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同行業的企業創新特征實證分析

2017-01-09 09:39馬銀戌劉金玲
河北經貿大學學報·綜合版 2016年4期
關鍵詞:企業創新聚類分析因子分析

馬銀戌+劉金玲

摘要:以河北省企業創新調查數據為依據,采用描述統計分析、因子分析和聚類分析等統計方法,研究河北省不同行業的企業創新特征。結果表明,從總體上看,河北省成功實現創新的企業在企業總數中不足一半,總體創新能力偏弱;不同行業之間企業創新能力存在顯著差異,建筑業企業總數較少,但成功實現創新的企業數比重最高;工業成功實現創新的企業數比重略低于建筑業,但具有創新行為的企業絕對數最多;服務業無論是具有創新行為的企業數還是成功實現創新的企業比重都是最低的,創新能力最弱;在工業中,制造業的創新能力最強,是河北省企業創新的主體。

關鍵詞:企業創新;行業創新特征;因子分析;聚類分析

中圖分類號:F27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1573(2016)04-0064-10

隨著國民經濟的持續發展,我國已進入創新型國家建設的攻堅階段。河北省作為京畿大省,建立創新型省區勢在必行。企業作為經濟發展的主體,在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扮演著重要角色,要提升企業競爭力,促進企業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在復雜的市場競爭中站穩腳跟,提升企業創新能力是當務之急。

國內外關于企業創新的研究成果很多,已有文獻大多數側重于對企業自主創新能力評價指標的構建研究,少數是對區域企業創新特征、趨勢和能力的研究。由于行業種類各異以及數據獲取的困難性,對于不同行業的企業創新特征的定量研究較少。

筆者依據河北省企業創新調查的翔實數據,對不同行業的企業創新行為進行深入研究,探求不同行業的企業創新結構特征,挖掘出影響不同行業間創新驅動的主要因素,為河北省全面提升創新能力和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提供理論依據。

一、河北省企業創新基本情況分析

創新指本企業推出了新的或有重大改進的產品或工藝,或采用了新的組織管理方式或營銷方法,具體包括四種類型:產品創新、工藝創新、組織(管理)創新和營銷創新。其中,產品創新指企業推出了全新的或有重大改進的產品。工藝創新指企業采用了全新的或有重大改進的生產方法、工藝設備或輔助性活動。組織(管理)創新指企業采取了此前從未使用過的全新的組織管理方式,主要涉及企業的經營模式、組織結構或外部關系等方面。營銷創新指企業采用了此前從未使用過的全新的營銷概念或營銷策略,主要涉及產品設計或包裝、產品推廣、產品銷售渠道、產品定價等方面。

根據河北省統計局的調查說明,此次調查的范圍為國民經濟中創新活動相對活躍的部分行業,主要是工業、建筑業和服務業,未包括第一產業,服務業中有部分細分行業也未進行調查;調查對象為規定行業范圍內的企業法人。本課題組依據河北省統計局提供的調查范圍內有關數據,對河北省不同行業的企業創新情況進行分析研究,研究范圍與調查范圍一致。

(一)兩大產業的企業創新總體情況分析

此次河北省統計局提供的調查數據范圍,從產業看,主要是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第二產業中又包括工業和建筑業兩個大類行業,第三產業為服務業。在各大行業類別下又可再細分為多個子行業。筆者首先對兩大產業總體的企業創新情況進行分析,數據結果見表1。

表1顯示,從總體情況來看,第二產業實現創新的企業個數較多,所占比重較高,企業創新能力較強;第三產業實現創新的企業比重較低,企業創新能力較弱。在第二產業中,建筑業實現創新的企業所占比重較高,但其分母基數很??;工業中實現創新的企業所占比重略低于建筑業,但其分母基數很大,因而,工業是河北省企業創新的中堅力量。從整體上來看,河北省成功實現創新的企業所占比重為41%,還不到一半,說明河北省企業創新能力總體水平還偏弱,有待提高。

