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任蒙想到林語堂

2018-03-06 09:10解智偉
神州·時代藝術 2018年1期
關鍵詞:靜氣筆力骨氣

解智偉

任蒙有兩個身份,一是散文家,一是書法家。他的散文和雜文曾經獲得全國孫犁散文獎唯一大獎、冰心散文獎、全國首屆魯迅雜文獎金獎;他的書法作品曾經被選入全國政協禮堂的書畫展覽,也曾在中國作家書法大展中獲得最高獎項。

歷來文人學士崇尚風雅,除了吟詩作賦的“舞文”外,還喜歡揮毫命楮的“弄墨”,因此,文人書法一直是中國書法的主流。從王羲之清風出袖的《蘭亭序》到蘇軾風標獨樹的《寒食帖》,從拍了四個多億的黃庭堅《砥柱銘》到珠玉疊出的唐伯虎書法,都是后世無可代替的典范。

見字如面,今人面對先賢的無價墨寶,撲面而來的是古人的情懷。字如其人,每個書家的筆痕,都留有自己的文化印記。如今,我們品賞任蒙的書風,其遒媚秀逸,透出的是一股文人的靜雅氣質。他的字,是儒雅的書寫,字里行間是“士”的溫潤閑雅。

任蒙早年寫詩、從軍的兩大經歷,隱含在書法作品的形質之中,形成了其書寫的兩大特點:一是俊秀,飄若浮云,矯若驚龍,有流風回雪的詩人特質;二是挺拔,書寫端勁,法度謹嚴,有忠勇剛正的軍人風采。

多次聽任蒙說過:字要寫得清清楚楚,人要活得明明白白。也有人說:“品高者,一點一畫,自有清剛雅正之氣?!睍房梢娙似?,觀其書如見其人,書家的一筆一劃,可在點畫結構中看出一個人的瀚墨情懷。

書法獨立成一種特殊的藝術門類后,就逐步失去了它的認字功能,它開始形成自足的完整的生命體。

欣賞書法,就是看字里行間有沒有“氣”。真正書法作品的點畫是會呼吸的,這種氣韻體現的是生動、自然和通達,墨色的濃淡,結構的疏密,行筆的急緩,輸贏都在一口氣上,氣順則清朗,氣滯則阻塞,作品的內蘊與欣賞者的內在感受以及宇宙的自然靈性,一氣貫通,就是舒服,就有審美的愉悅感。

任蒙的書法作品有三氣:骨氣、文氣、神氣。

書法是稟氣而生,含氣而長的藝術,看書法首先要看字里面有沒有骨氣,能不能站起來。

古人強調骨法用筆,晉代女書法家衛夫人在《筆陣圖》中說:“善筆力者多骨,不善筆力者多肉;多骨微肉者謂之筋出,多肉微骨者謂之墨豬?!?/p>

好的書法作品運筆有勢,用筆精到,每一筆都有剛勁的骨力,反之,病筆就是線條靡弱乏力,輕浮沒有骨氣。

骨氣是靠自我修養出來的,要靠日久天長的凝聚,任蒙習書,酷暑寒冬從不間斷,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獨家風貌,高古凝重,質樸剛健。任蒙就是植骨于筆,鐵線銀鉤寫的是生命內部的張力。

再說文氣,就是書外的運筆修養。

任蒙在書寫的提頓斷按中,彌散出一種文氣,也就是一種書卷氣。

我曾經將任蒙和林語堂書法作過簡單的比較,我說,兩人在書寫體例上十分相近,點線之間都流露出中國文人書寫的文氣、逸氣和靜氣。

任蒙和林語堂分屬兩個不同時代的散文大家,兩人雖不工書,而其書法都有中國文人特有的書卷氣,都自有三分秀色兩分雅趣。

除了特有的文人學養外,兩人都有書生特有的氣韻,飄逸而灑脫。

林語堂行文亦莊亦諧,并以閑適幽默為格調、性靈超遠為立場,他的書寫,更顯逸品散淡,于是就少了書法的凝重。

而任蒙書法的筆意清逸,多來自骨子里的清高和志趣的高遠,他的書寫總顯得謹守法度,筆力嶙峋。

原野因清曠而明朗,天空因澄澈而高遠。至靜是一種修為,靜氣是一種文化境界,林語堂更多的是道學的清靜,任蒙的靜氣來自內在的堅持與執著的韌性。

如果說骨氣是書法中的文字“站立”起來的基礎,文氣是書外的學養護體,那么,神氣則讓書寫達到神采飛揚的高度。書法最難得的是神氣,古人評價書品說,書之妙道,神采為上。顧愷說書法的最高境界是“通神”。

任蒙的書法毫端蘊秀,體態大度,作品與自然的氣息相通,筆筆酣暢閑不住,作品與歲月的滄桑相遇,字字都有風和雨。

我欣賞任蒙的書法作品,不是滿紙煙云、仙氣盈盈,而是那些行楷的動態書體,清流徐動,氣韻充沛,疏林秀立,生機盎然,每每賞讀,都被其精神世界的浩然之氣感動。

▲ 任蒙 書

任蒙 作品

▲ 任蒙 書

▲ 任蒙 書

▲ 任蒙 書

▲ 任蒙 書

▲ 任蒙 書

猜你喜歡
靜氣筆力骨氣
富則講臉面,窮則說骨氣
朽木頌
拓展延伸
靜氣
試論精品稿件的“真善美”
書畫用筆的“筆力”論
富則講臉面,窮則說骨氣
談風骨
順勢
沉靜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