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索德育規律 創新育人模式
——以重慶市石柱縣臨溪小學構建“三位一體”的德育體系為例

2018-02-22 20:34
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 2018年32期
關鍵詞:三位一體德育工作德育

(重慶市石柱縣臨溪鎮小學校 重慶 409100)

重慶市石柱縣臨溪鎮小學校建于1905年,地處石柱北大門,與重慶市萬州區和湖北省利川市接壤。學校占地面積6363平方米、建筑面積4278平方米、活動場地4350平方米;現有教學班26個,在校小學生1165人,附屬幼兒園幼兒279人;在校教職工94人,其中專任教師61人。

學校以“夯基礎、創特色、爭一流、建名?!睘榘l展目標,努力做到“臨小中心突出,三校(中心校、完小、村?。┢胶獍l展”;以“學校常規 + 特色,教師達標 + 專長,學生合格 + 特長”為工作思路,樹立“從真、從嚴、從諧、從新”的教風和“樂學、會學、勤學、博學”的學風。

近年來,我校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全面貫徹《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學校教育全過程。探索新時期學校德育工作規律,創新育人方式,健全科學育人機制,增強德育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我校構建了“三位一體”的德育工作體系,取得了顯著成效。

一、完善機制,構建“三位一體”的德育工作體系

學校、家庭和社會是教育的三大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我校高度重視德育創建工作,成立了學校領導、班主任、骨干教師、學生家長、社會人士聯動的德育工作領導小組,在“配合學校教育,引導家庭教育,協調社會教育”中通過各種德育實踐與探索,形成了兩條德育教育主線:一條主線(鎮關工委——派出所——村民委員會——家庭);另一條主線(黨支部——工會——少先隊——班級——家庭)。構建起“以學校教育為主導,家庭教育為基礎,社會教育為依托”的三教結合工作格局;實行了課堂教學、課外活動、社會實踐三位一體的運行機制;構建了“縱向銜接、橫向溝通、內外結合”的三維德育工作體系?!叭獭?、“三位”、“三維”相輔相成,有機聯系,形式不同,目標一致。突顯了德育的社會實踐效果,體現了三教育人的強大優勢。一是建立德育工作機制,制定了《臨溪小學德育工作中長期發展規劃》《臨溪小學加強未成年思想道德實施方案》《臨溪小學家長學校工作制度》《社區、家長聯系制度》《貧困學生救助制度》《優秀家長評選制度》,設置“家校聯系信箱”,及時征求家長對學校工作的意見和建議。二是建立少先隊活動制度,小學沒有設德育處,相關德育工作由少先隊承擔,少先隊設置“三本一記一冊”(好人好事記錄本、中隊活動記錄本、小隊記錄本、中隊周記、少先隊員檔案冊),記錄隊員們的成長歷程,并把會引導孩子的家庭聘為“雛鷹之家”。三是成立學校家長委員會,聘任村文書、婦女干部或在當地有影響力的家長擔任各個中隊的校外輔導員,參與學校德育創建工作。四是建立寒暑假德育實踐體系,布置學習與社會實踐相結合的《德育大餐》《德育作業》,讓學生與家長共同參與收集成長資料,開展家庭社會實踐調查、參加夏令營、參觀科技館等活動,同時要求學生在假期完成四個一的活動,即:做一件好事,做一些家務事,讀一本德育書,寫一篇心得體會,并做好相關記錄,整理好資料,開學報名時接受班主任的檢查。這樣豐富生活經歷,讓學生知識得到掌握,智慧受到啟迪,心靈得到塑造,情感受到熏陶,從而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二、以學校教育為主導,多形式開展德育工作

德育教育離不開有意義的教育活動。我校德育工作始終堅持以課堂教學、班隊活動、藝術教育、國防科技教育、課程輔助活動、社會實踐活動為主渠道、主陣地,輔之于少先隊主題教育活動,多渠道、多形式搭建德育工作舞臺,提高德育工作成效。

