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祠堂文化特色及其保護研究

2018-02-24 05:07盧品文
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中旬刊 2018年12期
關鍵詞:長汀保護

盧品文

【摘 要】長汀歷史悠久,自唐至清末,一直是州、郡、路、府的治所。隨著城市的發展和人口的增多,姓氏的擴大,在生存、生活、生產、宗族等繁雜的社會關系中,衍生出眾多的家祠家廟,并由此產生豐富多彩的祠堂文化。因此,更加值得我們關注并加以保護。

【關鍵詞】祠堂文化;長汀;保護

【Keywords】 ancestral hall culture; Changting; protection

【中圖分類號】K892.98?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志碼】A? ?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1673-1069(2018)10-0118-02

1 長汀祠堂文化的源流

中國的祠堂文化起源于夏、商,盛于唐宋。汀州建州于唐,由此推斷,長汀的祠堂文化最早也只能起源于唐、宋,以后不斷發展、完善,并不斷融合血緣、親緣、情緣的醇厚甘冽,濃縮建筑、繪畫、雕刻等空間藝術在民俗文化中獨特的審美取向,多層面地折射出瑰麗的民族風情,雋永的文化魅力。到了宋代,朱熹、程頤提倡“尊祖敬宗”,推崇“忠、孝、節、義”,統治集團也認識到祠堂的好處,給予鼓勵。從此,民間建祠堂、祭祖先的做法逐漸推廣,且漸盛行。明、清兩代大為普及,做到了“族必有祠,祠必有產”的程度[1]。

2 長汀祠堂的功能

2.1 宗族力量的聯合體

在過去很長的歷史階段中,宗族是社會的一個重要單元體,人們依傍這個單元體在激烈的社會競爭中求生存。他們十分清楚,如果單靠某房、某一支系或某一地域是不足以形成勢力的。特別是遇到某個利益沖突或社會糾紛時,失敗者往往就是弱勢的一方。因而他們就要想方設法進行宗族聯合,以壯大自己的力量,祠堂是宗族聯合的一個平臺,因而他們在“安內攘外”的思維方式驅使下,以建造共同的祠堂,來達到新的聯合。如東門街的童氏家祠,就是由童坊童姓四門族人共建。童姓四門(四大房)在童坊當地本不十分和睦,時有矛盾發生。但他們的部分人遷徙到汀州城居住后,地域、環境和面對的人群已發生變化,需要一種新的聯合。因而在東門合力建造一座四門人所共有的祠堂。類似的祠堂在汀城居多,如游氏家廟、廖氏宗祠、劉氏家廟等均屬這類。

2.2 求學考試的落腳地

許多祠堂是由鄉下人專門建來供讀書人之用的,如勞動巷的上官氏宗祠、新新巷的傅氏宗祠等。族人子弟到汀州城求學或應考,祠堂是他們的一個依靠,在祠堂里吃、住均可解決,這給眾多的學子帶來極大方便。

2.3 經商做生意的驛館

汀州城是閩西重要的商貿中心,萬商云集,汀州府各縣、本縣各鄉村的各類生意人都聚集在長汀縣城,除會館外,祠堂也是一個重要的落腳點。祠堂里面有搭伙食、有住宿、有貨物存放,他們到了祠堂如同到了家,因而非常樂意在祠堂里落腳,有些還有固定的房間。如新新巷鄭氏家廟。房間門楣上刻有各縣的銘文,如“上杭”“長汀”“永定”“龍安”“武平芬祁公”“上杭大乾鄉”“上杭井坊鄉”等等,體現了各地商賈對祠堂的有序利用和當年長汀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的歷史地位。

