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談談幼兒園探索科學教育環境的創設

2018-02-24 10:48
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 2018年34期
關鍵詞:創設科學幼兒園

(吉林省敦化市第二幼兒園 吉林敦化 133700)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明確提出,幼兒園的科學教育要滿足兩個方面條件,其一是科學啟蒙,重點在于激發幼兒學習興趣和探索欲望,其二是教育工作密切聯系生活實際,以幼兒身邊的事物、現象為載體引導其科學探索精神。結合教育的影響因素分析,環境是后天教育中最重要的干預因素,基于幼兒科學教育、科學活動、科學探索等需要,必然要求在幼兒教育有限的空間內進行科學教育的環境創設。下面從有效利用自然環境開展探索科學教育、創設合理操作環境開展探索科學教育、構建探索區域環境開展探索科學教育三個方面談談幼兒園探索科學教育中環境創設的有效策略。

一、有效利用自然環境開展探索科學教育

自然環境是幼兒園科學教育中環境創設的主導型內容,同時也是美化空間的重要手段?!盎▓@式”幼兒園的構建可以為幼兒營造一個有利于身心健康成長的環境,一方面要盡量豐富樹木花卉植被的品種,為后期的科學教育探索奠定基礎,如木本植物中的垂柳、石榴、月季、桃李樹等觀賞性植物,草本中的蘭花、菊花、牡丹花等,同時可以引入一部分瓜果蔬菜等作物,用來作為幼兒科學實踐教育。另一方面,要合理安排不同植物的類型、比例和規模,保障在不同季節內都有代表性的植物出現,盡可能地確保自然環境的“連續性”。自然環境中幼兒的心情可以得到釋放,在老師的帶領下可以開展各種游戲活動、探索活動,這一過程正是與幼兒交流的良好時機,也是科學教育開展的有效過程。需要說明的是,自然環境下的科學教育方式應該與幼兒教育目的保持一致,教師應該多用鼓勵、贊賞的語言來引導幼兒表達自己的想法和觀點,與優美的自然環境形成良好的互動。結合筆者的實踐經驗來說,景色優美的自然環境下幼兒會在不知覺下開放自己的心扉,提問變得更加積極,對于植物種類、名稱、顏色等都有濃厚的興趣,教師應該不厭其煩的進行回答,這樣能夠增強孩子的探索興趣。正確的引導是自然環境創設下展開科學教育的主要途徑,一般來說,在開放式的自然環境下展開幼兒教學工作很難按照事先的教學規劃內容展開,教師可以提高科學教育的靈活性,秉承一個主旨開展。例如,在一節“自然探索課”中,設定一個“紅色的花有幾種?”這樣的教學目的,帶領孩子在游戲中觀察,在觀察中辨別,辨別中總結,通過一系列的提問來引導他們探索的主動性,最后再做一次科學的“匯總”來結束課程。自然環境的創設過程本身也是良好的科學探索教育途徑,例如在花卉種植的過程中,可以讓幼兒積極參與其中,提供小鏟子、小水壺等工具,在傳授種植技巧的過程中,引導幼兒探索更加有效的實踐方式。比如說究竟是應該先挖洞還是先澆水?是先澆水還是先播種?這樣突如其來并且亟待解決的問題,可以提高幼兒的應急思考能力。

二、創設合理操作環境開展探索科學教育

很顯然,自然環境是幼兒園科學教育環境創設的“大背景”,雖然它具有重要的基礎性功能,但教師缺乏對幼兒的約束力,不能過度依賴這一形式。從開展科學教育的有效性層面判斷,創設合理的操作環境是十分重要的,這主要是在室內進行的一種環境布局。例如,在教室、休息室、走廊、閱覽室等空間,可以提供一些幼兒安全保障前提下的操作環境要素,如“小小科技館”、“科學角”等,通過安排一些科學模型(包括動態模型),如造型奇特的鐘擺、循環運動小球等,不斷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在日常學習中強化科學意識。然而鑒于幼兒園學生年齡小的現實情況,他們的動手能力和自我保護能力較差,因此筆者認為操作環境的創設更適合在集中資源理念下展開,如開設一個專門的“實驗教室”,提供各種簡單科學實驗所需要的材料和工具,如安全燈泡、電池、凹凸鏡、三棱鏡、磁鐵、杠桿等,幼兒都有充分的好奇心,他們會將這些科學實驗工具、材料視為“玩具”,通過觸摸、觀察和操作,從而感知與玩具不同的特點,加上教師的講解和示范,從而實現“玩中學、學中玩”的良好科學教育模式。但同時,操作環境的創設過程中要加強各種材料和工具的安全性,盡量避免有棱角、尖銳、堅硬的材料出現,重點保護幼兒的生理安全。

三、構建探索區域環境開展探索科學教育

幼兒園科學教育是建立在分層教學模式之上的,而“分層”并不僅僅意味著學習層次、教育層次,也包括幼兒自身科學精神探索層次。對于大班幼兒來說,其理解能力相對較強,長期接觸科學教育能夠形成一定的自我探索能力,因此在幼兒園科學教育環境常設過程中,還應該構建一個“開放式”的探索區域,安排一些動態性的觀察對象來培養幼兒的科學觀察能力。如開辟一個書架種植一些水仙花,讓學生每天澆水、觀察,隨著時間推移觀察根莖的變化,從發芽、生葉、開花等,安排學生做好相關的記錄(如繪畫方式),這樣不僅可以形成系統化的科學教育成果,還能夠培養學生的耐心、細心。更重要的是,構建探索區域環境可以為幼兒科學教育提供自主解決問題的途徑,而不僅僅停留在“老師說、自己做”的層面。例如,可以通過一些打破常規的思考方式,引導學生想辦法提出科學實驗方案。一個木片和一個鐵片擺在幼兒的面前,教師可以先提問“哪個放在水中會沉底?”?;谏罘矫娴某WR,幼兒們都可以得到正確的答案,為了進一步實現“打破常規”的效果,教師可以先進行幼兒答案的“增強處理”,將木片和鐵片同時放在水中進行驗證。隨后教師可以提出這樣的要求,“如何讓木片也沉底呢?”,針對這一問題教師不再給出答案和方法,交給學生自己去解決,同時提供一些鐵釘、磁鐵、石頭等素材,讓學生探索“浮力和重力”之間的關系。

猜你喜歡
創設科學幼兒園
我愛幼兒園
創設情境 以說促寫
創設情境 提高效率
歡樂的幼兒園
點擊科學
科學大爆炸
“教、學、評”一體化視域下問題串創設的實踐
愛“上”幼兒園
科學拔牙
創設可操作得區域環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