(二)細分行業的企業創新基本情況分析

根據國家統計局產業分類標準,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共可細分為96個子行業(三級分類)。由于此次企業創新調查的范圍為國民經濟中創新活動相對活躍的部分行業,而非全部行業。因此,筆者只針對進行了創新調查的69個三級子行業進行分析。

對69個細分行業的原始數據加工處理的結果顯示①,成功實現創新的企業總數所占比重高于全省總體平均水平(41.01%)的行業有40個,占行業總數的58%,超過一半;在這40行業中有27個行業屬于工業(其中有26個屬于制造業,1個屬于采礦業),在40個行業中占了70%;有3個行業屬于建筑業,8個屬于服務業,比重分布見圖1。

細分行業中成功實現創新的企業總數所占比重排名前10位的行業依次是: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100%),貨幣金融服務(89%),保險業(70%),煙草制品業(67%),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67%),醫藥制造業(65%),酒、飲料和精制茶制造業(64%),專用設備制造業(58%),食品制造業(57%),儀器儀表制造業(57%),上述10個行業中第一個屬于采礦業,第二和第三個屬于服務業,其余7個都屬于制造業,這些行業是河北省創新能力最強的行業,但需指出,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只有2個企業,煙草制品業只有3個企業,行業規模太小,比重的高低不能完全反映其行業創新能力。

細分行業中成功實現創新的企業總數所占比重排名后十位的行業依次是:管道運輸業(0),資本市場服務(0),廣播、電視、電影和影視錄音制作業(0),道路運輸業(18.49%),有色金屬礦采選業(21.05%),裝卸搬運和運輸代理業(21.58%),倉儲業(22.35%),批發業(23.31%),商務服務業(23.42%),黑色金屬礦采選業(24.51%),這10個行業中有色金屬礦采選業和黑色金屬礦采選業這2個行業屬于采礦業,其余8個行業都屬于服務業。

上述分析表明,工業的總體創新能力高于服務業,工業中制造業的創新能力又高于采礦業和電熱水氣制造業,制造業子行業多,規模大,對全省創新能力的影響巨大。因此,有必要對制造業進行進一步的分析。

在制造業31個子行業中,有26個子行業成功實現創新的企業總數所占比重高于全省總體平均水平(41.01%),而在這26個子行業中,比重超過50%的子行業有13個,依次是: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66.67%),煙草制品業(66.67%),醫藥制造業(65.15%),酒、飲料和精制茶制造業(63.58%),專用設備制造業(58.50%),食品制造業(57.46%),儀器儀表制造業(56.99%),家具制造業(56.29%),汽車制造業(55.26%),印刷和記錄媒介復制業(54.30%),化學纖維制造業(53.19%),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51.39%),鐵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運輸設備制造業(51.25%)。上述行業中,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專用設備制造業,儀器儀表制造業,汽車制造業,鐵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運輸設備制造業共5個行業屬于裝備制造業。在制造業31個子行業中,成功實現創新的企業總數所占比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的子行業只有5個,依次是:金屬制品、機械和設備修理業(30.77%),紡織業(36.26%),廢棄資源綜合利用業(37.29%),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38.18%),紡織服裝、服飾業(39.61%),其中排在最后一位的紡織服裝、服飾業的比重仍高于服務業平均比重。上述情況反映出河北省制造業的總體創新能力高于服務業,而在制造業中裝備制造業的創新能力更加突出。

(三)企業創新的費用投入和產出成果分析

企業創新首先需要有人力、設備和資金的投入,這些投入是實現創新的物質基礎。對于創新產出,學界一般認為應包括直接產出和間接產出兩方面,其中,直接產出主要指申請的專利和發明創造,間接產出則主要是指新產品的產出情況。由于省統計局提供的數據中沒有人力和設備的投入資料,也沒有間接產出的數據,僅有費用投入和申請專利的企業數。因此,本報告利用這兩個指標對不同行業的創新投入和產出進行分析,分析的產業口徑與上文所指的69個子行業一致。

