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年磨礪促成長 今朝揚帆再遠航

2018-03-28 18:50武漢市蔡甸區奓山中學鄒禮斌
成才 2018年7期
關鍵詞:教科院校園文化專家

■ 武漢市蔡甸區奓山中學 鄒禮斌 李 娜

奓山中學位于武漢市蔡甸區奓山街群雁村以北的鳳凰山麓,面向小奓湖,始建于1958年。走進校園,亭臺水榭,蒼松翠柏,古木參天,仿佛置身于青山綠水之間。這里,朝聞鳥語嚶嚶、聲聲朗朗,夕看學子摩肩,斜暉脈脈。這里,風景如畫,鬧中取靜,環境怡人;這里,學脈綿延,書聲不絕,人才輩出。2016年,學校有幸與武漢市教科院建立委托管理的關系,在市教科院委托管理的3年間,學校的發展可謂是日新月異,突飛猛進。

一、明晰辦學理念,完善學校管理制度

為了進一步明確學校辦學方向,在市教科院專家的指導和幫助下,我們對學校的辦學理念和辦學目標進行了更深入的思考和凝練。根據專家意見及學校實際,我們將辦學理念明晰為“實施綠色環境教育,促進學生個性化發展”,將辦學目標確定為“讓每個學生體驗成功,讓每位教師感受幸?!?。我們希望通過全校師生的共同努力,傾力打造出一所區內優質、市內有名、市外有影響的高質量、有特色的初級中學。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茖W的管理制度是學校高效運轉的基礎。理念清晰、目標明確后,我們開始著手完善學校管理制度,強化制度管理,力爭使學校管理更加規范、科學,并兼具人文關懷。

(一)堅持民主開放的管理原則

學校堅持校務公開、民主管理,并堅持接受教代會的民主監督。為了落實民主管理的理念,我們認真聽取職工心聲,不斷完善各種工作、黨務例會和教代會制度。每周一次的行政會、教師例會,每月一次的黨員例會,每學期至少一次的教代會等制度,都得到有效落實,并有教師的深度參與。學校重大事件或與教職工利益息息相關的主要改革措施、制度的出臺都會采取民主公開的方式廣泛征集意見或建議。2016年11月,作為全區教師崗位競聘的試點校,學校從競聘細則的制定到競聘人員的演講,都秉承公開公正公平的原則進行,使得此項高難度的競聘工作圓滿順利地完成,教師們對競聘結果也都心服口服。

(二)堅持精細化的人文管理

精細化的人文管理是調動教師工作積極性與能動性的最好手段。為了讓教師有充沛的精力上好課,為了讓教師對學校有家的歸屬感,學校為每位教師發放躺椅,便于他們午間休息;為教師提供愛心營養早餐、午餐,方便教師生活的同時,有效規范教師上班時間;組織教師開展徒步、春游、籃球聯賽等活動,鍛煉教師的體能,豐富其精神生活,提升其生活質量。對教師的特殊情況,我們就事議事,在政策允許并不影響工作的情況下給予可能的照顧,使教師們感受到學校精細化管理中的人文情懷。我校有一位姚老師生完小孩上班,向學校申請哺乳假,還有一位萬老師因家庭特殊原因,需要提前10分鐘下班接上幼兒園的孩子,也向學校提出了申請。學校根據兩位教師的申請專門召開行政會,討論他們各自的特殊情況和家庭困難,采取措施妥善安排好他們的工作后同意了他們的請求,使這兩位情況特殊的教師事業和家庭得以兩全??茖W、人文、精細化的管理極大地提升了學校教師的幸福指數。

(三)堅持管理隊伍的年輕化專業化建設

近幾年,在市教科院專家團隊的引領下,我校各年級各學科有不少青年教師迅速成長起來,我們從中提拔了10名德才兼備的教師加入學校管理團隊。這些教師不僅年輕,有一定的管理經驗,在教學上也是一把好手。我們認為,讓有管理能力的優秀青年教師充實學校行政梯隊,既可加強對學校教學的專業指導和管理,又能為學校管理團隊注入新鮮血液,注入更多的朝氣、活力和創新精神,更能為學校的長遠發展儲備一支專業的管理人才隊伍。

在市教科院專家的指導下,學校根據校情學情不斷調整前行方向,不斷探索長效管理機制。經過三年的努力,學?,F已初步走上了良性發展態勢。

二、用好專家資源,促進教師專業成長

作為武漢市教育科學研究院委托管理的學校,教科院專家資源是我們學校發展壯大的極大助力。在教科院領導的支持下,我們充分用好用足了這些專家資源,請他們為教師的專業發展指路領航。

近三年來,在市教科院各學科教研員的專業引領和細心指導下,在他們為我們提供的各種寶貴的學習、交流和培訓活動中,我們學校的教師得到了快速發展,專業能力得到了極大提升,不少教師在專家們的幫助下已逐漸成為有一定專業建樹、能獨當一面的優秀教師、骨干教師。

