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思維的類型

2018-02-22 20:06李靜純
小學教學設計(英語) 2018年12期
關鍵詞:皺褶紙團標準答案

參考文獻

首先,我們看三個問題:

松樹由哪幾部分組成?

松樹與柳樹的主要區別是什么?

為你家鄉的環境保護制訂一個完整的方案。

解決這三個問題,需要不同類型的思維。腦科學家發現,腦掃描的結果表明,人在處理不同難度的問題時,涉及的腦區是不同的,其中特別會涉及到額葉皮層(Jausovec&Jausovec,2000)。腦科學家的其他研究還告訴我們,一個正常的人,同時具備解決簡單問題、較復雜問題和很復雜問題的原始能力,但是,如果學校教育不能經常用富有足夠挑戰性的復雜問題去鍛煉學生的復雜思維,那么,學生就會漸漸習慣于第一類或第二類問題,這個基本的道理告訴我們:中小學生都需要具有挑戰力度的復雜問題的持續鍛煉。這類問題的基本特點是:

●具備跨界特征:特定的挑戰性問題,通常不會完全吻合單元和課次的狹小范圍,不會僅僅局限在單元和課次所涉及的某幾項知識區域之內,這就要求教師在任何學習階段中,都要調動起學生的生活常識、個人經歷和課外見聞。

●具備綜合特征:特定的挑戰性問題一般都不會僅僅涉及一個單項知識,也不會僅僅涉及單獨領域的單一問題,它們大都在觸動某一核心問題的同時,旁帶卷入其他相關的具體問題,所以,面對此類問題,學生必須進行綜合思考。

●具備開放特征:挑戰的問題不會有標準答案,更不會有唯一的標準答案,它們的解決方案總是多元的,多樣的,而且有可能是因人因時因條件而有差異的。這就要求我們的老師平時經常提出開放性的問題,以此來鍛煉學生的復雜思維,這也需要總結性測試應當以開放的問題為主體。

●具備隱形特征:具有挑戰性的問題往往不是一目了然的,它們通常會在看上去簡單的陳述中“隱藏著”深一步的問題,借用一位哲學家的隱喻,這些問題就像“褶皺的紙團”,復雜的“皺褶”就是它們的隱形特征,不具備挑戰性的問題,則往往不是“皺褶的紙團”,而是“包好的紙包”,只要打開,就會看到“答案”。

猜你喜歡
皺褶紙團標準答案
異處求解
李耀進:沒有標準答案,唯有用心用情
快走,帶刺的“紙團”
丟失了標準答案
“標準答案”閱卷實錄
大多數的知識付費,其實就是賣給你一套標準答案
青山的起伏
紙團作怪
暖意
熱熱鬧鬧排排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