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南省區域創新發展新動能研究

2018-03-06 12:59楊彩鳳魏巍張越
科技資訊 2018年23期
關鍵詞:企業創新科技創新

楊彩鳳 魏巍 張越

摘 要:近年來,湖南省的科技創新能力不斷提升,推動全省經濟高質量發展。本文根據2017年中國區域創新能力評價報告的結果,對湖南省區域創新能力的優劣勢進行分析,分析結果可知,湖南省區域創新能力中企業創新能力優勢明顯,知識創造和知識獲取能力成為創新短板,創新績效停滯不前。對此,本文結合湖南省實際發展情況,從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等方面提出了相應對策建議。

關鍵詞:區域創新 科技創新 企業創新 創新短板

中圖分類號:F1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8)08(b)-0242-03

《中國區域創新能力評價報告》以區域創新體系理論為指導,利用大量的統計數據,綜合、客觀、動態地從實力、效率、潛力3個角度評價各省市的知識創造、知識獲取、企業創新、創新環境和創新績效5個方面的創新能力情況,發揮了地方政府在產業升級和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能動作用,為推動地方經濟發展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基于2012—2017年《中國區域創新能力評價報告》,對湖南省區域創新能力與特征進行分析,深入剖析該省創新的優勢與劣勢,為進一步提高該省區域創新能力,培育高質量發展新動能尋找新的突破點。

1 湖南省區域創新能力優勢分析

1.1 綜合排名連續5年位居全國中上游

近5年,湖南區域創新能力綜合排名位居中上游。2017年,湖南區域創新能力綜合分值為26.63分,位居全國第12位,較上年上升1位,中部6省中位居第3位,落后于湖北2.72分、安徽1.73分。從創新實力、效率和潛力3個維度看,2013—2017年該省創新實力一直位居全國第14位,中部第4位;創新效率位居全國第11位,中部第2位,創新效率保持全國中上游水平;創新潛力位居全國第15位,中部第4位,較2013年排位有所下降,在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加大和轉型發展需求迫切的局勢下,創新發展的增速有所放緩(見表1)。

從創新能力構成的5個方面來看(見圖1),企業創新、知識創造與知識獲取能力排名有所上升,但創新環境排名下降明顯。知識創造全國排位上升3位,知識獲取全國排位上升5位,創新績效排位保持不變,創新環境全國排位下降3位。與兄弟省份相比,創新績效位居全國第14位,中部第3位,知識創造、知識獲取和創新環境分別位居全國的第16、17、18位,分別位居中部第3、3、4位,均落后于安徽和湖北。

1.2 企業創新優勢明顯,成為湖南區域創新發展主要動能

2013—2017年湖南省企業創新綜合能力一直躋身全國前十位。2017年湖南的企業創新綜合指標得分是35.3分,位居全國第9位,中部第2位,與上年相比全國排位上升1位。近幾年,湖南省高新技術產業快速發展,創新載體培育力度加大,大幅提升了湖南省企業創新能力。

企業研發投入快速增長成為拉動企業創新能力的主要動因。2013—2017年研發投入綜合指標從全國第11位上升到全國第9位,全省企業的研發經費投入從281.83億元增加到503.09億元,年均增長15.6%,占全省研發經費投入的比重一直高達85%以上。通過加大研發經費投入,使企業突破技術壁壘,打造行業的技術競爭優勢,有助于企業的服務和產品創新,為企業帶來了更大的經濟效益,2013—2017年企業新產品銷售收入一直位居全國前十,新產品銷售收入效率更是位居全國第4位。企業通過加大研發經費投入不斷推動自身技術創新,提升企業競爭力,擴大經濟效益,已成為該省科技創新和技術創新的主體(見圖2)。

2 湖南省區域創新能力短板剖析

2.1 知識創造和知識獲取能力排位靠后,但提升速度快

2013—2017年湖南省知識創造和知識獲取綜合指標全國排名相對靠后,2017年知識創造指標得分是20.44分,位居全國第16位,較上年上升3位。知識獲取指標得分是14.04分,位居全國第18位,較上年上升5位。雖然知識創造和知識獲取能力指標全國排名較上年均有所提升,但仍處于全國下游水平,明顯弱于安徽和湖北,仍然是該省創新發展的短板。

發明專利增長乏力、科研論文產出水平低是知識創造能力落后的重要原因。2017年專利綜合指標全國排第14位,較上年提升6位,但發明專利申請受理數位居全國第17位,落后于安徽、湖北和河南,每萬名研發人員平均發明專利申請受理數位居全國第23位,居全國下游水平,中部落后于安徽、湖北。2017年國內論文數全國排第13位,但每十萬研發人員平均發表的國內論文數全國排第23位,落后于山西、湖北、江西。