(一)在專家的指導下轉觀念、勇嘗試

學校教師雖然敬業、質樸,但陳舊的教學觀念難以改變;學校雖然在創建素質特色校的時候曾大力推進新課程改革,但仍有部分教師認識不夠,投入力度不大。為了轉變教師觀念,市教科院的專家們不畏路途遙遠,不辭辛苦,每周五堅持下校指導。根據學校情況,專家們每周安排不同的科目、內容和指導形式。為了摸清學校教師教學情況,他們堅持集體教研常態化、聽評課制度化,確保教研指導工作有序有效地開展。從大科語數外的聽課指導,到音樂美術的送課;從學生心理健康的輔導,到家庭教育觀念的更新;從一節課到一次講座……豐富的教研形式和內容,讓我校教師逐漸轉變觀念,學會勇于去嘗試和實踐。如市教科院語文教研員梅晴、楊金水兩位老師指導我校教師落實語文課改,提醒教師在閱讀教學中要引導學生深入文本進行解讀,強調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等。在兩位專家的指導下,教師們的教學觀念轉變了,課堂教學水平也有了長足的進步。2017年3月,我校李娜、魏峰、張麗敏三位老師在區優質課比賽中均獲得了一等獎的好成績;美術教師余怡,也在市教科院專家的引領下迅速成長,現已成為武漢市美術學科中心組成員,經常外出上示范課。這些老師取得的出色成績讓學校其他教師也看到了自己專業成長的希望,他們克服了恐懼畏難的心理,由原來不愿意上、不敢上示范課,到現在都搶著上、輪著上,都期望自己在教學上能得到專家的指點,在專業上能有所提升。

如今,不僅是我們學校的教師盼望星期五的到來,連兄弟學校也被吸引,紛紛慕名過來向市教科院的專家請教,使得專家引領的效能走出學校,輻射到了全區。

(二)在專家引領下學本領、快成長

委托管理的核心在于幫助學校提升品質,而提升學校品質的關鍵在教師。所謂“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市教科院的專家除了手把手教教師怎樣教學、怎樣教研外,更多的還是教給他們學習和成長的方法。為了開闊教師的視野,提升他們的專業素養,市教科院給學校教師們提供了許多外出學習的機會。委托管理期間,學校外出學習培訓的教師達40多人。這些學習的機會猶如一把把神奇的鑰匙,既打開了知識的大門,又打開了教師們的眼界,激發出了教師潛藏的激情,讓他們跳出自己那方井口,看到了更廣闊的天空。市教科院還專門開啟了“名師引路”工程,為我校的教師開通了專業成長的綠色通道。學校借此契機,也為每位教師制定了三年個人發展規劃,并根據教師的發展規劃合理分配和利用各種優質資源。

在市教科院的支持和牽引下,我校成為“楊眉工作室”“黃群芳工作室”的基地校。我校教師程紅和徐紅波加入了武漢市楊眉名師工作室,魏鋒加入了武漢市黃群芳名師工作室,李娜加入了湖北省萬玉霞名師工作室。三年來,在市教科院專家的精心打磨下,我校教師迅速成長,涌現出了一批批優秀人才:不忘初心的育人楷?!邪賰灠嘀魅侮惙?;把青春灑在教學熱土的帶頭模范——市優秀青年教師李娜、劉方路;朝氣蓬勃的青年模范——區優秀青年教師劉鋒、余怡;業務精湛的年度教師——區學科帶頭人徐紅波……教師們的內驅力被激發,工作熱情被充分調動,優秀教師團隊初步形成。優良的師資隊伍為學校的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三、借助委托管理,助推學校特色發展

(一)校園文化建設日益成熟

作為一所小有歷史的學校,我們有自己的校園文化:校園八景八路、魯肅觀井亭、百年樟樹園,茶花角……但僅有這些校園景觀是不夠的。如何才能打造有內涵,又能彰顯學校特色的校園文化呢?

作為委托管理單位,市教科院專家們給了我們大力的幫助。他們經過實地考察、翻閱學校資料和座談了解,給我們提出了整改建議,提議我校加大校園環境文化的建設力度,賦予校園內一草一木以審美功能、教育功能,豐富校園文化內涵。根據專家的整改建議,我們制定了整改方案,開始著力打造環境文化、班級文化等校園文化,進一步深化校園文化的內容、內涵。如,我們開展了班級文化建設評比,并逐步將班級文化建設活動系列化,要求每班做到有反映自己班級特色的班級名片,有班級制度展板,有班級個性化文化墻,有班級主題黑板報等;要求公開每天班級各項評分,每周匯總各班評價,每月評比“文明班級”流動紅旗;堅持間周一次開展“有理論、有案例、有榜樣”的班主任培訓;以國家文明城市復查、武漢市校園文化建設先進校為契機,建設文化長廊,使之成為鮮活的教育素材;引導全體學生共同討論并傳誦《蔡甸區奓山中學學生文明公約》,促進良好校風形成。在市教科院專家的精心指導和學校師生的共同努力下,在2017年市校園文化建設評比活動中,我校被評為校園文化建設先進校。

