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創設應用導向的校本數學課程

2018-03-13 09:12李孟柔
小學教學(數學版) 2018年9期
關鍵詞:錢幣紙幣小明

◇李孟柔

我校校本數學課程基于兩方面的考慮:一方面,要響應世界各國培養學生數學素養的趨勢,著重培養學生能將生活中所遇到的問題轉化成數學問題并解決它,能欣賞數學的美,對數學有正向的態度;另一方面,要改善我校學生對數學的態度與學習信心不足的現象,達成把每一個學生帶上來、適性揚才的重要理念。

一、課程區塊與課程主題

應用導向的校本數學課程具體規劃為三個課程模塊及六個課程主題。三個課程模塊按照情境學習的脈絡分別是:數學問題游戲化、數學問題概念化、生活問題數學化。六個課程主題按照學習內容分別是:數學游戲、數學繪本、建構反應、數學奠基、數學步道、生活數學。各課程主題培養學生的能力與態度簡述如下。

1.數學游戲主題:

(1)能激發主動學習數學的動機。

(2)能應用探究窮盡、逆向思考、合理性高層次解題策略。

(3)能轉化數學解題策略,作為完成游戲任務策略。

2.數學繪本主題:

(1)能增強興趣、降低對數學的枯燥感。

(2)能在閱讀過程中探索數學的奧妙。

(3)能將數學知識與繪本擬真情境聯結。

3.建構反應主題:

(1)能鞏固數學概念。

(2)能破除迷思概念。

(3)能養成獨立思考、自我批判、溝通表述的能力。

4.數學奠基主題:

(1)能奠定學習教材內容的具象經驗。

(2)能引發對數學知識的好奇心、挑戰感。

(3)能透過操作理解數學概念。

5.數學步道主題:

(1)能從校園情境中汲取數學知識。

(2)能借助校園的景物,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主動學習。

(3)能在校園環境中獲得與生活相關的數學能力。

6.生活數學主題:

(1)能聯結數學概念和生活情境。

(2)能在生活情境中應用數學知識。

(3)能擴展數學知識視野。

二、各年段學習目標

基于應用意識的進展及課程主題的安排,決定各年段學習目標。一、二年級重點是動手操作與發現關系;三、四年級重點是分析、理解與應用;五、六年級重點是推理、解讀、表征與陳述。學習目標為了滿足教學單元及教材的需求,再依照數學內容,分別以“數與量”“空間與形狀”“關系”“數據與不確定性”逐條說明,更符合老師教學設計的需求。學習目標規劃如表1所示。

表1 各年段學習目標一覽表

三、校本數學課程教學示例——二年級“建構反應”主題中的“數量關系”單元

(一)單元目標。

1.知識:透過表征物(紙幣)解決整數化聚的生活問題。

2.應用:轉化情境問題,應用數學思維,理出數量關系。

3.溝通:利用符號表征想法,口頭分享,并透過討論,了解他人的想法。

(二)教學活動實錄。

1.引入階段:教師引入探究問題的情境,利用關鍵性問題,引導學生從題目中提取數學信息,并確認學生是否了解任務。

(1)引入問題情境。

小明、小美要去游泳,將錢交給小玉保管,小玉連同她的錢放在一起。游泳結束后,請按照他們提供的線索,拿回他們原本的錢。(如圖1)

圖1

(2)分析題意、縮小范圍。

師:我們先找出小明的錢幣組合,誰來幫小明讀一讀他的線索?

生:我有20元,全部都是“元”的紙幣,而且至少有1張10元紙幣。

師:我們學過我國有這些種類的錢幣(屏幕上出現各種錢幣,如圖2),一一組合找出小明錢幣要花很長時間,所以我們先根據小明的線索,刪除不可能出現的錢幣,誰來試試看?

圖2

生:我覺得角的紙幣和硬幣都是不可能的,因為小明說“全部都是‘元’的紙幣”。

生:我覺得100元、50元的紙幣是不可能的,因為小明說他只有20元,100元及50元都超過20元。

生:我覺得20元也是不可能的。

(這時,有些學生發出“可能”的聲音)

師:老師調查一下,覺得小明的錢幣中,“不可能”出現20元紙幣的同學舉手。覺得“可能”出現20元紙幣的同學舉手。

(這時老師在進行形成性評價,評價學生是否了解題目中“至少有1張10元紙幣”的意思,以便進行下一階段的教學)

師:請覺得小明的錢幣中,“可能”出現20元紙幣的同學說說你的看法。

生:因為小明說他有20元,所以給他1張20元紙幣就剛好了。

師:針對這個同學的說法,誰有不同的看法?

