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帝國的通行證

2018-02-24 17:52
高中時代 2017年7期
關鍵詞:通行證通關護照

護照是現代人出國旅行必須具備的東西,是一個主權國家發給本國公民用以出入國境、國外旅行或居住的身份證明與國籍證明。在現代護照出現之前,中國歷史上出現過各式各樣的護照。那時候,凡有關卡,就有護照。所謂護照,其實就是通行證,它們或以青銅制成,或以竹木制造,形態各異、名目紛呈,都保護著國家的安全,維系著帝國的尊嚴。

在甘肅省敦煌市西南的“陽關下耳目”烽燧北800米處,坐落著陽關遺址博物館的陽關都尉府,一位身著古漢服的“都尉”正在里頭書寫“陽關關照”——漢代的通關文牒。要知道,正是這些通關文牒,衍生了中國古代的護照販子,他們給后人留下一個有趣的漢語詞匯:賣關子。

以護照形式作為出入邊塞關津的通行證件,在古代中國有近五千年的發展歷史。出國護照和國內護照不相區分的做法,從春秋戰國一直延續到新中國成立。

夏、商、西周時期的護照雛形稱為“牙璋”和“圭璋”。春秋戰國、秦漢時期的護照稱為“封傳”和“符節”。宋代護照又演變為“關引”、“符牌”,元代護照則以“公驗”、“腰牌”為主,明代護照又出現了“文牒”、“關照”、“符牌”和“堪合”等形式。

“節”與“符”

漢文帝前元十四年(公元前166年),長期對匈奴和親的漢朝政府遇到了嚴峻的考驗。匈奴再一次發動攻勢,長城沿線的云中、代郡相繼淪陷。此前,云中太守魏尚與匈奴作戰,虛報了六個首級,剛剛被皇帝革職查辦。戰功卓著的守邊大將剛被革職,邊境就面臨強大威脅。這讓皇帝亂了方寸。關鍵時刻,皇帝身邊的郎署長馮唐向皇帝進諫,說魏尚是冤屈的。文帝一聽,就派馮唐持“節”進入云中郡,將魏尚從獄中放出,重新啟用,官復原職。馮唐憑借著手中的“節”,暢行無阻,將皇帝的命令傳達到了云中邊塞。魏尚官復原職,重整軍備,匈奴人斂跡北返。

馮唐能成功地完成使命,與他手中所持的“節”關系十分密切?!肮潯笔枪糯袊缙诔枷率芫鞯奈谢蛱厥獾娜蚊?,居關守職的一種象征和憑證?!肮潯币苍絹碓匠蔀橐环N過關跨境的“通行證”。這種通行證后來突破了“節”這種單一形式,逐漸發展成中國獨特的“通行證”系統。

用來通行過關的節有時可以用來指揮千軍萬馬,而原本用于調兵遣將的兵符,實際上也是一種通行證。道理其實很簡單,傳令兵要傳達軍令,首先就要出城,過關。我國古代的兵符通常都做成老虎的形狀。兵貴神速,這是希望軍令能像疾馳的猛虎一樣盡快傳達,所以兵符又稱為“虎符”?;⒎钤绯霈F于春秋戰國時期,是中央發給地方官或駐軍首領的調兵憑證。上面往往刻有銘文,一分兩半,底部做凹凸狀,可以相合。右為尊,所以右半存于朝廷,左半則存于地方,調兵遣將時,需要兩半齒齒相對,“符合”方能過關,軍令才能生效。

“過所”與“passport”

在漢唐兩個鼎盛時期,還產生過一種與現代護照更為相像的通行證——過所。所謂過所,“至關津以示之也?!币簿褪窃诮涍^關卡的時候,展示給守關人看的文件。過所初為竹簡,后為錦帛或紙本,上面必須注明持證人的姓名、經過的地方,頒發機關要署名、鈐印、落日期,并把旅行目的寫得清清楚楚。跟現代護照的性質幾近相同,更巧合的是,在命名方面,東西方產生了一種默契——英語中稱護照為“passport”,直譯的話是“過港”,而“過所”據《說文解字注》解釋:“過,為度,經過之謂:所,為處所?!鼻∨c“passport”不謀而合。