(二)“自信、篤學、自律、上進”的學風逐漸形成

農村家庭的孩子大多比較靦腆、羞澀,很多家庭的孩子還是留守兒童,他們性格內向、不愛與人交流。委托管理初期,有來指導的專家含蓄地說,我們這里的學生“很文靜、很淳樸”,潛臺詞則是他們上課不夠主動和活躍。為了打開學生心扉,促進學生快樂成長,在三年的委托管理期間,隨時有市教科院組織的專家下校指導,每周有名師給他們上課,請他們配合教師向專家們展示自己,還有專業的心理老師來上心理輔導課。在潤物無聲的影響中,在互動交流的活動中,學生們的變化日益顯現。原本羞澀沉默的學生變得自信樂觀,具體體現在:他們為了給“客人們”留下好的印象,更加遵規守紀,更加熱愛勞動,更加積極地參加學校各種活動;他們更加明白了學習的意義,不再把學習當作父母的要求,而是當作自己的責任與愿望。他們每天早早到校讀書練習,校園里再也看不到以往抄作業的現象。

為了進一步培養學生樂觀開朗的性格,形成“自信、篤學、自律、上進”的學風,學校充分利用學校的美術、音樂、書法教室,還有廣播站、宏文操場、大操場等作為特色活動場所,大力開展全員參與的體藝社團活動。學校共成立了13個社團,如快樂足球、校園NBA、校園廣播站、尖尖角文學社、藝術夏令營、書畫入門、演講與辯論、樂理基礎、形體訓練、即興作品表達、經典誦讀、人文學科拓展、手工制作等。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自由填報參加社團活動,學校根據教師個人特長靈活分配所帶活動課程。參與社團活動的過程中,學生在收獲知識的同時也收獲著才藝,收獲著體驗與成長。為了進一步開闊學生視野,鍛煉學生膽量,增強學生自信,提高學生動手動腦和自立自強的能力,學校利用寒暑假,安排學生開展社會實踐、社會調查活動,讓學生在假期走進鄉鎮、走進社區,在走進活動中體驗生活,提升能力。

(三)“綠色德育”落到實處

德育是學校重要工作之一,我們曾提出“綠色三生德育”的德育模式,即“生活教育、生態教育、生命教育”。對于我校綠色德育中的“綠色”二字,市教科院的專家們曾提出了三個疑問:綠色的內涵到底是什么?外延又是什么?如何將綠色德育落到實處?專家提出的疑問讓我們認識到,對“綠色”的思考和理解,我們還不夠深入和全面。在專家的建議下,我們修改了綠色德育的實施方案,將綠色德育分為“綠之聲、綠之情、綠之愛、綠之行”四大板塊,并根據不同的板塊落實綠色德育的內容。例如,學校建立了“綠之聲”廣播站,每天由學生主持的“綠之聲空中課堂”成了學校午間的必備節目,節目能反映社會熱點,能傳播經典文化,也能宣揚社會正氣。針對“綠之情”板塊的德育內容,我們開展了“綠之情”環保教育主題活動。學校成立了“綠之愛禮儀小分隊”,由選出的學生代表負責指導同學們的行為規范,并于每學年評出“綠之行”明星——環保衛士、行規標兵、美德少年等。學校希冀用榜樣的力量感染學生,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讓學校的綠色德育真正落到實處。

三年磨礪,風雨兼程,一路艱辛,一路芳華?;厥孜泄芾淼娜?,在市教科院專家的幫助下,我們抓住了機遇,因而收獲滿滿。今年我區將實行學校聯盟活動,即部分學校連成一體,共同進步,共謀發展。鑒于我校在與市教科院委托管理中所取得的巨大進步和獲得的成熟經驗,區教育局有意讓我校在聯盟體中牽頭。這將是委托管理給我校發展帶來的又一次機遇,也是另一個考驗。我們將繼續把握機會,迎接挑戰,為建設一所優質的農村中學不斷努力、不斷奮斗。

猜你喜歡
教科院校園文化專家
致謝審稿專家
黨建工作與校園文化創新探究
走過十年
——深圳市教科院建設新型教育智庫實踐探索
An Analysis of Mobile Equipment on Merits and Demerits and Development
天津市教科院學報 2016年總目錄
校園文化建設淺談
請叫我專家
以老區精神打造校園文化
專家面對面
打造富有生命活力的校園文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