1.發揮課堂教學德育教育的主渠道作用。教育教學是完成德育任務,達到德育目標的基本手段。小學德育工作,必須以教學為主渠道滲透到各學科之中,培養學生良好品德。首先,要求教師必須塑造良好的講臺形象。教師要樸實大方、莊重文雅的儀表,舒展自如、文明高雅的教態,一絲不茍、扎實嚴謹的教風,生動活潑、因材施教的方法,準確精煉、富有感情的語言,條理清晰、工整優美的板書,深入淺出、熟練精當的講授等等。使學生從教師身上受到“人格美”的感染和熏陶。其次,教師必須發掘教材的德育內容。以語文課為例,欣賞“景物記”,教師要讓學生領略到祖國河山的壯美,激發他們身為炎黃子孫的自豪感和愛國熱情;誦讀“英烈傳”,教師要讓學生受到民族英雄、革命志士的感染和鼓舞,使他們從小就樹立起愛我中華、衛我中華、興我中華的理想信念等等。第三,教師必須講究德育方法。一是要準確把握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沒有發掘盡,十分可惜;生硬聯系,隨意發揮,又不免牽強附會。二是要使學科教學與德育滲透自然結合,有機統一。在進行傳統思想品德教育的同時,我校重點培養學生適應新時代的小合作意識、競爭意識、勇于向前人挑戰的意識、社會公德意識。通過各門功課中知識點,能力培養逐漸滲透,積極改進課時結構,不斷探索出更高、更好方法來培養出更多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人材。

2.堅持國旗下講話制度,對學生加強日常行為規范教育。確立每周一主題,開展國旗下講話活動,讓每個孩子都有展示的機會,鍛煉他們的表達能力和膽量,錘煉道德品質,提升文化素養。升旗儀式結束后,全校師生共同唱響臨溪小學校歌《夢想開始的地方》,加強對學生的愛國主義、集體主義教育和日常行為規范教育。

3.加強德育隊伍建設,形成德育工作新合力。加強班主任業務培訓, 促使班主任能做到用愛心去塑造,用真誠去感化,用榜樣去激勵,用人格去熏陶,將敬業奉獻落到實處,發揮德育教育主力軍作用。一是定期組織班主任學習,使班主任掌握新的教育理論、教育方法,認識到肩負教育、培養學生健康成長的責任,以不斷提高遵紀守法、依法施教的自覺性,提高教師科學育人的水平。每學年學校要舉行一次班主任技能大賽。二是定期召開班主任工作研討會,觀摩和評議班隊活動課例,研究學生、班級管理新途徑,總結經驗,不斷提高班主任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三是通過紅領巾廣播站、校園網站、QQ平臺、校訊通、黑板報、德育宣傳欄、LG電子顯示屏等渠道加強宣傳先進班級、先進個人的事跡,調動師生的積極性。我校紅領巾廣播站開設新聞袋袋褲、世界萬花筒、心靈對對碰、安全小貼士、歌聲天天唱等欄目,在每周一、三、五開播。四是加強班級量化管理,每周學校行政帶隊,組織相關人員對各班的兩操、標志佩戴、清潔衛生、就餐秩序、寢室管理等學生日常行為進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檢查評比,及時將檢查結果反饋給班主任,存在的問題在周前會上逐一梳理,要求在規定時間內進行整改。每周評比一次“清潔衛生先進集體”、“班風班級先進集體”,并在周一升旗儀式上發放流動紅旗,周五下午由值周教師收回。

4.利用傳統節日,開展主題教育活動。結合我校實際開展“月月主題”教育活動,全面提高隊員整體素質。如“三月學雷鋒、樹新風”活動,我校在每年的3月5日都要開展向雷鋒同志學習紀念活動,利用晚自習時間在班級制作多媒體課件,讓學生通過課件了解雷鋒、認識雷鋒、走進雷鋒、爭做雷鋒,并附有雷鋒精神知識搶答題,把活動推向高潮。

5.積極開展社會實踐活動,拓展德育領域。讓學生開拓視野,增長知識,以德育德,我校以鄉村少年宮建設為主陣地,圍繞“踐行德育思想,培育學生核心價值觀”,開展了敬老孝老、清明節祭掃英烈、緬懷革命烈士、紅櫻桃行動關愛留守兒童等系列德育活動,培育學生的心靈。開展了科技小發明等科技活動;組建了小天使合唱團、銅管樂、播音主持、工藝美術等藝術活動;開展了籃球賽、乒乓球賽等體育活動,以開啟學生心智,娛悅學習、收獲。2014年初,我校征地20畝,將其打造成了科技種植實驗基地,開展起以種植、花卉為主的特色種植小組。一年來,種植園里收獲了瓜果蔬菜數百斤,孩子們在愉快的勞動中,個性特質得到彰顯。

