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治學通識教育課程教學改革新思考

2018-02-26 09:53
新課程研究 2018年26期
關鍵詞:政治學通識政治

一、作為通識教育的政治學

通識教育(General Education)最初由美國帕卡德教授在19世紀初提出,并嘗試用于教學實踐。通識教育是古希臘自由教育思想的延續。古希臘人重視理智、德行和審美,忽視知識的實用價值。1919年,哥倫比亞大學開設“最高榮譽”(經典名著作品)和“當代文明”兩門課程,被認為是通識教育在美國的開端?!爱敶拿鳌闭n程創始人之一霍克斯指出,要將學生塑造成“對民主來說是安全的公民”。而我們今天所謂的通識教育則出現于1945年美國哈佛大學委員會發表的《自由社會中的通識教育》報告,該報告認為通識教育是“學生整個教育中的一部分,該部分旨在培養學生成為一個負責任的人和公民?!逼浜?,美國對通識教育進行了一定調整,但對培養一個對社會負責任的公民這個目標沒有變,正如有學者認為,“所謂通識教育就是一種建立人的主體性,以完成人之自我解放,并與人所生存之人文及自然環境建立互為主體性關系的教育,也就是一種完成‘人之覺醒’的教育?!?/p>

針對我國高等教育專業設置過窄、學生缺乏文化素養等問題,在20世紀80年代以后,通識教育思想經香港、臺灣引入。通識教育倡導大學并不只是專業教育的理念,大學更主要的是培育具有完整現代人格,同時具有較強的歷史責任感和使命感的學生,并應該能夠為學生未來的全面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因此,國內眾多高校都開始積極探索、推進通識教育課程。政治學作為一門重要的社會基礎科學,“是一切學術中最重要的學術”,研究如何組織和安排人類社會生活的問題,自然成為很多高校非政治學類學生一門重要的通識課程。

政治學是一門古老的學科,甚至有學者指出政治的起源比人類更古老。政治學科在現代學科發展史中也具有重要地位,早在清末成立的京師大學堂就曾設立政治堂,相比政治學發源地的美國僅晚了十幾年。1981年,復旦大學、北京大學和吉林大學等高校開設了政治學本科和碩士培養項目。當前,很多高校都設有政治學專業,培養了從學士、碩士、博士到博士后流動站等各個層次。通過政治學的教學,為國家黨政機構輸送了大批人才。

政治學作為揭示政治現象的一般本質與政治運行普遍規律的理論體系,主要包含這樣一些部分:展現政治價值坐標的政治哲學方面,如正義、自由、民主等;揭示政治體系精神的政治文化和政治意識形態層面,如共產主義、保守主義、原教旨主義等;說明政治體系內部構成和制度安排層面,如三權分立、政黨、國家等;描述政治實際過程的政治行為方面,如選舉、統治、階級斗爭等;描繪政治體系外在環境方面,如全球化、霸權主義、國際組織等。這些內容的不同組合,構成不同政治學說。掌握這些,才能使我們正確認知所處的政治生活情景,理智看待、參與現實政治生活。

因此,對于更多的非政治學類學生而言,政治學非常重要。作為一門通識教育課的政治學,能夠使學生知道一個良好的政治秩序是如何構成的,并如何建立和維持,如何做一個理性成熟的公民,如何堅持政治理性和政治智慧,避免政治冷漠和政治膨脹。因此,相對其他學科,政治學作為一門通識教育課程無疑更契合通識教育課的本義。

二、當前政治學通識教育教學中的問題

雖然很多高校通識教育課程中有政治學課程選項,不少高校也推出了一些精品課程,但總的來說,當前政治學作為通識教育在教學上還存在如下問題:

1.學生興趣不足。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也是最大的動力。然而,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特別是就業形勢的日益嚴峻,人文社科類中的經濟類學科日益成為顯學,如金融、會計等日益成為學生追逐的熱點。甚至很多行政管理、法學等專業學生紛紛謀求轉到經濟類專業,有的班竟然有超過一半學生轉投其他專業。政治學作為通識教育選修課自然不太受學生喜歡。筆者本人在課堂上對學生隨機調查中發現,大多數學生選擇政治學也是因為基于學分的需要和時間相對空閑,極少是因為對政治學感興趣而選擇這門課。值得注意的是,這些學生對政治學一知半解或知之甚少,受制于中學時期應試教育形成的政治學偏見。他們理解的政治學就是思想政治教育、意識形態宣傳,是階級斗爭、帝國主義等空洞的教條,普遍對政治學不感興趣,缺乏學習動力。

2.缺乏合適的教材。作為通識教育課的政治學教材與政治學專業教科書應該有所不同,也絕不是專業教科書的簡化版,而應該有獨特的知識系統,語言深入淺出,最好具有專題性質。然而,當前政治學通識教育的教材較少,絕大多數高校采用專業教科書。特別是近年來教育部要求各個高校無論是通識教育還是專業課,都要使用馬克思主義工程教材。而這對于一般的學生來說,可讀性和難度都增加不少。

3.教學方法單一。在傳統的教學觀點看來,教學過程是促使學生感知、理解、鞏固及運用知識或教學信息的過程。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只是消極被動的,只是被動接受教師教授的信息,進行學習掌握。因此,學生的主動性沒有得到充分地發揮。然而,政治學課程本身是一個基礎性課程,有著大量的抽象概念、原理,通過傳統的教學方式,很難引起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興趣,也就進一步導致課堂上師生缺乏教學互動,課堂氣氛沉悶、枯燥,學生大多低頭玩手機等,授課效果不佳。