整理后的數據結果顯示,河北省2014年將近500億元的創新費用全部用于工業,其中制造業的創新費用占84.6%,建筑業和服務業沒有創新費用。從創新的直接成果看,工業中申請了專利的企業數為1 729個(其中,制造業1 669個),占工業企業總數的12%,占全省申請專利的企業總數的90%(其中,制造業87%);建筑業中申請了專利的企業數為59個,占建筑業企業總數的21%,占全省申請專利的企業總數的3%;服務業中申請了專利的企業數為135個,占服務業企業總數的2%,占全省申請專利的企業總數的7%。上述數據表明,制造業無論是創新費用的投入還是創新的直接產出比重都超過80%,從而對全省的創新投入和產出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對原始數據進一步加工整理后的結果顯示,創新投入在工業內部各個子行業中的分布是不均衡的,創新費用最多的是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創新費用為125億元,占全省創新總費用的25%;創新費用最低的是煙草制品業,創新費用為146萬元,占全省創新總費用的0.003%;最高是最低的8 550倍,行業之間差異懸殊。其中,創新費用超過10億元的行業共有10個,依次是: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125億元),汽車制造業(53億元),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39億元),石油加工、煉焦和核燃料加工業(28億元),醫藥制造業(28億元),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25億元),專用設備制造業(21億元),鐵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運輸設備制造業(18億元),非金屬礦物制品業(14億元),通用設備制造業(11億元);這10個行業的創新費用之和占全省創新總費用的73%。創新費用不足1億元的行業有8個,行業依次是:煙草制品業,廢棄資源綜合利用業,家具制造業,其他制造業,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業,文教、工美、體育和娛樂用品制造業,化學纖維制造業,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業,這8個行業的費用之和為2.4億元,在全省創新總費用中占比不足0.5%。

上述分析中,排在前10位的行業都是河北省的主導產業,其中,汽車制造業,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專用設備制造業,鐵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運輸設備制造業,通用設備制造業5個屬于裝備制造業。這種情況反映了河北省的創新投入主要傾向于鋼鐵、裝備制造業、石油化工、醫藥、建材等主導產業。

從創新產出看,有18個行業申請專利的企業比重高于河北省平均水平(9%),但其中有些行業企業數很少,如煙草制品業,總共只有3個企業,有2個申請了專利,比重(67%)雖然很高,但在全省創新總產出中所占份額只有0.1%。為了避免有失偏頗,筆者將各行業申請專利的企業在本行業的比重和在全省申請專利企業總數中的比重結合起來,兩者綜合起來,排名前10位的行業依次是:專用設備制造業(28%,12%),通用設備制造業(18%,9%),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17%,9%),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17%,7%),醫藥制造業(37%,5%),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28%,3%),汽車制造業(14%,4%),儀器儀表制造業(39%,2%),食品制造業(15%,2%),文教、工美、體育和娛樂用品制造業(14%,2%),這10個行業是河北省創新產出效益最好的行業,其中,專用設備制造業,通用設備制造業,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汽車制造業,儀器儀表制造業6個行業屬于裝備制造業。與創新投入相對應,創新產出效益好的行業集中在裝備制造業、化工、醫藥、食品制造等主導產業。

值得注意的是,河北省第一大產業——鋼鐵,創新費用最多(125億元),比重最大(25%),但創新產出的效益較差,申請專利的企業比重僅為8%,低于河北省平均水平,而其申請專利的企業數在全省總數中所占比重也只有3%,這種情況應引起有關方面的關注。

綜上所述,無論是創新活動、創新投入還是創新產出,河北省不同行業間都具有顯著差異,制造業實現創新的企業數所占比重較高,創新投入較多,創新成果也較多,具有較強的創新能力,尤其是裝備制造業成為創新的主體行業;服務業實現創新的企業數較少,創新投入不足,創新產出較少,總體創新能力較弱。

