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教材,呈現作文結尾之精彩

2018-02-27 12:47陳亞
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 2018年2期
關鍵詞:例子課文

陳亞

摘要:考場作文結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不少考生對此不夠重視。本文旨在以課文為例,通過分析教材中的經典結尾,來提高廣大考生撰寫作文結尾的能力。

關鍵詞:考場作文;結尾;課文;例子

“編筐織簍,重在收口”,作文也如是。好的文章結尾如撞鐘,如豹尾,如佳人臨去秋波那一轉,簡潔有力,余音裊裊,令人低回流連,不忍釋卷。

考場作文尤其如此,特別是高考,眾所周知,高考閱卷由于時間緊、任務重、天氣較熱加之網絡作業,一份作文平均耗時也就幾十秒,有的甚至一掃而過。如何在短時間內抓住評卷老師的心就成了廣大師生備考時需要考慮的問題。

然而考場不比平日,多數考生作文時不太可能做到面面俱到,字字珠璣。這就需要講效率,講技巧,要做到“把粉搽在臉上”,在關鍵處下功夫。開頭、結尾無疑就是一篇文章的關鍵處了,可惜,筆者通過長期實踐觀察發現,不少同學只關注開頭,不注重結尾,常常出現“虎頭蛇尾”,“草草收尾”的情況。如此,這“臨去秋波的一轉”只會把閱卷老師嚇跑。這樣的作文當然不會得高分。

如何解決這個問題,眾說紛紜?!罢n本是個例子”(葉圣陶語)。因此筆者認為我們不必舍近求遠,“捧著金碗要飯”,語文教材里就有不少精彩的結尾。下面分類舉例加以分析。

一、水到渠成,自然收束式

一般寫人記事類文章常用這種結尾。

如《燭之武退秦師》的結尾“……吾其還也,亦去之?!焙喓唵螁?,自自然然;《荊軻刺秦王》的結尾“左右既前,斬荊軻。秦王目眩良久?!庇诟叱碧庩┤欢?,卻無絲毫突兀之感,尤其是“目眩良久”四字可謂神來之筆,既成功渲染了現場的混亂與緊張,也側面襯托了英雄虎膽;《鴻門宴》的結尾“沛公至軍,立誅殺曹無傷?!笨此茻o心之閑筆,實則必不可少,這幾句話簡短有力,決無丁點拖沓之嫌,一如劉邦之為人:做事果敢,不留后患;《廉頗藺相如列傳》的結尾:“卒相與歡,為刎頸之交?!币粓龆髟?,終煙消云散,皆大歡喜。司馬子長以九字作結,可謂四兩撥千斤。

不過此類結尾最讓人叫絕的還是《蘇武傳》末了那幾句“……。武留匈奴凡十九歲,始以強壯出,及還,須發盡白?!狈g成白話文就是“蘇武總共在匈奴待了十九年,當初奉命出使的時候身強力壯,等到回來,胡須頭發都白完了?!北砻嫔献髡呤窃诶蠈嵄痉值亟淮虑榈慕Y果,純白描,無修飾,平淡無奇,波瀾不驚。然細品之下卻能掂出這十九個字的功力與分量:強壯出使,白發歸漢,一十九年,早已物是人非,換了人間,恍如一夢呵,只是這夢太長,太苦痛。喃喃自問:“人這輩子能有幾個十九年?”讀罷一股叫做悲壯的東西充塞胸中,溢滿乾坤。

二、直抒胸臆式

如《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結尾“有學問,有文采,有熱心腸的學者,求之當世,能有幾人?……?!闭缌簩嵡镒约核f的,“文章要深,要遠,要高,就是不要長?!苯Y尾更應如此,他做到了。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這幾句話自然地收束了全文,真切地表達了對老師的贊美與尊敬,無半點“矯揉造作,無病呻吟”之感,因其簡短,因其有真情實感,故而自然,故而雖直接但不直白庸俗?!?/p>

《故都的秋》結尾“秋天,這北國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話,我愿意把壽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換得一個三分之一的零頭?!币鄬俅祟?。

三、首尾呼應(圓合)式

如《奧斯維辛沒有什么新聞》開頭結尾都提到了“陽光明媚溫暖,綠樹成蔭,兒童在追逐游戲”。這樣的安排使得全文結構緊湊,內容完整,加深了讀者的印象,有力地強調了主題,使讀者在這些看似平靜的文字背后讀出了不平靜的風暴,感受到了罪惡與善良的對立,反襯了集中營當年的暗無天日與慘絕人寰?!逗商猎律芬晃膹摹捌拊谖堇锱闹c兒,迷迷糊糊地哼著眠歌”到“妻已睡熟好久了”,從披衣出門到最后回到家門,結構上巧妙地呈現出了首尾圓合的藝術美感,這也是該文成為經典的重要原因之一。

《祝?!芬晃膹拈_頭的新年將至,準備祝福到末了描述魯鎮的祝?!笆r”亦屬此類,其中妙處不再贅述。

四、構建意境(畫面),以景作結式

《項脊軒志》的末尾,“庭有枇杷樹,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蓋矣?!焙喍讨翗O,惜墨如金,余韻悠長,余音裊裊,可謂“不著一字,盡得風流”。雖貌似平靜,卻平靜又激蕩,寓深沉如海的亡妻之痛于平淡的描述之中,是真正的“羚羊掛角,無跡可求”。樹長人亡,物是人非,光陰易逝,情意難忘,睹樹思人,往事像一雙手揉搓著作者的心,讓人唏噓嗟嘆……這正是“落花無言,人淡如菊”的那種美。

類似風騷傳神的結尾還有《赤壁賦》,“……客喜而笑,洗盞更酌,肴核既盡,杯盤狼藉,相與枕藉乎舟中,不知東方之既白?!笨腿宿D悲為喜,更換杯盞重新開宴,很快菜肴果品都被吃個精光,只剩下桌上的杯盤一片凌亂,于是大伙在船里互相枕著靠著睡去,不覺東方已露出了魚肚白。寥寥三十來字,活現了當時熱鬧的場面,寫盡了那份愜意、灑脫與釋然,這份美如“太華夜碧,人聞清鐘”,如“白云初晴,幽鳥相逐”。這個結尾也是典型的蘇軾風格“行于當所行,止于所不可不止”。行文流水,揮灑自如。

以上舉例多屬記敘類,散文類文章,至于論說文,教材中也有不少規范經典的結尾,如《過秦論》《六國論》《伶官傳序》《拿來主義》等,相信只要在日常的教育教學中教師能相機引導,學生能勤加揣摩,我們一定能在考場上做好“臨去秋波那一轉”,轉出個百媚千嬌,轉出那風神瀟灑 ,留住閱卷老師的心神,讓他給我們個高分。

參考文獻:

[1]郭紹虞主編《歷代文論選·一卷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11月新1版

[2] 王運熙 周鋒撰《文心雕龍·譯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8月第1版

(作者單位:安徽省明光市第三中學 239400 )

猜你喜歡
例子課文
我背課文很慢,怎么辦?
端午節的來歷
背課文
國寶的傳說
如此樂觀
猴哥來了
明知故問
怎樣成為百萬富翁
商界求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