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修訂高中數學課程標準的變化剖析及對課堂教學的影響

2018-02-25 07:59董尚勇
新課程(下) 2018年12期
關鍵詞:必修課程數學課程學分

董尚勇

(甘肅省會寧縣第三中學,甘肅 白銀)

新課程標準從2007年開始實行至今,我們積累了很多寶貴的經驗,也發現了其中的一些問題,因此,教育部對新課程標準做出了一些新的調整,那么,究竟2017版課程標準與實驗版課程標準相比較有哪些變化,這些變化對我們今后的課堂教學又有什么影響呢?

一、課程標準的變化

比較兩版《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標準》可以看出,課程標準主要有以下一些變化:

1.課程標準整體結構的變化

2017版《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標準》,新增了學科核心素養、課程結構、學業質量三個重要的部分,同時課程標準還圍繞核心素養和教學評價給予了相關案例,幫助高中數學老師在教學實踐過程中更好地落實新課程標準。

2.課程性質與基本理念的變化

在課程性質方面,2017版課程性質中明確了數學課程的社會功能和教育功能,強調高中數學課程是義務教育階段后普通高級中學的主要課程,具有基礎性、選擇性和發展性。高中數學主要包括必修課程、選擇性必修課程、選修課程,在課程設置上充分考慮學生的不同成長需求,提供多樣性的課程,供學生自主選擇,為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和終身學習創造條件。

在課程基本理念方面,相較于實驗版課標著重強調教師注重學生能力發展轉變為注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倡導獨立思考、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學習模式,并在教育過程中強調重視過程性評價,促進學生在不同的學習階段數學核心素養水平的提高。

3.學科核心素養與課程目標的變化

在學科核心素養方面,與實驗版課程標準相對比,發現2017版課程標準首次提出了數學區別與其他學科的核心素養——數學抽象、邏輯推理、數學建模、直觀想象、數學運算、數據分析,并強調數學學科核心素養是數學課程目標的集中體現,是具有數學基本特征的思維品質、關鍵能力以及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綜合體現。

在課程目標方面,首先由原來的“雙基”轉變為“四基”(數學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動經驗)與“四能”(數學角度發現和提出問題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其次,由提高數學能力轉變為發展數學核心素養。

4.課程結構的變化

在課程結構上,由舊版本的必修和選修內容,修改為新版本的必修課程、選擇性必修課程和選修課程。

必修課程:由舊版本的五個模塊,數學必修1—5,變為新版本中的預備知識、函數、幾何與代數、概率與統計、數學建?;顒优c數學探究活動,五個模塊。

選擇性必修課程:新提出函數、幾何與代數、概率與統計,數學建?;顒优c數學探究活動四個模塊為選擇性必修課程。

選修課程:由舊版本的五個系列,變為新版本中的A:數理類課程;B:經濟、社會、部分理工類課程;C:人文類課程;D:體育、藝術類課程;E:拓展、生活、地方、大學先修類課程,五大系列,并對這五大系列的內容、學分以及適合哪一部分學生學習做了具體闡述。

2017版課程標準首次提出數學文化的概念——數學的思想、精神、語言、方法、觀點以及它們的形成和發展;還包括數學在人類生活、科學技術、社會發展中的貢獻和意義,以及與數學相關的人文活動。

在學分與選課上,首次提出學分與選課的教學方式,必修課程的學分由舊版本的10學分變為新版本的8學分,添加選擇性必修課程6學分,選修課程6學分。

5.學業質量方面

學業質量是學生在完成本學科課程學習后的學業成就表現。學業質量標準是以本學科核心素養及其表現水平為主要維度,結合課程內容,對學生學業成就表現的總體刻畫。依據不同水平學業成就表現的關鍵特征,學業質量標準明確將學業質量劃分為不同水平,并描述了不同水平學習結果的具體表現。數學學科學業質量是應該達成的數學學科核心素養的目標,是數學學科核心素養水平與課程內容的有機結合。學業質量是學生自主學習與評價、教師教學活動與評價、教材編寫的指導性要求,也是相應考試命題的依據。

二、總結

總之,新的課程標準已經提出,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也要朝著多樣化、多元化方向發展,盡最大可能采用效率最高、效果最好的教學方法,讓課堂的每一分鐘都體現出價值,讓每一位學生在獨立思考、自主學習、合作交流,達成不同學習階段的數學核心素養,讓數學課堂煥發出強大的生命力。

猜你喜歡
必修課程數學課程學分
基于在線教育技術下的大學數學課程預習
大學數學課程思政教學的探索
讓鐘表發展史走進數學課程思政課堂
如何用學分幣激發小學生的學習興趣
淺談高中數學課程資源的開發
學分美食
創新課程設計 實現快樂軍訓
獨立學院信號與系統課程教學改革分析
高中必修課程“夏商西周政治制度”教學分析
頸部淋巴結超聲學分區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