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學英語教學與文化滲透

2018-01-27 11:21高鳳
校園英語·中旬 2017年16期
關鍵詞:語言文化交際能力英語教學

高鳳

【摘要】語言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文化和語言密不可分。只有具備較高的文化素養,學習者才能深入地理解和掌握語言,從而有效地運用語言進行交際。所以,在英語教學中,教師在傳授語言技能的同時,也應重視和傳播英語國家文化背景知識,如此才能提高學生的語言理解能力和跨文化交際能力。

【關鍵詞】英語教學 語言文化 交際能力 跨文化滲透

素質教育,培養適應時代需要的全面發展的外語人才是我們當前中學英語教學中的重要任務。而要搞好中學英語教學,了解英語國家的文化是至關重要的,所以現行高中英語教材有意的安排了英語國家的文化背景知識,意在要求教師在語言教學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傳授文化知識,也要求教師要突破傳統的英語教學模式,將語言教學與文化教學有機地結合起來,培養學生的交際能力及跨文化交際的意識。那么,在日常教學中如何給學生這種文化滲透呢?

一、通過詞匯教學滲透文化內涵

詞匯是語言的基礎,是最能體現時代和社會發展的一個組成部分,也能反映英美文化的獨特魅力和內涵。正因如此,我們應在英語教學中有意識的總結具有文化背景的詞匯和習語,引導學生理解詞匯表達中所涉及的文化內涵,從而幫助學生恰當地運用語言進行交際。如,“pork, beef, mutton”三個詞的由來涉及到英國的一段歷史。11世紀時,法國諾曼底人征服了英國,當時豬,牛,羊由操本地土語的薩克遜族農奴飼養,照管,于是它們被稱作“swine, ox, sheep”,而享用豬牛羊肉的諾曼底貴族及在宮廷地府供職的英國上層人士都講法語,將其稱為“porc, beef, mutton(法語詞匯)”,后來才演變成英語詞匯“pork, beef, mutton”.這些詞匯負載著英美文化,通過介紹有助于提高學生領悟英語和運用英語的能力。與此同時,學生對本民族的文化理解也會增強。

二、通過話題討論教學,了解西方文化背景知識

現行的高中英語教材根據單元教學內容在熱身(warming up)部分設計了多個話題范圍,他們以不同的形式(包括問卷,對話,表格等),從不同的角度(包括飲食,禮儀,文化教育,科學成就,交通旅游等)生動地展示了東西方文化的差異,這些話題蘊含著豐富的文化色彩,是教師進行文化教育的最好素材,客觀上使語言學習與文化習得同時進行。

三、通過閱讀文章,發現相關語言信息,創設文化語境

語言和文化是緊密聯系的,語言是文化的表現形式,是傳承人類知識和經驗的文化內容,文化則蘊涵于語言之中。高中英語課本中每個單元都給學生提供了一到兩篇涉及所談話題范圍的閱讀文章,在我們的教學中,不應僅把它看作單純的語言教學,還應注意挖掘其文化內涵,依據教材內容拓寬文化知識,使學生在學習語言的同時,了解中西方文化的不同,從而提高自己的文化素養。如,在教馬克吐溫的《百萬英鎊》時,通過閱讀文章以及我的引導,學生了解到了資本主義社會中人們的思想價值觀,“Money is everything”;“A person should be judged by his clothes”,之后給學生設置問題進行討論:在我們的社會主義社會,人們的價值觀又如何?Is money everything?通過如此多變的語言活動,拓寬了學生跨文化的思維,也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

四、結合語言現象,注意英漢文化對比

英漢兩種語言在許多方面都存在著差異,這是文化差異的結果。所以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們應結合具體的語言現象,讓學生了解和明白中西(英漢)文化的不同。如,讓學生了解語言的歸屬和基本特征是非常重要的。英語屬印歐語系,是較為曲折的一門語言,他的基本語言特征是句子結構和詞形的曲折變化。英語動詞時態和語態的曲折變化可以用來表達不同的意義,而句子的基本單位是詞,詞的構成有詞性轉換,合成,派生等方法。而漢語是孤立的語系,它的基本語言體系是方塊字,這些字特定的組合,排列產生特定的意義。漢語里沒有詞語的時態形式,現在,過去,將來等時間需靠上下文含義來判斷或加表示時間的詞來表達。漢語里被動的使用比較少,而英文里較為普遍的使用被動語態。學生們知道了這些語言及文化的差異之后,學起英語也許會更容易一些。

五、通過文學作品的閱讀,提高自身的文化素養

想要了解英語國家的文化,閱讀一定量的文學作品會有很大的幫助。而且閱讀優秀文學作品是學好語言的一個重要途徑。所以我建議學生不但要閱讀課本上涉及到的文學作品,如,馬克吐溫的《百萬英鎊》(A Million Pound Bank Note);狄更斯的《雙城記》(The Tale of Two Cities);肖伯納的《皮格瑪利翁》(Pigmillion)等。這些作品都深刻地反映了英語國家的文化,同時學生也會感知其語言的不同。我還建議學生課外去閱讀《圣經》(The Bible),從中可了解基督教的教義,節日,音樂和一些基本的禮儀等,這些都有助于理解西方文化的風俗。如果學生能長期堅持閱讀一定量的文學作品,他們的文化素養會在潛移默化中得到提高。

通過多年的教學實踐,我體會到:語言學習的過程也是一種文化體驗的過程。英語教學不僅要培養學生語言運用的能力,而且要重視文化背景知識的滲透,有意識地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消除語言學習中的文化障礙。如此才能推進素質教育,培養出適應時代需要的全面發展的外語人才。

參考文獻:

[1]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英語.Book1&Book3[Z].人民教育出版社.

[2]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英語-教師教學用書Book3.endprint

猜你喜歡
語言文化交際能力英語教學
基于中日語言文化對比對日語教學方法的研究
英語文學作品人名背后的語言文化分析
從“國學”看漢語言的軟實力
標準發音對英語學習的促進作用
運用情景會話構建高效的初中英語課堂教學
中英翻譯中語言文化的對比研究
Long的互動假說及其對英語教學的啟示
高職高專公共英語教學中EGP+ESP模式的構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