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工智能時代職教面臨的挑戰與機遇

2018-03-26 09:07重慶機械電子技師學院
重慶與世界(教師發展版) 2018年12期
關鍵詞:職教人工智能校園

□文/重慶機械電子技師學院 卓 遠

大數據與人工智能是當今時代的熱點。信息技術正改變著社會生產力、生產關系以及社會生活形態,各行業的基本結構和運作模式也正隨之巨變;服務于社會生產力發展的職業技術教育,無疑會受到這種巨變的強烈震撼和深刻影響?,F在應該認真探討它們之間的關系、矛盾及相應對策。本文簡要引入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問題的新理念,剖析職業教育與它們的有機聯系,并嘗試提出應對的思路和策略;著重對有關教學運作模式、智慧校園建設、教學對象與教師地位、就業環境與前景等問題進行探析。

一、概述

當今時代正在經歷著信息革命的洗禮:隨著互聯網技術、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等學科的飛速發展,人工智能、大數據技術、物聯網等新興事物,正在深刻地影響甚至改變著社會生產力、生產關系及社會生活形態。因此,可以說當前已經進入了一個嶄新的信息化時代。在這樣一個時代背景下,傳統的行業受到沖擊,業態普遍發生或者正在發生巨大變化;同時一些新興的、信息化時代獨有的行業形態也應運而生。對于當今的職業教育而言,面臨的挑戰從總體上講有三方面:一是職業教育行業內部的運作模式如何適應信息化時代的要求,如:教育教學模式在信息化大潮沖擊下如何改革等問題;二是教育對象的基本面與互聯網時代之前相比發生重大變化的問題,如教育對象基本觀念、基本素質、思想狀況及人員結構的變化;三是當今就業形勢與環境發生了重大變化,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對職業院校安置就業預期的影響及如何充分運用信息技術分析動態的就業前景,建立科學模型等問題。本文擬圍繞這幾個方面,就一些具體問題進行簡要論述。

二、大數據與人工智能背景下的職業教育:挑戰與機遇

(一)“智慧校園”落地生根

職業教育與大數據、人工智能結緣,首要任務就是建設與之相適應的智慧校園系統。但是,如果僅僅把智慧校園理解為:實現學校管理或教學過程的電腦化、網絡化、無紙化、無黑板粉筆化以及資源數據的一般性共享,那是一種片面的認識,這種所謂的智慧校園也可視為“‘弱’智慧校園”。真正的“‘強’智慧校園”應該是:在校園內充分運用的數字化技術,經過不斷發展擴充,并結合云計算、大數據以及物聯網等技術后,形成的一種高等級的智能平臺。因此,除了具備一般的信息處理(錄入、檢索、查詢、存儲等)能力和一般的過程自動化外,它能提供校園的數字教學資源與數據的共享以及可視化、智能化、交互式的教學平臺,實現校園內各個要素的有機統一和無縫集成,為師生營造舒適的、人性化、智能化的工作學習環境。

具體到職業教育,它還應該基于計算機仿真與模擬、物聯網、云技術,提供適當和適量的虛擬實訓平臺,替代部分繁重和危險的實訓環境,同時減輕勞動強度和教學壓力。另外,通過仿真實驗或計算機模擬,在保證過程和各類實驗數據真實可靠的情況下,實現數據的快速傳遞與共享再進一步,充分依靠物聯網技術,建立完善的人機交互虛擬實訓基地和“虛擬儀器”(Virtual Instrument,VI)系統。前者是一種多維(計算機生成的視覺、聽覺甚至觸覺)信息空間(Cybersace),可以實現整個實訓過程的全方位模擬與環境感知,也就是虛擬現實技術(VR)的運用;后者則是交互式技術與人工智能在職教實訓建設中的應用,它代表著作為硬件的測試儀器儀表系統,在融合了靈活的用戶定義、交互界面以及虛擬前置面板等技術后,實現了軟件化、虛擬化。

實現這樣的智慧校園,是信息化時代對職業教育的客觀要求,如果不盡快完善智慧校園系統,勢必造成職業教育與它所面對的外部環境尤其是行業環境、產業環境之間產生信息不同步、不對稱,從而形成所謂“數字鴻溝”;但如果在短時間內全面實施,又會因智慧校園軟硬件投入巨大造成職業學校沉重的經濟負擔。如何科學實施職業院校的智慧校園系統(實施的步驟、時間節點的選擇等),找到經濟節約和系統完善之間的最佳平衡點,是職業教育頂層設計面臨的巨大挑戰。但只要把握信息時代的大格局、大趨勢,不斷探索,就一定能夠有所作為,讓本行業不至落后于時代。

