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強初中生物教學培養學生發散思維探微

2018-02-26 04:35
新課程(中學) 2018年11期
關鍵詞:觀察力生物情境

周 敏

(江蘇省連云港市灌云縣九年制實驗學校,江蘇 連云港)

初中生物是初中階段的一門重要學科,如何學好初中生物,激發學生對生命科學的興趣,最重要的是提高學生的發散思維。與數學、物理等其他更注重邏輯思維的理科學科相比,生物學科由于包含大量記憶類的信息,除邏輯思維外,也非常適合采用發散思維。發散思維是培養創造力的基礎,也是創造力思維的重要組成部分,由此可見發散思維的重要性。如提高初中生物教學的成效,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是廣大生物教師需要思索的課題。

一、發散思維的概念

發散思維是一種思維方法與思維方式。所謂發散思維,是指要突破思維的定式,從一個中心出發,以不同的視角與角度來思考與探究不同的解決方式與解決方案,從而開拓思維,提高創造力。在生物教學與學習中,學生需要掌握大量的生物知識與信息,發散思維可以讓學生的思路更寬廣,可以從多個角度來探究多種解決方法,從而讓學生更有效地解決問題

二、當前初中生物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從現狀來看,當前初中生物教學還存在一些問題,主要有:

(一)采用傳統的教學方法,不能激發學生對初中生物學習的興趣

從當前初中生物教學的現狀來看,不少初中生物教師還在采用傳統的教學方法,由教師在課堂上給學生講授生物知識,學生則被動地聽講。生物學中大量的知識僅靠教師的理論講授,學生難以消化,很容易感到枯燥乏味,也難以激發學生對生物學習的興趣。

(二)不重視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與發散思維的培養

傳統的生物教學中,教師只是按部就班地進行課堂教學,很少在課堂上留有充足的時間供學生思考與探究。這種灌輸式的教學方式使得學生思維受限,解決問題時往往只局限于課本上的方法,缺乏發散性思維,這對于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與探究能力是極為不利的。

三、加強初中生物教學,培養學生發散思維的策略

(一)通過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思維

問題情境教學法是激發學生主動思考、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能力與發散思維的一種有效教學策略。所謂問題情境法,即教師依據具體的課程內容,按照學生的認知特點,在課堂上創設情境,同時設計一些問題,以激發學生去主動思考與探究。在初中生物教學中應用問題情境法,需要生物教師綜合考慮具體的生物課程與學生的學情,創設一定的生物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設計問題或任務,給學生提供充足的時間來解決問題或完成任務。在探究與思考的過程中,學生的思維能力將得到很大的鍛煉,能開拓思路,很好地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教師在創設問題情境時,需要進行精心的策劃,設置怎樣的問題、提問的時機、問題的難度等都需要教師仔細思考,力求鍛煉學生的發散思維,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與探究的能力。例如,筆者在講授“脊椎動物”一課時,引導學生思考以下一些問題,爬行類動物與兩棲類動物怎么區別呢?動物的身體結構與它們的生活方式間存在什么聯系呢?對于一些學生的奇思妙想,筆者也不輕易否定,而是耐心聆聽,有錯誤的地方可以與學生進行辨析,學生的思維在這種溝通與交流中得到了很大的鍛煉,逐步養成了發散思維的能力。

(二)重視生物實驗,培養學生敏銳細致的觀察力

生物學科來源于對自然生物的研究,是對自然與生命的反應,由此生物是一門實踐性比較強的學科,存在著不少生物類實驗。通過實驗可以讓學生直觀形象地了解生物知識,同時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與實踐操作能力,也能培養學生對事物的觀察力,而敏銳的觀察力與感知力又是培養發散思維的重要基礎。傳統的生物教學不太重視實驗操作,以教師的理論講授為主,這實際上有悖于生物學科規律,作為生物教師需要轉變教學理念,將學生作為教學的主體,重視生物實驗,培養學生細致敏銳的觀察力。要提高學生的觀察力,教師在實驗開始時要與學生明確說明觀察的對象是什么,需要注意些什么,如果觀察對象不明確,學生不清楚要觀察與注意什么,就很容易產生迷惑的心理。此外,教師在實驗過程中還需要教會學生一些科學的觀察方法,讓學生提高洞察能力。經過長時期的鍛煉,學生對事物的觀察力與洞察力都有所提升,也能為他們發散思維的培養提供良好的基礎。例如,筆者組織學生在顯微鏡下觀察植物細胞時,先給學生明確所要觀察的細胞的形態,學生再自己觀察時,就能集中注意力,有的放矢地進行觀察。

總的說來,發散思維的培養對生物學習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如何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是我們廣大一線教師需要不斷思考的課題。

猜你喜歡
觀察力生物情境
生物多樣性
生物多樣性
上上生物
如何通過線描畫提高幼兒觀察力和表現力
借助具體情境學習位置與方向
觀察力、手眼協調能力
創設情境 以說促寫
第12話 完美生物
觀察力、手眼協調能力
觀察力、手眼協調能力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