(四)企業創新類型構成分析

創新類型具體包括四種:產品創新、工藝創新、組織(管理)創新和營銷創新,但原始數據中是將上述四類合并為兩類,對原始數據加工整理的結果顯示,工業中有產品或工藝創新活動的企業比重為29%,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6%),也大大高于服務業的比重(16%)。工業中有組織(管理)創新或營銷創新的企業比重為36%,服務業的比重為20%,前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31%),而后者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上述內容是針對單一類型的創新進行的分析,進一步地將產品或工藝創新、組織(管理)與管理營銷創新這兩大創新類型結合起來,以全省平均水平為標準進行二維列聯表分析,由于篇幅所限,69個三級細分行業的表格過大,因此,筆者給出12個二級子行業的結果(見表2)。

表2將12個細分行業劃分為四個象限,第一象限為有產品或工藝創新活動的企業比重和有組織(管理)創新或營銷創新的企業比重同時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的行業,包括金融業,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建筑業,制造業4個行業,這4個行業的企業創新類型豐富,各種類型比重都較高,是河北省創新能力最強的行業;第二象限為有產品或工藝創新活動的企業比重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而有組織(管理)創新或營銷創新的企業比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這個象限只有科學技術和技術服務業1個行業,是創新能力較強的行業,但應在產品或工藝創新上有所提高;第三象限為左下方區域,這個象限沒有行業;第四象限是表2的右下方區域,這類行業有產品或工藝創新活動的企業比重和有組織(管理)創新或營銷創新的企業比重同時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共有7個行業,這些行業無論那種創新類型都較少,是河北省創新能力最低的行業,這7個行業中除了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采礦業這2個行業外,另外5個行業都屬于服務業,反映出服務業總體創新能力較低,但結合原始數據看,這些行業管理和營銷創新比重略高于產品和工藝創新的比重,這是和服務業的生產性質相吻合的。

值得注意的是,第四象限的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作為現代物流業的重要組成部分,發展速度很快,企業數已達989家,在河北省企業總數中所占比重將近5%,已經具備主導產業的規模,但這個行業無論是那個方面的創新指標都很低,這種狀況不能適應現代經濟發展對該行業的需求。因此,該行業應從各種創新類型入手,著力提升其綜合創新能力。

二、不同行業企業創新能力綜合評價分析

(一)企業創新能力的綜合評價指標體系

前面我們從幾個不同的角度對各行業的企業創新能力進行了分析,但企業創新能力是一個綜合性的概念,很難由哪一個指標單獨表現,而是由許多方面通過錯綜復雜的關系組合成一個綜合的指標體系來反映。

要綜合評價各行業的企業創新能力離不開指標體系的構建,包括各級指標的確定,其與企業創新能力的評價密不可分,而正確認識企業創新能力的影響因素是對其進行評價的基本前提。影響企業創新能力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通過參考大量相關領域的文獻中選取的指標體系,根據科學性、可比性、簡潔性、有效性和系統性的原則,筆者構建了企業創新能力評價指標體系(見表3)。

表3顯示的指標體系由兩級22個具體指標組成,其中,一級指標主要從比較宏觀的方面考慮了影響企業創新能力的主要因素,根據省統計局調查中設計的指標體系,筆者選取了產品與工藝創新、創新活動、創新費用、創新合作、組織(管理)創新與營銷創新程度以及保持和提高競爭力采取措施等六個方面,這六個方面的每一個方面對企業創新的影響都是復雜的、多角度的,因此,每個一級指標又由不同的具體的二級指標組成。其中,創新活動的表現是多種多樣的。因此,這里選取了8個二級指標來具體反映;保持和提高競爭力采取措施這一級指標也是包含了非常豐富的內容,筆者基于數據的可獲得性以及省統計局提供的數據信息,選取了7個二級指標來具體組成。這些指標體現了企業提高創新能力的方方面面,其中既包括企業創新的各種投入,也包括創新的活動過程和創新產出。