生:雖然小明說他只有20元,但是他還有另一個條件“至少有1張10元紙幣”,因此如果他有1張20元紙幣,他的錢就滿了,就不能有10元紙幣了,可見20元紙幣是“不可能”出現的。

師:剛才覺得“可能”出現20元紙幣的同學,你們認同他的說法嗎?

生:認同。

師:同學們很棒,經過大家的討論,我們已經將小明可能有的錢幣縮小范圍了,小明的錢幣只可能由10元、5元、1元來組合。

2.探索階段:提問或提示,來引導學生探索問題。

(1)圖像表示、尋找規律。

圖3

(2)自我探究:學生個別解題。

教師巡視,并針對不同程度的學生,適時給予提示語,協助學生進行探究。

①對低成就學生的提示語。

a.小明至少有1張10元紙幣,所以畫了1張10元紙幣后,還差幾元?

b.還差的10元如何用10元、5元、1元紙幣來表示呢?

②對高成就學生的提示語。

a.你是如何找出這幾種組合的呢?

b.除了這幾種組合,你是如何判斷沒有其他組合了?

(3)分組探究:請同桌2人一組,互相討論,討論問題如下。

①你如何有規律地找出這幾種組合?

②你如何說明就只有這幾種組合?

3.分享討論階段:學生分享和說明探索的結果后,教師引導學生歸納結論。

(1)學生分享和說明探索的結果。

老師拿“有錯誤錢幣組合的學生白板”“錢幣組合不足4種的學生白板”“錢幣組合有4種的學生白板”到臺前。

師:(面向有錯誤錢幣組合的學生)現在我們先請這個同學說明他的組合方法。

生A:小明有20元,所以我畫出4張5元紙幣。

師:同學們對他的畫法有什么看法?

生B:我覺得有問題,因為小明說他“至少有1張10元紙幣”……

(生B未說完,剛才發言的生A舉手,我立即請生A發言)

生A:我知道哪里錯了,我沒有畫出10元紙幣。

師:老師覺得生A很勇敢,能勇敢承認自己的錯誤,大家給他掌聲。

師:你能上臺修改成正確組合方式嗎?

(生A上臺將2張5元紙幣擦掉,畫成1張10元紙幣)

師:你為什么要將2張5元紙幣擦掉,畫成1張10元紙幣?

生A:因為小明的線索中,提到他至少有1張10元紙幣,我剛才忽略了這條信息,所以我把2張5元改成1張10元,就符合小明的說法了。

師:你真是太棒了,不僅知道自己的錯誤,還能及時修正。

師:因為小明提供的線索中至少有1張10元紙幣,就表示他一定會有1張10元紙幣。我們在找小明錢幣組合時,可以先畫1張10元紙幣,再湊成20元。

師:(面向錢幣組合不足4種的學生)現在我們來看看這個同學所畫出的錢幣組合。他畫出3種組合方式。這3種方式都正確嗎?

生:(齊)正確。

師:跟他白板上所畫的方式比較看看,有哪些組合跟你一樣?

師:除了這3種組合方式,你還有其他組合嗎?

生:我還有1種組合方式,是1張10元、1張5元、5張1元。

師:(問白板的作者)你覺得他的組合方式正確嗎?

生:正確,我漏掉了5元和1元的組合。

師:很好,現在我們找到4種組合方式,就像這張白板所畫的。

(將錢幣組合有4種的學生白板貼在黑板上)

師:小明的錢幣組合要怎樣找才不會有遺漏呢?我們來聽聽他是如何找到這4種組合方式的。

生:因為小明說他至少有1張10元紙幣,所以我就先畫1張10元紙幣,剩下的10元,再用10元、5元、1元排成,由大的紙幣慢慢換成小的紙幣,就找到這4種組合方式了。

師:大家想一想,只有這4種組合方式嗎?你怎么確定沒有第5種組合方式了?

