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功能性練習在高中選項課中的應用研究

2018-03-07 01:02鄧登勛
體育風尚 2018年1期
關鍵詞:實驗班功能性乒乓球

文/鄧登勛

一、研究背景

廣州市培英中學每次體育教學時間為90分鐘。課程改革剛開始時,學生對新的教學模式因為未知而感到好奇,對于課程學習有著新鮮感,同時學習也比較積極。在一個階段內,獲得較大突破,迎來一個新發展。隨著時間的推移,選項教學許多問題也日漸突出。乒乓球是我國的國球,選擇此課的人數較多并且男女比例差異明顯。人口基數大但是課程學習時間是固定的,這樣每個人分配到的練習時間遠遠不及課程所要求的訓練時間,學生對于所學動作未完全掌握,訓練強度和密度達不到教學目標。學生達不到規定運動量,學習效果不明顯。90分鐘的教學時間,每個練習時間如何分配,每個時間段學習目標是否明確,各個教學環節如何有效連接。在每一周只有一次選項課的時間,如何鞏固所學技術和體能素質,是現如今選項教學面臨的一大問題。

二、研究方法

(一)文獻資料法

主要是通過對文獻資料進行查閱,參考部分與研究的內容和方向有關的數據與資料,為此次研究進行先行性檢驗和理論支持。

(二)邏輯分析法

在對參考文獻和實驗數據資料處理,以及論文寫作過程中,可以通過運用多種實驗方法,例如:分類對比、數據歸納和演繹等等,對以上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邏輯分析。

(三)數理統計法

運用數據統計軟件如:SPSS軟件,進行各種數據的整合處理與結論總結。

(四)實驗比較法

為了進一步了解功能性練習的教學效果,在高一年級內,選取兩段乒乓球選項課作為對照班和實驗班,約50人,女生30人,男生20人。對照班不改變教學模式,仍是在課前采取原地熱身運動和跑步熱身等措施;實驗班不同于傳統教學模式,其教學過程更側重于讓學生進行功能性練習。實驗的時間跨度為一學期。

三、功能訓練的特點以及在體育教學中的應用

功能性訓練包括身體機能核心部位訓練、懸吊訓練、振動訓練等方面的專項練習,訓練過程強調多關節、多平面、多維度全面發展身體素質。功能訓練和傳統體育教學過程中的盲目訓練不同,它的訓練目標是根據學生選擇的運動種類的不同,進行實際訓練方法的制定,包括訓練負荷、時間、方法等多方面內容?,F通過非功能性與功能性訓練的特點對比,來闡述功能性訓練的特點。

傳統體育教學活動在進行課程熱身時,常常只通過跑步、廣播體操等方式,這些活動并不能對于學生的肢體技能進行全方位的調動。而功能性練習學生身體處于一個慢性激發運動中,逐步適應外部條件,肌肉適應有效的運動,這些動作能幫你增強耐力、提高靈活度、加強力度以及使整個身體得到鍛煉,而不是單獨鍛煉某一部位的肌肉。功能性訓練通過將多項運動組合在一起同時得到鍛煉,緩解肌肉組織鍛煉的不平衡。

實驗班采用的干預手段將貫穿整個實驗期間,在課前的20分鐘內,合理安排功能性練習手段,例如:跪步轉體走、墊步饒肩、駝式平衡、手足爬行、在穿插練習時,也要遵守學生的生理特點,不是盲目疊加,根據學生的能力循序漸進,逐步提高練習要求和質量。在學習技術動作時,輔助一些負荷,增加學習難度。主要的教學目標完成后,根據乒乓球項目特點設置素質練習,從學生的靈敏,速度和上,下肢力量進行發展。例如:前后跪步、原地弓箭交換腿跳、跪步行走、等等。整個選項課的教學里,教學步驟緊密連接,教學內容生動,使學生更喜歡,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具體的安排如下。

實驗班的教學流程:開始部分(5分鐘,集合,安排教學內容)→ 功能性準備(20分鐘,功能訓練方法練習,協調各部為機能,使身體為運動做準備)→基本部分(40分鐘,集體與分組教學練習,完成體育課程既定內容)→ 協調穩定性練習(15分鐘,集體與分組教學練習,按教學實驗要求進行協調穩定性的相關練習)。

對照班教學流程:開始部分(5分鐘,集合,安排教學內容)→準備部分(20分鐘,各種跑轉和拉伸練習,為開始部分做好熱身準備)→ 基本部分(45分鐘,集體與分組教學練習,完成課程教學要求目標)→ 結束部分(10分鐘,放松和拉伸抖動練習,改善機能疲勞的恢復,小結)。

四、功能性訓練的效果分析

(一)學生課堂滿意度反饋

通過對實驗班與對照班學生的課下反饋,收集整理數據,完成了下表(如圖1),表明學生對于功能性練習接受能力較強。

(二)課堂心率追蹤

從追蹤的心率分析,乒乓球選項課里改為活躍的功能性練習后,實驗班的心率高值有了明顯提高可以達到155次,處于高位的時間持續時間也較為長。這在以往的傳統的教學里乒乓球選項課是較難出現的。(見圖2)

五、結論

根據功能性練習的特點,構建了開 始部分→ 功能性準備→ 基本部分→ 協調穩定性練習的乒乓球選項教學模式,通過實驗比較法可知,功能性練習在教學中的促進作用是顯而易見的。首先由于內容的新穎多樣性,學生的練習積極性高,對課堂的滿意度也較高;第二通過課堂中心率變化追蹤,功能性練習更容易達到高心率值,保證了學生的練習強度;第三一學期的功能訓練學生的速度、柔韌與靈敏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而非功能性練習則不能全面發展學生的這三項素質。

圖1 學生課堂滿意度反饋

圖2 學生課堂心率追蹤

[1]董德龍,王衛星,梁建平.振動、核心及功能性力量訓練的認識[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0,33(5):105-109.

[2]朱泉池,阿英噶.“功能性訓練”在中學體育教學中的可行性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4(29):18-19.

[3]Mark Kovacs.動態拉伸訓練—創新熱身方法 提高肌肉力量 強化動作技術 增加動作幅度[M].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16.1.

猜你喜歡
實驗班功能性乒乓球
基于十二指腸異常探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醫研究進展
乒乓球懸浮術
山西農大鄉村振興“雙創”實驗班開班
差異化功能性纖維研究進展
實驗班以情促教教學策略談
跳舞的乒乓球
乒乓球癟了怎么辦
高校大類招生模式按實驗班/基地班招生
一種功能性散熱板的產品開發及注射模設計
靠攏的乒乓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