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雞鳴三省平遠頭

2018-02-07 15:29劉媛
文史月刊 2018年1期
關鍵詞:長城山西

編者按:中國萬里長城是世界文化遺產,而山西的長城文物保有量位居全國前列。根據山西省文物局數據,截止到2016年年底,從戰國到明清,山西11個地市中,8市40縣(區)共有4276處長城遺存,總長度達3500公里。尤其是明代“九邊重鎮”中,山西以“大同鎮”“山西鎮”獨占其二。在今天的大同、朔州、忻州等地,依然能夠看到長墻蜿蜒、烽燧林立、城堡密集的壯美景觀。而伴隨長城歷史積淀深厚的長城文化,更是歷史遺留給山西的寶貴財富。

大同政協委員、長城文化學者劉媛,十多年來致力于研究和宣傳長城,她克服種種困難,實地踏勘了山西所有的明長城遺址及相關軍堡衍生的古村落,被媒體譽為“長城玫瑰”。她邊走邊學、邊寫邊講,搜集史料,參閱文獻、發表論文、出版專著,對長城進行了系統研究,從一個長城愛好者成長為一名長城學者。本刊將連載其專著《走筆長城》,以饗讀者。

明長城的外長城從河北進入山西的位置,在大同市天鎮縣的平遠頭村。在晉冀蒙三省區交界處,方圓幾公里內有好幾個小村子比鄰而居,卻分屬三個省區,村里的雞叫聲幾乎都能彼此聽見,因此都號稱“雞鳴三省”,平遠頭就是其中的一個。在明代,平遠頭為平遠堡守備戍守長城和烽火臺的起始處,謂之“頭”,故名“平遠頭”,也是明大同鎮里最東線最前沿的防御哨位。

翻開山西省地圖,平遠頭村就是那個最北尖兒上的村莊,位于天鎮縣治北33公里,在東經114o08'49",北緯40o42'24"交匯處的雙山山脈饅頭峰南麓。村子的東面有一條河溝,叫三角溝,為山西省天鎮縣、河北省懷安縣、內蒙古自治區興和縣的交界溝,三省區在這里以長城為界,國務院在這里立了三角形的省區界碑。如今晉冀蒙三省區共同提出了“長城金三角”區域協同合作發展戰略規劃,涉及到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而其中地理位置上的“長城金三角”就在平遠頭。

民以食為天,平遠頭的民間美食首推“山藥魚”。主要食材是莜面和土豆,在晉冀蒙金三角地區也頗具代表性。這里的人們將學名叫“土豆”“馬鈴薯”的東西稱做“山藥”,“藥”讀成輕聲的“押”。平遠頭是我十多年前行走山西長城的第一站,而在平遠頭所吃的頭一餐飯就是“山藥魚”。把土豆煮熟剝了皮,用擦子擦碎,加入莜面粉若干,并不加水,用手掌反復揉搓成軟面團,再一點點捏成細長如魚狀的小扁片兒,擱到籠屜里上鍋蒸熟了,同鍋燉水嫩的雞蛋、肉汁做“稍子”,山藥魚蘸著吃,非常美味。這里山間還有一種特殊的植物,當地百姓采來代替茶葉,味道非常清香,叫石背柳。

2006年夏天筆者再次住在平遠頭的時候,老鄉們說大山的深處有一個燒長城磚的磚窯,這引起了我濃厚的興趣。我請老鄉們當向導,翻山越嶺走了四個多小時后,終于看到了那個窯址。幾個窯口沿半山腰排開,窯爐均大致完好,包括窯頂、焚口、火膛、火路、煙道等結構均清晰可見,還看到了里面的草木灰、火燒泥土的痕跡、因變形被棄的的巨大城磚。整個山西長城沿線經常遇到以“窯”為村名,但我親眼所見的長城磚窯遺址只此一處。

平遠頭村民至今津津樂道的,是享譽三省的公益渠及賀大元家族。賀大元生于1879年,去世于1942年,字冠山,號子厚,青年時期考進了山西大學堂西學專齋(今太原理工大學前身),大學畢業后即回天鎮縣從政,后辭官返鄉。

