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巧借“趣實活新”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

2018-02-23 04:35
新課程研究 2018年36期
關鍵詞:條腿圖象三角形

核心素養在承載著國家通過教育增強核心競爭力迫切性的同時,還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國際教育的變革和發展趨勢。要滿足學生多層面的發展需要,教師就必須把更多的機會留給學生,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創造充滿生機的課堂。

一、“趣”字教學策略探索

“趣”,就是做學生喜歡的老師,培養學生的持久興趣,讓學生學得高興,濃厚的學習興趣能促使學生不斷在知識領域探索。數學知識比較抽象,有些學生學起來感覺乏味,學生獲得持久不衰的數學學習動力關鍵在于教師科學合理地設置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喚起學生的求知欲望,引發學生積極主動、自由自在地去想象、思考、探索,去解決問題或發現規律。

案例一:在“用字母表示數”的教學中,筆者創設了這樣的情境,大家一起拍手念兒歌:

1只青蛙1張嘴,2只眼睛4條腿,1聲撲通跳下水;

2只青蛙2張嘴,4只眼睛8條腿,2聲撲通跳下水;

3只青蛙3張嘴,6只眼睛12條腿,3聲撲通跳下水;

…………

開始兩句學生念得整齊劃一的,后面的就有些雜亂無章了。在學生參差不齊的兒歌聲中,筆者開始提出問題:

師:這首歌唱得完嗎?

生:唱不完。

師:唱到后來比較累了,能否用一句歌詞把它全部唱完?你發現了什么規律?(學生思考)

生:能?!皀只青蛙n張嘴,2n只眼睛4n條腿,n聲撲通跳下水?!?/p>

師:其實生活中還有很多這樣的現象,今天我們大家一起來學習“用字母表示數”。

這樣一改以前復習回顧的導入法,而以兒歌的形式把生活搬進課堂,用學生實際的生活素材來替換、改造教學內容,使它內化為學生所掌握的知識體系。由此,便在活潑、歡快的氛圍中縮小了學生對數學知識的陌生感,使他們感受到數學的趣味和意義,增強了他們學好數學的愿望和信心。

二、“實”字教學策略探索

“實”,就是做博學的老師,教給學生有價值的知識和技能,讓學生有實在的收獲和成長?;A知識和基本技能是中學數學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應通過課堂教學活動,使學生在認知上從不懂到懂、從少知到多知、從不會到會,在學業上有收獲、有提高、有發展。此外,還要精選教學內容、抓住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使每一節課都讓學生有真實的認知收獲和科學感悟。

案例二:在教授“探索三角形三邊關系”這部分內容時,筆者對全班學生以4人為一個小組進行分組,每組分發5根稻稈,要求他們分別截取的長度為:3cm、4cm、5cm、6cm、9cm,任意取出3根小稻稈首尾相接搭成三角形,學生一會兒拼這三根,一會兒拼那三根,漫無目的。為讓他們回到問題的解決上來,筆者立即提出問題:“你能利用手中的材料知道三角形三邊的長度成怎樣的關系嗎?”并提示學生進行列表、實驗、數據分析、推導驗證等一系列活動,由此,便使操作實現了有的放矢。陳同學說:“三條線段長度相差不大的時候就能構成三角形?!鄙蛲瑢W說:“只要兩條較短線段的長度之和大于最長線段的長度,就能構成三角形了?!焙瓮瑢W經過思考,說道:“三角形的任意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p>

可見數學思維是“動”的數學,而數學知識本身是“靜”的數學,學生的數學學習和研究應該看成是數學思維過程和數學思維結果這二者的結合。因此,數學課堂在追求快樂的同時,還要上升到數學思想方法的高度,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數學活動,并在活動中不斷“數學化”,讓學生真真切切地體會到數學思維的過程,學到實實在在的數學知識。

三、“活”字教學策略探索

“活”,就是做智慧的老師,教給學生方法和智慧,讓學生實現活學活用。因此,教師要時時處處把著眼點放在對學生思維意識的開化、思維方法的開導、思維品質的開發上。數學不能離開思維,離開了思維,數學也便不成為數學了。

案例三:在教授“一次函數的圖象及性質(第2課時)”時,筆者讓學生自己探索一次函數關系式中k、b的值對一次函數圖象的影響,畫出一次函數y=2x、y=2x+4、y=3x-2、、y=-2x-3、y=-2x的圖象。

學生在動手描點、連線的過程中獲得了很深的體會。張同學說:“兩個正比例函數圖象都經過(0,0)這個點,說明正比例函數圖象經過原點?!焙瓮瑢W說:“我覺得y=2x、y=2x+4這兩條直線是平行的;y=-2x-3、y=-2x的兩條直線也是平行的?!痹S同學說:“我發現當b>0時,直線與y軸的交點在y軸的正半軸,當b<0時,直線與y軸的交點在y軸的負半軸?!?/p>

為了使學生的思維更加科學合理,筆者讓學生再嘗試一些新的數,也讓他們對一次函數因k取值正負的差異而函數值變化趨勢不同的結論進行理論證明,實現函數值的變化從“形”上得到的結論轉化為“數”的性質。學生邊操作邊思考,在探索中逐步形成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并找到學習方法。由此可見,只有把學法指導與學習過程聯系起來,用教法的“巧”來促進學法的“活”,才能最終實現變“學會”為“會學”的教育目標。

四、“新”字教學策略探索

“新”,就是做靈活的老師,鼓勵學生創新,讓學生不斷超越,教學就是開拓學生思維,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因此,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創造性地點化和科學地引導學生,讓學生對問題進行自由想象和創造性思考。

案例四:一個零件的形狀如下圖所示,按規定∠A、∠B、∠D應分別為90°,20°和30°。①李叔叔量得∠BCD=142°,根據李叔叔量得的結果,你能判斷這個零件是否合格?請解釋你的結論。②你知道∠B、∠D、∠BCD三個角之間有何關系嗎?請寫出結論。

大部分學生都想到把AC連接起來并延長,這樣利用三角形外角性質很容易解答,但是教師不能因學生解答正確而中止他們對問題的繼續探究,而應讓他們去思考更多的方法。結果,有的學生想到連接BD,利用三角形的內角和來求解,還有同學竟然不添任何輔助線而只要一步就把問題解決了,他說可以利用四邊形內角和性質把里面的∠BCD求出來,應該是360°-20°-30°=140°,而量得是142°,因此零件不合格。

總之,課堂空間是一個由學生、教師、教材這三個基本要素建構而成的立體網絡狀的信息系統,它是有生命張力的,也是不斷運動生成的。教學教育要立足于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培養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培養滿足社會需求、符合社會發展的創新型人才。

猜你喜歡
條腿圖象三角形
函數y=Asin(ωx+?)的圖象
不會算賬的蟬
從圖象中挖掘知識的聯結點
三角形,不扭腰
按屬性分類
“有圖有真相”——談一次函數圖象的應用
一次函數圖象的平移變換
三角形表演秀
雞兔同籠
如果沒有三角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