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六年級英語比較語法教學初探

2018-03-19 07:41
新課程研究 2018年36期
關鍵詞:人稱代詞語法

自湖北省武漢市新洲區小學開設英語課程以來,筆者就一直從事小學英語教學工作。在教學過程中,筆者深刻地體會到“join in教材”所倡導的多元智力理論和全身反應教學法有其利,也有其弊。該教學方法的理論依據是言語的模仿學說,雖然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但只適合于小班教學,且用時長,學生難以準確掌握。小學六年級學生已經學了四年英語,但語法知識比較零散,有必要進行更系統的學習,為后續的復習、鞏固提供幫助,也為初中學習打下基礎。

一、六年級進行語法教學的必要性

比較語法教學,本質是比較語法學的一個分支,該研究多集中在純語言專業或成年人的英語學習上。在小學六年級運用比較語法教學的相關報道并不多見,由付麗萍主編的《小學英語教學問題與對策》談到這個問題:隨著年齡的增長和學習的深入,學生對許多語言現象和語法規則的認識將由模糊而逐漸清晰,由知其然轉變為知其所以然,他們將自覺完成知識體系的建構過程,并對語言學習始終保持長盛不衰的興趣。付麗萍的觀點是功到自然成,不提倡主動講授語法。而薄冰是主張學一點語法的,他認為語法是語言的組織規律。但薄冰認為語法不是從英、漢對比的角度進行學習,而應從英語語法體系的角度進行學習。因此,筆者認為在六年級進行英語語法教學是很有必要的。

二、層次化、框架化的小學語法內容有利于學生學習

新課標中關于語言知識的二級目標是這樣描述的:①在具體語境中理解語法項目的意義和用法,如名詞單復數形式和名詞所有格,人稱代詞和形容詞性物主代詞,一般現在時、現在進行時,一般過去時和一般將來時,簡單句的基本形式;②在實際應用過程中體會以上語法項目的表意功能。這些語法要求碎片式地出現在教材中,沒有層次性。例如,到底是先講名詞單復數還是先講人稱代詞,教材并未回答,但在教學中我們發現,學生理解人稱代詞,特別是第三人稱單數,比理解名詞更難。

本課題將語法要求層次化梳理,小學英語語法按照以下順序進行教學:人稱代詞→be動詞與人稱→名詞單復數→名詞與be動→動詞分類→動詞時態→句子基本成分→句式及其變化。

美國教育心理學家加涅認為:學習任何一種高級的知識和技能,都是以已經習得的低一級的知識和技能為基礎的,學習是累積的,每一類學習都以前一類學習及其遷移為前提。本課題生動地體現了加涅的觀點,符合知識的認知規律,實踐證明是有效、可行的,有利于學生學習小學語法知識。

將層次化的語法內容縱向沿各知識點發展方向擴展??v、橫兩個方向共同編織了小學語法知識框架圖和網絡圖,這個框架圖既是學習的路線圖,也是應用的檢索圖,還是檢查的標準圖。學生頭腦中有這幅圖,就能明白每個考點的位置,明白每個考點的理論依據,做到審題清楚,解題有據,正誤明確,特別是針對單選題、句子排序題等題型,其學習效果是非常明顯的。

三、促進學生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發展

智力因素包括觀察、推測、歸納,非智力因素包括興趣、態度、情感等。比較語法教學過程中,教師處于指導地位,學生處于主體地位。教師的指導作用體現為:①為學生學習作知識鋪墊;②為學生提供觀察對象;③調控引導學生探究方向;④廓清學生模糊認識、界定規則。學生的主體作用表現為:①在已有觀察方法的指導下,自主觀察發現英、漢兩種語言的異同;②比較、推測、歸納得到結論;③自主核查檢測依據。