(二)基于因子、聚類的不同行業的企業創新能力分析

因子分析是利用降維的思想,研究相關陣或協方差陣的內部依賴關系,它將多個變量綜合為少數幾個因子,以再現原始變量與因子之間的相關關系,并依據相關性的大小將變量分組,使得同組內的變量之間相關性較高,但不同組內的相關性較低。利用因子分析,實質就是在一定水平下,綜合所有評價指標的影響,重新建立比原始指標少的變量,進而評價出企業創新能力水平。企業創新能力評價指標共22個,KMO檢驗,其值>0.8,因此滿足因子分析模型的使用條件。

聚類分析是根據實驗數據本身所具有的定量特征來對大量的數據進行分組歸類,以了解數據的內在結構,使分類更具客觀性,并能反映事物的內在必然聯系。聚類的目的在于通過把原來的對象分成相似的組來獲得數據的某種內在規律性。結合企業創新指標,將企業創新特征相同或相似的行業或地區歸為一類,有利于對企業創新能力的培養進行有的放矢的控制。

1. 不同行業企業創新能力的因子分析。在三級分類的69個行業中,有19個行業的多項指標數值為0,缺失值過多會導致數據處理失真。因此,將這19個行業剔除,這部分是針對50個三級細分行業分析的。由于各個指標的計量單位不相同,為了消除量綱的影響,實現數據的可比性,首先利用SPSS軟件對22個指標數值進行標準化處理,并進一步處理獲得各個因子的方差解釋表(見表4)。

表4解釋的總方差給出了提取的公共因子的個數即能夠綜合反映所有指標影響的主要影響因素。從表4數據可以看出,共提取了3個主因子,顯示第一個主因子的信息量達到了47.6%;提取二個主因子信息量累計達到了67.3%;提取三個主因子的累計貢獻率為87%,已經超過了85%,達到了一般理論規定的提取公因子的數量界限,表明所提取的公因子基本上反映了指標的全部信息。因此,選定因子個數為3個。

表5給出了旋轉后的成份矩陣。成分矩陣表示這三個主因子對22個指標的代表系數。系數值為0~1,越接近于1代表性越強,即對指標信息利用的越全面。

從表5數據結果可以看出,第一個主因子主要反映了有產品或工藝創新活動的企業數、有內部的R&D企業數、有外部R&D的企業數、有獲得機器設備和軟件的企業數、有相關培訓的企業數、有市場推介的企業數、有相關設計的企業數、有組織創新或營銷創新的企業數、申請了專利的企業數、申請了注冊商標的企業數、申請了版權登記的企業數、形成了國家或行業技術標準的企業數、對技術秘密進行內部保護的企業數和應用了難以復制的復雜技術的企業數這14個指標的綜合信息,也充分說明這14個指標是高度相關的。

第二個主因子主要反映了有從外部獲取相關技術的企業數這個指標信息。第三個主因子主要反映了外部R&D活動經費支出、獲得機器設備和軟件經費支出、從外部獲取相關技術經費支出和開展創新合作的企業數這4個指標的信息。第一個主因子主要是綜合了創新活動方面的信息,稱之為創新活動因子;第二個主因子主要綜合了外部技術方面信息,稱之為技術因子;第三個主因子主要綜合了經費方面的信息,稱之為創新經費因子。因此,提取出來的三個主因子基本反映了全部指標信息。

根據提取出來的三個主因子,根據有關公式進一步計算的因子系數得分矩陣列于表6。

因子得分系數矩陣表示在主因子與全部指標之間具有線性回歸關系基礎之上,每個主因子和全部指標之間的定量關系。三個主因子F1、F2、F3得分:

