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詩中歲月長

2018-02-24 17:45
高中時代 2017年7期
關鍵詞:楊柳風讀詩韻律

不知道是不是大家都很痛恨從小語文課本里的那一句“背誦全文”,對我來說,不全是這樣,現代文的背誦的確是很讓人頭疼,但是詩詞不會,甚至有些隱隱的愉悅,那是一種現代文沒有的韻律和簡潔的美,背起來得心應手。

現在回想起來,年紀小時背誦過的那些詩詞,多是一知半解,對所謂的“內涵”更是一無所知,囫圇吞棗而已。彼時對“美”的體驗,不外乎就是淺顯的韻律美。長大之后,慢慢覺得讀詩所謂的“懂得”,其實不外乎是“共情”,而這樣的“共情”,需要時間的打磨,歲月的歷練,還需要一點可遇不可求的運氣。

別說是孩童,即使成年人,也很難說自己真正讀懂了一首詩詞的內涵,詩詞之所以美,在于它承載著作者的人生閱歷,所以讀詩不僅僅是讀詩,更是讀人、是讀心。

唯有當你處于相似的情景時,忽然想起一句早已爛熟于心的詩,擊中了共情的按鈕,才能真正懂得詩詞的美。所以,有些詩詞,可能我們終己一生,都沒有機會去真正讀懂,缺的就是那一點“可遇不可求”的運氣。但這一切的基礎是,至少你讀過、背誦過。

春天,感受到春風乍起,明白了“吹面不寒楊柳風”,看到芳草初生,見證了“淺草才能沒馬蹄”,讀懂了“吹綠東風又一年”。夏天,湖邊涼風陣陣,目睹了“接天蓮葉無窮碧”,知道了什么是“舒卷開合任天真”、“雨中留得蓋鴛鴦”。秋天,云淡風輕,落葉飄零,感受著“草木搖落露為霜”、“長風萬里送秋雁”。冬天,萬物凋敝,雪漫長空,知道了什么是“愁云慘淡萬里凝”、“夜深知雪重,時聞折竹聲”。

看見一場雨,憑心情,可想起沾衣杏花雨、曲中折柳;想起暮煙楓橋、垂下簾櫳、黃昏獨自愁?;蛘呦肫鹕缴彰?、水光瀲滟、斜風細雨不須歸;想起高山寒樹、猿啼無絕、野渡無人舟自橫。

孤獨的時候,“抱膝燈前影伴身”;無聊的時候,“倚遍欄干,只是無情緒”;得意的時候,“一日看盡長安花”;喜悅的時候,“白日放歌須縱酒”;分別的時候“聚散竟無形,回腸自結成”;老友相聚的時候,“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就這樣,我從我讀過的詩中探尋著古人眼中的世界,有認同,有疑惑,有醍醐灌頂,有恍然大悟…這些都需要沉下心來在長長的歲月中去體會“共情”的妙處。畢竟,生活是草灰蛇線,伏延千里,詩意也是。endprint

猜你喜歡
楊柳風讀詩韻律
書的國度
基于閱讀韻律的高中英語默讀朗讀教學實踐
讀詩的窗口
偶感
春天來了,你發現了嗎?
擬人還是比喻?
從《楊柳風》談語域對等理論在兒童文學作品翻譯中的應用
看花的人回過頭來讀詩
英漢文學作品中詞類感嘆標記對比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