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瑤民脫貧致富的領頭羊

2018-03-13 12:32李景康
源流 2018年11期
關鍵詞:瑤民瑤族全村

李景康

他,沒有叱咤風云的傳奇生涯,也沒有驚天動地的英雄壯舉,但他僅用短短三年時間,一舉摘掉了貧困村的帽子,讓一個貧困村變成了富裕村,在扶貧攻堅路上向黨和人民交了一份滿意的答卷。他,就是曲江區老區羅坑鎮瑤族村黨支部書記鄧記成。

瑤族村有瑤民293戶,其中貧困戶121戶?,幟襁^去祖祖輩輩居住在深山老林,住的是土坯房,吃的山坑水,點的煤油燈,靠種茶、種生姜、木耳、冬菇為生,交通不便、信息不靈,收入低,生活十分貧困。

東風吹來滿眼春。2009年,中央扶貧“雙到”的文件像一股強勁春風吹遍全國大地,它也給偏僻的瑤族村帶來生機和希望。從2010年開始,各級領導、幫扶單位干部也紛紛開赴瑤族村“駐點”,與瑤民共商脫貧致富大計。

鄧記成認為對貧困戶既需要“輸血”,更需要是“造血”。因此,他一方面親自帶領村干部、貧困戶上山開荒種茶,開辟新茶園。另一方面舉辦種茶制茶技術培訓班,讓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接受了技能培訓,有力地提高了瑤民的種茶制茶技術。經過多年的努力,目前,全村293戶瑤民,戶戶都種茶,種茶面積3000多畝,年總產值達300萬元。每戶種茶戶最低的年純收入可達3至5萬元,最高可達8萬元至10萬元,現全村95%的瑤民已走上致富路。

為了幫助貧困戶就業和解決農產品銷路問題,鄧記成將56名有勞力的貧困戶輸送到羅坑雪花巖茶葉有限公司工作,大大增加了貧困戶家庭收入。為了拓寬瑤民的產品銷售渠道,還成立了瑤族村農民專業合作社,與茶農簽訂收茶青合同,實行產、供、銷服務一條龍。徹底解決了瑤民銷售難的后顧之憂。

鄧記成十分關注民生工程,把民生工程作為振興瑤族村經濟、為民造福的一項重要事情來抓。他四處奔波,積極籌集資金。2010年至2012年,在各級部門、幫扶單位的大力支持下共籌資近500萬元,用于鄉村公路、橋梁、農田水利、引水工程、村容村貌等基礎設施建設。徹底解決了瑤民100多畝農田灌溉用水問題和600多名瑤民及學生“行路難”問題,使全村瑤民吃上干凈衛生自來水。2012年該村100%貧困戶脫貧致富。被省政府授予“插紅旗單位”稱號。

2016年,曲江區又開展了新時期的精準扶貧。為改善高寒山區瑤民的生產生活條件,鄧記成積極發動社會熱心人士和爭取上級部門資金18萬元,興建了一條水泥公路,解決了山上瑤民行路難、運輸難問題。同時他還在省扶貧辦、區、鎮政府的大力幫扶和通過瑤民集資,共籌資254萬元在羅坑鎮街上興建了瑤族第六新村,讓84戶瑤胞住上了新洋房。目前,該村正在改建樓房,今年底全村的瑤民都可住上新洋房。在鄉村振興的戰略指引下,該村瑤民辦起了茶廠、商店、驛站、農家旅店、農家樂。電視機、摩托車、洗衣機、空調、冰箱、小汽車等高檔商品紛紛進入瑤民家?,幟襁€辦起了電商平臺,有了電商、微商,他們不出家門就可以做生意?,幟裆钤絹碓胶?,還跳起了廣場舞。沉睡多年的瑤族村終于“沸騰”起來了。

在瑤族新村。我們可以看到有綠化帶、路燈、圍墻、門樓、垃圾回收池,還有各種健身設施……新村簡直與城里小區一個樣。一位瑤民激動地說:“過去我們在深山老林住的是土坯房,現住的是新樓房,過去吃的是山坑水,現吃的是衛生安全的自來水,過去點的是煤油燈,現在是電燈,哎呀!簡直是一個天一個地!”

近幾年,鄧記成十分注重幫助因病致殘、孤兒及五保戶等新的貧困戶,讓他們早日走上脫貧致富路。為了幫助貧困戶吳庚鳳早日脫貧致富,鄧記成多次與扶貧工作組深入她家了解生活生產情況,并免費為她提供雞苗、豬苗、化肥并請技術人員到家進行技術指導。近兩年來,吳庚鳳養雞100多只,養豬5頭,今年人均收入可達8000元,今年底可以脫貧,吳庚鳳緊緊握住鄧記成的手激動地說:“沒有你們的幫扶,就沒有我吳庚鳳的今天??!”

改革開放40周年,老區瑤族村委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2017年瑤族村集體經濟收入16萬元。比2009年扶貧前增加15.6萬元,年人均收入1萬元。比扶貧前增加7500元。目前,該村19戶貧困戶,現已脫貧13戶,剩余6戶今年底可全部脫貧致富。

黨的精準扶貧造就了一批像鄧記成這樣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好黨員好干部,它不僅改變了一個窮山村的面貌,還改變了每個貧困家庭的生活,給他們帶來了新的希望?,幾宕褰裉祜L光誘人,明天將更加絢麗多彩!

猜你喜歡
瑤民瑤族全村
B站UP 主停更,游戲成“全村”希望
明清時期桂北瑤民起義與朝廷治邊策略的調整*
瑤族織錦
全村唯一收件人
東南亞瑤族研究回顧
瑤族舞曲
瑤民為何遷而復返?
——太和新農村系列調研
抽自家魚塘救全村1400畝地
辦好一處書屋改變全村面貌
讀瑤族經典 為盤護正名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