2.2 創新績效能力排位中下游,仍有較大發展空間

2013—2017年湖南省創新績效綜合指標全國排名相對靠后,2017年該指標得分是33.51分,位居全國第14位,較上年無變化,中部落后于河南、湖北和安徽,位居全國中下游,近幾年排位變化不大,是湖南省區域創新能力提升的一大短板。

就業綜合指標下滑太快是創新績效排名靠后的主要因素。從圖3中可以看出,2013年就業綜合指標全國排第5位,2017年全國排第20位,較2013年下降了15位,成為湖南省創新績效能力低的主要影響因素。其中,2017年城鎮登記失業率為4.09%,排全國第29位,說明湖南省就業機會和就業環境均有待進一步提升,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吸納高端人才在湘就業。

產業國際競爭力弱也是湖南省創新績效能力低的一大影響因素。2017年湖南省產業國際競爭力指標排全國第16位,雖然較2013年提升了5位,但仍處于全國中下游水平。其中,2017年高技術產品出口額為3596.3百萬美元,排全國第19位,中部第6位。高技術產品出口額占地區出口總額的比重僅為18.84%,而該指標重慶高達70.41%,中部河南達到60.43%。從以上數據可知,湖南省的產業國際競爭力水平較低,市場開放程度不夠,國際化發展有待進一步打開。

3 提升湖南省區域創新能力的對策建議

3.1 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保持創新優勢

企業創新能力強作為湖南省區域創新能力提升的有力保證,要不斷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保持優勢。政府要通過加大科技投入、制定稅收優惠等政策,創造各類企業公平競爭的創新環境,強化企業的創新主體地位。大力培育高新技術企業和科技型中小企業,通過資金支持、優惠政策等為這些新興產業提供更好的創新環境。鼓勵企業牽頭實施重大科技項目,發揮產學研項目的作用,鼓勵企業與高校、科研院所等主體之間的合作,共建核心技術研發平臺,提高新技術和新產品的產出能力,為提升區域創新能力發揮更大的作用。

3.2 提升知識創造水平,創造科技成果產出

加強基礎研究,提升原始創新能力。湖南省基礎研究經費投入占全省R&D經費支出的比重僅為16.21%,積極支持高校、科研院所與行業骨干企業聯合組建創新聯盟,合作開展相關基礎研究和關鍵共性技術研發,引導企業增加對基礎研究的投入,適度開展基礎性、前沿性創新研究。

3.3 加強對外科技合作,提升知識獲取能力

加強科技合作和技術轉移,爭取知識獲取能力能進入全國中游水平。重視外部知識的獲取,充分利用部省會商等工作機制,深化政府間的科技合作,完善重點領域的合作研發平臺建設,提高該省技術創新能力。結合“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發展需求,依托科技創新合作機制,加強與外省、外國技術合作和科技創新平臺建設,在軌道交通、裝備制造等重點領域加強創新合作和技術轉移,積極打造協同創新共同體,打造引領全何時能科技創新發展的強力引擎。

3.4 促進創新創業,提高綜合競爭力

提升就業水平,調整產業結構,提升該省綜合競爭力,爭取創新績效綜合指標進入全國前十。人才作為創新之本,要培養創新型人才,保障提升創新能力的根基。加快建立科技創新創業人才扶持機制,通過制定安家落戶優待政策、薪酬激勵等人才引進政策,提供更寬廣的舞臺和空間給科技人才在湘創業。抓住創新型省份建設和長株潭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的契機,落實“一區三谷多園”的空間布局、“5+5+X”的產業布局和“核心先行、輻射帶動、全面提升”的發展戰略,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培育高質量發展新動能。

參考文獻

[1] 姜文仙.廣東省區域科技創新能力評價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6(9):75-86.

[2] 楊勇,溫波,李珂.強化研發投入提升區域創新能力研究——以鄭州市為例[J].創新科技,2017(8):10-14.

[3] 李煒,李子彪,康凱.區域創新極培育能力影響因素實證研究[J].技術經濟與管理研究,2018(6):117-122.

[4] 趙清軍,周畢芬.我國區域科技創新能力及其效率評價研究[J].石家莊鐵道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6):20-27.

猜你喜歡
企業創新科技創新
專用性人力資本、治理機制與企業創新
不同行業的企業創新特征實證分析
論以科技創新體系建設推動煙草行業可持續發展
山東科技創新與農業國際化戰略發展研究
新常態下吉林市企業創新現狀研究
要素投入對區域經濟增長貢獻率分析
關于產業集群效應的研究
電子商務環境下的財務管理研究
實施細胞激活工程與推動企業創新發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