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如何提高生物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2018-02-26 04:35
新課程(中學) 2018年11期
關鍵詞:生物有效性交流

吳 青

(廣東省汕頭市達濠第二中學,廣東 汕頭)

在初中階段,生物是一門具有科學性與理論性的學科,開展生物教育教學對學生今后的成長與發展具有促進作用。但是現階段生物課堂教學缺少生動性,一些學生對生物的學習失去興趣,甚至產生厭煩心理,影響教學質量。所以,初中生物教師需要賦予生物課堂趣味化,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生物課堂的有效性,凸顯教學效果。所謂的有效性就是指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生物知識,利于學生構建生物學習模型,進而保證學習效率。以下為筆者對提高初中生物課堂有效性的相關分析與建議。

一、創設交流互動情境,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新課標的提出要求教師提高對教學方式的認知,以往的教學方式以灌輸式為主,過于注重教師的主導作用,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導致生物課堂中沒有積極的學習氛圍,影響教學質量。所以,初中生物教師應打破以往固定的教學模式,增加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機會,為學生創設交流互動的學習情境,促進生物教學活動的順利進行[1]。第一,教師需要善于觀察學生,基于學生的角度,選取學生感興趣的教學內容,吸引學生注意力,促使學生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對教學內容進行分析。第二,教師要切合實際整合教學資源,巧妙向學生提出問題,激發學生探索知識的好奇心,使學生主動與教師交流溝通,加強對生物知識的理解與掌握。第三,教師需要創新交流方式,實現互動式教學,引導學生不要只是記筆記,而是要調動視覺與聽覺,在大腦運行的同時完成課堂的簡單記錄,只有這樣,學生才會理解知識點的由來,便于學生思維的靈活轉變。例如,在教授初中生物人教版“神經系統的組成”時,教師在課堂上可以向學生提問:人體生命活動的必要物質是什么?人體運動的基本單位是什么?神經系統是什么樣子的?它是由什么組成的?由此給學生創設交流互動情境,引出本節課的主題,學生會自主思考并互相談論這些問題,增強教學效果。

二、合理進行實驗,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實驗是生物課程中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實驗可以啟發學生思維,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升華學生情感。生物教師在課堂中引入實驗環節,一方面能夠強化學生對生物基礎理論的認知,促進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另一方面能夠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與創新能力,進而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生活中物質的反應原理與實驗現象,使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演示法為初中實驗中常用到的一種方法,是提高生物教學有效性的一種方法[2]。例如,在教授初中生物人教版“綠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機物的制造者”時,教師可以提前選取學生熟知的綠色植物,在課堂中向學生演示實驗,讓學生觀察裝滿澄清石灰水試管的變化情況,吸引學生眼球,并引導學生談論生物圈中有機物的來源。由此,通過演示實驗,提高生物教學的有效性。

三、利用先進信息技術,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教師在開展生物教學活動時,可以利用先進信息技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生物課堂有效性。例如,在教授人教版生物八年級上冊“細菌和真菌”時,因細菌與真菌的體積特別小,不易于學生觀察,所以教師可以借助網絡,收集細菌與真菌的圖片或者相關視頻,在課堂中呈現在學生面前,給學生一種直觀感受,對學生視覺造成一定沖擊,加上聲音的形象性,巧妙運用試聽結合的方式組織生物課堂,促進學生集中注意力學習生物知識[3]。同時,教師將學生分為幾個小組,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開展討論,給予學生充足時間思考細菌與真菌的結構特點,最后在每組中選取一名代表進行發言。如果學生因怕出錯誤,不敢發言,教師需要給予支持與鼓勵,樹立學生學習自信心。對于積極發言、勇于發表自己觀點的學生,教師需要給予肯定與認可,激勵學生更好地學習生物知識,培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與生物素養,提高生物課堂的有效性。

綜上所述,提高初中生物課堂教學有效性對生物教學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與價值,通過整合生物課堂教學環節,可以有效激發學生對生物的求知欲和探索欲,促進學生發揮自身主觀能動性,全身心投入到生物教學中,提高學習效率。所以,初中生物教師需要制訂科學的教學方案,以創設交流互動情境、合理進行實驗、利用先進信息技術的教學思想組織學生開展初中生物教學,確保生物教學發揮其最大價值。

猜你喜歡
生物有效性交流
生物多樣性
生物多樣性
如此交流,太暖!
上上生物
加強交流溝通 相互學習借鑒
如何提高英語教學的有效性
周櫻 兩岸交流需要更多“對畫”
制造業內部控制有效性的實現
提高家庭作業有效性的理論思考
第12話 完美生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