公元前60年,漢宣帝設西域都護府,為了鞏固中央集權,維護國家安全,保證稅收,通行證的使用更加普遍。過所制度也正是在這種背景下應運而生。過所制度發展到唐代更加完善。唐朝本來就是一個開放的朝代,疆域北越貝加爾湖,南抵南海,東臨大海,西到成海,驛道四通八達,驛站多達1639所,關津166道。陸上和海上絲綢之路,通達日本、朝鮮、東南亞、波斯、阿拉伯、非洲東岸和東羅馬帝國。凡到各地進行貿易或其他活動的商人等都要持過所,否則便是非法通行,要受到緝拿。

唐代正式過所一般為一式兩份,一份正本,由官方加蓋官印發給申請人,另一份是副本,與正本相同,也要經過主管官員與協管官員簽名,作為檔案留存。申請人領到過所后,須妥善保管,萬一丟失,就要被拘押扣留,查清身份后再酌情處理。無過所者將被視為“私度”,被查獲就要治罪。唐朝最有名的“私度”者,當屬唐玄奘。歷史上玄奘通西域,身上沒有通行證件,一路混跡于商客隊伍中,有數次幾乎被中國守關的士兵射傷。

唐朝最有名的“私度”者,當屬唐玄奘。在小說《西游記》中,玄奘是唐太宗派遣他去印度取經的,而他出發時身上帶了三樣東西:錦斕袈裟、九環錫杖和通關文牒。而實際情況是,因為辦理到印度的過所困難,唐玄奘苦等了三年都批不下來,最后他決定孤身一人偷渡出國。另外《西游記》中,唐僧師徒一路西行經過西域各國,第一等要緊事是請官家在唐王簽發的護照——通關文牒上,蓋印押花。類似的“倒換通關文牒”情節與當下我們所說的簽證——對方領事官員在持照人護照上面簽字蓋章的做法十分接近。

現代護照誕生

但到了明清兩代,大英帝國代表的工業時代開啟的跨國界潮流與中國封閉的大門轟然相撞。中國多年來向外國人頒發“另紙護照”與西方各國間“自由通行”相抵觸,

“護照”糾紛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引發了鴉片戰爭?!白o照”這個詞是隨著“鴉片戰爭”的戰火來到中國的。據《清史稿》記載,“護照”一詞的出現是在道光二十五年,即1945年,也就是“鴉片戰爭”爆發五年之后。

在此之前,清政府也給來華的外國人頒發通行憑證,稱“執照”。1934年,英國首任駐廣州領事律勞卑來廣州赴任,不領大清牌照,擅自闖關,多次受到警告卻置若罔聞,甚至命令兵船炮擊虎門等炮臺。兩廣總督盧坤勃然大怒,下令封艙,停止與英國人貿易。律勞卑這才認錯,并退至澳門。這次勝利成為大清護關史上的最后一次。

事實上,兩次鴉片戰爭后簽訂的《南京條約》《天津條約》《北京條約》等不平等條約,除了割地賠款,核心在“自由通商,協議關稅”。

1868年7月28日,美國卸任駐華公使蒲安臣代表清政府與美國訂立《中美天津條約續增條款》,又稱《中美續增條約》,條約主要內容包括兩國人民可隨時自由往來、游歷、貿易或久居;兩國人民均可入對方官學,并受優惠待遇。這為美國來華招攬大量華工開方便之門。1851年,加州已有2.5萬名華人,1882年華人數目增加了4倍。但到了1882年,美國國會通過了臭名昭著的《排華法案》,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中國的對美移民。

中國現代意義上的護照和簽證出現在1930年,當時滿洲里、哈爾濱、張家口、上海、廣州、福州等40個陸路和水路出入口都設立了護照查驗處,外國人必須持有有效合法的護照才能入境:同時,上海等幾個大城市也有專門機構負責審核和簽發中國人因公、因私的出國護照。至此,中國才有了比較正常平等的國際人員往來。endprint

猜你喜歡
通行證通關護照
開七竅的混沌大帝又活了:修辭通關①
假作真時真亦假:邏輯通關②
博物館通關小列車
通關手
護照過期簽證有效怎么辦?三種方式 因國而異
英國護照先行“脫歐”
“通行證”
護照力
夢幻國度通行證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