F1=0.041X1+0.043X2+0.034X3+0.038X4-0.194X5+0.027X6+0.042X7+0.231X8+0.074X9-0.043X10-0.001X11-0.001X12-0.109X13-0.050X14+0.073X15+0.200X16+0.245X17+0.076X18-0.038X19+0.106X20+0.129X21-0.152X22

F2=0.084X1+0.057X2+0.042X3+0.065X4+0.425X5+0.104X6+0.092X7-0.254X8+0.020X9-0.010X10-0.080X11-0.0880X12+0.127X13+0.002X14+0.027X15-0.228X16-0.287X17-0.024X18+0.202X19-0.038X20-0.077X21+0.396X22

F3=-0.025X1+0.005X2+0.045X3+0.010X4+0.036X5-0.019X6+0.092X7-0.052X8-0.034X9-0.014X10-0.229X11+0.236X12+0.186X13+0.002X14+0.245X15-0.020X16+0.013X17-0.034X18-0.013X19-0.025X20-0.077X21-0.051X22

因子得分模型為:

F=αiFi=47.593%F1+19.712%F2+19.653%F3(i=1,2,3)

其中,Fi為各因子得分,αi為其相應的方差貢獻率。

通過上述計算方法和模型,可以計算出50個三級子行業因子得分和綜合創新能力排名,由于行業眾多,這里只列出排名前10位的細分行業,見表7。

在排名前10位的行業中,除了批發和零售業屬于服務業之外,其他9個行業全部屬于制造業。制造業作為工業的下游行業,在日益激烈的競爭壓力下,仍然保持高創新能力,但制造業的不同分類行業之間也是有差距的。例如,化學纖維制造業和其他制造業創新水平較低。在50個細分行業中,創新能力綜合得分排名后10位的行業依次是:煙草制品業,有色金屬礦采選業,金屬制品、機械和設備修理業,水的生產和供應業,廢棄資源綜合利用業,燃氣生產和供應業,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其他制造業,建筑安裝業,非金屬礦采選業。上述行業中只有建筑安裝業屬于建筑業,其他行業都屬于工業。工業當中,大部分行業創新能力較強,但是仍然有一些行業創新能力較差。這也充分說明,工業在不同行業創新能力上有很大差異,工業內部的創新能力發展不協調。另外,不同行業的創新特征不同,即在各個因子上的得分不同,根據實際含義,不同行業對創新方面有所側重,各有差異,如煙草制品業只有3個企業,但有2個企業成功實現了創新并申請了專利,但在其他方面指標數值都很低,因而綜合得分較低。

2. 不同行業的企業創新能力聚類分析。根據不同行業企業創新能力的相關數據,對各個行業進行聚類分析。聚類的結果見圖2。根據圖2聚類結果樹狀圖,按照表8的分類標準將不同行業分為三類。

第一類是具有高創新能力的行業,包括: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非金屬礦物制品業、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金屬制品業、農副食品加工業、通用設備制造業、橡膠和塑料制品業、專用設備制造業。

第二類是具有較高創新能力的行業,包括:批發和零售業、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汽車制造業、醫藥制造業。

第三類是創新能力較低的行業,除了上述兩類列出的行業,其余都屬于第三類,由于行業眾多,不再一一列出。

表8顯示了行業創新能力的聚類標準,因子1為創新活動因子,因子2為技術因子,因子3為經費因子。第一類確定為高創新能力水平的行業,三個因子的均值分別約為2.002 437、-0.019 936、-0.083 090;第二類為較高創新能力水平,三個因子的均值分別為0.175 241、3.039 201、1.254 532;第三類為低創新能力水平,三個因子的均值分別為-0.433 221、-0.165 810、-0.236 504,均為負值。

