一個了解自己國家文化的人,反而能更好地學習理解外來文化。如同一個能自如地駕馭中文的人,才能成為一個好的翻譯一樣。

2.借助大眾文化的傳播。學習英美文化最好的途徑自然是創造良好的氛圍、讓學生能夠親身體驗。但英美文化教學絕大部分情況下都不可能做到讓學生走出去或請大批的專家走進來,從而培養一種良好的文化學習氛圍。盡管外教資源有所增加,但相對于學生的數量,還是杯水車薪。充分利用好大眾文化以及大眾文化的傳播是一種切實可行的手段。隨著西方文化在中國的傳播,著西式服裝、慶祝西方節日已經不再罕見,中國學生對圣誕節、萬圣節、瓦倫丁節等早已不再陌生,英劇美劇正在成為她們追逐的對象,BBC、發現節目的記錄片也成為他們了解英美文化常常借助的渠道。借助他們從大眾文化中獲得的已有知識引導他們挖掘和深入了解未知的知識是件事半功倍的事。例如很多學生都熟知“一花一世界”這樣的句子,借助這樣的句子,引出英國詩人布萊克的詩歌《一粒沙》,進一步讓學生理解西方文化中哲學思想與東方文化宗教的巧妙結合在翻譯學上的運用。學生在傳唱《友誼地久天長》的時候,卻不知道這是英國詩人彭斯的詩歌改編的蘇格蘭民歌。一旦把已有的知識和英美文化聯系起來,就會激起他們對英美文化習得的親切感和求知欲。在教學技術手段上,目前有各種各樣的軟件和APP,例如Focusky,Prezi等軟件極大豐富了教學課件制作的手段,讓傳統的PPT有動作有聲音有畫面,能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坝暾n堂”等APP可以幫助教師更好對課堂起到管理與引導的作用,及時了解課前、課中和課后的情況,更重要的是方便了師生課堂的互動。這些技術工具都能很好的輔助課堂教學,讓課堂活躍起來。

3.借助西方民俗和典故。英美文化中有大量的民俗和典故。民俗和典故的教學就要充分運用好講故事的方法。沒人不愛聽故事,在聽故事的過程中習得英美文化無疑是輕松愉快的。例如在講述英國下午茶的起源:英式茶自中國引入,由于成本高昂,茶葉一度成為英國比較昂貴的消費品,再引入“for all the tea in China”“dress to a tea”這樣的習語就很容易理解了。諺語“Rob Peter to pay for Paul”喻指拆東墻補西墻,雖然這個習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世紀,但大家更樂意接受十六世紀的版本。據說十六世紀,倫敦的圣保羅大教堂(St. Pauls Cathedral)在修葺的時候從西敏寺的圣彼得教堂(St. Peters Church)的財產中調撥物資。因為兩間教堂各以Paul 和Peter命名,因此有了“Rob Peter to Pay Paul”。

三、教學團隊的建設

英美文化課的教學要求教師自身要有過硬的本領,對文化有著濃厚的興趣和不斷學習的精神。文化課的教學需要教師將知識內化,然后才能自如地通過各種方法傳達給學生。教師應嚴格要求自己,不斷學習不斷進取,保持旺盛的求知欲望與學習精神、提高自己知識水平、加強自己的文化素養,才有可能在教學中深入淺出、縱橫對比、深入分析,從而更好地駕馭課堂。教師需要言傳身教,啟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主動探索、深入學習,將文化的學習培養成為學生終身的興趣。

英美文化教學是個不斷摸索不斷進步的過程,教師在教學中應該有開放的態度,吸取他人的優勢、采取多元化的模式,運用各種有效的手段,豐富活躍課堂,使英語專業學生從課堂中真正受益。

參考文獻:

[1]范麗軍.高校英語專業文化教學的多元模式探索[J].英語廣場,2016(11):64-65.

[2]李鳳英,賈振峰,孫日明.紐曼大學理念下跨文化交際教學改革探究[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10):100-102.

[3]李敬華.從諺語看中西文化偶合現象[J].臨沂師范學院學報, 2006(4):142-144.

[4]薛玉紅,王沛.赴美訪學后關于英美文化課教學的反思[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6(13):189-190.

作者簡介:李詠梅(1971-),女,碩士,講師,研究方向為英美文學、英美文化。endprint

猜你喜歡
英美文化英語專業教學
“自我診斷表”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對外漢語教學中“想”和“要”的比較
淺析英文電影在傳播英美文化上的作用
英美文化大學英語拓展課改革綜述
希臘神話對英美文學的影響研究
“產出導向法”在英語專業寫作教學中的應用
新時代下高職高專非英語專業寫作教學改革之探索
跨越式跳高的教學絕招
英語專業研究式學習的探索與思考
英語專業口譯教學改革初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