村內流傳著有關賀家財富的一個故事:賀大元為兒子賀艮向柴溝堡富戶阮氏家女求婚,阮父開玩笑地說:“把你們賀家的銀圓一個挨一個鋪到路上,從平遠頭鋪到柴溝堡,能鋪滿這50里的路嗎?”賀大元說:“在我家渠沿的樹上,你每棵樹掛一個銀圓,能保證把我所有的樹都掛上嗎?”阮父暗自計算,恐怕比鋪路所需要的銀圓更多得多,倆人同時哈哈大笑。賀艮與柴溝堡的阮氏結婚后,所生兒子賀一平(1916—2001)為黨和國家的高級干部,今其后人依然在京從政。

賀大元回鄉后,鑒于家鄉十年九旱,于是籌劃開一條灌溉渠,這就是迄今仍然在發揮著重要作用的公益渠。這條渠1913年開工,1915年試水竣通,西起興和縣古城村,經新平爾及附近的二十墩、十六墩、大營盤村、八墩村、平遠頭村,東入懷安西坪山村,全長20公里,水澆地1333公頃。賀大元為開渠嘔心瀝血,最艱難的時候將近傾家蕩產,甚至典賣妻子嫁妝。迄今村內遺留有開渠石碑。

公益渠的兩邊植滿了楊樹。1926年寒冬的一個雪天,賀大元得知有人偷樹,原來是有窮人想要干樹枝取暖。賀大元不僅沒有責罰,還命人凡通往村莊方向的渠段都掃出路來,便于村民前來捅樹枝。從那以后,每年深秋賀大元都安排提前捅下樹枝晾干,每戶10捆不取分文自行背回。賀大元自修中醫,凡有前來求醫者,不問貧富,一視同仁,診費分文不取。賀家還在村里開設了書塾,讓鄉間適齡孩子都前來讀書。這些舉措使賀大元獲得了“賀大善人”的雅號,至今流傳。

“平遠”二字,出自“平遠堡”。如今平遠堡是個自然村,與平遠頭距離3.8公里。據《三云籌俎考》載:該堡為“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土筑,隆慶六年(1572年)磚包。城高三丈五尺,周二里八分,明時在此設守備駐守,分管長城十二里,邊墩二十座,火路墩十三座”。這里位于的明宣府鎮與大同鎮交界之處,曾經駐扎著673名兵士,另有守備一名、坐堡一名、把總一名,還養有軍用的281匹馬騾,《宣大山西三鎮圖說》列其為“極沖之地”,可見軍事位置之重要。今天的平遠堡墻體多凋零殘損,包磚都被剝光了,北墻與西墻僅有的部分被砌進了農家院落之中,南墻則全部為西洋河水所沖垮,只有東墻尚存連續幾十米,高三米左右。

平遠堡坐落于西洋河畔。西洋河從內蒙古尚未流入山西的時候,是在一個相對狹窄的山谷里。在流到山西又向正東方向流去期間,地形就開始開闊了起來,一直到進入河北,呈一個大口朝東的喇叭狀,一直通向張家口地區,進而逼近北京。從平遠堡所在的地形來看,雖然其北是山、其南也是山,但是中間被河水沖擊出大面積的沖積扇小平原,土地相對肥沃、地形平整,有利于農牧業生產。西洋河的河道還是一條進入河北地區的天然大通道,通道的一端就是剽悍的游牧民族聚居地,另一端則是肥沃富庶的明朝都市城鎮,這里距離北京城只有二百多公里,草原上的騎兵一晝夜即可馳騁到京城。史載明朝嘉靖年間,蒙古大軍就曾由此入犯宣府城、柴溝堡等地。endprint

猜你喜歡
長城山西
嘔心瀝血,奉獻山西農業
箭扣長城,驚險絕美
Right to Roam
2019年度山西最美科技工作者
送給奶奶的信
登長城
山西師范大學研究生作品
我愛多姿多彩的長城
長城,長城
長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