(二)信息時代職業教育教師權威弱化問題與對策

進入互聯網信息化的新時代,教學關系、師生關系勢必出現某些新的狀況?!斑@個問題不懂,咱們去網上查查吧”,“這個操作不會,‘度師傅’(百度)的經驗會把正確的步驟逐一告訴你”……現代生活中遇到難題,有時候頭腦中自然而然就會浮現出這些話語。這是信息時代由于人們獲取信息渠道的轉化和變更造成的思維定式。職業院校的學生,在獲取純知識、專業基礎知識甚至純技能時,都會不時地順從于這種思維定式??偠灾?,知識技能為部分人獨占的時代會漸行漸遠,而人們獲取信息、知識以及技能渠道的多樣性成為不可避免的趨勢 。

眾所周知,接受職業教育是獲取謀生技能的重要渠道。站在教師職責的高度看,在“傳道、授業、解惑”幾個環節中,側重點應該是后兩者,但都會面臨教師權威弱化的問題,在某些方面印證韓愈所謂“師不必賢于弟子”的論斷。

首先看“傳道”,“傳道”在職業教育中,除了育人、樹人外,其他主要表現為傳授與一些專業有關的知識、原理甚至步驟。必須正視的是,對于相當種類和數量的專業而言,上面提到的知識、原理、步驟都能部分甚至大量地從互聯網上通過搜索關鍵字等方式獲取。而且網絡上的資源雖然缺乏系統性,但信息的豐富程度,用海量一詞都難以形容?!皵祿诰颉弊鳛閿祿治鎏幚淼闹饕夹g,脫胎于傳統的大型數據庫,即從海量數據中,根據要求或潛在要求,挖掘出隱藏的、有價值的數據 。隨著互聯網相關技術的飛速發展和普及,這項技術得到廣泛應用,典型的例子就是各個搜索引擎(如Google 、百度等)普遍應用的聯想式、智能式的搜索方式,可以搜索到大量與關鍵詞近似的相關知識與領域,這對于職業教育中獲取專業知識的學生來講,無疑是一個快速、便捷、高效的渠道。而隨著學生獲取知識的時間、空間及方式的多樣性、靈活性增強,教師在教學中的中心地位受到嚴峻的挑戰,甚至還可能造成一些課程中老師可有可無的錯覺。再來看“授業”,職教中的授業主要就是傳授學生操作技能,對傳統職教而言,教師傳授的技能與學生今后工作即使不完全等同,也至少是正相關,而要真正掌握技能,尤其是一些要求手腦協調并用的技能(如電子裝調、鉗工等),必須依靠教師的演示及學生大量的、反復的實作操練。但在當今開放時代大背景下,技能的操作演示環節,學生也可以借助于互聯網,當下一些網絡課程(針對技能學習的課程)還提供了互動元素。在學校、在講臺上的職教教師在“授業”環節的地位,也或多或少受到沖擊;而且所學技能與擇業方向不一定對等或正相關,學生完全可以在學習本專業同時“兼學別樣”,教師的權威更是進一步弱化。至于“解惑”,情況大體與“傳道”相同,不再贅述。

職業教育工作者如何實現從高高在上的先生,轉化為學生親切的引導者、合作者,同時又保持一定的對學生知識和技能方面的優勢,讓學生保持對老師的敬畏心理,還真是一個值得深入研究的課題??傊?,如何面對這一挑戰,對職教教師的知識、技能結構,更新知識的及時性、持續性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要求教師轉換自身的角色認識與定位。

(三)“被替代焦慮”與就業預期、就業環境及“互聯網+職教”

人們擔心工作被機器替代從而產生焦慮感,并不是一個新的課題。早在工業革命時期,蒸汽機的廣泛應用,機械化大生產的全面鋪開,很多資本主義發展初期由人力從事的勞動可以由機器完成,大大提升生產效率的同時,也造成失業。當時的產業工人普遍都存在被替代的焦慮癥,包括擔心人力被機器取代,男工逐步被女工、童工取代等等,馬克思把這種現象歸結為“異化勞動”的一種,具體體現為“復雜的手工勞動被分解為簡單的操作了”,機器最終被看成勞動者的敵人。