以講授人稱代詞主、賓格形式為例(本節出現在句子成分之后),第一步:教師復習英、漢兩種語言字(單詞)的字形定義,幫助學生回憶字形概念。第二步:復習句子主、謂、賓成分,這兩個步驟為學生作兩個重要的鋪墊,即字形和主、謂、賓成分。第三步:教師出示英、漢兩種語法現象對比十字圖,見下圖。要求學生根據已知的對比方法“縱向看,變與不變;橫向看,同與不同”進行觀察、比較。第四步:學生陳述觀察,發現所得。在這個步驟教師運用心理學中有關概念形式的三個階段(抽象性→類化→辨別)來調控學生思維方向。第五步:歸納、界定規則。比較法語法教學,有自己獨特的對比式的界定規則的句式,如本例界定規則為:在漢語中,人稱代詞處在主語位置和賓語位置時,字形不變;在英語中,人稱代詞處在主語位置和賓語位置時,人稱要變。處在主語位置時的詞形,稱為主格形式;處在賓語位置時的詞形,稱為賓格形式。這種界定格式比較了英、漢兩種語言規則的異同點,突出了英語規則特征。第六步:列表。將英語人稱代詞主格、賓格位置時的詞形進行對比,強調特殊情況。第七步:鞏固練習。

對比式語法教學,每個語法點的教學步驟基本相同。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興趣被激發,因為學生發現英、漢兩種語言規則的不同,具有尋寶游戲的性質。錯誤的被老師否決,激勵著學生拓展思維、發現真知,學生的觀察、對比能力也得到鍛煉??v向看變與不變,就要求學生運用教師所鋪墊的字形、句子成分的前提知識,觀察英、漢兩種語法現象的變化情況;橫向看同與不同,要求學生比較英、漢兩種語言的異同。這個觀察、比較的過程在本課題中反復運用,使學生觀察語法現象的能力大大提高,對新語法現象的敏銳性也大大提高。最后學生自主獲得規則,心理上獲得成就感、滿足感,體會到自己的智慧力量。

葉圣陶先生認為:好的教學,在于激發學生自奮其力,自至其知。本課題研究運用的教學方法,正好體現了葉老的“自奮其力,自致其知”的八字箴言,是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與態度三維目標有機結合和達成的過程,促進了學生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發展。

四、促進學生對英語學習本質的認識及價值觀的形成

在運用比較法進行語法教學的過程中,學生經常提出這樣的問題:“為什么漢語人稱變了動詞卻不變,而英語人稱變了動詞也變了呢?”幾乎每一節課都存在諸如此類的問題。通過英、漢比較法教學,學生認識到漢語語言的特征是以不變應萬變,英語語言的特征是以變應變。也就是說,漢語如同中藥一樣,是一種比較模糊、不精確的語言,英語猶如西藥一樣,是一種比較清晰、精準的語言。英、漢兩種語言盡管規則不同,但目的相同。這正如中國人吃飯用筷子,英國人吃飯用刀叉,盡管吃飯所用的工具不同,但目的相同。

學習英語,其實就是學習另一種語言形式、另一套語言規則,從而明確英語學習的本質,破除英語學習的神秘感,降低英語學習的難度,提供英語學習的方法。英語和漢語兩套語法規則,還有法語、俄語等規則,到底哪一種好呢?學生因為母語的便利性,紛紛說:“漢語規則好?!崩蠋煼磫柕溃骸叭绻f漢語規則好,就是說中國人吃飯用筷子好,那么你是不是要給每個外國人發一雙筷子呢?”學生在歡笑中沉思,最后得出結論:英、漢兩種規則都好,人們各美其美是對的,美美與共更是對的。學生從而形成科學的價值觀。祖國的語言是必須繼承和發揚光大的,其他形式的語言也是值得學習和掌握。

猜你喜歡
人稱代詞語法
拼圖
代詞(一)
代詞(二)
跟蹤導練(二)4
這樣將代詞考分收入囊中
Book 5 Unit 1~Unit 3語法鞏固練習
廣告語中人稱指示語的語用充實研究
人稱代詞專練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