這里,因子1即創新活動因子共包含14個指標信息,因子2即技術因子只包含一個指標信息,因子3即經費因子包含4個指標信息。高創新能力水平的創新活動因子均值為2.0,遠遠高于其他類創新活動因子的均值,技術因子和經費因子小于0,為負值,但由于技術因子和經費因子所代表的指標信息量少,所以處于第一類的行業創新能力仍然是高于其他分類行業。第二類的創新活動和技術因子均值大于0,創新活動因子低于第一類,從總體來看,第二類行業創新能力稍大于第三類分類行業。第三類各因子均值為負值,即低于平均水平。從聚類結果來看,很大一部分行業聚在第三類,屬于低創新能力水平。

三、結論與建議

(一)主要研究結論

1. 從總體上來看,河北省成功實現創新的企業所占比重為41%,不足一半,這表明河北省總體創新能力還較弱;但在不同行業,企業的創新能力和創新特征具有顯著差異。

2. 從行業大類角度來看,工業成功實現創新的企業數量最多,所占比重也較高,尤其是制造業,成功實現創新的企業占河北省70%以上,綜合創新能力較強,是河北省創新活動的中堅力量;建筑業雖然企業總數較少,但成功實現創新的企業比重最大,創新能力最強;服務業是21世紀的新興行業,一直處于持續增長的態勢,但目前成功實現創新的企業所占比重較低,創新能力急需提高。

3. 從細分行業來看,創新能力較強的行業多數分布在制造業,其中,專用設備制造業、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非金屬礦物制品業、通用設備制造業、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金屬制品業、汽車制造業、醫藥制造業、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農副食品加工業等10個行業綜合創新能力最強,建筑行業是一個圍繞建筑的設計、施工、裝修、管理而展開的行業,包括建筑業本身及與之相關的裝潢、裝修等。隨著經濟的繁榮,精神文化追求開始得到高度重視,對于房屋的類型、裝修等方面要求開始多樣化,建筑業創新能力處于較高水平;服務業作為第三產業,隨著我國產業格局的不斷調整,近年來發展迅速。從企業創新能力綜合排名來看,批發和零售業,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3個行業的創新能力較強。但是,服務業大多數行業處于較低創新能力水平,缺乏創新意識和創新活動。值得注意的是,其中的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作為現代物流業的重要組成部分,發展迅速,具有規模優勢,但其綜合創新能力很低,這種狀況不能適應現代經濟發展對該行業的需求。因此,該行業應著力提升其綜合創新能力。

4. 河北省的創新費用主要投向鋼鐵、裝備制造業、石油化工、醫藥、建材等主導產業;與創新投入相對應,創新產出效益好的行業集中在裝備制造業、化工、醫藥、食品制造等主導產業,尤其是裝備制造業創新投入產出的效益較好,成為創新的主體行業;服務業創新投入不足,創新產出較少,總體創新能力較弱。但是,河北省第一大產業——鋼鐵,創新費用最多,比重最大,但創新產出的效益較差,申請專利的企業比重低于河北省平均水平,這種情況應引起有關方面的關注。

5. 不同行業創新類型和創新特征有所不同。具有較高創新能力的行業(如制造業)注重開展創新活動、交流,引進先進技術和設備,在創新類型上豐富多樣,產品創新和管理創新并重。創新能力較低的行業(如大多數服務業)與其他企業的交流、合作不夠,產品創新和工藝創新能力不足,創新意識比較淡薄。

(二)建議與對策

通過對不同行業的企業創新特征進行分析,根據不同行業在創新方面存在的問題,有針對性地提出提升企業創新能力的相關對策和建議。

1. 從政府角度而言:(1)加強人才和知識支持政策實施力度是核心。只有人才和知識才是一切技術和創新理念的來源。所以,人才、知識戰略是提高企業創新能力的核心。(2)加強優先發展第三產業的支持政策實施力度。分析結果表明,不同行業之間企業創新能力差異顯著。為了縮小行業創新能力差異,政府應通過產業政策積極誘導各個產業創新的能動性。從研究結果看,工業企業創新能力最強,尤其是制造業。建筑業成功實現創新的企業數比重最高。服務業除了批發和零售業之外其他行業創新能力比較低,行業內差異顯著。為了縮小產業間創新能力的差異,政府應制定相關政策促進服務業創新能力提升。(3)加強金融政策、稅收減免政策等相關支持政策的實施力度。該類政策主要作用是可以減少企業創新資金短缺和經費不足現象的產生,為提高企業創新能力提供充足物質基礎,保證企業引進R&D技術和機器設備等創新活動的進行。