當今的大數據、人工智能時代,人們要擔心被取代的,不僅是人力,更有可能是人腦。而職業教育要面對的就業環境,既有傳統產業,也有新興產業,不管什么產業,大量普通的,基層的勞動會更加的機械化,程式化,技術含量進一步降低。在傳統產業(如機械加工,電子制造)的代工企業中,很多熟練工種由一些經過短期培訓的農民工即可勝任;一些原來需要人腦起關鍵作用的行業,如圖書管理、會計、精算、統計、數據情報檢索等行業的大量崗位,已經或正在被電腦、網絡所取代。以情報檢索行業為例,近些年該行業明顯存在需求崗位減少,人才結構調整的壁壘增高等問題。這些情況對在接受職業教育的學生肯定會形成心理沖擊并在一定程度上挫傷學習的積極性,嚴重的會導致焦慮癥。史蒂芬.霍金說:“人工智能是最好的,也是最糟的?!甭殬I教育面臨的人工智能時代的就業形勢充分印證了這句話的正確性。作為職業教育工作者必須面對這一現狀,同時還應該深入調查學生的擇業觀、對就業形勢的理解與關切,對“學而無用”的擔心、對工作被替代的焦慮等等心理層面問題,采集有效的、可靠的數據,為就業安排、專業設置等工作提供決策依據。

大數據、人工智能對職業教育所面對的就業市場和職業教育本身帶來的不僅是沖擊,更有機遇?!吨袊嗄陥蟆吩闹赋觯骸叭藗儞娜斯ぶ悄苋〈说墓ぷ?,導致越來越多的人失業。但頗具諷刺意義的是,所有這些人工智能的實現卻需要大量的人力資源……”據統計,全世界AI專家的缺口達百萬數量級。以無人駕駛為例, 截至2018年初,真正掌握行業技術的專家,全世界只有30萬人左右 ??梢哉f,AI既帶來了勞動崗位的缺失,部分傳統勞動技術含量的下降,同時讓大量的、新興的、技術含量更高的崗位又大量涌現,“虛位以待”。這兩種看似矛盾的趨勢將長期并存并相互交織,相互影響。職業教育必須高度重視這一問題。

同時應該看到,盡管是互聯網,人工智能時代,中國仍然大力倡導“工匠精神”,說明工匠的需求在傳統或新興的行業中都非常旺盛。職業教育應該賦予工匠培養以更新的、更豐富的、更富于時代感的內涵。具體應該做到兩點:第一,充分利用互聯網,大數據分析就業社會的需求,例如,部分傳統的,掌握高級技能的工匠(如鉗工)到底在哪些行業需求最大,需求量如何,要求如何,有無周期性變化和被替代風險等等。這方面可以參考國外的經驗,如:Frey &Osbrone(2013)首次根據O*Net數據庫分析美國702種技術性職業將來被計算機取代的可能性,對勞動力市場的動態變化提出新的理論模型,并且就如何減少AI對勞動力市場的負面影響提出解決方案。第二,研究如何適應大數據,人工智能時代的要求,對接這個時代的一些新興行業,開辦與AI相關的專業,從中再摸索這些專業對工匠的要求,定位以及培養模式。從而在培養新興工匠方面有所作為。

總之,職業教育應該適應時代需求,充分利用并且對接互聯網、大數據及人工智能技術,建立科學的、動態的就業預測機制,打造新型的工匠培養環境,這其實就是實施“互聯網+職業教育”應該邁出的關鍵的、有效的一步。只有這樣,職業技術教育才能無愧于新時代并取得更大發展。

三、結語

世界上第一臺計算機ENIAC誕生于1946年,設計這臺機器的初衷僅僅是把它當成一臺大型的、可進行復雜“計算”(Calculate)的機器;互聯網的雛形阿帕網(Apparent)誕生于1968年,設計它的目的主要是讓用于軍事方面的各臺計算機連在一起后能“相互接應”;人工智能在1958被正式提出后,其研究方向僅僅是探索模擬人類推理、計算等思維過程。但是,幾十年間,這些技術卻以超乎想象的速度和模式發展,深刻影響、改變著我們的時代,甚至成為這個時代的重要標簽。當今的產業環境,教育環境等都不同程度地受到這些技術發展的影響。而職業教育在這樣的時代大背景下,面臨著人工智能等技術對其內部環境和外部環境的沖擊,面臨著大量的挑戰和機遇,如何應對?這是每一個職教工作者應該面對的重要課題,值得我們去進一步思考和探索。

猜你喜歡
職教人工智能校園
關于構建鐵路職教管理信息系統的研究
培養“工匠之師”,賦能廣東職教
2019: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與就業
中英越洋握手 職教領跑未來
數讀人工智能
校園的早晨
春滿校園
下一幕,人工智能!
國內職教動態信息若干則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