生:因為剩下的10元,就只有1張10元、2張5元、1張5元及5張1元、10張1元這4種變化而已,所以沒有第5種方式了。

(2)引導歸納。

師:從小明的線索中,我們可以得到一個已知信息“至少有1張10元紙幣”。所以我們可以先給小明1張10元紙幣。由此可以引發出一條內隱的信息“還差10元”,再由10元、5元、1元錢幣的換算,就可以找出小明的錢幣有以下4種組合了。(如圖4)

圖4

(3)分析圖表、自創線索。

師:單從小明的這條線索,只能知道小明的錢幣有4種可能的組合。有誰能增加一條線索,就可以確定小明的錢幣是哪一種組合?

生:小明的錢幣里有2張5元,就是第二種組合。

生:小明的錢幣里只有1張5元,就是第三種組合。

生:小明的錢幣里只有2張紙幣,就是第一種。

師:最后小明想起一條線索,他說他總共有7張紙幣。所以他的錢幣是哪一種組合?

生:第三種。

4.延伸應用階段:提供另一情境,鞏固學生數學概念,激發學生思考,檢驗把所學知識遷移到另一情境的能力。

師:找到小明的錢幣組合后,現在根據小美提供的線索,請你找出小美的錢幣組合,寫在活動記錄單上。(如圖5)

(學生個別解題,老師巡視,并適時進行個別指導。利用此建構反應題,在類似的情境脈絡下,評價學生是否能應用本節所學知識與策略完成解題)

圖5

5.結論階段:指導學生總結學到什么概念、方法及關鍵的想法。

師:從這節課你學到了什么?(如圖6)

圖6

師:你如何利用題目已知信息引出內隱信息?

已知信息 內隱信息10元、5元及1元的紙幣至少都有1張還差多少錢( )元第一種第二種第三種第四種信息組合

師:你如何應用內隱信息解決問題?

四、本節教學思維剖析

1.提取題目信息,與數學知識聯結。

本節課利用語文課的閱讀理解策略中“提取信息”的方法,從小明及小美所提供線索中,提取與數學知識相關的信息,轉化成數學問題,利用數學思維解題。例如:

(1)小明只有“元”的紙幣:與錢幣的種類元、角、分聯結,剔除角幣、分幣。

(2)小明有20元:與幣值大小比較,剔除100元及50元紙幣。

(3)小明至少有1張10元紙幣:考慮總數與部分間的關系,總數20元,又要符合“至少有1張10元紙幣”條件,所以20元紙幣就不可能有了。

2.利用圖像表征,簡化數學記錄。

3.察覺已知信息,推論內隱信息。

從題目表面上所提取的已知信息不足以解決問題時,學生必須仔細推敲如何從已知信息推論出內隱信息,以幫助解題。本節提供給學生“小明有20元,且至少有1張10元紙幣”的信息,學生只要將總數20,減掉部分10,還差10,再利用10、5、1有規律湊出,就能應用10、5、1三個數之間的化聚關系解題。

4.窮盡所有可能,尋求數學規律。

人的思維都是從嘗試開始,在不斷的嘗試中,期望找到所有可能,才有尋找規律的需求感,才有應用“10、5、1三數化聚關系”數學知識的迫切性。本節創設兩種可能的情境:一是10元、5元、1元可能出現在小明的錢幣組合中;二是小明的錢幣組合有4種可能,要將小明錢幣組合的可能性變成確定性,就讓學生化身為情境中的主角小明,由學生自創一條線索,就使得小明錢幣組合變成確定的。體會有時可能與確定就在一線之間。

5.借建構反應題,達形成性評價。

本節利用建構反應題將數學教學與評價相結合,先收集全體學生的解題結果,再通過學生討論、教師反饋來鞏固和修補學生的數學概念。并以建構反應題作為小型任務,進行形成性評價教學活動,可以掌握全體學生的解題狀況,借助學生不同解法的分享討論多元解題思維,提升解題的溝通和表征,產生有意義、有思考的學習,這就是本校校本數學課程要帶給學生的學習中心思想。

猜你喜歡
錢幣紙幣小明
錢幣翻倍
小明照相
消失的紙幣
組合錢幣
小明系列漫畫小明篇
做不到
突騎施錢幣和突騎施
猜紙幣
Value
錢幣保存各有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