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談談大班自主性游戲中師生互動節奏的把握

2018-02-24 10:48
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 2018年34期
關鍵詞:節奏速度兒童

(昆山開發區綠地幼兒園 江西昆山 215300)

節奏是有關速度的問題。在教師與學前兒童的互動過程中也存在著節奏問題。正如成人和小孩子在一起走路,成人一步頂小孩子兩步。如果成人不放慢自己的步速,小孩子就會在后面跑得氣喘吁吁。所以,當我們和孩子說話,一起走路時,我們都會自覺不自覺地放慢自己的速度以適應幼兒的速度。

但是,在教育的過程中這個有關于速度的“節奏”問題卻常常被我們忽略。這樣的忽略會產生兩種不同的現象,首先 在幼兒教育過程中,成人往往急于用自己的想法去代替兒童的想法,不給他們思考、探索的時間,不給他們與伙伴互動、“磨合”的時間,往往指望一提問兒童立即給出“正確”回答,一次活動“立竿見影”,馬上看到結果。因而造成了學前教育教學中存在的膚淺化、形式主義的問題,往往使兒童的學習停留在對于教師語言的機械重復上,成為一種“口頭上的學習”。

一、把握節奏,教學目標慢慢接近

例如我班本學期以存折為中介提升了幼兒角色游戲中的社會意識。但是在剛開始的時候我請幼兒自制了每人一本存折,并請孩子們討論存折該如何使用。這樣的問題拋出去后,孩子們有點遲疑,只有個別的幼兒能大概說出一些,于是我抓住這幾個孩子的回答,給他們很詳細的介紹了存折的意義和使用方法。第二天的角色游戲馬上就將存折投放在活動中了??吹胶⒆觽兡弥嬲墼诿總€游戲中穿梭,好象十分的熱鬧??此莆翌A設的目標似乎已經達到??墒俏易屑毜挠^察之后就發現完全不是這樣一回事,除了個別的幼兒能知道可以利用存折領錢以外,孩子們對于“存折”的使用和一本書沒有什么太大的區別。他們沒有存錢的意識,不理解存折上的“錢”是可以累計的;不知道怎樣記錄;不明白為什么我不能向以前一樣領到自己想要的數目;甚至有的孩子在面對我的詢問的時候吶吶無語;更別提根據自己的“經濟狀況”來選擇合適的角色身份。為什么會出現這么多的漏洞呢?問題在于我沒有把握好與幼兒互動的節奏。我急于通過一次活動就達到預定的目標。于是,本來可以非常生動有趣的游戲變成了幼兒的一個負擔,一個煩惱。我把這個游戲活動的師幼互動節奏稍稍進行了變動,我先讓孩子回家調查“家里有存折嗎?有什么用?怎么用?卡上的錢是那里來得?”等等,在家長朋友們的幫助下讓幼兒在知識面上先結合實際生活加深認知。然后根據真實的存折來一起設計我們游戲存折的記錄方式,最后在一次次的通過幼兒的游戲實際情況來分析、討論,讓幼兒在實例的幫助下學會使用。經過以上實踐證明,我把一個大問題分為很多個小問題以漸進式方法來組織與指導效果為好,有了不斷深入的延伸活動,及時的抓住孩子們在適應問題的過程中產生的現象,并以此為依托進行再提升。這里的關鍵就是我把握好了與兒童互動的節奏,讓他們在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適應新信息這樣的循環中慢慢的提升了自己的認識和經驗。很好的達到了我預設的目標。

二、把握節奏,增強趣味,提高幼兒參與積極性

例如我班在新增“超市”游戲的時候,我借鑒了以上的經驗,并不急于一步到位。只是在幼兒需要的時候,一步步的把問題拋向孩子。當商品都收集來了的時候“我們該如何分類擺放?”當超市生意興隆,人滿為患的時候“我們的小朋友可以怎樣來分工合作?”當門可羅雀的時候“怎樣吸引更多的顧客呢?”在解決這些實際問題的同時,孩子們增加了不少的游戲新情節,他們設計了分類標記、成功的學會了協商分工、能想出很多不一樣的打折促銷活動。使得我們的游戲更加接近實際生活,更加的富有趣味性。

以上事實證明,把握好師幼互動的節奏,是幼兒游戲教育更科學的關鍵。就象一首動聽的歌曲必定會有強拍和弱拍之分,老師拋出了新的問題就象是一個震撼的強拍,能促進幼兒積極的思考,努力的嘗試;幼兒在適應、解決的過程中反饋出的現象就象是弱拍,能很好的帶動游戲情節的繼續發展。然而,只有在強拍和弱拍相互協調的情況下才能演奏出一首華美的師幼互動樂章。

三、把握節奏的小建議

然而,教師怎樣才能在活動中精彩的演奏出師幼互動的樂章呢?具體怎樣把握好這關鍵的“節奏”呢?我覺得可以嘗試一下這幾個建議:

1.“站在兒童的角度”。以“假如我是孩子”的心態體現兒童可能的興趣與需要,不要僅僅從“我想怎么教”來設計;同時,還要求教師在實際活動過程中,敏感地覺察到兒童真正的興趣、需要是什么,能夠及時地調整自己的活動目標以及步驟。

2.允許兒童“犯錯誤”。教師要留給兒童時間和空間去探索、思考,要提供條件,鼓勵支持兒童去驗證自己的想法,哪怕是“錯誤的”想法。不要急于用成人認為“正確的”方法或觀點去框住兒童的頭腦。

3.“學習是過程”。教師必須理解學習是一個發生在內部的、需要一定時間的漸進過程。孩子的理解發生在活動過程中,這個過程需要時間,需要重復。因此,不要指望兒童可以通過一次活動或一節課就可以真正理解。人的經驗是多次實踐積累的產物,但實踐積累是一個需要時間的過程。

4.“尊重個體差異”。教師不但要以兒童“學”的速度為標尺定出自己“教”的速度,而且還要適應每個兒童的學習速度,因為不同的兒童,學習的速度是不同的。教師不要拽著兒童的手,生拉硬拽地強迫兒童跟著自己“跑”。

雖然教師在兒童游戲過程中可以“教”很多東西,甚至包括游戲本身的技能也可以用很多方式方法來“教”。但教育實踐的游戲中愉悅性與教育性是可以的統一的,是可以讓教師的“教”與兒童的“學”互動起來的。在幼兒的游戲過程中,教師把握好師幼互動的節奏是利用游戲教育兒童,促進兒童發展的關鍵環節。而保證游戲指導的科學性、合理性的前提和基礎,就是尊重兒童游戲的主體性,發揮兒童的自主性、積極性、創造性。我們不妨多試試,不但孩子們在這一過程中能愉悅和能力并進,我們也可以更多的感受互動過程中與孩子的親密接觸,并從中受益良多。

猜你喜歡
節奏速度兒童
行駛速度
吃飯有個最佳節奏
速度
節奏學習也可以變得很有趣
YOUNG·節奏
比速度更速度——“光腦”來了
留守兒童
六一兒童
國企反腐開啟“一天查處一人”節奏
秒速5厘米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