2015年暑假,四川農業大學到我校開展“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以愛相伴,讓夢飛揚,讓學生從小接近大學生、了解大學生、走進大學生,做大學生的追夢人。

三、家庭教育為基礎,實施家校合作,形成德育教育合力

我校學生80%以上是留守兒童,多數學生住在學校,周一離開父母后,周五下午才回家,為了讓5+2=0的教育現象逐漸在我校消失,我校采用了以下三種方式進行家校合作,在實踐中取得了顯著的成效。

1.成立家長學校,家長與學校連成一體。家長學校是我校推行的一種家校合作方式。我校通過舉辦多種形式的家長培訓和召開學生家長會。在會上,引導家長對學生的教育方法,提高家長對學生的教育管理意識和對孩子教育水平。為家長更好的了解學校,了解老師的工作,更好的配合學校的德育教育,還邀請家長參加我們學校的某些活動。例如,邀請家長和學生一起外出春游,參觀課程輔助活動成果匯展,六一文藝匯演等活動都要邀請有威望的家長參加并當評委。在每月的留守兒童生日宴會上,我們通過現場連線的形式與遠方打工的父母通話,讓家長放心,孩子開心,讓這些留守兒童感覺學校就是家的港灣。在秋季家長培訓會后,我們將采取民主評議的方式評出各班級優秀家長,學校頒發榮譽證書和物質獎勵。

2.建立家長理事會,家長參與學校德育管理。成立了家長理事會,家長理事們可以經常與學校領導、老師、子女交流,為學校的德育教育出謀劃策。學校也及時的把學校的教育思路和大事向家長理事會報告,聽取意見,確保了德育教育的順利進行。

3.家校通,讓家長與學校昔昔相連。一是建立家訪制度,加強學校與家長的聯系。每學期每位教師對100%的學生進行實地家訪,做到“早、勤、誠、精、實”,使家訪真正起到溝通教師、家長、學生之間的橋梁作用。二是建立校訊通,增進學校與家長的溝通。學校將學生的在校表現情況、課程表、今日功課、考勤、日常表現、獎罰、測驗等情況發布在家長手機上,讓家長通過手機信息,及時了解自己子女在校情況,及時把握學生的思想動態,有的放矢的進行德育教育。

四、以社會教育為依托,促進德育教育工作有效開展

陶行知先生說過,“社會即學?!?。人生活不是在真空中,離不五彩繽紛的社會這所大學校之中。良好的社會氛圍,對學生能促進全方位的教育?,F實生活中學生在學校所受到的一個星期的正面教育的總和,抵不上他們在社會上所受到的一個小時的負面教育。因此,只有大力優化社會教育環境,才能促進少年兒童健康成長。一是實施“五長工程”法制教育。我校開展了法制安全教育“五長工程”(所長、村長、校長、家長、班長),加強了校園周邊環境的綜合治理,為學校教育教學創造了良好的外部環境,成效顯著。二是開展村社服務,讓“愛心服務接力棒”在孩子們的手中不斷傳遞。如,由鎮關工委牽頭,村委會搭橋,學校實施,慰問、支助學校轄區內孤寡老人、殘疾人、特困家庭為他們送上節日的禮物,還一起唱歌、打掃衛生,整個村社成為孩子們的家。還有村社規劃、動物飼養、植物栽培等活動。為學生的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

德育工作是一項長期而復雜的工作,在短時間內是不可能枝葉茂盛,結出豐碩成果的。但只要細心雕琢,勇于探索,其效果猶如春日之草,不見其長,日有所增。只有構建三位一體的德育體系,加強學生思想道德建設,構筑道德安全防護網,學生才能健康茁壯成長。

猜你喜歡
三位一體德育工作德育
德育要在“善”處留白
《中國德育》
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實踐探索
高中英語教學中德育的滲透
德育工作的實踐探索
微型演講:一種德育的新形式
基于“三位一體”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下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提升途徑研究
論“有趣、有用、有效”三位一體的教學模式在商務禮儀課程中的運用
淺析高職院校三位一體航空服務專業人才培養模式
班主任如何做好德育工作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