4.學校重視不夠。據了解,哈佛大學通識教育課共分為八類,但是每類課程之間不是割裂的,是相互聯系的整體,而且主要聚焦公民意識的培養,樹立批判意識,弘揚古典精神,建立現代視野,實現國內關懷和國際友愛理念的統一。反觀我國很多大學對通識教育理念仍然認識不清,缺乏整體設計規劃。政治學課程和其他通識教育課之間缺乏支撐,沒有構成一個有機整體,課程教授完全是老師個人的事情。此外,通識教育絕非專業教育的“加餐”“甜點”,更不應該在專業主義模式下進行。

三、政治學通識教育課程教學改革建議

1.明確目標,建立包括政治學在內的通識教育課程整體規劃。學校要高度重視通識教育頂層規劃,不應只是照搬國外的模式,而要根據我國高校的特點,制定符合我國實際的通識教育課程目標和體系。美國高等教育委員會1947年發表的《為了民主的高等教育》這份報告中明確描述了美國通識教育的目標,即培育體現美國主流價值觀、與美國的社會制度相適應的社會公民。我國政治學通識教育課程的目標應該是培育具有“世界眼光、中國靈魂的現代公民”。這里的“世界眼光”強調培養的學生要具有全球視野,能夠以國際化的視角看待當前的世界和中國在世界的位置,并形成具有一定的國際視野和國際精神;“中國靈魂”更多地強調學生要能夠有效認知中國的文化,特別是傳統政治文化,不要盲從西化,要明了一個中國人所具有的文化基因,要愛護自己的文明,堅守自己的特色,成為一個具有中華精神的公民;“現代公民”強調要形成具有現代性的精神,對現代社會所要求的規則、情感、意志、能力內化為自己的行動,成為一個符合現代社會要求的公民。為此,學校需要在師資配備、經費投入、課程建設等方面加大投入,形成一個符合我國高校特點的包括政治學在內的通識教育課程整體規劃。

2.優化內容,完善政治學通識教育課程體系。通識教育的政治學課程與專業課程有一定的區別,在內容上要與我國政治體制相結合,要與國家價值觀相結合,積極宣傳新時代新思想?!爸袊螌W的基本任務是發展具有中國特色的政治民主模式?!薄拔覀冄芯空螌W是為了建設一個社會主義強國,我們要建立并加以發展的是社會主義政治學,它要求我們以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來研究社會主義的政治關系和政治規律。它是社會主義的,同時又是中國的,即從中國的具體情況出發,具有中國特點的社會主義政治學?!泵绹ㄗR教育也不否認其價值觀的教育功能,會將美國主流價值觀滲透到課堂中。如果通識教育培育出來的學生與社會主流價值觀相違背,無疑是通識教育的失敗。為此,作為通識教育課的政治學除了具有政治哲學、政治制度、政治文化等基本理論外,還要緊緊把握時代脈搏,聚焦當代政治實踐,積極倡導當代主流價值觀。具體內容方面,可以仿照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系列,組建通識教育系列教材編委,針對不同的內容,組織專家以專題形式進行編撰。

3.激發活力,多種教學方法以增強政治學通識教育課程吸引力。針對現代教學過程的本質,蘇聯教育家尤·克·巴班斯基曾指出:“只有在教師和學生的積極相互作用中才能產生出作為整體現象的教學過程本身。割裂開教與學之間的相互作用的聯系,就使這一過程失去完整性。也就是說,失去它存在的一個基本特征和條件,那就不成其為教學過程本身了?!币虼?,我們要高度重視在教學過程中的師生互動。對于政治學通識教育課而言,我們要注意采用這樣幾個教學方法:一是理論聯系實際。政治學是一門與實際聯系比較緊密的學科,我們日常生活中的眾多事件都可以通過政治學的方法來分析。如每年春天的“兩會”,期間涉及國體、政體等政治本質,也有民主、選舉等政治行為,我們可以根據組織學生開展模擬會議,了解我國政治體制和政治運行規則。同時,適當拓展我國與西方國家政治體制區別的內容,讓學生自己搜尋相關資料,組織發言。教師根據學生準備、發言情況總結,并進一步進行理論闡述。二是注重案例教學。案例教學法可以激發學生好奇心,增加其參與熱情,促使學生由原來消極被動的獲取知識轉化為積極參與尋求知識的氛圍,讓相對抽象、乏味的政治學基本概念和理論生動起來。教師要事先將精心選擇的案例發給學生,并將不同專業學生組合成不同小組,要求他們從不同的視角搜尋相關信息,再將相互間的信息在小組中進行交流,形成統一的觀點,然后再通過小組間討論,以激發不同觀點的碰撞,最后,教師點出案例所涉及的相關政治學的基礎理論和概念。三是注重新興教學工具的運用。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各種網絡即時通信工具勃興,傳統的報紙、電視、廣播等媒介已逐漸失去對學生的吸引力。政治學教師要注意把握新時期學生特點,充分利用各種信息工具。如組建課程微信群,不斷推送一些時事新聞、政治熱點事件,讓學生討論,并在課堂進行點評。而學生在微信群的討論活躍度也將作為學生期末成績的一項指標。這樣就可以做到課上課下、隨時隨地的進行相關知識點學習,學生也有學習熱情。而要實現多種教學方法使用,一個重要前提條件是對于通識教育的政治學課程,學校要給予更靈活的考核方式,不應與專業課程一樣要求閉卷考試,可以允許教師自主決定考核形式,只需提供相應考核依據即可。

猜你喜歡
政治學通識政治
“講政治”絕不能只是“講講”
70年中國政治學議題變遷與轉向
居住的政治學
“政治攀附”
“政治不純”
政治不過硬,必定不可靠——政治體檢不能含糊
通識少年小課堂 無線電尋寶之旅
通識少年“種”石油
通識少年小課堂 血液之旅
通識少年·拿破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