2.4 尋根祭祖的場所

一般的祠堂,由族人合力建造而成,并在正廳安放祖宗的神位。每年的春分、秋分在祠堂舉行祭祖儀式,以表對上祖的懷念與追思,同時也增進人際之間的聯誼。近年來,海內外游子,紛紛前來尋根祭祖,追宗塑源,尋找自己的根。自1995年我縣舉辦世界客屬公祭母親河活動以來,許多海內外同胞、港澳同胞,臺灣同胞都尋到了屬于自己祖宗的祠堂,除虔誠祭拜,還表示要加強同家鄉的聯系,出錢出力建設家鄉。這無疑對縣委提出的“建設山清水秀、業興民富、安定和諧的海峽西岸名城”起到積極作用。著名人類學家、社會學家、民族學家林光華教授,在《義序的宗族研究》一書中寫道:“宗族一個最大特征,就是全族人所供奉的祠堂,祠堂的建立,原是為祭祀、崇拜宗祖,感恩報本,然時過境遷,祠堂的功能,不復僅限于宗教方面,其他功能也漸漸地附著產生,祠堂化作族人交際的場合,變為族老政治的舞臺,公眾意見由此產生,鄉規族訓由此養成,族人無不以祠內的教義信條奉為圭臬。簡而言之,祠堂是宗族中宗教、社會、政治和經濟的中心?!?/p>

3 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

除了對物質文化的保護,非物質文化作為長汀祠堂文化中重要的組成部分也要予以重視。深入研究長汀祠堂文化的精神內涵,對其千年的歷史演變匯聚成系統的祠堂文化體系?;謴蜌v史上對長汀祠堂延續其作為祭祀的歷史功能,為后人祭祀祖先、尋根問祖提供相應的場所。同時,結合長汀的賴氏家廟、鄭氏家廟、鄧氏家祠、吳氏家祠等祠堂來組織各種大型公共活動,再塑歷史民間風情和活動,恢復傳統長汀祠堂的生活氣息。

4 激活長汀祠堂文化的對策

當前的祠堂家廟管理模式,除解決部分低收入家庭及下崗人員的住房問題外,并未體現祠堂的真正價值和作用,更談不上祠堂文化的內涵。要改變目前祠堂管理上的混亂局面,激活祠堂價值規律,必須先行先試,進行大膽的改革。

一是適當居住。有條件的挑選出素質較高的住戶(一個祠堂住2~3戶),房租仍由房管部門收取,這種住戶對象必須人口少,素質高,他們既是住戶,又是管理者。其余住戶用廉租房、解困房予以安排,騰出更多的空間進行各種祠堂文化活動。

二是放權管理。目前,社會上許多有識之士,有著很高的維修、管理祠堂的積極性,并在民間隱藏著豐富維修資金。如果在保證產權國家所有的前提下,先行先試,大膽地把祠堂交給有關民間組織去管理、維修,既解決了維修方面國家資金的投入,又保證了祠堂的完整性,兩全其美。

三是豐富祠堂文化內涵。祠堂有一定的體量和地域范圍。在維修,恢復原貌后,應賦予她嶄新的文化內涵。

①可開辦、老年活動中心(但不是現在社會上流行的棋牌室、麻將館),使老人們在祠堂里有多功能、多花樣的文化娛樂;

②可成為展示廳,展示前輩、先賢及當代模范人物的典范、事跡,激發后人發揚傳統、奮發努力、貢獻于社會的感情;

③可以舉辦民俗廳,把許多即將消失的優秀民情風俗、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保留并傳承那些優秀的傳統文化,于民眾、于社會都有很大的益處;

④可以開辦家庭旅館,這在云南、貴州等旅游發達區已取得成功經驗,經濟、社會效益雙豐收。

5 結語

祠堂文化,它就像一條無形的鏈條,貫穿于歷史和現在,影響著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作為中國獨具特色古老文化遺存,根植于久遠的神州大地,蘊藏于深厚的華夏文化之中。世紀星移,千年斗轉,祠堂文化代代傳承,疊疊積累,成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一脈不熄的燈火。在改革開放不斷向縱深發展的今天,對這脈不熄的燈火,更應倍加呵護,使之煥發出更璀燦的光芒。

【參考文獻】

【1】劉拓.祠堂文化景觀特色及其保護研究[J].中國民族博覽,2010

(08):11-12.

猜你喜歡
長汀保護
經過30多年水土流失治理,如今的長汀滿目蒼翠。
上世紀80年代的長汀
發生在長汀的紅色歷史故事兩則
紅土地(2016年6期)2017-01-15
福建長?。簞撔峦七M基層醫改
芻議增強林業生態環境保護的有效途
淺談遺址公園的保護
反滲透長期停用保護方法的探索
毛澤東五次長汀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