2. 從企業角度而言:(1)強化創新人才培養,提高創新意識。企業要持續發展,創新是根本保證,強化人才培養,不僅要依靠政府的支持,企業也要從自身做起,提高創新意識。企業的創新意識包括很多方面,如企業的創新價值觀、對市場和技術機會的認識度和企業對外部資源的認識度等。(2)開展創新活動。企業創新活動包括技術研發活動、機器設備研發活動、相關培訓和其他創新活動等。企業要發展,要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光有理論,沒有行動,是沒有成果的。光有行動,沒有理論,創新活動不可持續。所以,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創新才能實現,企業才能發展。(3)注重創新合作與交流。企業得到創新與發展,不能停滯不前,要不斷學習其他企業的技術知識和管理戰略,包括國外的先進技術。只有這樣,才能保持企業創新的先進性和可持續性。(4)維護企業創新成果。整個市場環境是復雜的,企業要有維護自己產權和專利的意識。

注釋:

①由于子行業眾多,數據量龐大,不便在論文中列示,論文只寫出根據數據分析的結果。

參考文獻:

[1]張赤東.中國企業技術創新現狀調查:特征、傾向與對策[J].科研管理,2013,(2):11-34.

[2]陳坤.創新型企業創新路徑選擇和績效評價研究[D].北京: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1.

[3]殷越.遼寧省創新型企業創新能力評價研究[D].沈陽:遼寧大學,2013.

[4]趙文彥,曾月明.創新型企業創新能力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與設計[J].科學管理研究,2011,(1):15-17.

[5]陳海霞,郭宏寶.企業創新特征提升企業創新能力的財稅政策[J].稅務研究,2009,(11):21-27.

[6]胡翼瓊.企業自主創新能力評價研究[D].長沙:中南大學,2006.

[7]仇菲菲.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指標體系構建及指標編制[D].蘭州:蘭州商學院,2008.

責任編輯、校對:張增強

Abstract:Based on the data of enterprise innovation survey in Hebei province,this paper makes a deep research on the innov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enterprises in different industries in Hebei Province,using statistical methods such as descriptive statistical analysis,factor analysis and cluster analysis.The results show thatthe number of enterprises with successful innovation implementation is less than half of the total number,and the overall innovation ability is weak. Besides,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enterprise innovation ability among different industries.The total number of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is small,while the proportion of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with successful innovation is the highest. There are fewer enterprises with successful innovation implementation in industry,but the number of enterprises withinnovative behavior is the largest. Service industry is the weakest,whetherin the number of enterprises with innovative behavior or the number of the enterpriseswith successful innovation implementation.The innovation ability of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s the strongest in industry,and it is the main body of enterprise innovation in Hebei province.

Key words: enterprise innovation,characteristics of industry innovation,factor analysis,cluster analysis

猜你喜歡
企業創新聚類分析因子分析
專用性人力資本、治理機制與企業創新
農村居民家庭人均生活消費支出分析
基于主導產業視角的戰略性新興產業識別以及實證研究
基于省會城市經濟發展程度的實證分析
山東省縣域經濟發展評價研究
實證分析會計信息對股價的影響
基于聚類分析的互聯網廣告投放研究
“縣級供電企業生產經營統計一套”表輔助決策模式研究
電子商務環境下的財務管理研究
實施細胞激活工程與推動企業創新發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